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指出影响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影响因素有政府因素、医疗技术提供方因素、参合农民因素以及中医药自身因素四个方面。针对以上四大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中医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5.03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惠民保障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农合基金筹集存在一定的风险,农民的医疗需求与医疗支付能力间存在矛盾,制约了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引导农民选择安全、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在最新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更是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具体目标。通过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放大医改惠民效果。
但从新农合十几年运行情况来看,新农合中中医药资源利用率仍然过低,那么,有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医药不能在新农合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呢?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和相关调研数据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1 影响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政府因素
1.1.1 政府的补偿机制
窦蕾[1]通过对山东省泰安、淄博、威海、潍坊这个市县区的卫生机构的调研,发现在这些地区,各类机构所开展的中医服务项目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亏损,而且行政级别越低,其亏损的成本越大。宋大平、赵东辉[2]等选择浙江、湖北和广西3省区的6个县市区进行现场调查,发现现在医疗机构出现中医药的服务增加了,但是,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降低了,这从侧面体现了补偿政策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状况。该研究同时还发现政府在补偿政策宣传上也存在问题,有近3/4的被访者不了解中医药的补偿政策,群众对之缺乏了解。
1.1.2 财政投入不足
陈绍辉[3]通过横向对比我国政府在新农合财政支出,无论与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都是远远落后的。占全国人口总数70%的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仅仅只占了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11%。黄金宇[4]的调查也发现政府在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投入中医药的更少,从而会导致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效率明显降低。许多的卫生机构无法正常运作,从而阻碍了中医药发挥作用。
1.1.3 缺乏对医疗机构应用中医药的激励机制
赵玉汝[5]提出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中医药的补偿政策只是体现在提高需方的利益上,对供方没有直接的激励作用,而如果仅提供中医药,则难以维持生计。蒋佳乘[6]通过对重庆市农村乡镇进行调查,认为影响中医药发挥作用的因素之一在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进行支持。当前虽然中央和地方都有关于新农合运用的一般指示,但是缺乏具体的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从而调动不起积极性,解决不了医疗机构内部矛盾问题。
1.2 医疗服务提供方因素
1.2.1 医院的因素
从课题组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医院存在中医人员编制远低于西医,中医诊疗服务收入远低于西医,中药药品收入远低于西医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在于本应该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都明显出现逐利行为。中医、中药相对价格较低,医院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的意愿不强。
张立强[7]等人通过国内29个省份的新农合实施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政府虽然提高了补偿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使一部分参合的农民受到了实惠。但是,在某些偏远的地区,农村服务能力很低,有些县没有县级中医院,有1/3的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科,有近1/2的村卫生室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覆盖的范围的限制制约了参合农民获得中医药的服务。
1.2.2 医生的因素
为迎合市场需求,很多医学高校大量培养西医人才,即使中医专业的学生也有大部分课程是西医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混淆视听,这一种教育模式,导致目前既有扎实中医理论、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层次中医人才日益匮乏。
1.3 参合农民因素
据课题组在江西农村进行的调研发现,在抽样的人群里,有82%的参合农民一旦患病,首选还是西医西药,原因是起效快。只有在罹患疑难杂症,西医西药没有多大效果时,才转而进行中医诊疗。
1.4 中医药本身的因素
由于中药的熬制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煎煮、火候、时间、先后顺序等工序比较麻烦,而且,中药的疗效特别是汤剂等起效很慢,有些即使不是汤剂,也由于需要慢慢调理从而见效晚。中药的服用用量需要医生的具体指导,而不像西医标准化地服用。这些原因给中药服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因此减少了中医药的使用。
2 中医药参与新农合途径与模式的建议
中医中药历史悠久,它通过人们喜欢的针灸、汤剂、推拿等适宜项目防病治病。由于它的副作用小及简、便、效、廉等特点,被人们称为“绿色医疗”。也正因为这些特点,将中医药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此,课题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有效的路径。
2.1 加强政府在中医药参与新农合政策中的主导地位
政府引导是新农合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医药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应加强政府在中医药参与新农合政策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募集社会资金,加大对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资金投入,提高中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同时开展“中医药事业专项资金”,坚持按劳分配,激励中医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中医药的补偿项目和补偿范围,要结合不同的病种;同时,还应进一步明确优势病种的补偿方案及标准;合理提高对中医药的补贴(提高新农合制度中中医药报销比例与范围,降低起付线等);简化报销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中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常见病及用非药物疗法等方面均具优势,应发挥优势,制订相应的政策予以鼓励和引导。
2.2 建立互联网+中医药参与新农合新路径
