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各节段运动补偿的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jjjxxx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上、下相邻及非相邻节段的运动补偿规律.方法 通过三维运动采集系统捕捉到6具新鲜人尸体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前、后C2~T1各节段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6种状态下的运动角度数据,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分析得出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各节段的运动变化规律,发现融合术后其他各节段六种运动状态下运动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下相邻节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后伸、前屈及双向侧屈融合效果更好,稍优于左旋及右旋状态下的融合效果.而在运动补偿比例这点,各运动状态,下相邻节段的运动补偿比例(平均值大于30%)也远高于其它节段.结论 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代偿性运动幅度增加是导致其退变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2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不同时期X线片及CT检查伤椎高度、取出内固定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可有效填充压缩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妇女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乳腺疾病的发病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51例妇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结合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451例患者中,占乳腺疾病前三位的是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和乳腺癌,分别为56.1%、10.6%和5.3%;乳腺增生在各年龄段中发病均较高,并且在50岁之前呈增加趋势,在50岁之后逐渐减少;乳腺纤维瘤在30岁以下发病最高,随着年龄增加逐渐
目的:对部分哮喘儿童进行正规的健康教育干预治疗,评价其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2月~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呼吸科住院的哮喘患儿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干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估新型带负电荷硫酸钙/β-磷酸三钙复合骨水泥(geneX?)用于强化体内椎弓根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质变化及可行性。方法选取6只健康山羊腰椎L1~5双侧共30个椎弓根随
目的:探讨官颈锥切在官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中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对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03~2007年住院治疗的252例CIN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
目的 观察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9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电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抗抑郁药物疗法.4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抑郁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有效率为82.97%,治愈率为29.78%;对照组有效率70.21%,治愈率为23.40%.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治愈率17.02%,有效率95.74%;对照组治
目的:评价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OP-Q)分度为Ⅲ~Ⅳ度患者行改良盆底重建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
目的 观察微波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并对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宫颈糜烂患者464例,经微波治疗后,对其第8周复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宫颈糜烂的分度、分型以及月经正常与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464例宫颈糜烂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4%,重度宫颈糜烂的痊愈率明显较中度宫颈糜烂低(x2 =3.507,P=0.042);与月经失调患者的痊愈率比较,月经正常的宫颈糜烂患者痊愈率显著升高
目的 评价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稳定性.方法 8具较新鲜的成人枕颈标本(C0-4),随机分成4组:①完整状态组(A组)、②寰枢椎不稳状态组(B组)、③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状态
目的:探讨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00年1月1日~2007年9月30日新式剖宫产发生胎头娩出困难7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