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乐,切忌把子女当成唯一的精神寄托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aixia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发展期,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对一个社会来讲,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社会和谐、百姓安康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健全,以及人们对养老问题的日渐重视,老年人“老有所依”与“老有所养”的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但“老有所乐”的问题依然突出,不但给老年人自身带来诸多困扰,也影响着许多家庭的和睦与安宁。比如有些老年人,因缺乏必要的兴趣爱好,精神寄托单一,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把子女当成唯一的精神寄托,对子女过度关注、过分依赖、过高要求,不但给自己带来种种烦恼,也给子女带来巨大压力,引发各种家庭矛盾。作为子女,对老人尽孝理所应当,但作为父母,却不宜把所有心思放在子女身上,只要不是身患重病或身体机能严重退化,就应身体力行地过自己的生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父母太依赖,子女很无奈
  张又林卢彩云夫妇,退休前都是机关干部。当年为了培养独生子张亮成才,他们放弃了几乎所有个人兴趣爱好,把心思全放在了儿子身上。张亮也很争气,不仅学业有成,而且孝顺有加。
  大学毕业后,张亮在北京找了工作,成了家。儿子娶媳妇那年,老张退休了。而在那之前,卢彩云已经退休。老两口离开工作,突然闲了下来,一天到晚待在家里,感觉空落落的。他们也曾相约出去走走,串串门,可出门看到的都是一家三代其乐融融的景象,再回到冷冷清清的家里,便更加失落。那年中秋,倍感孤单的老两口,等来的依然是儿子从千里之外打来的一个问候电话。以前儿子求学时,这种适时的问候足以慰藉他们心头的寂寞,可现在他们退休了,几乎脱离了社会,儿子这种靠电话线传递的慰藉已如隔靴搔痒。况且儿子都成家立业了,大家为什么不能在一起生活呢?老两口当晚一合计,决定把儿子媳妇弄回身边。
  没征求儿子的意见,老张就开始为儿子、媳妇跑工作。很快,他就在一个老朋友的公司给儿子谋到一个部门经理的职位,而且跟儿子所学的专业也对口。媳妇学的是对外贸易,在他们那个内地城市,想找个合适的工作很难。老张四处求人,最终在一所私立学校给儿媳妇找到一个英语教师的岗位。无论是对回老公家乡生活,还是对这份工作,北京媳妇秦玲玲都一百个不愿意,但最终她还是随丈夫回了老家。
  接下来,张家添了孙子。老张夫妇期待的三世同堂的天伦之乐终于实现,却万没想到,家庭矛盾也随之而来。其实,老两口与小两口之间的矛盾,从他们在一起生活那天起就产生了,只是在孙子出生后日渐突出。矛盾的焦点,集中在孩子的教育上。一方是北京媳妇,一方是老张夫妇。每到出现问题双方发生争执时,张亮就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孩子两岁后,教育上的矛盾更加突出,直至激化。媳妇要培养儿子的独立意识,处处严格要求,老张夫妇却随时护着孙子。比如,孩子两岁后,妈妈要求他自己吃饭,不愿意吃就饿着;奶奶却追着喂,并振振有词地说:“张亮就是我这样喂大的,现在哪样比别人差了?”这样的冲突越来越多,媳妇终于忍无可忍,执意要搬出去另立门户。老张夫妇这下急了,求他们不要扔下他们不管,并保证再也不干涉他们的生活。面对二老期期艾艾的眼神,孝顺的张亮坚决不同意搬出去。可在一起生活,老张夫妇总是不知不觉地对小两口的生活指手画脚。如此几个来回,折腾得小夫妻俩争吵不断。一气之下,秦玲玲带孩子回了北京,至今还没跟张亮和解。
  与老张夫妇不同,退休工人罗建国有四个子女,但孩子都很忙,只在周末轮流回家看看。老伴在世的时候,老罗还没觉得孤单,而且很理解孩子。自从老伴突发脑溢血去世后,老罗就越来越觉得寂寞了,经常对着老伴的遗像发呆,行为也越来越怪异。有一次,他一个人坐公交车,一直坐到终点站还不下车。司机问他去哪儿,他说不去哪儿,随便看看。司机说终点站到了,请他下车。老罗一听发火了:“我又不是没刷卡,你凭啥撵我?”两人争执起来,直到老罗的儿子去把他领回了家。还有一次,女儿回家看父亲,一进门就看到客厅的地上有很多牙签,便忙着要收拾,却被父亲拦住了:“你别管,一会儿我自己来!”后来又有几次,儿女回家都发现地上有牙签,有时还看到老罗弯着腰在地上认真地数:“……27,28,29……”他们这才明白,父亲是故意把牙签撒到地上,然后再一根一根拾起来。父亲这是寂寞啊!孝顺的儿女们担心父亲这样下去会出毛病,一商量决定把父亲送到养老院,那里有专业护理,还有人做伴。可没想到,老罗进了养老院仍常常出状况。
