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寻找“蟹”味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Des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常常会自发地收集各种动植物充实自然角。周末,康康小朋友和家人外出游玩时抓回许多螃蟹,带到幼儿园,引起了伙伴们的特别关注。金秋时节,菊香蟹肥,湖蟹作为湖州的特产,以其奇异的外形,独特的行走姿势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面对幼儿新的兴趣点,我随机以螃蟹为主题生成了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及动态,了解其生活习性,对甲壳类動物有探究的兴趣。
  2. 能大胆地提出并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 在积极探索中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有自由观察物体并反馈感受的体验,对动物有反复观察的兴趣。
  2. 物质准备:大水盆、螃蟹、筷子若干、课件等。

活动实录:


  一、谜语激趣,激活已有生活经验
  1. 猜谜导入
  师:请你们猜个谜语 :“八只铁脚,两把剪刀,横行霸道,爱吐泡泡。”打一动物。
  幼:是螃蟹。
  2. 交流已有经验
  师:谁知道关于螃蟹的趣事?
  幼:螃蟹会横着走路,它的大钳子上有黑黑的毛。
  幼:螃蟹妈妈和螃蟹爸爸长得不一样。
  师:它们哪里不一样?
  幼:好像一个肚子是圆圆的,一个肚子是尖尖的。
  幼:钳子好像也不太一样。
  师:看来大家对怎样区分公螃蟹和母螃蟹还不太清楚,我们先在这个问题旁边做个小标记,等会儿一起来寻找答案。
  教师将幼儿的已有经验用简笔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对有争议的问题用“?”进行标注。
  设计意图:此环节突出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师幼互动中了解螃蟹的相关特点,但是对幼儿反馈的经验是否正确,教师不做评判,意图通过接下来的观察活动让幼儿对原有经验进行验证。期间,对有争议的问题用“?”进行标注,作为接下来的一个探究点。
  二、初次观察,了解外形结构
  1. 提出第一次观察的要求
  师:看看螃蟹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或有趣的地方?
  2. 幼儿自由观察螃蟹,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观察
  3. 交流观察发现
  (1)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验证
  师:刚才记录的关于螃蟹的事情你们都看到了吗?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疑问的?
  幼:我看到螃蟹是横着走路的。
  幼:螃蟹喜欢生活在水里。
  师:关于螃蟹走路和喜欢水的事情是正确的,我们给它贴个笑脸,感谢××小朋友的分享。
  幼:我发现螃蟹的眼睛会动。
  师:看来螃蟹没有眼睛的事情是错误的,我们给它贴个哭脸吧!
  教师与幼儿逐一对记录的内容进行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进行标识。
  (2)交流新发现
  师:你们还发现了螃蟹哪些独特而有趣的地方?
  幼:螃蟹的壳硬邦邦的,上面的花纹像个笑脸。
  幼:螃蟹的大钳子尖尖的,像老虎的牙齿;身体两边的脚上有细细的毛,颜色比钳子上的毛浅一点。
  师:螃蟹的两个大钳子也叫敖足,长在身体两侧、用来走路的脚叫步足。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贴出螃蟹身体的各部位,最后组成完整的结构图。
  (3)初步了解螃蟹身体结构的作用
  师:螃蟹的螯足有什么用?身上的硬壳又对它有什么帮助呢?
  幼:螃蟹的螯足可以当武器。
  幼:吃东西时螯足可以帮助夹食物。
  幼:有敌人来了,它的脚可以缩进硬壳里,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观察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察顺序,而是尊重幼儿的观察兴趣,让幼儿看到什么说什么。过程中教师灵活地与幼儿进行互动,如:幼儿随机反馈螃蟹的身体结构,教师就顺应幼儿的发现出示相应的结构图,一方面帮助幼儿梳理了零碎的经验,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幼儿的新发现。
  三、 引发问题,再次进行探究
  1. 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并尝试互相解答
  师:你们在观察螃蟹时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
  幼:螃蟹为什么一直在不停地吐泡泡?
  幼:螃蟹的眼睛为什么会一伸一缩?
  幼:我还是分不清楚哪个是公螃蟹,哪个是母螃蟹。
  ……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谁能解答?
