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火器的不同榜单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kd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码1008]
  
  火是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武器,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将其应于战场上。中世纪,拜占庭海军将液体燃烧剂喷到10米外的敌方战船上。直到一战期间,它才以火焰喷射器这种武器形式出现。在战场上,看到火焰喷射器就足以令人闻风而逃,或面向火焰喷射手投降。尽管存在众多反对声,但它很快就在二战中成为各国军队的制式装备,甚至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喷火坦克
  那么,为什么今天军队很少使用它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主要原因似乎是因为其射程有限,只适于狭窄地域作战,而现代战争多以机动部队在开阔地带作战,因而火焰喷射武器的效果不理想,如果说城市战和近距作战是未来战争主要模式,那么火焰喷射器可能会卷土重来。
  
  德国
  
  德国最先研制和装备火焰喷射器。1901年,德国人理查德·菲德勒研制出第一个由单人操作的火焰喷射器。1911年,德军开始正式装备,并在一战前形成了3个火焰喷射器营。1914年,德军在阿尔贡地区作战时第一次使用火焰喷射器。1916年,德军在凡尔登战役期间第一次大规模运用火焰喷射器进行火力突击。火焰喷射器的出现使步兵在近距作战中的火力达到了顶点,可以用于对付以往步兵所无法攻破的目标,如永备工事和土木结构战壕等。一战中,德军主要使用“维克斯”、“克列伊夫”和“格洛夫”三种火焰喷射器。然而这些早期的火焰喷射器存在体形较大、不易使用、故障率高等缺点,并由于其射程近,战术应用并不广,因此作战效能在战中未充分体现。
  
  一战后,德国很快设计并装备了FmW35型火焰喷射器。它采用双罐式结构,其中一个储油罐装燃烧剂,另一个储气罐装喷射用的压缩气体。
  二战爆发后,FmW35逐渐被FmW40取代该型号体形较小,外形酷似救生圈,但装载燃烧剂较少,因而只生产了少量就被FmW41所取代。FmW41采用传统的双罐式结构,直到二战结束它都是德军的主要制式装备。由于寒冷的冬天经常导致发射装置失灵,德国还对其进行了重要改进,使采用装药发射装置的FmW41可在各种温度下工作。
  1944年,德军伞兵和突击部队装备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的火焰喷射器FmW46。它虽然喷焰时间仅为0,5秒,但成本低且适于大规模生产。这对于当时已处于强弩之末的德国来说,是一个性价比较好的选择。
  以上型号都有众多的改型。如背负式的FmW35就曾被改装为由两人操作的火焰喷射器,储油罐可装载30升燃烧剂,被安装在一辆手推车上,甚至是轻型车辆的拖车上。这些燃料足够火焰持续24秒。
  受苏军地雷式喷火器的启发,德军于1942年装备了防御性的AFmW42喷火器。它是一次性使用的,可装22.7升燃烧剂的储油罐被埋在地里,只有喷嘴露出地面,指向目标区域。当敌人接近时,采用遥控发射模式激发,火焰可持续3秒,作用距离30米。
  1941年,在经过一系列试验后,一辆I型坦克炮塔上的机枪被FmP40型火焰喷射器取代,称I型喷火坦克,其首次作战于北非战场。很快,利用ⅡD或E型坦克改装成的Ⅱ型喷火坦克装备到部队,它有两具火焰喷射器,分别装在炮塔两侧。有效射程36.5米,产量不大,主要用于东线战场。
  大量生产的喷火坦克型号是基于ⅢH或M型坦克改装而来的Ⅲ型喷火坦克。该坦克可携带1000升燃料,具有很强的作战效能。但由于在面对敌方坦克时其自我防护能力不足,使用率不高。38轻型喷火坦克于1944年批量生产后,成为德国陆军的制式装备。它采用“追猎者”型坦克歼击车的车体,因而体形矮小,便于隐蔽。
  战争中德军主要靠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遂行喷火任务,型号为SDKfz251/16型的喷火车于1942年首次使用。它有两个燃料箱,每箱装700升燃料,足够火焰持续燃烧80秒。喷火器则被安装在车体后部,每侧一具,射程为35米。某些车还在前部装有一具稍小的喷火器。
  
