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上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
其次,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第一,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第二,数学概念应精读。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第三,应用题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
二、培养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如果学生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教师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学生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如果学生做作业中遇到困难,教师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能做到。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三、培养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这种现象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其中验算是检查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热心于作题目,一旦作完,便万事大吉。至于正确与否,已无心顾及了,不愿回头验算。如(8)÷8=64、(500)-700=200,一只大象重5千克等,其实只要稍作验算,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一些学生还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说明他们还没有树立验算的观念,更谈不上验算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验算习惯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习惯。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每次知识检测中,老师对试卷进行分析时,会有这么一句话:审题不清。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在计算题目时,还要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既不是羚羊掛角,无迹可寻。又没有死板的教条,需要按图索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特点,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把学习习惯细化为学生容易接收的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即要注意习惯培养的阶段性,又要注意习惯培养连续性。只有这样,日积月久,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快乐学习与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上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
其次,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第一,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第二,数学概念应精读。数学概念应按其结构来精读,要力求让学生学会理解概念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概念。第三,应用题要巧读。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意思隐含换词读。
二、培养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如果学生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教师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学生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如果学生做作业中遇到困难,教师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决不能包办代替。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能做到。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三、培养检查的好习惯
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一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反映。只有及时检查,才能知道有哪些收获,问题何在,以便及时订正错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这种现象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其中验算是检查的重要方法。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热心于作题目,一旦作完,便万事大吉。至于正确与否,已无心顾及了,不愿回头验算。如(8)÷8=64、(500)-700=200,一只大象重5千克等,其实只要稍作验算,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一些学生还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说明他们还没有树立验算的观念,更谈不上验算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验算习惯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习惯。
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每次知识检测中,老师对试卷进行分析时,会有这么一句话:审题不清。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在计算题目时,还要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既不是羚羊掛角,无迹可寻。又没有死板的教条,需要按图索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特点,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把学习习惯细化为学生容易接收的学习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即要注意习惯培养的阶段性,又要注意习惯培养连续性。只有这样,日积月久,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快乐学习与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