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ad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及城中村土地增值效益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公司积极投入到城中村改造中来。本文以市场主导为切入点,针对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规划设计实践,对该类项目的规划设计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城中村改造;市场化运作;规划设计;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1 城中村改造的模式
  目前,城中村改造主要有政府主导、村集体自行改造以及市场化的公私合作开发三种改造模式。在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中,地方政府作为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和责任人,全面负责城中村改造政策、村民住宅拆迁补偿和村民安置方案、村民安置过渡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在村集体自行改造模式中,往往是村委会自行筹资开发,完成拆迁安置、回迁建设和商品房建设的全部工作。改造完成后,村集体将多余的房产进行市场运作,形成滚动开发。在市场化的公私合作开发模式中,政府、村委会和开发商三方合作,由政府完成土地转性及户籍调整,由开发商出资完成旧村改造建设,并通过结余土地的增益来平衡投资成本。本文所研究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即为第三种改造模式。
  2 市场主导的城中村改造的主要特征
  2.1 以村为单位的就地改造方式居多
  虽然政府对城中村改造已有一定的规划安排,但由于城市建设的持续性,城中村改造就地改造的方式居多,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大多数的城中村安置点在短期内不能满足建设条件,难以实现集中安置;②由于多数城郊村村民希望原地回迁,不愿离开自己已经熟悉的环境;③由于各村之间的经济条件差异较大,适合改造的时机也有所不同。由此可见,以村为单位的就地改造居多。
  2.2 需要通过土地收益平衡支撑城中村改造
  虽然城中村改造会获得政府适当的经济支持,但对于建设工程来讲仍然是杯水车薪。因此,在城中村改造中,势必需要集约使用土地,将多余土地进行收益平衡才能完成改造工程。为了保证正常的市场运作,一般需要将土地性质转为国有后才能进入常规的房产开发程序。
  2.3 需要对局部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作为城中村改造中规划主管部门的管理依据之一,无疑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执行。由于城中村改造的权属复杂、矛盾较多,而控规无法在各个方面(短期需求及长期控制之间)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往往在城中村改造可行性报告初步确定后,还需要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可,并进一步对控规进行局部调整,提供完善的规划设计条件。
  2.4 需对失地的回迁居民提供生活保障
  城中村改造的目的不仅仅是从户籍上将村民变为城市居民,最重要的是引导村民适应城市的生活形态。由于本身的技能原因,村民在城中村改造后将面临一系列生存问题。因此在城中村改造中,往往是通过增加商业出租房或者增加集体物业等方式对居民的日后生活提供生活保障。
  3、市场主导的城中村改造的规划设计难点
  3.1 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的不适性
  由于市场化的城中村改造多是在原地拆迁、原地资金平衡的条件下完成,其控规指标的不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一村一策”的实际操作需求,造成规划管理部门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控规指标的需求具有模糊性;
  ②开发单位经过利益平衡后带来了控规指标需求的变化;
  ③城市区域开发强度变化后引起了城市空间环境及基础设施的变化,从而引起控规的调整。
  3.2 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中部分指标的不适性
  由于城中村本身是在按照规划标准建设的城市规划区内自行建设的区域,自其形成时就存在土地属性混杂、与城市管理规定相冲突的问题,加之在城中村改造中必须实现资金平衡,故在规划实施中往往需要对城中村改造提出专项的控制指标,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城中村用地的混杂性造成土地使用效率的降低;②基地周边现状建筑或设施引起了建筑退界的变化;③改造的资金平衡以及对商业用房后期经营收益的需求使开发强度得到增强,进而产生用地属性的复合性,并带来了传统居住区概念的变化;④住宅高强度的开发带来了对周边建筑的日照影响。
  3.3 传统规划设计思路的不适性
  市场化的城中村改造涉及市政府、区政府、开发商和村集体等多方利益,实施中又存在规划管理、土地管理、政府政策等方面的协调问题,因此简单的“设计条件—规划设计方案—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的设计流程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多采用“专项规划—设计条件—总体规划及建筑概念设计—分期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流程,以适应以下几方面的要求:①改造村民有多种多样的诉求,要相对明确的回迁方案,这样他们才会支持拆迁工作;②回迁房区域是否转为国有土地后与商品房区统一开发,以及未来回迁房的产权及管理等问题,各地均有不同的计划安排;③城中村改造是自我滚动的平衡开发,分期的资金平衡及规划的可实施性将成为项目成败的重要标准。
  3.4 传统改造利益群体的不适性
  城中村改造除涉及开发商和村集体等多方利益,由于改造主体——村民的话语权较大,以往的改造通常过多的集中在村民的改造补偿问题上。大把改造更涉及到广大社会群体——外来中低收入租赁者的利益,改造完成后,城中村往往摇身一变成为高档居住社区,将中低收入租赁者拒于门外,租赁者只能往更为偏远的城中村移居,而城中村房源因改造而逐漸短缺,造成中低收入群体的成活成本大幅上涨,最终导致城市的包容性及竞争力下降。
  4市场主导的城中村改造的规划设计对策
  4.1 通过城中村专项规划来保证相关