  日本
  
  日军93型便携火焰喷射器于1933年配发部队,它采用较为笨拙的三罐背负式结构,其中两个油罐装燃烧剂,另一个略小的储气罐装压缩气体。刚装备时,采用压缩氮气,但很快改为压缩空气。1939年后,日军又为火焰喷射器配发了一种由汽油驱动的小型空气压缩机。这种99型压缩机在不使用时可折成一个小型木箱,便于部队携带。
  由于93型的点火系统采用热导电路结构,因而在寒冷地带作战时可靠性不高。1940年,日军装备了采用装药点火结构的100型便携式火焰喷射器。其外形和主要性能与93型很相似,只是枪管略短为901毫米(93型枪管长1.197米),喷嘴可轻松更换(93型是固定的)。
  93型和100型主要装备日本步兵师团所配属的工兵团,每个工兵团下辖一个配备6-12具喷射器的喷火连。日军对火焰喷射器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战争前期,随着后期进入防御阶段,已较少在作战中使用它。只是在战争末期因缺少反坦克武器,而将火焰喷射器用于对付坦克,但收效甚微。
  二战期间,日军只在吕宋岛使用过喷火坦克。1944年,吕宋岛上日军一只小型特种战斗工程坦克部队在98型坦克底盘上安装了清障装备和一具喷火器,其储油罐可安置在坦克内部,也可装载在外部。
  
  美国
  
  1940年。在E1型火焰喷射器的基础上,美军发展出E1R1型,并开始试装部队,其中一些被带上巴布亚岛作战。实战证明,E1R1并非是一种很好使用的武器,它易坏且不易控制。
  1942年3月,美军开装备M1型便携式火焰喷射器。M1型采用双罐配置,一个装燃烧剂,另一个装压缩氢气。美军于1943年1月在瓜岛战役中首次使用,但效果令人沮丧,因为它故障频发。依靠电池供电的点火线路经常出问题,而储油罐也容易因受到腐蚀而丧失压力。为此,美军甚至专门成立一个特别的保养小组,以便提高其作战使用率。
  
  1943年6月,美军开始装备M1A1型火焰喷射器,首批生产14000具,它由M1改进而来,向以汽油为主的燃烧剂中加入某种添加剂,使其变得更黏稠。新型燃烧剂使MIA1性能大大提高,射程达45.7米。但有缺陷的点火线路并没得到改进,以至于作战中,士兵们有时不得不用火柴或燃烧的纸张从喷火口点燃火苗。美军主要在意大利和远东战场使用它。
  1943年末,美军在E3试验型火焰喷射器基础上,研制出,M2-2型火焰喷射器。它仍延用黏稠型燃烧剂,储油罐被放置在一个背架上。但最重要的改进是点火系统。它采用一种新型轮式机械装填系统,可进行六次间断射击。1944年7月,美军在关岛第一次使用M2-2火焰喷射器。M2-2拥有许多改型,其最后一款是M2A1—7。
  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出现过N2系列火焰喷射器的身影,当时每个步兵连装备3具。1967年,在M2A1-7的基础上,美军生产出ABC-M9-7火焰喷射器。其储油罐包括两个内连的铝质油罐和一个钢制压力罐。两个油罐可装18升燃烧剂。 可连续10秒一次喷完,也可分5次喷射。1973年,美军又改进了其压力系统,生产并装备了M9EI-7火焰喷射器。
  1940年,美军在第一辆喷火坦克M2中型坦克上安装了E2喷火器。此后又在M3坦克炮塔上安装E3喷火器,由于其采用泵式推进系统破坏了燃烧剂的结构,火焰效果和射程都不理想。不过后来改用压缩空气推进系统后,这些缺点得到了克服。
  早在1938年,英国总参谋部提出喷火坦克的设计要求。i940年英国和加拿大联合开发出了“罗森”喷火器系统,这是一款专门安装在坦克上的喷火系统。一开始,英国将其安装在通用卡车后部。但由于其射程较短,英国很快就再次停止了研究。而加拿大和美国仍继续研究。驻扎在夏威夷的美军将老的M3A1坦克主炮换为“罗森”喷火器,命名为“萨旦”。它采用压缩的二氧化碳作为推进剂,因而可使用更黏稠的燃烧剂,射程达73米。每辆车可携带773升燃烧剂。1944年6月,美军在塞班战役中首次使用,这些部队还曾用改后的MIA1便携式火焰喷射器替代了M4中型坦克的前部机枪。在冲绳和硫磺岛战役初期,共有176辆改装的M4。
  1945年初,M5-4喷火坦克出现在远东战场上,共有4辆在菲律宾作战。美军还曾将“罗森”安装在LVT-4两栖攻击车上,共改装了6辆,但作战效果不好,主要由于其装甲太薄了。
  POA-CWS 75H-I喷火坦克是由旧式75毫米口径坦克炮管与“罗森”喷火器相结合的。它先后在琉球群岛战役和冲绳战役中使用,主要把防御的日本兵从深深的洞穴中赶出来。它一般与便携式火焰喷射器起使用。
  用喷火器取代坦克主炮,使坦克缺少了自卫武器,因此美军开始研究如何在M4坦克主炮旁加装喷火装置。最后一些装备75毫米坦克炮或105毫米榴弹炮的M4坦克加装了并列喷火器
  
