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应以“生本教育”理念作为会计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会计案例教学法、会计实践教学及讨论式学习等方式融入课堂,以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及效率,最终达到以生为本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生本教育 会计案例教学法 会计实践教学 讨论式学习
一、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将学生培养为符合行业基本技能要求的“准职业人”的教学目标。其中会计专业,是一门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为严格的应用型学科,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范标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会计员”岗位,以“强化实践模块教学,突出岗位技能训练”为重点,将学生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作为教学所必须达到的要求,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普遍倾向于:偏重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学过程中,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但缺乏与会计实务的有效结合。即便有模拟课程,主要采用手工记账操作,业务范围狭窄,资料大多虚拟、单一,缺乏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与实际业务相差甚远,而且由于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设施配套不齐全导致实践教学比重偏低,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考试时,更多的是死记硬背,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与资格证书。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基本的会计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很差,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目标的实现。这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
二、生本教育理念的教育观是会计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础
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师本教育模式)就是以理论切入教学,教师热衷于把专业知识、原理方法全部“塞”给学生,而学生接受不了提不起兴趣,甚至放弃学习。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实践和研究都表明,“教者好教”并不等于“学者好学”。所以改变师本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选择生本教育模式才能实现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实现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学生是教育的本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只有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的教育观,才能实现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三、生本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教育模式的转变需要循序渐进
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把生本教育引进中职会计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著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能力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堂改革的一个共识。在采用生本教育模式进行会计教学时,笔者总结了课程中出现的以下现象:课堂气氛活跃了,睡觉的现象减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极高。但是有些学生都很不适应,觉得一节课下来闹哄哄,学不到什么,还不如老师讲得明确,清晰。其实学生的这种不适应情绪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在师本教育模式中学习,无形中对老师形成了依赖心理。也就是说如果在课堂上突然要求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不但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课堂教育模式的转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技能。从课程设置来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已经学过《基础会计》,两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部分内容是相同的,只是《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更加细化和深化。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两门课程的共性作为生本教育模式的尝试,例如第一章第二节的“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而第一节中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概述”的内容则不适宜完全采用生本模式教学,毕竟这是对专业课程的概括,需要老师的分析对比,让学生懂得它与《基础会计》的区别及其课程的重要性。又如第二章《货币资金》适合采用师本和生本相结合的方式来教授,这样可以让学生慢慢从习惯的师本教育模式过渡到生本教育模式。
(二)会计案例教学法是推行生本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或载体
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结合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把案例作为教材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让学生处在决策者的地位,运用已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有关会计实务问题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会计案例教学法是推行生本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或载体。这种“先思考再带着问题学”的生本教学模式,与“先教学后模拟练习”的传统师本教学模式相比较,更加有助于形成教学互动的氛围;有助于激励学生对教材及教师讲授内容能动超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的内涵极其丰富,主要涉及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理论和方法,受到企业会计准则的制约,条条框框多,受到经济发展变革的影响,变动性强且变化频繁,不少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感到吃力、困惑,有畏惧心理。教师可结合当前市场热点涉及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固定资产》内容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了解不同行业一般采取哪些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各有什么利弊。而后再给出一个案例“飞机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如何确定”,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教师只充当导演、教练、点评的角色,注意引导学生搜集各方面信息,包括航空公司成本费用排序;财政部对飞机及发动机折旧年限的规定、调整极其背景;国内外航空公司的事故统计资料等等。通过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学生体会到对于飞机折旧不能仅从会计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该航空公司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等角度全面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法。采用会计案例教学法可将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更能体现师生的教学互动。 (三)会计实践教学是生本教育体系中倡导的方法论的最好体现
