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ny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科技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加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日益加快,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浪潮里,亟待寻求和建立一条相对适应的心理通道。面对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关键期的初中学生,非常需要在身心成长、道德品质发展以及逐步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得到教育教学上的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探究,从而增强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主动性和实效性。作为专门在这方面给初中生以启迪和引导的思想政治课,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简单地说,探究式教學就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促进下,创新学生思考、探求、获知、体验、提升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把学习内化为自身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模式设计上,具有双向反馈特点;在教学要求上,既要求教师具备综合调用知识资源和教学资源的能力,又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效果上,不仅推动学生知识运用的前后联系,而且注重书本知识与实践行为的彼此贯通。
  探究式教学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设疑与解疑的统一。表面上看,探究式教学是赋予学生更多学习时间、空间和兴趣,从而解惑答疑的能动学习过程。然而在教学设计阶段,更多的是教师把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逆向操作的结果。先有教学目标,然后确定教学内容,再整理收集资料,接下来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问题,最后找到探究的结合点去启发学生。简而言之,就是学生从设疑到解疑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从解疑到设疑中完成教学目标。他们之间是个双向互补的统一的过程。第二,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似,探究式教学也需要把教学目标分几个环节实施。在不同的环节,教学手段的实施都离不开传统教学技巧。比如:提问、启发、解释、评价等。不同的是,探究式教学在整合不同环节的效果上,通过新的思路与主观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创新了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氛围。第三,行动和感知的统一。统筹知识资源,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把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探究式教学被认可的重要原因。也可以说,以自我主动学习获得的成果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最终达成了行动与感知的统一,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内涵所在,也是其得以成功的心理基础。
   二
  探究式教学不是简单地在课堂教学上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的普通教学常规。它在实际操作中,除了要求知识点的有效掌握,还有相当多的内容涉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深层次心理认知能力的培育。一般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整合性原则。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回顾已学知识、知晓欲学知识的目的下,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相关知识点和学习要素有效整理盘活,形成前后贯通、点面联系的知识链条和教学形态,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渐进性原则。要根据初中三个年级段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逐步推行。也就是说,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实践性原则。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探究式教学在环节设计方面,需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在社会实践中,深化学习,求取真知,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4.互动性原则。初中思想政治课单方面的填鸭式教学是没有活力的。探究式教学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沟通、多向回馈,进一步推进教学过程的完善,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用相长。
   三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探究式教学在开展的基本条件和方法上,都显示出特殊的要求。
  1.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对教学的指导观念进行了革命性的更新,肯定和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恰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探究式教学顺应这个趋势,要求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转变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的教学观念转变。
  2.要正确定位教师角色。过去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导,学生习惯于墨守成规、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教师没有激情,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以讲解和命令为主的角色功能,取而代之以学生学习活动引导者的角色出现。不仅要有选择有步骤地讲解某些教材内容,启发问题思路,参加分析讨论,做探究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而且要提供学习参考资料,组织有关活动,进行点拨总结,做学生学习的解惑者和提升者,最终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过程中,实现在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有机结合基础上的知识积累和活学活用。
  3.要恰当选择教学内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发现和整合,但并不是说每个学生都能善于发现和整合。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观念接受和思维能力的成长期、接触与认识社会的初级阶段,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时,只有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具有一定连贯性、层次性和综合性的学习内容方面,营造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来使用探究式教学,才能真正促进他们吸收消化、调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卓有成效地把新知识纳入自身建构的认知体系,获得理性的升华。
  4.要善于联系社会实践。理性的升华如果没有感性的认知作为基础,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无异于建造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注重和社会实践紧密的联系是初中开展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其实,加强社会实践的联系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学生主体学习与追求真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适当引导和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乡野考察、参加公益活动等具体实践,把书本知识放入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把社会实践的体验带回书本知识中去融汇,有效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不再是枯燥和空洞的代名词,更接近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取得知行合一的效果。
   四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它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向、僵化、封闭和知识流动性不足方面,的确令人振奋。从近年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实际看,感到有这样几个体会。
  1. 它使教学活动更加开放和多元。以往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多固定在课堂内的几十分钟,时空上的封闭性禁锢了教学活动与社会的接触。从书本到书本,从洋洋洒洒的讲授到默默无闻的接受,师生的教与学都以相对一元的固定格式被分割在两个世界,失去了及时的联系。探究式教学拓宽了教与学的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特别是对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初中思想政治课而言,它既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实践性学习的要求,还有体验性学习的元素;既给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供了空间,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增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含量,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的人格完善。
  2. 它使师生沟通更加便捷和多维。由于探究式教学打破了教师“单向的教”和学生“单向的学”之间的分界线,教师在多个教学环节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两者之间开始了双向的信息沟通。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更多地得到了教师的引导和解释从而转换思路,教师也在其中掌握了学生及时的学习状况从而在下一个环节更新完善教学手段。师生之间、教师的教学环节之间、学生的学习阶段之间,彼此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由分立走向合作,由单维度的教与学变成多维度的教学互促。这不仅在根本上扭转了教与学脱节的问题,而且还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从已知王国求索未知王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勇气。
  3. 它使教学活动更加注重细节。从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具体流程上看,主要涉及教学方案设计、备课、导入、设问、学习过程、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如何让每个环节都能出新出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实不太容易。这就需要在各个环节的细节上多琢磨、多思考。比如方案设计环节要在哪些方面注意“收”与“放”的自如,备课环节用什么样的词语和语气更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和求知欲,导入环节通过什么形式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设问环节究竟怎样启发和留白才能最大限度地设置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学习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更能鼓励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讨论,总结环节怎样分析和点拨才能高效地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引领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反思环节如何评价学生的整体表现、激励他们用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完成从书本到实践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认识飞跃等等。
  俗话说:学无止境,教学活动的创新探索亦无终点。虽然美国教育家施瓦布提出探究式学习概念已经有半个世纪,可是作为创新实践而言,在我国还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文化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继续探索和总结。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入初中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条件。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记忆力至关重要。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一、从导入新课入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课,导入一环非常重要。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
以"审美何为"为艺术追求,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与鉴赏心理倾向于审美情趣和教化功能,古代文人以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将这种心理倾向演绎为"畅神比德"与"忧国忧民"."畅神比德"与"
该文对新时期中国电影如何表现人类共同的人性美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分为3部分:一、新时期中国电影在表现人性美方面,主要抓住3方面内容:一是表现热爱生命和改造人类生存环境的
【摘 要】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情感培育与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是为创作主体或阅读主体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蕴蓄过程。那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利用阅读为作文之花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呢?答案很简单,就一个字“偷”,在阅读中偷思想,偷素材,偷语言!  【关键词】偷思想 偷素材 偷语言    在语文教学的大花园里,作文教学就是那带刺的玫瑰,种得好它会开得美艳动人,反之,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刺得遍体鳞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常见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及其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了研究,包括临床分型、多系统损害、影像诊断、酶学以及动物疾病模型等.随
沦陷区文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但也是一个被长期忽视,或者说被刻意遮蔽的部分。《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一书从"民族意识"的角度入手去探索沦陷区文
在语文学习中,背诵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积累方法,它有助于积累词汇,有助于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实现课堂双向互动的策略。一是展示交际的情境性,实现课堂双向互动。二是发挥主体的互动性,实现课堂双向互动。三是促进言
我们身处在知识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和教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因而我们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借助和谐的教学关系
本文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桂皮酸,通过酰氯化反应后,再与氨基乙醇进行胺解,合成了苯烯酰胺醇。本品具有中枢肌肉松弛作用,对不同病因引起的两侧或四肢痉挛,经过口服或肌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