  幼:我知道,如果不小心碰到螃蟹的眼睛,它就会缩进去保护自己,过一会儿又会伸出来。
  2.投票选择幼儿最感兴趣的三个问题作为第二次观察探究的重点
  师:还有一些问题暂时无法解答,现在我们用投票的方法选出大家最感兴趣的三个问题继续观察。
  幼儿投票选出继续观察探究的三个问题:
  (1)螃蟹为什么喜欢吐泡泡?
  (2)螃蟹为什么横着走路?
  (3)怎样区分公螃蟹和母螃蟹?
  3. 引导幼儿带着疑问再次观察
  师:请你们继续当小小科学家,一起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工具(筷子),观察时可以用工具来帮忙,用它轻轻地触碰螃蟹。

  4.观察中教师随机渗透爱护动物的情感教育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不要用手直接碰螃蟹,被螃蟹夹了手很痛,大家要保护好自己的小手。你们可以用工具轻轻地碰螃蟹,不要太用力,因为螃蟹也会痛。   5. 集中交流
  师:刚才的三个问题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幼:母螃蟹的肚子是圆的,公螃蟹的肚子像个铃铛。
  幼:公螃蟹的大钳子比母螃蟹的大。
  幼:因为螃蟹的八条腿长在身体的两边,所以走路是横着的,真有趣。
  幼:我看到螃蟹离开水,泡泡吐得特别多,好像在呼气。
  6. 教師对三个问题进行小结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螃蟹呼吸时会吐出泡泡;它的腿长在身体两边,所以它只能横着走;公螃蟹的肚子是三角形的,母螃蟹的肚子是圆形的,很容易区分。
  设计意图:伴随着观察的持续,幼儿会产生许多疑问,教师顺势鼓励幼儿大胆提问,作为再次探究的重点。在提出问题——探索验证——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幼儿感知动物形态结构和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表达自己的观察体验,在主动建构中获得关键经验。再次的探究既是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也是幼儿对自我的不断超越。
  四、 拓展延伸,追踪观察延续兴趣
  1. 了解湖州的特产
  师:湖州的特产有什么?今天认识的螃蟹也是我们湖州的特产,叫湖蟹。秋天的湖蟹是最肥硕的,所以秋天也是螃蟹最美味的季节。
  2.欣赏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中介绍湖蟹的片段
  3. 留置问题,延伸探究兴趣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螃蟹许多秘密。可是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来得及解决,该怎么办呢?
  幼:我们把螃蟹养在自然角里,可以每天观察它。

  4. 将螃蟹养在自然角,鼓励幼儿继续观察探索
  师:今天我们一起解决了三个有关螃蟹的问题,还剩下一些问题,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到自然角继续观察,如果有新的发现也把它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孩子的智慧伴随着探究”,本次活动以幼儿观察提疑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的策略,引导幼儿对螃蟹进行多角度逐步深入的探究,充分满足幼儿亲近动物、好奇好问、不断发现、不断挑战、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积极建构属于幼儿自己的科学思维。该活动呈现如下特点:
  1.注重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关于自然、社会的许多知识经验,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既可唤起幼儿对螃蟹的喜爱之情,还能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放在探究的中心点上,使幼儿有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无论他们的经验是对还是错,教师都不做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接下来的观察活动对原有经验进行验证,巧妙激发他们想要证实自己想法的愿望。
  2.鼓励幼儿大胆提疑并探究
  幼儿真正的探究始于对问题答案的追求。在观察中幼儿会产生疑问或疑惑,教师支持幼儿的提问并及时记录幼儿提出的问题,作为再次探究的起点,继而以投票的方式筛选出幼儿最想解决的三个问题,作为再次探究的重点。如:螃蟹为什么横着走?螃蟹怎样区分公和母?……幼儿探究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以能够掀起活动的高潮,期间幼儿会有讨论、有新旧经验的碰撞,甚至还有新问题的产生,但幼儿乐在其中,而且有“刨根问底”的劲头,有交流的愿望和冲动,还有豁然开朗后的兴奋,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品质。
  3.合理布局幼儿探究的空间
  活动以集中、分散交替进行。集中的环境(半圆形围坐在黑板前面)使幼儿的注意力不受干扰,相互间的表达更加充分;自由观察的环境(活动室后方及外走廊空间的利用)方便幼儿流动,使观察更仔细、更尽兴。工具的适时提供既能帮助幼儿仔细观察,又渗透了相应的安全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情感。幼儿经历了从探究到发现的奇妙过程,在主动建构中获取了关键经验,习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感受到个体信息和群体信息相互交流的快乐。
  探究是无止境的,在短短的一次活动中,不可能解决有关螃蟹的所有疑问,为支持幼儿追踪观察、继续探究的兴趣,教师将螃蟹放入自然角,使探究得以延续和不断丰富与深化,凸显了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核心价值。