  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政策城中村的市场化改造往往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改造,一是政府积极引导,通过公开招标形式进行自上而下的项目改造;二是村集体自行招商,在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后,自下而上完成项目改造。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村民认同”的原则以获得共赢。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开发单位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从经济、政策和城市协调等方面全面分析项目的成本及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尤其应在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方面做深入研究,了解该项目的最低改造成本及最大承载力,以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一村一策”提供改造政策。
  4.2 从城市功能的角度引导市场化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是存在环境差及安全隐患等问题,但不能因此而对其一味地否定,应该肯定其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房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廉租房的功能。因此,如果简单地将其视为毒瘤,通过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高端居住社区而改善了环境,实际上是破坏了其重要的城市功能,因此,对其实用功能及设计中应注重对城市层面的分析研究,以公共利益与市场利益的平衡作为基本原则,避免由于市场化引起的利益最大化效应而带来的对城市发展的损害,应将改造后的城中村纳入保障住房体系。
  4.3 形成规划管理与多方公众参与并重的机制
  城中村改造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规划设计不仅需要满足相关的技术管理规定及改造地的业主村民的需求,从城市综合利益出发,更应倾听现状大量的租赁者意见,以确保改造项目符合各方利益要求地进行。
  4.4 分期开发,稳步推进的改造思路
  对于城中村改造来讲,通过全村改造一蹴而就确保全体村民利益的改造模式是理想,但面对现实多方不一的意见,往往造成项目难以推进,影响城市发展的进程。因此,整体改造分期实施,通过细化制定分期开发的改造方案,在规划设计中平衡近期及远期的利益,成熟一块改造一块的改造模式更值得推荐。通过让部分人先体验到改造的成效,增加村民对改造的信心,更利于推进全村改造及实现保障村民近期及远期的利益。
  4.5 充分运用社区模式打造混合住区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短期内可能会产生集体用地与国有土地、无偿使用土地与有偿使用土地并存的情况。同时,在居民生活方面,也会存在回迁居民、租赁者、普通城市居民和富裕城市居民的分区管理问题。虽然改造在短期内对土地价值及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却给了我们打造阶层融合、创造活力社区的机遇。
  (1)“大社区、小组团”的社区模式适
  用于市场化开发多物业类型的需求。在城中村改造中,由于品质及客户人群的不同,回迁房与商品开发房之间需要进行适当的分隔,即使是在回迁房之间,由于各村管理方式的不同,各村的回迁区域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分隔。因此,采用“大社区、小组团”的社区开发模式将适用于多数城中村改造区域,即公共区域将各组团联系为一个统一共享的整体,并提供各组团之间交流的平台;各组团实行独立封闭管理,以保证各区域的相对独立性,并利于未来的管理。
  (2)“社区中心—组团配套”模式适用于市场化开发多层次的居住配套。
  在城中村改造中,一般都需要设置适量的村民公共配套物业,作为村民未来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该类物业往往以临街商业形式出现,其主要功能也仅限于中低档的出租商业业态。另外,商品开发区需要较高档次的物业配套,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通过多层次的社区配套,并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进行配套建设,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
  5 结语
  以上对采用市场手段完成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总结,均为近几年笔者在工作中做的总结性论证,因具体项目不同,在实际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更为多样化,这也是今后工作中需要重点论证和实践的方面。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的紧缺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在优惠的旧村改造政策的支持下,成为了众多开发商争相改造的重点区域。在城中村实现自我改造的过程中,除了会遇到规划管理方面的问题,还会面对社会、经济、政策以及村民心理上的问题。因此,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公众监督、因地制宜”的原则,更加注重城市规划的经济性、动态性与社会性,才能真正引导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是重要的、基础性的施工内容。若要保证建  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必须保证地基基础和稳定性和坚固性。本文针对建筑地  基基础处理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建筑地基基础处理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处理;施工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的建筑工程以规模大、数量多著称,按理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会越来  越好,
