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理解和表达的内在体现。古诗教学是丰富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思维力的有效桥梁,于古诗教学中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和发现古诗中蕴藏的美,学会如何去表达,近而思索和丰富表达的深刻性及有效性,让学生的思维力在语文古诗的学习中得以提高。
  关键词:开启;探索;思维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运用”与“实践”的本质是指向表达,思维就在阅读与表达之间产生,思维的过程是从理解到表达的转化,是文本与表达主体之间信息传递后的思考与建构,思维力则是表达力的内在反映。“语用不仅是语境中的语用,还是语用中的表达,不仅是凭感官的表达,还是表达前和表达中内隐的思考。”这个“内隐的思考”便是学生的思维力了,可见,思维力是表达力的内在灵魂,拥有良好的思维力是提高阅读素养的关键。
  一、 开启内在的思维活动——发现文本之美(以三年级上《夜书所见》为例)
  在古诗作品中,作者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寥寥数字,便胜却千言万语。诗是美的,詩的情感是美的,诗的意境更是美的。以《夜书所见》为例,在解诗题的时候先让学生想象秋天的夜晚是什么样的,学生便会展开想象,联系实际生活,说出秋夜寒冷,被黑暗笼罩等,也会有学生说秋夜与家人一起吃夜宵、看电视感到很温暖。此时的“寒冷”和“温暖”便产生了矛盾,教师可由此按照以下步骤引领学生思考:
  第一步:揭示矛盾,激发学生的发现力——在诗人的笔下秋夜是怎样的呢?“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学生可能会说诗人笔下的秋夜是寒冷的,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读这两句,思考哪里体现了寒冷,学生首先找到“寒”字,接下来会说出“秋风”让诗人感到寒冷,如果再细细体会,学生会发现“萧萧”这个叠词加重了“寒”的程度,梧桐叶此时也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与黑夜融为一体了,至此,秋夜寒冷,秋风瑟瑟的意境便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
  第二步:提出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力——作者只是在身体上感觉秋夜寒冷吗?诗的下阕“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作者只是为了描述他看到的灯火吗?学生结合诗境,在寒冷漆黑的秋夜里看到灯火仿佛就能感受到温暖,诗人是想表达一种温暖的意境,所以用了灯火这一意象。这时教师需再次提出质疑,推进学生的判断力——只有灯火让他感到温暖吗?对照上阕初步判断“温暖”是内心的温暖,再联系第三句诗便继续想到,是拨蟋蟀的儿童让作者想到了自己童年的小伙伴,儿时那温馨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让诗人心生暖意。
  第三步:矛盾突围,提高问题解决力。学生随着思维的递进,在寒冷与温暖这对矛盾中得到突围,悟出诗人内心由寒到暖的转变过程,由此明白了为何同样是秋夜,却存在寒冷与温暖的极端性。上阕和下阙意境不同,是由诗人心境的转变带动文本意境的转变,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矛盾与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从而在思维中发现语言之美,激发学生表达力。
  第四步:深入体会,加深思维领悟力。乡愁是诗人表达的初衷,寒冷与温暖都是由思乡而来,这对矛盾背后是极致的思念,可谓是喜也乡愁,悲也乡愁,领悟到这一点,也就揭示了这对矛盾背后的深刻含义了。
  以思维力和想象力参透古诗,相比于直白的注解释义,更能令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与文本对话,正所谓“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在眼前。”随思维的递进建构出诗的意境之美,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才真正得到发挥,学生的思维被开启了,课堂也会因此变得灵动。
  二、 探索深入的思维活动——学会怎样表达美(以三年级上《夜书所见》为例)
  阅读的目的最终是指向表达,如何表达便成为关键,这就要求在文本阅读中,不仅能发现美,更要学会表达美。李海林先生说:“学生在真实地阅读课文的同时,不但获得了课文所传播的信息,同时获得了课文‘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传播信息的智慧’(言语智慧)。”就《夜书所见》一诗来看,作者的语言建构之妙,表达之智值得我们深思。在开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之上,更要将思维深入,纵观全局,对诗人表达的有效性、完整性、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1. 参透情感内核——探索表达的有效性
  《夜书所见》是一首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古诗,在纵情畅读之后,教师可以从情感的内核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评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浓浓的乡愁,可他并没有任何直白表达“想家”或者“思乡”的话语。那他又是怎样将他的思念传达出来的呢?诗是美的,它美在情感,诗人将情感倾注于意象之中,赋予其生命,意象也伴随着诗人的情感起伏,焕发出不同的色彩。梧桐叶因诗人的乡愁散发出悲凉的气息,篱笆下的灯光也因回忆的美好弥漫着温暖,情与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我们读到饱蘸诗人情感的景物时,我们的心灵便与这景物相感通,与诗人的心境相连结,这便是情景结合,这般情景交融更能触动心灵。于是,思乡之情就在这情与景的交融之中得到有效表达。
  2. 提高思想深度——追寻表达的深刻性
  诗人透过景物将情感传达给我们。那么,他又将怎样润色自己的情感呢?才华超群的叶绍翁渴望表达心底炽烈的思念,但绝不会仅止于表达思念,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入,追寻诗人的情感。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家乡思念程度的呢?在描绘凄冷的秋夜之后,诗人笔锋一转,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温暖的画面。对比的反差让情感发挥到极致,上阕的悲与下阕的喜,上阕的寒与下阙的暖都是矛盾体,但就是在这样极致的矛盾中,家乡的温暖,儿时的温馨才显得那样珍贵,现实中的孤苦才这样令人肝肠寸断,至此,古诗前后情感的反差和对比令诗人的思念之情愈加深刻。
  至此,学生的思维力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表达的质量与高度,让阅读过程中洋溢着思维的活力,让思维引领表达的发展,在思维中体会阅读的快乐,从而推动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涌,张星.阅读教学的真义:走向表达——“PISA”阅读素养测试的启示[J].语文建设,201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5.
