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重贡献分配的多目标混合算子进化算法

来源 :控制与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g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多目标混合算子进化算法中各算子有效选择的自适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重贡献分配的多目标混合算子进化算法(DCA-MOEA/D).首先,将两种现有的进化算子与两种基于方向引导的差分进化组成算子池,每代个体以轮盘赌的方式从中选择一种进化算子产生子代;然后,根据子代的表现,结合两种方法为各算子分配贡献值,从而确定算子的选择概率;接着,引入外部归档集,根据非支配关系与拥挤度策略对其进行维护;最后,将整个进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以达到算子选择中“探索”与“探究”之间的平衡.以IGD与HV为性能评价指标,通过与其他4种多目标进化算法在23个测试函数上的对比,验证所提出算法在收敛性和分布性上的显著优势.
其他文献
故障预测研究因应用对象广泛、技术理论先进和实用价值高而备受关注.基于此,从“文献追踪”视角,挖掘故障预测的知识结构、分布脉络和研究热点,这是对故障预测综述类研究的一个新尝试.研究发现:1)知识结构方面,故障预测与状态监测、健康管理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关联性,模型驱动、知识驱动、统计驱动、概率推理方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是故障预测关键技术类别;2)热点迁徙方面,故障预测研究主要经历了理论奠基期、内涵延伸期、技术涌现期和方法融合期4个阶段.对阶段成果、面临困境及发展贡献进行归纳,并指出阶段间衔接关系,探明了故障预
以Ca(NO3)2?4H2O和P2O5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主要研究对反应时间、pH、反应温度、陈化时间、烧结温度等工艺参数的影响,通过SEM形貌分析结合XRD相组成分析,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pH值为8.0,溶液反应时间6 h,溶液反应温度为70℃,干燥温度为100℃,陈化时间为24 h,烧结温度为1000℃为最理想的工艺.
为减少无交通信号控制路口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通过综合利用人工智能与雷达测速技术,构建了一个包括指挥中心与多个路口现场终端在内的道路智能监控监测系统,旨在对交通参与者起到有效提示、警示作用.
为研究高塔大跨PC斜拉桥的稳定性,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三维模型,分析了桥梁的最大双悬臂阶段、最大单悬臂阶段、成桥状态、运营阶段的稳定性,各阶段稳定特征值均大于4,满足规范要求,可为此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以某煤矿工作面回采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跨度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通过改变巷道跨度,研究巷道跨度对巷道变形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巷道断面跨度的增加,巷道顶底板及两帮中点处位移不断增加,其中顶板增幅较大;应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巷道围岩塑性区面积增加,巷道围岩屈服破坏严重.
测度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特征,建立健全流域生态风险应急制度,是合理保护流域生态的重要环节.通过解译2000~2020年巢湖流域Landsat影像,在统计景观结构和景观指数变化的基础上,构建生态风险模型,分析巢湖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景观结构变化总体表现为“一增、一减、四稳定”,即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耕地面积减少,草地、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较为稳定;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变最为明显,主要发生在合肥市中心区域的庐阳区、瑶海区和包河区,耕地和林地之间相互转化明显,多发生在西部山地区域;各景
结合某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介绍了静力荷载试验的内容与方法,包括测点布置、荷载布置、加载方式以及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等.通过静力荷载试验与有限元软件相结合的手段,测试桥跨结构强度、刚度,检验桥跨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承载能力和结构变形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结果表明,该桥结构处于正常受力状态,结构刚度、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基于真实煤体基本物理力学特性以及孔隙结构,根据工程分类的方法,以抗压强度、波速、弹性模量和空间结构分布为指标,将煤体分成特硬煤、坚硬煤、硬煤、中硬煤和软煤5类不同强度的煤体.采用相似理论进行煤体模拟材料选择并确定出模拟煤体材料及其配比,通过各项参数实测分析验证了煤体工程分类的合理性.
不同搅拌环境和硅灰掺量下,研究了珊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真空负压搅拌珊瑚混凝土强度比常规环境搅拌的高8.3%~21.1%,孔隙率低30%~50%;在相同环境下,珊瑚混凝土强度随硅灰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优掺量为2%;对珊瑚混凝土进行电镜扫描发现,真空负压环境下水泥浆的孔隙率更低,且珊瑚骨料内部孔隙填充明显;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和三维孔隙模型的建立能有效表征珊瑚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分布,且误差在5%以内.
为了研究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的变化规律,利用Midas/GTS软件模拟了某狭隘场地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时,围护结构顶部变形最大,开挖深度逐渐增加时,围护结构变形从顶部至底部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进行支护方案设计时,要合理布置内支撑竖向间距;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同时应尽量对称开挖,避免先开挖侧产生较大位移影响围护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