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隐性知识的反思与重述

来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性知识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侦查学研究倾向于将侦查中所涉及的知识人为地界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着手探讨隐性知识在侦查学研究中的地位以及在侦查实践中的作用,以此形成了明显的“显—隐”二元并立的知识类型和知识结构。然而,从隐性知识的词源出发进行考察,其内在含义并非意指无法用语词归纳或代际传播的信息谱系,而是指通过互动与交流才能在特定人之间形成的知识动态应用过程,其可以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共同促进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侦查中的隐性知识也不应是与显性知识并立的知识类型,而是以个别化的经验或行
其他文献
网络失范面临一个基本的理论困境,即根植于工业化逻辑的传统失范理论无法充分解释由互联网技术所“滋养”的新型失范。相对于工业化逻辑的传统失范而言,网络失范是互联网技术塑造的虚拟时空与虚拟整合的产物。由于缺乏在场维持机制,虚拟整合无法像在场整合一样产生内生性社会规范,网络社会的规范要么来自于在场规范向虚拟空间的投射,要么来自于网络平台的技术设定。因此,虚拟整合是一种缺乏道德修饰的整合方式,主要表现为一种跨时空的建构力。虚拟整合与在场整合、互联网逻辑与工业化逻辑的并行与互构,形成了虚拟与现实相互交织的时空场景。虚
当前,机动车渐趋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形态之一。为促进资金流通、维护交易安全,世界各国广泛建立了机动车抵押登记制度。我国法律虽明确机动车作为特殊动产可以设立抵押权,但现行机动车抵押登记制度在行政执行和司法实践中分歧较大,无法高效发挥作用。着眼于我国机动车抵押登记审查制度,通过对相关登记部门审查责任设立依据、目的和意义的探讨,并结合我国“放管服”改革相关要求,建议机动车抵押改用声明登记制。
“枫桥经验”来自基层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基层的成功范式.追寻其理论逻辑,“枫桥经验”的治理实践契合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知识的生产不仅要有合理延续的思想资源,还需具备自主创新的学术立场.借助自反性视角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社会学存在理念改造、认知实践、沉浸反思、恢复重建和深化探索
随着社会治安治理需要以及制度环境的变化,中国辅警从无到有,逐渐从治安联防队中分化出来,成为一支专职警务辅助力量,其性质由群防群治力量成为专职专业人员。中国的辅警产生、壮大以及被行政吸纳成为体制力量,满足了治理需要与制度体系要求,具有一定合法性基础。辅警与警察一体嵌入国家治理过程之中,既与中国传统的集权简约治理逻辑暗合,又与1949年以来政法体制的生发同轨,是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生动实践的展现。
死缓限制减刑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罚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先从概念厘清和体系性地位界定两个角度论证了死缓限制减刑应当是量刑制度而非刑罚执行制度、是死缓的法律后果而非死刑的执行方式,而后基于规范解释,从“罪行极其严重”“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满足累犯或者八种犯罪的对象条件以及“犯罪情节等情况”的实质条件四个方面,对死缓限制减刑的司法适用进行论述,对死缓限制减刑的完善提出构想。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自身的理论逻辑和哲学基础。在扬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吸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并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要理论体系,彰显了党以民为本、实事求是、系统辩证、高瞻远瞩的优秀理论品格。在领导人民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使命,建构了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石;始终不忘初心,铸就了领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品格;立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
共情理论中的情境认知、情绪感染、共情关注、行为共情,为解读青年群体网络恐怖主义激进化工作,提供了一种整合性的分析路径。青年激进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在极端意识形态和情感的支撑下,实现了对“敌人”的共情腐蚀,对青年群体的共情动员。其中,情境认知为激进化实现提供思想基础,情绪感染为激进化塑造提供心理保障,共情关注为激进化发展提供条件,行为共情为激进化实施提供动力。在反恐去激进化工作中,可通过情境认知来强化公民认知、情绪感染来增强国家认同、共情关注来增强社会整体凝聚力、行为共情来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等方式,提高全球及我
受疫情防控的影响,2020年我国违法犯罪数量有所下降,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续减少,社会治安态势相对稳定。随着全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2021年中国犯罪数量将趋于增长,犯罪类型结构会有所变化。网络犯罪成为主要犯罪类型,诈骗犯罪数量可能会超过盗窃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仍是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多发高发的新型电信网络犯罪问题严重影响居民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常态化扫黑除恶背景下黑恶势力犯罪的顽固性、反复性和再生性挑战着反有组织犯罪长效机制建设。新业态的发展导致经济犯罪日趋复杂,经济快速恢复背景下生态犯罪防
当前治安案件查处面临查处不及时、新型治安案件应对受限、若干治安案件再犯率高等问题。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边界不清、处罚种类与幅度设计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上困境。本次《治安管理处罚法》修改,应当着重提高治安案件的查处效能。一方面,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重新界定为“在一定区域或特种行业内,违反社会共同体规则,需要公安机关通过剥夺人身自由或生命以外的不可延迟的强制力加以惩处的行为”,从而提高识别效率。另一方面,设计更为丰富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涵括罚款、社会服务罚、限制或禁止为一定行为等,并为之确定更为适宜的幅度,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