  美军还尝试从轻型坦克的前舱窗口使用便携式火焰喷射器,但未成功。1943年10月,1784具M3-4-3喷火器装在M4上,300具E5112 M3喷火器装在M3和M5坦克上。从欧洲到太平洋战场,到处都可见到它们。随后,美军又开发出一种可以装在炮塔车长潜望镜旁的喷火器。但当这种名为M3-4-E6R3的喷火器投产时,战争已经结束。
  
  苏联
  
  1916年,俄军装备了T型背负式火焰喷射器。同年,俄军还研制出地雷式喷火器。1917年,这种名为CIIC型的喷火器开始装备。它重32.5千克,射程35-50米,采用活塞结构喷射燃烧剂,可部署在预定战场上,而操作人员隐蔽在后方遥控;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曾大量使用它防御作战。
  二战初期,苏联已开始发展火焰喷射器。1940年,苏军开始用ROKS-1替换沙俄的T型火焰喷射器,尽量将其设计成普通步兵武器的样子,,主燃烧剂罐的设计与普通士兵的背囊很像,而喷火器的喷管则与普通步枪相似,且采用标准苏制1891/30步枪枪托。其唯一显眼之处就是背囊旁的推进剂罐,联结用的软管以及突出的发射装置。
  ROKS-2喷火器只在IIOKS-1的基础上改进了点火器和减压阀门。全重23千克,火焰喷射距离30-35米,每次装填燃烧剂可实施6-8次短促喷射。
  德军入侵苏联后,在苏军缺乏武器的情况下,ROKS-3简易型火焰喷射器诞生了,它采用双罐式,喷射管酷似步枪,重23千克,容量10升,作用距离达35-40米,可实施6-8次短促喷射,或1-2次长射。
  通过对火焰喷射器作战使用的研究,苏军发现采用黏稠的汽油可有效提高火焰的效果和射程。采用这种燃剂后,ROKS-2和ROKS-3的理论射程可达45.7米,但实战中射程要稍短些。
  在此期间,苏联也改进了防御用的地雷式火焰喷射器,称为φOF-1和6POF-2型,德国AFmW42地雷式喷火器就是其仿制品。φOF-1是一种无活塞、一次性使用的喷火器。改进后的φOF-2重52千克,储油罐容量为25升,一次性喷射,可重复装填,射程达110米。
  苏联还生产过一系列喷火坦克。最早的是T-26型,但其作战效能并不理想。1941年,苏军将ATO-41喷火器装在KV重型坦克的主炮旁,名为KV-8喷火坦克。后将其装在T-34/76坦克上用以替代前部机枪,名为OT-34喷火坦克。
  