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中医药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各个领域;实现老中医、名中医的资源共享,这需要市县中医院发挥带头作用,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将中医技术和科研成果分享给乡村级中医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作用,提高农民对中医药的认识及对惠农政策的认知,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认清中医药对养生的优势;发挥网络具有范围广、速度快和持续时间长的优势,结合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使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政策在阳光下有效运行。
2.3 提高对中医药参与新农合工作的认识
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和“治未病”的卓越优势,能够为患者减少疾病带来的苦恼,并且中医药也有原材料资源广泛、成本低廉的优势;同时,在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最重要的是中医药目前在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疑难杂症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在做到政策的落实之外,利用各种宣传,包括互联网、中央电视台、名老中医解说等途径,为中医药验明正身,提升农民对中医药的认同感,提高农民参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的积极性。
2.4 促进中医队伍发展,加强中医药科研
中医药作为国粹,可以适量放在教科书里面,让国人从小了解中医药文化;开展过多种途径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如中医专家交流会等,加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专科建设,中医药在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慢性胃肠炎5项疾病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注重此方面的经验积累和科研创新,熟练开展中医药或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为群众提供最基本、最经济的医疗服务,改善农民群众的健康状况;中医药自身存在储存,制作工艺,携带及见效速度慢的不足,应支持和鼓励中医药的研发,发扬优势,解决不足。
2.5 完善管理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开展新农合医疗信息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收集、分析和使用新农合的中医药相关数据信息的能力,提升监管水平。建立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督导机制,成立新农合小组,定期进行督导。这些目标考核机制包括:提高中医药治疗率,实行单病种费用控制,降低参合农民医疗费用,并将这些考核指标细化到政府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中。
参考文献
[1]窦蕾.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发展的财政补偿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张立强,宋大平,赵东辉,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中医药补偿政策对中医药服务利用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2010(3):48-49.
[3]陈绍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医学与法学.2014,6(6):49-56.
[4]黄金宇,高慧.提升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地位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57-58.
[5]赵玉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医药服务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153.
[6]蒋佳乘.中医药在新农合中大有作为[J].公民导刊.2007(12):39-40.
[7]张立强,汪早立,赵东辉.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中医药补偿政策的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6):54-55.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关键词 中医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5.03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惠民保障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新农合基金筹集存在一定的风险,农民的医疗需求与医疗支付能力间存在矛盾,制约了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文件引导农民选择安全、有效、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在最新出台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更是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具体目标。通过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放大医改惠民效果。
但从新农合十几年运行情况来看,新农合中中医药资源利用率仍然过低,那么,有哪些因素导致了中医药不能在新农合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呢?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和相关调研数据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1 影响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政府因素
1.1.1 政府的补偿机制
窦蕾[1]通过对山东省泰安、淄博、威海、潍坊这个市县区的卫生机构的调研,发现在这些地区,各类机构所开展的中医服务项目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亏损,而且行政级别越低,其亏损的成本越大。宋大平、赵东辉[2]等选择浙江、湖北和广西3省区的6个县市区进行现场调查,发现现在医疗机构出现中医药的服务增加了,但是,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降低了,这从侧面体现了补偿政策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状况。该研究同时还发现政府在补偿政策宣传上也存在问题,有近3/4的被访者不了解中医药的补偿政策,群众对之缺乏了解。
1.1.2 财政投入不足
陈绍辉[3]通过横向对比我国政府在新农合财政支出,无论与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都是远远落后的。占全国人口总数70%的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仅仅只占了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11%。黄金宇[4]的调查也发现政府在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投入中医药的更少,从而会导致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政策难以落实到位,效率明显降低。许多的卫生机构无法正常运作,从而阻碍了中医药发挥作用。
1.1.3 缺乏对医疗机构应用中医药的激励机制
赵玉汝[5]提出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中医药的补偿政策只是体现在提高需方的利益上,对供方没有直接的激励作用,而如果仅提供中医药,则难以维持生计。蒋佳乘[6]通过对重庆市农村乡镇进行调查,认为影响中医药发挥作用的因素之一在于没有具体的政策进行支持。当前虽然中央和地方都有关于新农合运用的一般指示,但是缺乏具体的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从而调动不起积极性,解决不了医疗机构内部矛盾问题。
1.2 医疗服务提供方因素
1.2.1 医院的因素
从课题组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医院存在中医人员编制远低于西医,中医诊疗服务收入远低于西医,中药药品收入远低于西医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在于本应该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都明显出现逐利行为。中医、中药相对价格较低,医院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的意愿不强。
