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生态旅游学生的特点入手,在深入研究《观赏植物学》课程在生态旅游专业的地位的基础上,对《观赏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进行改革和重新设计,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一、高职生态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思维活跃,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弱
生态旅游专业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情感丰富。现在的学生是90后甚至95后,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及家人爱护有加。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同时,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作息时间不规律,懒散,经常有迟到或旷课问题。课堂表现不活跃,睡觉、玩手机和聊天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情感和想象力丰富
本专业学生属文科生,性格比较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多数较强。部分学生情绪非常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学生普遍感性思维强,想象力比较丰富,对事物识别能力较好,在短时间内很容易记住一些特色鲜明的事物,这对观赏植物课程的学习非常有利。
(三)个性突出
生态旅游专业大学生个性相对比较张扬,自我意识非常突出,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更追求个性化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上课和实习期间随意性比较强。
(四)生物学基础比较薄弱
很多学生选择本专业是教师和家长的意愿,进校后缺乏正确引导,认为旅游业是伺候人、吃青春饭的行业。所以,他们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做导游赚钱、积累经验上,对文化课的学习通常不太重视。而且文科生生物学基础仅限于高中生物课,相对薄弱,给课程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异常的难度。
二、观赏植物学在生态旅游专业的地位分析
观赏植物学是生态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植物学、生理学、树木学等课程关系密切。对于无上述基础的学生,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全面讲授观赏植物的分类、资源、园林应用等,很明显是不适用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旅游中常见的观赏植物并能讲解相关文化知识,所以课程的重点在于观赏植物本身的特殊性、多样性及相关的花文化。
通过《观赏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观赏植物特征、观赏特性等基本知识;掌握观赏植物相关文化,为导游基础、景区规划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调整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该课程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造,弱化生物学相关理论的讲解,加强应用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讲授,建立起适应生态旅游专业本身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1.课程框架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构架是按总论和各论讲解,各论是分科属讲述的,对种的特征和应用讲述较少,重点强调的是植物的科属特点。在课堂实践中发现,该教学法对于生态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效果不好。根据生态旅游专业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生物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弱化了植物所属的科属及其特征,仅需学生掌握该种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观赏特性。
2.教学内容的改进
观赏植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态旅游专业学生而言,要培养学生认识和讲解能力,并以新颖有效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理论知识做到“适度”“够用”,仅用 6 学时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点到为止。将剩余的大部分学时放到植物种类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介绍旅游中常见的观赏植物的种类、特征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并结合实习,使学生能掌握北方常见的观赏植物上百种,学会讲解该植物。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拓宽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做到教学相长。
1.理论教学方面
(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形象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教师通过自己拍照、网络等方法积累教学材料,将图片、动画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特殊性,对于形态特殊的观赏植物,一张图片就可以让学生深刻记忆,如黄栌、银杏等。
(2)利用启发式教学。观赏植物学不仅是自然科学,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相关知识如诗词、典故、花语等的积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课堂教学时,放一些植物图片,启发学生用专业的词汇去描述;采集相关的植物标本带到课堂,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每次课利用5 -10分钟让学生讲解观赏植物的趣事及见过的有特色的植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可以提高自信心及语言表达能力。
2.实践教学方面
(1)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实习 3-4 次,主要是常见树木和花卉的识别。秦皇岛市区各大景区有观赏植物上百种,从春天的迎春、玉兰,到夏天的荷花、合欢,到秋天的木槿、菊花,到冬天的腊梅等,再到四季常绿的松柏等。四季有景、四季有花,非常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
(2)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要想让学生尽快掌握大量的树种识别知识,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学会归纳,善于总结,在对比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认识植物。在实践教学中,除了观赏植物的识别外,还要注重学生对观赏植物的讲解能力,让学生对各类植物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成绩的考查方面采取:平时成绩(15%)+实习成绩(15%)+观赏植物的现场讲解(2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50%)。通过多年的实践检验,该考核方法设置合理,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点在哪里,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个人素质,保证最后成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秀青,王晶.观赏植物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索[J].现代园艺,2014(1):77-78.
[2]郑文俊.《观赏植物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86-87.