  这些早期型号的作战效能都不理想,主要由于其可携带的燃烧剂不多(约100升左右),严重地限制了战术应用范围。战争后期,苏军研制出可配备更多燃烧剂的ATO-42喷火器,其最远射程达120米,可在10秒内发射4-5束火焰。苏军将其一部分装在KV-1s坦克上,生产出KV-8S喷火坦克,而大多数被装在T-34/85坦克的前部机枪位置,称为TO-34喷火坦克。
  
  英国
  
  一战期间,饱受德军火焰之苦的英军也研制出自己的火焰喷射器,并在堑壕防御战的指导思想下,研制出了一种重达1吨多的巨型喷火器——“威谢特”,射程80米。但当英军将它搬上前线不久,就被德军火炮摧毁。
  二战初期,英军从敦刻尔克撤退后,本土面临着随时被德国入侵的危险,军事物资缺乏,连最基本的步枪都不够。急需便于大规模生产的防御性武器。在此背景下,“哈维”重型火焰喷射器诞生了,型号为Mk I。它与德国一战时火焰喷射器很像。作战时,它可由一个双轮车运载,用于防御作战,部件便于生产。喷射器由一根9.14米的管子与储液罐相连,由一个架子固定、储油罐则可以被隐蔽起来,喷嘴可以指向预定目标。主要装备于国土防卫队,也有一些曾随部队远赴中东战场,但任务并非喷火而是制造浓烟。
  1941年,英国开始研制MkⅡ便携式火焰喷射器。英国人认为,对于火焰喷射器来说,储油罐应该在额定的空间内储存尽量多的燃剂。而对于储存高压气体来说,球体才是最好的容器。因此,新型火焰喷射器的中间是球形储油罐,外边套上一个面包圈形的储气罐,因而被英军士兵形象地称为“救生圈”。1942年,“救生圈”装备部队后不久,英军就认识到它有许多设计缺陷,许多问题都是由于仓促生产那个复杂的“救生圈”储气罐所致。此外,点火系统也不可靠,处于气罐下方的燃剂阀在实战中也不好用。因此首批“救生圈”很快于1943年被淘汰。直到次年6月,改进型MkⅡ才装备部队,并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
  自诺曼底登陆战役起一包括在远东战场,英军主要使用MkⅡ。1944年7月,在生产了7 500具后,MkⅡ就停产了。MkⅡ的作战性能也不可靠。由于采用电池进行点火,因此在潮湿环境,或使用过一段时间后,经常不起作用。旧的生产质量问题也未得到改善,部队还经常抱怨其重量。因此官方决定生产一种小型装备。定型为Ack-Pack,重21.8千克,但到战争结束时也未投产。
  1942年,英国将“罗森”的射程提高到73-91.5米,定型为“黄蜂”MkI并投产。1943年,1000辆交付部队使用。但其作战 效能并不理想。因此进行了一些改进,如将喷火管改小并从车体上方移到前部,替代了原有的机枪等。改进后的型号为“黄蜂”MkⅡ,作战性能提高很大,便于瞄准且安全性较高。
  加拿大对MkⅡ进行了改进:将储油罐从车内移至车后,并将两个储油罐合成为一个34I升的储油罐,从而使车体内部可增加1名乘员,并加装1挺轻机枪。这种名为“黄蜂”MkⅡc的喷火车在战术上的运用更广泛。由于其作战性能完善,在1944年6月,所有的“黄蜂”系列喷火车都被改装成MkⅡC。
  英军还曾专门研制用压缩氢气推送燃烧剂的技术,并生产出“鳄鱼”喷火器。英军将其装在“丘吉尔”坦克上,从而产生了“丘吉尔-鳄鱼”喷火坦克。它于1942年研制成功,但由于政策变化,直到1943年8月才量产250辆。尽管最初的设计是在“丘吉尔”MKⅥ上安装“鳄鱼”,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被装在了MKⅦ上。“鳄鱼”的主要部件装在双轮拖车上,通用接口与“丘吉尔”坦克相连,喷火管被装在坦克前部。因此,“丘吉尔”坦克的75毫米口径主炮和炮塔机枪得以保留。当燃烧剂用完后,可抛弃拖车。拖车的容量很大,携带的燃烧剂和压缩气体可维持80秒的火焰,其射程可达73米,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射程可达110米。到战争结束时,英国共生产了800辆。“鳄鱼”喷火器也曾装在美国“谢尔曼”坦克上,但最终只生产了6辆,且只有4辆参与了美军在欧洲的作战行动。
  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期间,“黄蜂”MkⅡc和“丘吉尔鳄鱼”喷火坦克都首次投入使用,前者主要是支援步兵,后者主要用于支援装甲部队。
  