期刊
摘要:质量通病是不容易消除的,但可以有效的减小和控制其发生的机率且质量通病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非常大的安全隐患,会使广大居民在生活使用方面受到极大的威胁。本文建筑工程论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简单讲述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通病,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这些通病的防治和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
期刊
摘要:雷电是一种自然界中常见的放电现象,在通信领域往往以强大的破坏力给通信设备带来直接的威胁。而当前通信设备构成的核心部件是集成电路(IC)。集成电路抗干扰能力比较弱,即使是从线路感应过来的雷电电磁脉冲,也会击穿集成电路的内部元件,造成损坏的部件多数是中继板、用户板电源板和计费卡等,直接给运营商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同时雷击导致通信中断带来的间接损失,却是无法弥补的,所以通信机房的防雷保护显得尤为重
期刊
[摘要] 投标人投标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和自身优势,为提高经济效益、利润最大化,使用各种投标策略尽量降低或转嫁风险,合理调整工程量清单细目单价,提出可能出现的有利于变更的工程子项,报价人员据此采取不平衡报价法提报单价,综合各方因素形成最终报价,使计量结算尽早产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不平衡报价技巧对变更实施影响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 A    自国家颁布实施《建设工
期刊
摘要:我国建设工程监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效的工程监理工作对建设工  程的保质、保量、按时完工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建设工  程的成本消耗,遏制违反施工标准的行为。本文对建设工程监理现状分析及发展  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现状;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一、建设工程监理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1、有利于科学化工程投资决策  工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防渗墙施工中常出现:塌钻、卡钻、孔斜超标、接头卡死以及漏浆故障,这些故障会对防渗墙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增加工程成本,本文通过某水利枢纽工程在防渗施工中对上述故障发生和处理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以供同行借鉴,以期在今后的防渗墙施工中减少或杜绝类似故障单的发生。  【关键词】某水利枢纽;防渗墙;故障;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文献标识码: A     某水利枢纽工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规模不断地扩展,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被重视,谈及地下工程,地下水是永远无法回避的话题,解决地下水问题也是地下工程亘古不变的难题,本文将通过一个深基坑泄压井突涌事故的处理与分析,为相关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深基坑;泄压井;突涌事故;处理及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54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案例基坑为一十字换乘地铁车站的换乘节点,基坑纵向长21m,横向宽37m,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深基坑工程施工的特点,对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问题的有效对策,以此保障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的质量,提高高层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效率,实现高层建筑施工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 TV551.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为满足人们
期刊
摘要:目前建筑物中的主要材料混凝土已越来越受到施工企业的重视,然而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对于施工中混凝土的使用质量要求不断的提高。当前从建筑业的总体发展的趋势来看,混凝土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更加重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数量也逐年增加。目前,混凝土施工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自身生存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所有低层住宅中设计消防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结合工程实践谈谈高层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建筑 消防设计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建筑消防设计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城市化发展及生产经营的需要,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大空间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