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解读文本的一把金钥匙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生态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朗读是内心世界对文章的意会,是内生态通过外生态的一种表现,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达内心的体验感受。通过有感情朗读,学生能够主动地体验到蕴含在文字中的丰富情感,而不是由教师通过板书、讲解“强加”给学生的,这正是生态语文所强调的核心理念:“尊重、唤醒、激励生命”。
  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供学生朗读的佳作。语文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心灵对话、理解沟通的能力,并提高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实现与朗读是分不开的。朗读一篇优秀的文章,作者笔下那绚丽多姿的风景,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都在我们的心间流淌,在我们的书声中传达,读之如若甘酩,让我们获得心灵的滋养,思想上的启迪。朗读是品读文本的一把金钥匙。
  有时候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率”,会忽略或者刻意“节约”朗读这个环节。有的课堂虽然书声琅琅,但是只是肤浅地去接触文本,重形式而缺少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不能深入地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难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熏陶,在语言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笔者对朗读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以下结合我平时的教学实例来谈一些具体做法和感悟。
  一、结合背景,沉入词句,彰显“人”、“物”的内在品质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是一位有良知的小姑娘,她爱一切生命,她身上具有的“怜悯之情”是世界上最高尚的情感。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沉入词句,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她的高尚品质。如:文章的开头是一段环境的渲染,“很久很久以前”,要读出时间的深邃感,让学生想象当时的世界还是一片蛮夷。“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旱灾”具体说旱灾的严重性,地球上严重缺水,水是生命之源,动物、植、人类都离不开水,朗读的时候要把“大旱灾”三字凸显出来,读出沉重之感,做好情感上的处理。
  语言文字,能传达最鲜明的生活状态。通过第一小节的朗读,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学生理解下文中小姑娘的内心挣扎做好铺垫。“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明明没有水,却还要去找水,夜里敢出去吗?出去也是死,不出去也是死,找不到水,或许还能找到点露水,读出人物为生存做出最后一次挣扎和努力。“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竟”,读出喜出往外的激动,她第一想到的肯定是:这下妈妈就有救了!光靠语言不足以表达人物的内心,朗读时可以加入面部表情和动作。边教授边朗读,把文章当故事一样,结合背景,沉入词句,通过朗读的魅力彰显人物的内在品质。
  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崎岖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了大半截了,还开花!土埋了大半截了,还开花!”最后两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含义是否相同呢?课堂上,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反复诵读,学生用睿智的眼睛发现,第一次表示惊讶,而第二次表示感叹。通过朗读,那朵娇弱而又坚强的木槿花至今还摇曳在我们的脑海里。
  二、反复朗读,品味探究,读出合理的个性化解读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思想,有各自对世界的认知。我们的教学不能桎梏学生的思维,一味追求标准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我有幸聆听了我校顾老师的课堂。师:“生活中有希望就有盼头,再苦的生活也是美好的,但有一件事情把这美好击破,这是一件什么事?”生:“父亲在买牡蛎的时候看到了于勒。”师:“十年的盼望,十年的期盼,却等来这样的结果,这样的巧遇让人如此心酸。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这正是作者巧妙的构思。”师接着问:“哪几段读了之后让人非常难受?”生:“34到38小节。”教师面带笑容,继续发问:“‘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这两个‘啊’应读第几声,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开始自己朗读品味。
  这样的课堂,解读文本非常深入,顾老师鼓励学生读出了自己的感悟。朗读就像一个开启大门的钥匙,在朗读中思考文本,贴近作者的内心情感,挖掘出了文章的空白之处。这样的课堂,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师的睿智和启发引导学生的教学魅力。教学往往追求标准化的答案,却把很多人性化的东西给泯灭了。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睿智的思维过程,仅仅把握住了句子的节奏、轻重音,没有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是达不到动情朗读的效果的。
  在初中课外阅读中,史铁生怀念母亲的《合欢树》,以及他怀念奶奶的《老海棠树》经常被我们作为阅读练习的文本。《老海棠树》中奶奶一辈子在张望,张望“我”懂事,张望“我”学习上进,张望她自己的生活,文章寄予了作者对奶奶深情。文章第六小节写到“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这一段描写中,我呼唤奶奶的方式不一样,充分体现在三个不同的标点符号里。课堂上,我让学生结合语境,揣摩“我”的语气及心理。“奶奶。”是“我”知错后轻声呼唤,乞求原谅;“奶奶!”是见奶奶不理“我”,生怕奶奶生气,而提高声音;“奶奶——”是拖长了声调,充满童真的撒娇语气,也可能因为心中充满无限的紧张而声音颤抖。这三句呼喊言简意赅,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只是我自己个人的解读,我鼓励学生反复朗读,品位探究,读出合理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即生活,追求多元化的解读,联系顾老师的课堂,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朗读是解读文本,体验生活,贴近作者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沉入到词语、句子、段落,甚至于标点中去深思,去感悟,去聆听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内在品质,揣摩作者通过人、事、物传达出的,或者隐含在文章中的情感。朗读训练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针对滩涂围垦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单桩承载力预测的问题,结合某围垦工程中水闸下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研究软土抗剪强度指标和压缩模量在不同固结度下的变化规律,进而使用岩土
11月6日,钱桂敬副会长出席在浙江余姚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塑料博览会开幕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周晓燕,中化集团公司副总裁潘正义,
工会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充当了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桥梁纽带,对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工会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具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DEA绩效分析模型。选取的数据为2006-2011年中国所有的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货币式基金,总共113只基金以及9只表现优良的美国共同基金的月度
土石海堤作为一种传统的堤防形式广泛运用于水运工程中,但由于土石海堤自身的局限性,及其修建时的施工缺陷、运行不当,往往存在渗透破坏等严重的安全性问题,严重威胁建筑物的
本文通过对宜家家居的营销行为进行分析,论证消费者导向型营销策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具体的分析来为中国家具零售企业的营销活动提出指导和建议。
为解决疏浚工程中硬质夹层不能或不宜采用炸礁处理方案的问题,以安哥拉罗安达SONILS石油服务基地项目基槽挖泥为例,研究了机械凿岩在疏浚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现场实施条件,理
针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工程河段水生生物种类多样,如何在航道工程建设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有效控制和缓解,是摆在深水航道建设者面前的全新课题。对此,长江南京
HDPE管段的沉放工艺直接影响管段水下对接的效率以及成功率,是HDPE管段水下安装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大直径超长HDPE管段的灌水沉放工艺进行系统研究,将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
采用情境实验(以126名在职MBA学员为被试)与问卷调查(以187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中国文化情境下注重"施恩"的仁慈领导方式对员工亲社会性规则违背(PSR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