[3]祝朋芳,毛洪玉,李智辉.农业院校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588-590.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YGH2011045)。
作者简介:
鲁凤娟(1978- ),女,河北秦皇岛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园艺。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一、高职生态旅游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思维活跃,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弱
生态旅游专业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情感丰富。现在的学生是90后甚至95后,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及家人爱护有加。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同时,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作息时间不规律,懒散,经常有迟到或旷课问题。课堂表现不活跃,睡觉、玩手机和聊天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情感和想象力丰富
本专业学生属文科生,性格比较开朗,语言表达能力多数较强。部分学生情绪非常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学生普遍感性思维强,想象力比较丰富,对事物识别能力较好,在短时间内很容易记住一些特色鲜明的事物,这对观赏植物课程的学习非常有利。
(三)个性突出
生态旅游专业大学生个性相对比较张扬,自我意识非常突出,相比其他专业学生更追求个性化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上课和实习期间随意性比较强。
(四)生物学基础比较薄弱
很多学生选择本专业是教师和家长的意愿,进校后缺乏正确引导,认为旅游业是伺候人、吃青春饭的行业。所以,他们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做导游赚钱、积累经验上,对文化课的学习通常不太重视。而且文科生生物学基础仅限于高中生物课,相对薄弱,给课程教学和学习带来了异常的难度。
二、观赏植物学在生态旅游专业的地位分析
观赏植物学是生态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植物学、生理学、树木学等课程关系密切。对于无上述基础的学生,若按传统教学方法,全面讲授观赏植物的分类、资源、园林应用等,很明显是不适用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旅游中常见的观赏植物并能讲解相关文化知识,所以课程的重点在于观赏植物本身的特殊性、多样性及相关的花文化。
通过《观赏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观赏植物特征、观赏特性等基本知识;掌握观赏植物相关文化,为导游基础、景区规划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调整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该课程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造,弱化生物学相关理论的讲解,加强应用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讲授,建立起适应生态旅游专业本身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1.课程框架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构架是按总论和各论讲解,各论是分科属讲述的,对种的特征和应用讲述较少,重点强调的是植物的科属特点。在课堂实践中发现,该教学法对于生态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效果不好。根据生态旅游专业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生物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弱化了植物所属的科属及其特征,仅需学生掌握该种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观赏特性。
2.教学内容的改进
观赏植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态旅游专业学生而言,要培养学生认识和讲解能力,并以新颖有效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理论知识做到“适度”“够用”,仅用 6 学时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点到为止。将剩余的大部分学时放到植物种类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介绍旅游中常见的观赏植物的种类、特征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并结合实习,使学生能掌握北方常见的观赏植物上百种,学会讲解该植物。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拓宽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做到教学相长。
1.理论教学方面
(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形象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教师通过自己拍照、网络等方法积累教学材料,将图片、动画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特殊性,对于形态特殊的观赏植物,一张图片就可以让学生深刻记忆,如黄栌、银杏等。
(2)利用启发式教学。观赏植物学不仅是自然科学,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相关知识如诗词、典故、花语等的积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课堂教学时,放一些植物图片,启发学生用专业的词汇去描述;采集相关的植物标本带到课堂,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每次课利用5 -10分钟让学生讲解观赏植物的趣事及见过的有特色的植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可以提高自信心及语言表达能力。
2.实践教学方面
(1)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实习 3-4 次,主要是常见树木和花卉的识别。秦皇岛市区各大景区有观赏植物上百种,从春天的迎春、玉兰,到夏天的荷花、合欢,到秋天的木槿、菊花,到冬天的腊梅等,再到四季常绿的松柏等。四季有景、四季有花,非常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
(2)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要想让学生尽快掌握大量的树种识别知识,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学会归纳,善于总结,在对比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认识植物。在实践教学中,除了观赏植物的识别外,还要注重学生对观赏植物的讲解能力,让学生对各类植物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成绩的考查方面采取:平时成绩(15%)+实习成绩(15%)+观赏植物的现场讲解(2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50%)。通过多年的实践检验,该考核方法设置合理,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点在哪里,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个人素质,保证最后成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秀青,王晶.观赏植物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索[J].现代园艺,2014(1):77-78.
[2]郑文俊.《观赏植物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86-87.
[3]祝朋芳,毛洪玉,李智辉.农业院校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588-590.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YGH2011045)。
作者简介:
鲁凤娟(1978- ),女,河北秦皇岛人,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园艺。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