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红蜘蛛消长规律及其综合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大豆红蜘蛛在富裕县加重危害现状,对大豆红蜘蛛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进行研究,提出大豆红蜘蛛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大豆红蜘蛛;发生规律;综合治理
  
  近几年来,我县大豆红蜘蛛为害逐年加重,对大豆的产量影响很大,一般情况可减产20%~30%,严重的地块减产达到70%~100%。2001年全县大豆田红蜘蛛发生面积5 333.3 hm2,2002年全县发生面积上升到6 666.7hm2,2003年由于气象因素的影响,发生面积减少到2 666.7hm2,给我县大豆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由于大豆红蜘蛛是刺吸式口器,而且是近几年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一般杀虫剂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针对上述情况,2001~2003年,我县对大豆红蜘蛛的消长规律及综合防治进行了研究,基本摸清了大豆红蜘蛛的发生特点,并寻找出了安全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不但可提高大豆产量,同时也可明显提高大豆质量。
  
  1形态特征
  
  根据3年的田间调查、标本室内鉴定及查阅相关资料,危害我县大豆的红蜘蛛为蛛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rinus (Boisduval),俗名火龙、火蜘蛛,属蛛形纲蜱螨目。
  成虫:体卵圆形。体色变化很大,一般呈橙红色或锈红色,体两侧常有长条形和纵行黑褐色色斑,从头胸部向后延伸到腹部末端,呈深褐色,有时此纵行色斑半段色浅,故粗看似前、后两块色斑,且前边色斑大于后边色斑。背上刚毛排成4列,雌虫体长0.4~0.6mm,宽0.28~0.32mm,有4对足。雄虫体长约0.3mm,宽0.14mm,有4对足。
  卵:圆球形,光滑,直径约0.13mm,初产时为透明无色,卵孵化前变为橙红色。
  幼虫或若虫:卵孵化后的幼虫仅具3对足,眼红色,体近圆,色透明,取食后体色略变绿色。脱皮后进入若虫期才生4对足,体较前者略大而呈椭圆形,体色也变深,体侧的色斑也逐渐明显。
  
  2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大豆红蜘蛛在我县一年能发生10~15代,发生代数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它以成虫在寄主枯叶下、杂草根部或土缝里越冬,第2年4月中下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小蓟、小旋花、蒲公英、车前草等杂草上繁殖为害,6~7月转移到大豆上为害,7月中下旬到8月初随着气温增高,繁殖速度加快,迅速蔓延进入为害盛期,8月中旬后逐渐减少,到9月份随着气温下降,开始转移到越冬场所,10月份开始越冬。
  大豆红蜘蛛每一世代所需时间,因温、湿度条件不同,变化很大,自卵到老熟成虫所需时间,在平均温度22℃时近11.5d,16℃时则需12d,12℃需30d之久。因此,6~7月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14d以上),繁殖最快,为害也重。其繁殖最适宜的温度是28~30℃之间,最适宜相对湿度在35%~55%之间。在平均温度高于23℃、相对湿度50%左右时,繁殖速度最快。低温、多雨时对大豆红蜘蛛的繁殖不利,低温、暴雨更加不利于其繁殖。
  大豆红蜘蛛成虫喜群集于大豆叶片背面吐丝结网并为害。卵散产于豆叶背面丝网中。雌虫一生可产卵70~130粒。卵期10d左右,即可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夏季约经2d(早春及晚秋期较长)即脱皮成为成虫。幼虫及1龄若虫体小而弱,不甚活动。2龄若虫则很活泼,食量也大,善于爬行转移,有时亦可随风传播扩散。所以在田间常呈现出从田边或田中央先点片发生、再蔓延到全田发生的特点。
  大豆红蜘蛛的成虫、若虫均可为害大豆,在大豆叶片背面吐丝结网并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汁,受害豆叶最初出现黄白色斑点,以后随红蜘蛛增多,网间略具红色斑块且有大量红蜘蛛潜伏,造成受害叶片局部甚至全部卷缩、枯焦,变黄或红褐色,叶片脱落甚至光杆,大豆结荚少、结实率降低、产量下降,严重时整株死亡。大豆红蜘蛛首先为害大豆下部叶片,而后逐渐向中、上部蔓延。大豆田田间杂草多或植株稀疏的,发生较重。红蜘蛛天敌较多,主要有食虫蓟马、七星瓢虫、草蛉等,对其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
  