其他文献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基因,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谈及文化自信,要坚持全民行动,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孩子们生在新时代,只有对自身文化、传统深入了解,使优秀文化能在孩子们心里落地生根,并伴随他们一同成长,才能让孩子们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
期刊
【案例背景】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打破了假期的平静,疫情的蔓延给我们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因疫情而产生的“宅家”生活便是孩子们最为真实的生活状态。关注幼儿的生活,了解不同家庭在疫情中的生活状态
期刊
一天中午,午餐喝的汤是菠菜鸡蛋汤,杨洋小朋友看到碗里的菠菜说:“老师,我不爱吃菠菜。”话音刚落,又有小朋友附和:“我也不爱吃菠菜、我也不爱吃菠菜……”这时宝宝却说:“我爱吃菠菜,菠菜有营养。”接着孩子们七嘴八舌道:“我妈妈让我多吃菜。”“我妈妈说多吃菜长得高。”……幼儿议论纷纷,对菠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生成了关于菠菜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展开了对菠菜的观察与探究。参观菜市场
期刊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师幼共同建构富有弹性的探究式课程,引导幼儿有深度、有广度的探究认知,让幼儿进行探究式学习、游戏化活动、情景式体验,这些方式能有效地帮助自我建构科学知识经验,将科学探索活动优化成STEM学习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故事来源:争抢积木——合作协商——展开讨论  在桌面建构游戏时,浩浩和睿睿两人为了一个支架积木争吵不休。  浩浩:“这是我需要的,你借我玩一会儿
期刊
2018年4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于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对于幼儿来说,运动是提高幼儿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减少其患疾病的概率;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提高幼儿的身体调节能力、平衡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培养幼儿的意志力、专注力。运动具有如此多的益处,那么它是否受到了家长们及社会应有的重视?  在现
期刊
设计意图:  绘本《洞洞的故事》是一个富有哲理又独具巧思的故事。洞洞哈密和哈妮的家是一块瑞士奶酪,有一天,它们的家被老鼠一家全部吃掉了,无家可归的两个洞洞于是踏上了一段寻家之旅,然而不管是国王的袜子、王后的内裤、公主的自行车、王子的船……都不适合安家,还给别人造成了困扰。在大家不懈地努力下,洞洞们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并能派上大用场的笛子这个新家。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的绘本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绘
期刊
亲爱的宝贝:  你好吗?妈妈想你了……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我们过了一个同往常不一样的假期。  没有过往的春节热闹,也不能带你出去玩,但我们收获了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  职责所在,爸爸妈妈要去工作,回到了太原,为了你的安全,你留在了爷爷奶奶身边。  离开妈妈这么长时间,妈妈知道你肯定舍不得。其实妈妈也舍不得,关门的那一刹那,妈妈早已忍不住泪流满面。  想你睡觉、吃饭、喝水的样子,想你认真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的欢乐。疫情期间人们不免会感到焦虑和恐惧,担心自身的生命安全。那我们该如何做好防疫工作,确保身心健康呢?我国权威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多次强调“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钟院士向大家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坚持科学合理的运动是防护措施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养幼儿
期刊
游戏名称:轨道滚球  游戏年龄段:5-6岁  游戏材料:绳子1根、乒乓球若干个、不同大小的盒子。  游戏方法:将绳子的一端绑在椅子上,另一端用手拉着,使绳子平行,绳子下方摆放不同大小的盒子,将乒乓球放在绳子上,让球滚动,当球滚动到盒子的上方时,可以将绳子打开,使球落下,球落入盒子里,就算成功。可以增加乒乓球的数量,也可以多放一些小盒子,增加乒乓球落入盒中的难度。  游戲名称:打病毒  游戏年龄段:
期刊
许军,太原市万柏林区教育局副局长。记者:请您简单概述一下万柏林区近年来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答: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学前教育”的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实现幼有所育的目标,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及《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太原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精神,牢牢把握学前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加强全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