张立强[7]等人通过国内29个省份的新农合实施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政府虽然提高了补偿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使一部分参合的农民受到了实惠。但是,在某些偏远的地区,农村服务能力很低,有些县没有县级中医院,有1/3的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科,有近1/2的村卫生室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覆盖的范围的限制制约了参合农民获得中医药的服务。
1.2.2 医生的因素
为迎合市场需求,很多医学高校大量培养西医人才,即使中医专业的学生也有大部分课程是西医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混淆视听,这一种教育模式,导致目前既有扎实中医理论、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层次中医人才日益匮乏。
1.3 参合农民因素
据课题组在江西农村进行的调研发现,在抽样的人群里,有82%的参合农民一旦患病,首选还是西医西药,原因是起效快。只有在罹患疑难杂症,西医西药没有多大效果时,才转而进行中医诊疗。
1.4 中医药本身的因素
由于中药的熬制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煎煮、火候、时间、先后顺序等工序比较麻烦,而且,中药的疗效特别是汤剂等起效很慢,有些即使不是汤剂,也由于需要慢慢调理从而见效晚。中药的服用用量需要医生的具体指导,而不像西医标准化地服用。这些原因给中药服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因此减少了中医药的使用。
2 中医药参与新农合途径与模式的建议
中医中药历史悠久,它通过人们喜欢的针灸、汤剂、推拿等适宜项目防病治病。由于它的副作用小及简、便、效、廉等特点,被人们称为“绿色医疗”。也正因为这些特点,将中医药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此,课题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有效的路径。
2.1 加强政府在中医药参与新农合政策中的主导地位
政府引导是新农合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医药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应加强政府在中医药参与新农合政策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募集社会资金,加大对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资金投入,提高中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同时开展“中医药事业专项资金”,坚持按劳分配,激励中医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中医药的补偿项目和补偿范围,要结合不同的病种;同时,还应进一步明确优势病种的补偿方案及标准;合理提高对中医药的补贴(提高新农合制度中中医药报销比例与范围,降低起付线等);简化报销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中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常见病及用非药物疗法等方面均具优势,应发挥优势,制订相应的政策予以鼓励和引导。
2.2 建立互联网+中医药参与新农合新路径
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中医药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各个领域;实现老中医、名中医的资源共享,这需要市县中医院发挥带头作用,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将中医技术和科研成果分享给乡村级中医医疗机构;利用互联网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作用,提高农民对中医药的认识及对惠农政策的认知,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认清中医药对养生的优势;发挥网络具有范围广、速度快和持续时间长的优势,结合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使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政策在阳光下有效运行。
2.3 提高对中医药参与新农合工作的认识
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和“治未病”的卓越优势,能够为患者减少疾病带来的苦恼,并且中医药也有原材料资源广泛、成本低廉的优势;同时,在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最重要的是中医药目前在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疑难杂症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在做到政策的落实之外,利用各种宣传,包括互联网、中央电视台、名老中医解说等途径,为中医药验明正身,提升农民对中医药的认同感,提高农民参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的积极性。
2.4 促进中医队伍发展,加强中医药科研
中医药作为国粹,可以适量放在教科书里面,让国人从小了解中医药文化;开展过多种途径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如中医专家交流会等,加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专科建设,中医药在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慢性胃肠炎5项疾病有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注重此方面的经验积累和科研创新,熟练开展中医药或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为群众提供最基本、最经济的医疗服务,改善农民群众的健康状况;中医药自身存在储存,制作工艺,携带及见效速度慢的不足,应支持和鼓励中医药的研发,发扬优势,解决不足。
2.5 完善管理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开展新农合医疗信息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其收集、分析和使用新农合的中医药相关数据信息的能力,提升监管水平。建立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督导机制,成立新农合小组,定期进行督导。这些目标考核机制包括:提高中医药治疗率,实行单病种费用控制,降低参合农民医疗费用,并将这些考核指标细化到政府中医药事业发展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中。
参考文献
[1]窦蕾.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发展的财政补偿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张立强,宋大平,赵东辉,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中医药补偿政策对中医药服务利用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2010(3):48-49.
[3]陈绍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政府责任研究[J].医学与法学.2014,6(6):49-56.
[4]黄金宇,高慧.提升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地位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57-58.
[5]赵玉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医药服务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153.
[6]蒋佳乘.中医药在新农合中大有作为[J].公民导刊.2007(12):39-40.
[7]张立强,汪早立,赵东辉.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中医药补偿政策的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6):54-55.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