  意大利
  
  1935年,意大利军队装备了35型火焰喷射器。它采用常见的双罐背负式设计,喷火管比较笨重,尾部的点火装置也较大且不可靠。在此基础上,意军生产出了40型火焰喷射器,外形与35型并无不同。
  这些火焰喷射器只装备攻击先锋部队。作战时,士兵需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头带防毒面罩。由于这身装扮限制了机动性和视野,因而作战时要有支援步兵陪伴。在行军时,该武器可装载在支架上,用汽车或牲口运输。意军在北非战场和东线均使用了35和40型火焰喷射器,作战效果令人满意,甚至德军也将其列装。但与同期的它国火焰喷射器比,其射程较近。
  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生产并装备了T-148火焰喷射器。这是意大利军队装备的第三代喷火器,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液柱式喷火器之一。它将传统的储气罐去掉,而将储油罐兼负储气罐的功能,并改进点火系统和输油管设计,该型火焰喷射器喷火管长380毫米,重25.5千克,容量15升,射程60米,喷射时间为2-3秒。
  巴西在拿到T-148/A型的生产许可证后,对其进行了改进,称为LCT1M1。其喷枪长635毫米,容量18升,射程达70米。
  在埃塞俄比亚的作战行动,意大利人想要一种重型喷火器,并装在L3轻型坦克上。由于L3-35Lf的车体较小,没足够空间储存燃烧剂,因此给它设计了一个外挂拖车。另一种设计是在坦克后部装一个扁平的储油罐。然而这两种喷火坦克在战争中的作用都不太突出。
其他文献
央视曝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垄断一事余波未了,然而更多地变成了媒体之间的“一地鸡毛”之战。其实,对垄断最有发言权的消费者,“垄断不垄断没关系,我能自由选择就行
学生们是聪明的,他们从这温馨的拥抱中,感受到了一种鼓舞和力量,还有一种人格的尊严。1早上第一节课快上到一半了,可陈晓阳的座位还是空的。我不时眺望着窗外,心里直嘀咕:这
背景:人口统计学特征、人格特质等是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大学生是否求助,采取何种求助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期
此次利比亚战事以陆基飞机的对地空袭为主要作战方式,但海军舰艇在战事中也发挥了对陆攻击、空中打击、协调指挥等重要作用,对海军舰艇装备的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The war in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作用有哪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哪些事情是政府必须要做的呢?大致说来,卫.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具有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并不高,这些事情,必须由政府来做,像市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追求利润等原则普遍访人们所运用,人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得到改变。但是,也有些人却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拜金主义划起了等号,认为
当前,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习作教学是一道不可避免的难题,仅靠每学期的几篇习作指导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无济于事的。教师需落实新课标精神,做到练笔常态化,而这最好的方式便是化整为零,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行随文练笔。一来可以有效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练笔兴趣;二来阅读指向习作,为学生理解内化言语创造条件。教材编者也有意识地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相应的小练笔。笔者对苏教版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课后练笔进行了梳理与思考。 
目前进行的国家清史工程是旷世盛举。把大清史修纂成典范的传世精品,是所有参与者的最大企盼,也是共同的奋斗目标。我有幸与同道一起承担传记类顺治朝康熙朝卷的撰写任务。实
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物体的大小、形状、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表象,即一提到某个几何图形学生就能在头脑中再现出几何图形的形象,能了解
姜瑜还是头一次听许正说出这么靠谱的话,她发现,再怎么调皮的男孩,终究都要长大。1姜瑜曾经暗暗下过决心,这一辈子都不原谅许正,因为在姜瑜3岁那年,许正往她的嘴里喂过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