  3综合防治
  
  3.1农业防治
  大豆红蜘蛛在植株稀疏、长势差的地块发生重,而在长势好、封垄好的地块发生轻。因此,农业防治的关键在于:一要保证苗齐苗壮,要施足底肥,并要增加磷钾肥的施入量,保证后期不脱肥,增强大豆自身的抗红蜘蛛危害能力;二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田间除草,对化学除草效果不好的地块,要及时采取人工除草办法,将杂草铲除干净,可有效减轻大豆红蜘蛛的危害;三要合理灌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要及时进行灌水,有条件的可采取喷灌。实践证明,只要田间不旱,大豆长势良好,大豆红蜘蛛就很难发生起来。
  
  3.2化学防治
  根据大豆红蜘蛛在田间的发生特点,应在其发生初期开展防治,即发现大豆植株有叶片出现黄白斑危害状时就开始喷药。防治方法以挑治为主,即哪里有虫防治哪里、重点地块重点防治,不但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还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田间施药时间应选择晴天无风的下午(16~19时),人工背负式喷雾器田间作业时应匀速进行,要求药剂喷雾均匀周到,大豆植株叶片正、背面都应喷到。如用小四轮作业时,要在二档之内匀速运行喷雾,同时要将喷头调整到向上喷雾,以保证叶背面及正面都能喷到药剂,以发挥良好的药效。
  通过3年的药剂筛选试验和田间应用来看,防治大豆红蜘蛛最佳药剂为1.8%虫螨克,防治效果可达到90%以上;其次是扑虱蚜、大功臣、一遍净,防治效果达到80%多;防治效果最差的为氧化乐果,防治效果仅为60%左右。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药剂以生物制剂阿维菌素类(1.8%虫螨克)为最佳。要减少施药次数,以保护并利用大豆红蜘蛛的天敌,如食虫蓟马、七星瓢虫、草蛉等,抑制大豆红蜘蛛发生危害。
  
  4参考文献
  [1] 赵寅,孟凡华,徐承海.大豆红蜘蛛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法技术[J].大豆通报,2004(2):14.
  [2] 戚克耀,王伟东,李永生.大豆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大豆通报,2003(6):16.
  [3] 郭西陵,邱文兵,范进民.大豆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7(1):52.
其他文献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1株苯酚高效降解细菌,初步确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os);该菌株能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可以在20-40℃、pH值5.0-9.0范围内较好生长;降解苯
互联网(Intenet)作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种标志性信息传输方式,自其产生以来一直在迅猛发展.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具有开发性、实时性、交互性、无中介性、费用低廉等特点.互联
商王朝出于祭祀的需要,创作了大量的颂歌,这些诗歌在商朝灭亡之后,经过商之后裔宋国乐官和周王朝乐官的保存而得以流传下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周代宋国所保存的祖先乐歌在流传
摘要分析了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并依此探讨了创新金融服务应努力做好的5项工作,以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金融服务;创新;“三农”工作  中图分类号F832.33;F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384-01    近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
小RNA病毒科是一类大的动物病毒科,小RNA病毒蛋白的合成需要自身蛋白酶裂解形成多个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3C蛋白酶是一些小RNA病毒的自身蛋白水解酶之一,3C蛋白酶还可以裂解一
在阿瑟·米勒的戏剧《萨勒姆的女巫》中,作者在借用"逐巫事件"讽刺20世纪中叶横扫美国政坛的麦卡锡主义的同时,塑造了具有强烈独立自主意识的女性角色阿碧格。女主人公阿碧
鸡α干扰素在防御病毒感染及治疗病毒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旨在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制有活性的鸡α干扰素。首先对鸡α干扰素基因(ChIFN-α)进行了优化与合成,将其
麻疯树耐贫瘠,能在降水量少、环境恶劣的地区种植,但麻疯树的抗逆机理至今尚未揭晓。研究了盐胁迫对麻疯树生长的影响以及交替氧化酶(AOX)在麻疯树盐胁迫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