会计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建立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配合会计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没有经历过会计实务的中职学生来说,单一地通过理论教学方式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会有一定的困难,实践中可以结合会计实践教学方式,将会计理论融于单向模拟实习中,既可分解理论知识的难点,突出理论学习重点,又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为毕业后尽快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也是践行生本教育体系中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施可分为单项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的模拟训练。单项的专业技能训练可根据课程的内容分阶段进行。如《财务会计》课程关于“货币资金”的内容进行出纳核算的专业技能训练;对“应收及预付款项”作往来款项核算的专业技能训练;对“存货、固定资产”的内容进行财产物资核算的专业技能训练;对“财务报表”等单项的专业技能训练。而综合的模拟训练适合安排在课程内容学完后在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该部分的实践教学是在轮岗方式下的会计综合实训,应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它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4 -5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设置会计主管、记账、制证、审核、出纳等岗位,按照各个会计岗位技能要求组织训练,让学生体验会计各岗位的业务处理过程,熟悉会计岗位的职责要求,强化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单、证、账、表及其他用品均按实际工作中的样式和使用情况予以配备,使学生通过实训,了解和掌握各个会计岗位不同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及实践能力。
(四)讨论式学习是生本教育模式中的常规环节
生本教育的一个理念,就是在教育教学范畴中的事情大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由学生自己来做。而讨论式学习,就是普遍地讓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中职会计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具有讨论的价值。比如就财务运作来说,是会计利润重要,还是现金流量更重要?就固定资产来说,是租赁好,还是购买好?就固定资产折旧率来说,是高一点好,还是低一点好?就企业职工待遇来说,是发奖金好,还是股权激励好?等等。倡导讨论式教学时,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在讨论前,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和课堂上的提问,并做好讨论小组的分组。其次是讨论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热情倾听,并加以适当鼓励与评点,同时注意控制讨论的节奏,驾驭讨论的方向,调节气氛。第三是讨论后,要求教师要做好总结,多对学生作正面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
生本教育的课堂就是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辩论的课堂,也可称之为“评研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将每一章节的课后配套练习以讨论式学习的方式完成“评研课”。首先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配套的章节练习题。而后将全部练习题分配给各个小组课后讨论,由小组各成员共同完成所分配题量的习题评讲工作,同时要求成员要应付所有答案的解疑。最后分小组安排成员上讲台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为全班同学解答。在实施过程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可给予适时的指导。在学生上讲台评讲中,遇到尴尬场面时要多给以鼓励和引导。整个课堂每个人都在思考和倾听,不是老师在“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久之,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信的树立和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只有真正以生为本,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发展和创造的潜能,使会计教学质量和效率上一台阶。
【参考文献】
[1]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段琳. 会计教学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邵瑞庆. 会计教学法研究:课程·模式·理念.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4]杨金洁. 论更新教育理念搞好会计教学. 跨世界(学术版),2008(16).
[5]陈宏文.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中国集体经济,2010(1).
【关键词】生本教育 会计案例教学法 会计实践教学 讨论式学习
一、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将学生培养为符合行业基本技能要求的“准职业人”的教学目标。其中会计专业,是一门对专业技能要求较为严格的应用型学科,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操作环节,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范标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会计员”岗位,以“强化实践模块教学,突出岗位技能训练”为重点,将学生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作为教学所必须达到的要求,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普遍倾向于:偏重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学过程中,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但缺乏与会计实务的有效结合。即便有模拟课程,主要采用手工记账操作,业务范围狭窄,资料大多虚拟、单一,缺乏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与实际业务相差甚远,而且由于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设施配套不齐全导致实践教学比重偏低,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考试时,更多的是死记硬背,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与资格证书。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得基本的会计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很差,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目标的实现。这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
二、生本教育理念的教育观是会计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础
会计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师本教育模式)就是以理论切入教学,教师热衷于把专业知识、原理方法全部“塞”给学生,而学生接受不了提不起兴趣,甚至放弃学习。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实践和研究都表明,“教者好教”并不等于“学者好学”。所以改变师本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选择生本教育模式才能实现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实现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学生是教育的本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只有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的教育观,才能实现会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三、生本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一)教育模式的转变需要循序渐进
