米升时光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obu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年都要过端午,过完端午心打鼓,米缸米升冇米量,耙锅鼎锅冇饭煮。”端午节过后,挂在老母亲嘴边的这句口头禅又随端午节的粽香味萦绕在我的脑门。
  米升即米筒,是我老家人盛米量米的一种容器。多用生长年份较久点的老竹竿精制而成,分半斤装、一斤装、两斤装。平常,邻里之间要借用大米、黄豆、花生等小件之类的,就直接用米升量,不用找秤称,方便你我他。
  米升有深浅,情意总缠绵。自我初谙世故起,米升于我就有着扯不脱的事儿。因母亲体弱多病,时常卧床不起,家里吃饭的嘴巴又多,每年基本上是寅吃卯粮,自然成了生产队的“老超支户”。
  过完端午节,正是“五黄六月”时节。水田里的稻子刚胀肚抽穗,我家谷仓里的稻谷已所剩无几。看到谷仓实景,母亲常掰着指头刻时辰,计划着如何让谷仓里的谷子把全家人的日子拉长。
  那时候,父亲为了多挣工分和补偿家用,常在外打工。我在家虽排行老二,但长速比老大快,且胆量也比哥哥强,所以,母亲生病后去叫村里的赤脚医生、去镇上的卫生院买药拿药、家里的一些重体力活等,自然我就成了“首选”。
  我的父母在村里讲话如瓦檐下的流水,细声细气,人缘好,家里有什么难事、急事,我父亲不在家时,左邻右舍都会伸长手臂、张开手指来帮衬,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刻上了烙印。不过,在那段无法忘却的时光里,最让我感到窘态的事情就是借米。
  端午节过后的一天,我中午放学回来,母亲要我淘米做饭,我拽着米升爬上二楼,打开陶瓷米缸,伸出手在米缸里刮了好多遍,掬进米升的米粒仍不到半筒。我爬下楼,把米升拿到母亲的病床前:“你看。”母亲眼鼓鼓地盯了我半天,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去吧,你爸不在家,全家人总不能饿肚子,你去借点。”没等妈妈的话讲完,我一脸无奈地说:“妈妈,今天找谁家去借?村里能借的人家都借过了。”母亲听着,头磕在床沿上又是半天无语。
  西垂的太阳从窗户上爬进来,似乎在倾听我们母子对话。半小时后,我很不情愿地揣着米升,拿着脸盆准备出门借米。而刚走出老屋大门,望着脚下锃亮的石板路,我的脚跟像房前屋后的懒鸡婆拖着一坨废物品,重重的。我仰头嘘了口气,心里发出一句:“老爸,你怎么还不回来呀?”随后,我勾着头,接连拐了几条街巷,不敢目视身边擦肩而过的村民,生怕见到那一双双熟悉的眼睛。走在进村口,我被一口熟悉的声音震醒了,忙耸起头:是大姨!看到我那精气神十足的大姨,她脸上堆满的笑靥就像挂在老屋飞檐角上的太阳。我高举起手中的米升,向背着竹花箩的大姨奔驰。我知道,大姨背上的花箩里,一定又是装着给我家送来的米。那一刻,我真的像见到了观音菩萨下凡,全身都充满了活力。
  返回老屋,大姨一如往常,掏開箩筐口的猪草,提出一个藏在筐底的黑布袋,放在饭桌上,像打开乡下人的布钱包那样,一层一层地捏开揭开,让米粒裸露出来。我心急火燎,忙把米升伸给大姨,大姨微笑着说:“细仔,是不是几天没吃米饭啦。”我摁住瘦瘪的肚皮,鸡啄米似的点头。随即,大姨脸上淌出了晶莹的眼泪。那一刻,我觉得大姨米袋子里的大米,每一粒都裹着大姨的泪水。那一餐,我们全家吃了一顿没有红薯粉混杂蒸煮的白米饭……
  日子在妈妈的呻吟声中浸泡,也在我们兄弟姊妹的期盼中溜走。时隔一个多月后,村口的稻田似被太阳公公驯服了,一顷顷、一坵坵的稻穗,都勾着羞涩的头,让饥肠辘辘的村里人收割回家,装填肚子,装填日子,装填生活。
  收获新粮,全家欢喜。而老妈却惦记着账本上的数字,第一次碾米回来,便催着我拿米升,拽脸盆,挨家逐户地去偿还大米。
  在我的老家,传承一种“借人一头牛,还你一匹马”的习俗。每次在我出门还米前,母亲就一再提醒我:“还米时,米升要盛满点,装多点,不能凹陷。”当时,我不甚理解,老在心里嘀咕:为什么要盛满点,装多点,有借有还就行了嘛。等我初谙世事,才明白其中之哲理。
  按照母亲吩咐,我端着米盆,由近到远,逐户偿还。而每次偿还到村西口的雷大婶家时,我的米盆里已是所剩无几。雷大婶家在村里算富足人家,有位儿子在部队当兵,丈夫又会做木匠,每次赶圩都有收入。我每次来到她家还米,雷大婶都会接过我的米升,笑着跟我说:“小靓仔,你真乖,米升给我,我自己来量。”记得第一次时,我还在心里抱怨:是不是想多装一点,我家都这么穷了……等她按照我记账本上的数字,半升半升地量回给她家时,还抚摸着我的头说:“崽崽,你回去不要告诉你妈妈哦,大姨家有饭吃,你们家真的可怜,每次都难为你了。”听着雷大婶几句简短的话语,我幼小的心灵立马涌起一股愧疚。我错了!
