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解读例谈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q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我们在背诵了大量流芳千古的古典诗词的基础上,渐渐地也接触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现代诗歌。那么如何鉴赏现代诗歌呢?在此,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通过想象解读意象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想象”这一论题。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
  
  二、通过抒情解读情感
  
  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诗人用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用其精练的创作手法,而不惜多次修改以致达到与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诗歌的巨大艺术魅力也在于此!它不像小说,擅长于设置波澜起伏的情节、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所以,解读诗歌,主要不在于通过诗了解更多的事物,而是求得情感上的共鸣。
  如韩瀚写张志新烈士的诗歌《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诗人发挥了自己独特的想象力,精心构置了一个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中心,这就是“生命的天平”。抽象意义上的“生命”本来是无形的,因而也无所谓轻重。诗人借助“天平”这一具体可感的意象,赋予无形之物以有形,并且衡量出不同生命的轻与重。诗人在“生命的天平”的一头安放着烈士“带血的头颅”,另一头则是“所有的苟活者”,使读者由这一形象画面获得视觉上的不平衡感的同时,体会出诗人对烈士的无限崇敬,对他人、对自我的否定与批判,读者的灵魂怎能不为之震撼!它必然会在读者的心灵深处产生一种共鸣。
  
  三、通过猜想解读主旨
  
  诗歌是浓缩的智慧,以最有限的诗句,拓展出最无限的空间;以最精短的形式,承载起最博大的内涵。所以,有时我们要去“猜想”,即对诗歌内容、作者、背景等作综合性思考。
  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读这首诗,抓住三个要点:第一节中的“黑夜”“黑色”,第二节中的“光明”。“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这种“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之象征;“黑色的眼睛”在这里具有双重寓意:一方面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另一方面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了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叛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有了这种语感,你就会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得到一个意象:漆黑笼罩,夜己漆黑,眼己漆黑,一切皆黑,这个世界除了黑,一切皆无。但是“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却在这一片黑暗中显示出了一个亮点,这个亮点虽然也是黑色的,但是这却是黑得发亮的眼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追求光明的本性是多么顽强,即使是在最黑暗的环境中生存,即使被最恶毒地摧残,人类追求光明的本性也不会磨灭。黑暗的巨大和善性的顽强于是就在对比中得到了彰显。
  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示一个庞大的主题,一代人就被顾城浓缩成两行,无尽话也被顾城浓缩成18个字。《一代人》既是一代人的自我阐释,又是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
  
  四、通过咀嚼解读内涵
  
  含蓄是一种表现艺术美的方法。含蓄是诗歌语言的特色,是它和散文、小说等语言的最大区别之处。宋朝的梅圣俞说过,写诗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可谓道出了含蓄的真谛,故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司空图讲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苏东坡讲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沈德潜说的“弦外音,味外味”,施补华说的“忌直贵曲”,都表达了和梅圣俞相同的看法,因为诗贵含蓄,只有含蓄的诗词才能诗意深厚,韵味无穷。诗歌因不直说而增加欣赏的困难,通过咀嚼品味含蓄,可以较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
  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首诗写了一位“美人”。诗人很吝啬,全诗没有用一个“美”字,甚至连美人的相貌、体态、举止和服饰都没有一点描绘。她的“美”藏在“看风景的人”的眼睛里,比“风景”更吸引人,皎洁的美占领了别人思绪翻飞的夜晚,藏在别人的梦里,活在读者的心中。
  总之,解读现代诗歌的途径很多,而不限于笔者以上所列举的几种。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其它的解读方法,句式、结构、章法,节奏美、跳跃性等等都是我们鉴赏诗歌的途径。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读懂一首诗,并能产生共鸣,获得愉悦,就是成功!
其他文献
【技法定格】  写人、记事、抒情常常用到环境烘托法。  所谓环境烘托法,是指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创造出一种艺术境界。其作用是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例:窗外狂风凛冽着,嘶吼着,仿佛要把全世界撕毁。雨点啪嗒啪嗒地打在窗台上,我坐在窗前,心惊胆战地听着狂风肆虐着这一切,无心做作业。突然“咔嚓”一声刺耳的响声从窗外传来,我心里一颤,忙向外望去。只见街道旁那棵粗壮高大的老槐树
介绍幼龄果园套种马铃薯冬种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景观农业适应农村经济和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要求 ,符合云南省情 ,顺应了云南省的发展规划要求 ,但是作为需要长期规划和有组织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 ,它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以什么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汶川,我不愿触及的伤痛;汶川,让我感到了一种透天彻地的大悲哀。  2008年,我们翘首迎接奥运的喜庆之年,为何如此的多灾多难!2月,大雪冻伤大地母亲;3月,暴力上演拉萨圣地;4月,火炬传递受阻;5月,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袭击了四川震颤了整个中国。  大地被摇晃着,天空突然黑了。或许是上天妒忌这个美丽的地方吧,8.0级的地震让汶川几乎夷为平地。学校、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旺甫镇初级中学  【摘 要】 英语写作作为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个板块,并且贯穿了整个的初中英语教学。初中英语写作既是英语基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又体现着学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等多方面的掌握情况。本文以人教板教材为例,根据目前初中英语单元话题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其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对初中英语单元话题作文技巧与策略的掌握,有效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水平。  【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要面临的教学挑战也越来越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要更加讲究灵活性与应变性。教师不仅要秉持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历史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课程教学的灵活性。本文就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探析新课标下中历史课程教学灵活性的方法。  【关键字】 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果胶寡糖螯合锌(zinc pectic oligosaccharides che-late,Zn-POS)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中锌铁含量的影响。选取600只健康的体重和产蛋
我是一个视友情高于一切的人。我时时回忆起我的童年,自然也就想起了他和她,不妨用小S和小D代替我这两位儿时的好友吧。  最初认识小S和小D是在小小的幼儿园里。那时我父母忙于工作,便把我送入了离家不远的一所幼儿园里。我生性腼腆,到了那儿,便躲在妈妈身后不肯进门。妈妈把我扔在那儿,不顾我的哭喊径自走了,便有一位老师带我进去,她那时很年轻,也就十七八岁。我从此便结识了许多小朋友,开始了我幸福的童年,也认识
目的:了解我院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以及该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5年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情况及药敏
本文总结了承德市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从立项、产品造型、建设实际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经验,并对运营使用中的^ezFAS消防联网系统产品做了介绍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