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主。把生本教育引进中职会计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著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给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能力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堂改革的一个共识。在采用生本教育模式进行会计教学时,笔者总结了课程中出现的以下现象:课堂气氛活跃了,睡觉的现象减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极高。但是有些学生都很不适应,觉得一节课下来闹哄哄,学不到什么,还不如老师讲得明确,清晰。其实学生的这种不适应情绪也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都在师本教育模式中学习,无形中对老师形成了依赖心理。也就是说如果在课堂上突然要求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不但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因此,课堂教育模式的转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技能。从课程设置来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已经学过《基础会计》,两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部分内容是相同的,只是《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更加细化和深化。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两门课程的共性作为生本教育模式的尝试,例如第一章第二节的“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而第一节中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概述”的内容则不适宜完全采用生本模式教学,毕竟这是对专业课程的概括,需要老师的分析对比,让学生懂得它与《基础会计》的区别及其课程的重要性。又如第二章《货币资金》适合采用师本和生本相结合的方式来教授,这样可以让学生慢慢从习惯的师本教育模式过渡到生本教育模式。
(二)会计案例教学法是推行生本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或载体
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结合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把案例作为教材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让学生处在决策者的地位,运用已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有关会计实务问题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会计案例教学法是推行生本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或载体。这种“先思考再带着问题学”的生本教学模式,与“先教学后模拟练习”的传统师本教学模式相比较,更加有助于形成教学互动的氛围;有助于激励学生对教材及教师讲授内容能动超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的内涵极其丰富,主要涉及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理论和方法,受到企业会计准则的制约,条条框框多,受到经济发展变革的影响,变动性强且变化频繁,不少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感到吃力、困惑,有畏惧心理。教师可结合当前市场热点涉及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固定资产》内容中的固定资产折旧部分,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了解不同行业一般采取哪些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各有什么利弊。而后再给出一个案例“飞机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如何确定”,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教师只充当导演、教练、点评的角色,注意引导学生搜集各方面信息,包括航空公司成本费用排序;财政部对飞机及发动机折旧年限的规定、调整极其背景;国内外航空公司的事故统计资料等等。通过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学生体会到对于飞机折旧不能仅从会计角度考虑问题,而应当从该航空公司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等角度全面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法。采用会计案例教学法可将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更能体现师生的教学互动。 (三)会计实践教学是生本教育体系中倡导的方法论的最好体现
会计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建立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配合会计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没有经历过会计实务的中职学生来说,单一地通过理论教学方式掌握会计理论知识会有一定的困难,实践中可以结合会计实践教学方式,将会计理论融于单向模拟实习中,既可分解理论知识的难点,突出理论学习重点,又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为毕业后尽快从事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也是践行生本教育体系中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施可分为单项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的模拟训练。单项的专业技能训练可根据课程的内容分阶段进行。如《财务会计》课程关于“货币资金”的内容进行出纳核算的专业技能训练;对“应收及预付款项”作往来款项核算的专业技能训练;对“存货、固定资产”的内容进行财产物资核算的专业技能训练;对“财务报表”等单项的专业技能训练。而综合的模拟训练适合安排在课程内容学完后在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该部分的实践教学是在轮岗方式下的会计综合实训,应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它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4 -5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设置会计主管、记账、制证、审核、出纳等岗位,按照各个会计岗位技能要求组织训练,让学生体验会计各岗位的业务处理过程,熟悉会计岗位的职责要求,强化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单、证、账、表及其他用品均按实际工作中的样式和使用情况予以配备,使学生通过实训,了解和掌握各个会计岗位不同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及实践能力。
(四)讨论式学习是生本教育模式中的常规环节
生本教育的一个理念,就是在教育教学范畴中的事情大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由学生自己来做。而讨论式学习,就是普遍地讓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方式。中职会计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具有讨论的价值。比如就财务运作来说,是会计利润重要,还是现金流量更重要?就固定资产来说,是租赁好,还是购买好?就固定资产折旧率来说,是高一点好,还是低一点好?就企业职工待遇来说,是发奖金好,还是股权激励好?等等。倡导讨论式教学时,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在讨论前,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讨论内容和课堂上的提问,并做好讨论小组的分组。其次是讨论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热情倾听,并加以适当鼓励与评点,同时注意控制讨论的节奏,驾驭讨论的方向,调节气氛。第三是讨论后,要求教师要做好总结,多对学生作正面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
生本教育的课堂就是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辩论的课堂,也可称之为“评研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将每一章节的课后配套练习以讨论式学习的方式完成“评研课”。首先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配套的章节练习题。而后将全部练习题分配给各个小组课后讨论,由小组各成员共同完成所分配题量的习题评讲工作,同时要求成员要应付所有答案的解疑。最后分小组安排成员上讲台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为全班同学解答。在实施过程中,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可给予适时的指导。在学生上讲台评讲中,遇到尴尬场面时要多给以鼓励和引导。整个课堂每个人都在思考和倾听,不是老师在“教”,而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久之,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信的树立和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只有真正以生为本,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发展和创造的潜能,使会计教学质量和效率上一台阶。
【参考文献】
[1]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段琳. 会计教学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邵瑞庆. 会计教学法研究:课程·模式·理念.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4]杨金洁. 论更新教育理念搞好会计教学. 跨世界(学术版),2008(16).
[5]陈宏文.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中国集体经济,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