  时光如流催人老,半尺米升似海深。淌过知天命的年龄,我时常会想起老屋的米升,它不仅斗量着乡下人的日子,斗量出乡亲们的纯朴,也时常斗量着我一生的温馨记忆。
其他文献
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的新职业,外卖骑手群体数量近年来不断扩大,已成为灵活就业的重要组成代表。近日,美团研究院发布《骑手职业特征与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报告,对外卖骑手这一职业做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哪些人在做骑手?这行收入如何?未来发展前景和保障怎么样?七成多“骑手”来自农村  今年25岁的夏红亮来自四川成都附近的一座小县城,初中毕业后,他就进了工厂。比起工厂的流水线工作,相对自由、收入更高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7月15日发布,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支持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支持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好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我们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既要向历史寻得经验、向历史求得规律,更要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不断用红色资源教育人、启迪人、感化人、鼓舞人。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7月23日,美国过去一周平均日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0246例,较一周前增加46.7%。面对再趋紧张的疫情形势,美国一些政客的心思却没有放在本国抗疫上,而是继续玩弄疫情污名化、病毒标签化、溯源政治化的老把戏。为给自己抹黑他国、破坏全球抗疫的行径披上合法外衣,美方动辄打着“多边机构”“伙伴国家”的旗号,企图以国际社会代言人自居。然而,美方行径完全违背国际社会共识,
“我们村不让烧煤、烧柴,发现了要罚钱。用电取暖效果不理想,只好用天然气。但只要新装天然气就得交4000元,没得商量。”  “我们没赶上以前煤改气有政府补贴的‘大潮’,现在新装的,不管离燃气入户主管线远近,只要新加一块燃气表,基本都要交4000元。如果离主管线太远,还得再交管线钱。真的太贵了!”  “我家5月份刚装的,也是交了4000元。要是再买个新壁挂炉,还得三四千元。不想再在这上面花太多钱了,最
当前,“四史”宣传教育正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加深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是“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目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要求高校积极发挥作用,不断完善“四史”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
董必武(资料图)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一生清正廉洁,为全党树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楷模。  红军长征时,董必武已经年近五十,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老年人了,在红军中更是年纪大的长者,但他硬是坚持跟随部队走了过来。  1934年底,中央纵队成立了一个干部休养连,实际上都是年老体弱者和妇女组成的队伍,有100多人,其中30多人为妇女干部(有蔡畅、贺子珍等人,还包括4名孕妇)。中央有关部门选择当过中央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爱国主义教育困难重重,一方面因为苏联解体,国家内部共产主义思想逐渐瓦解、没落,虚无主义和个人主义发展正盛;同时,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涌入,以及西方媒体的诱导性信息输入,对本国青年的思想造成了强烈冲击与影响。但是俄罗斯并未陷入种种阻碍爱国教育的泥潭,反而在各方情况都不甚乐观的情况下,不断地积极引导本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
长辛店工人劳动补习学校。  出北京城30余里,永定河西岸,卢沟桥畔,二七纪念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工人劳动补习学校等多处革命遗迹,串联起京郊小镇长辛店的红色记忆,这颗被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点亮的“北方红星”,曾在旧社会照亮千万劳工的黑暗岁月,也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千年古镇客常新列强践踏毁家园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说起长辛店这座古镇的历史,可能
夏夜,斜躺竹床,凝望夏月,浪漫而惬意。而今栖居小城一隅,乡野纳凉望月,已近奢侈。  倾心清少纳言《枕草子》中风雅句子:“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夏天是夜里最好,秋天是傍晚最好,冬天是早晨最好。”有如清风飒至,明月入怀。  闲暇归乡,晚霞凄美,夏夜姗姗来迟。故园木格窗外栀子飘香,荷风送凉,菰蒲凝绿,流萤冰蓝。  四方小院,土墙青瓦,院角有构树和柿树。丝瓜爬蔓,越过墙头。有麻雀在藤蔓间腾挪踢踏。院角木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