其他文献
摘 要: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在核心概念的教学上更是要做到“不惜时,不惜力”,让学生能扬概念探究之帆,启能力提升之航。“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 本节课笔者在“为什么研究函数图象对称性”及“为什么要从代数的角度研究图象的对称性”等方面都设置了恰当的问题。  关键词:奇偶性;概念教学;自主探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双基”变“四基”—
摘要:数学作为初中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在夯实基础的阶段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得学生能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本文研究了如何借助初中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习惯;课堂教学  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综合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一) 良好的习惯对于
摘要:班级是一棵大树,为了这棵大树的茁壮,班主任要做一个出色的园丁,学生就是一片美的叶子。  关键词:美的叶子;师生关系;氛围;活动环境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走近树的时候,我发现,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金波  我们的班级就像一棵大树,而每个孩子就是树上那美丽的叶子。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关注
摘要:目前,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利因素,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要如何走出困境,怎样提高语文教学实效?这是身为中职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积极面对的问题。在我潜心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深刻地发现,如果能结合现实逐步优化中职的人文教育环境,重视语文教师的素养提升,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积极上进的动力,设置确实有用的课程等诸多方面着手,那么中职语文教学就应该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观;困境;对策;专
摘要:最近几年高校发生的多起自杀和凶杀案件,给高职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敲响了警钟,高职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当今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适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作为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断增强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基础学科,为其他知识的学习把握正确的航向,为个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思品课又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兴趣不够高涨,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如何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甚至使之具有较强的“诱惑力”,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了每一位思品教师的一个挑战和机遇。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种教学方式,实践下来,“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以
摘要: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会产生一些生成性的、教师事先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这些都是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以学定教,合理地、充分地利用这些问题设计出有趣且有助于本文学习的课堂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本文从模糊处,资料助读;浅读处,想象深入;误读处,互助纠错;争议处,论辩明理;有疑处,顺势而导这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打开思维的通道,获得丰富多彩的语文体验。 
摘 要:精读课上习得的方法和语言,在略读课上一定要加以拓展和运用。略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剪裁教学内容,根据文本特色选取适切内容进行重点教学;聚焦语文能力,一堂课中尽量保证一课一得;为了提高言语实践的有效性,要踏实展开言语实践的环节,宜循序落实,使得学生能力全面提升;关注每一个环节推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略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通过对内容、目标、过程、形式多角度关注阅读教学本位,提高略读
摘 要:笔者受余映潮先生的“主问题”教学设计的启发而进行了真实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了一些简单的观点和看法,即: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提高整体阅读效率的“主问题”、 设计疏通阅读教学流程的“主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主问题” 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中,我发现学生们在阅读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
摘 要:翻转课堂的概念从2008年由美国两位高中化学教师首次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经过十年的摸索、发展和不断地完善,翻转课堂在美国中学课堂运用地已经非常普遍,教师们操作得也很成熟自然。以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West Sylvan中学翻转课堂为例,成功的翻转课堂需要具备四项客观要素。首先是学习目标明确的音视频教学材料;其次是计算机、笔记本等硬件设备;再次是拓宽教育时间与空间的网络;最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