  一天,老罗在省城工作的大儿子接到养老院打来的电话,说他父亲最近常常喊心口疼,叫他带老人去检查一下。大儿子急忙通知弟弟妹妹先送父亲去医院,说他马上回去。等大儿子赶回来时,老罗已经做过检查,除了血压稍高,一切正常。兄妹几人还是不放心,问医生是不是真的没问题。医生被问烦了,说:“你们要是不放心,就换家医院再查查!”大儿子说:“走,跟我到省城去全面检查一下!”结果,省城的医生检查后也说没问题,几个子女只好安慰一番后把父亲送回了养老院。可没过几天,养老院又打来电话,这次是打给小儿子的,说老罗闹肚子。小儿子赶到后,看到父亲脸色苍白,连忙把父亲送进了医院。这次还真是急性肠炎,需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几个子女轮流陪伴,连大儿子也在周末从省城赶回来陪了两天。老罗整天乐呵呵的,跟病友们谈笑风生。很快,老罗痊愈了,可他的情绪却越来越低落,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小儿子给他办出院手续那天,他让再等等,说病还没好呢。医生笑着说他已经可以出院了,老罗却烦了,说:“怕我儿子不给钱还是怎么的?”医生没办法,只好叫家属帮忙做工作。小儿子又叫来两个妹妹,细心的妹妹发现父亲在偷吃前一天放馊了的饭菜,难怪头天晚上到处找碗找不到呢,原来被父亲藏起来了。这下子,老罗又拉起肚子来了。儿女们这才恍然大悟:父亲是故意不想出院,想让他们天天陪着他!
  老罗又如愿以偿地打起了吊瓶,子女们却再也无法平静。大儿子得知消息后从省城赶了回来,责怪弟妹们没照顾好父亲。兄妹四人互相埋怨、指责,原本和气的一家人乱成一团。   精神独立,方能找到快乐
  王玉琴也是孤身老人。原先,她也是把自己的心思完全放在儿子身上,与老罗、老张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后来无意中听到儿子跟女朋友的一番对话后,她彻底警醒,也从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王玉琴早年丧夫,一个人将儿子拉扯大,供他上了大学。儿子卢杰大学毕业后,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回到了母亲身边。不久,卢杰交了女朋友。可自从儿子交上女朋友后,已经退休的王玉琴就觉得儿子变了:没有以前那么体贴她了,常常深更半夜不回家。她总是把饭菜热了又热,一个人苦苦等候。尽管儿子已打电话说晚点回家,叫她不要等,但她还是坚持等,不等回儿子她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稳。
  一到周末,王玉琴更是眼巴巴地盼着儿子留在家陪她,可卢杰往往接个电话就匆匆往外赶。有一天,卢杰好像是接了女朋友的电话,正要出门时,被王玉琴拦住了。她以商量的口吻说:“小杰,把小李领回家来好不好,妈给你们做好吃的!”小李是卢杰的女朋友,已上过门了,带回家来也不是不可以,可小李那天约卢杰去逛街,要是不去,女朋友准误会他不愿意为她花钱。看儿子为难,王玉琴几乎是乞求道:“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你们就陪妈一天吧!”卢杰一愣:妈上个月不是刚过完生日吗?似乎是看出了儿子的疑惑,王玉琴解释道:“上个月过的是阳历生日,今天过的是阴历生日。”卢杰只好打电话跟女友商量,要她过来陪母亲过生日。
  小李来了之后,王玉琴十分高兴地去厨房炖桂圆莲子汤。当她炖好汤,盛了两小碗兴致勃勃地给两个年轻人送去时,却听见俩人关着门在卧室争执。儿子说:“你还有完没完啊?我妈一个人寂寞,不过是希望我们多陪陪她而已,你怎么这么不讲理呢?”“我不讲理?我看是你妈不讲理,隔三岔五地过生日,一味地向儿子索取,说难听点就是精神上的乞丐……”小李话音未落,“啪”的一声,王玉琴手里的碗掉到了地上,桂圆莲子汤洒了一地。她慌乱地蹲下收拾,门开了,卢杰和小李出现在门口。
  因为这事,卢杰跟女朋友吹了,但王玉琴也从此改变了生活方式。身为退休教师的她心里明白,小李说的其实没错,在精神上对子女无休止地索取,比在经济上索取更可怕,它带给子女的是精神上的负担和枷锁。我们常常提倡子女应该独立,其实老人也应该独立,只要能够自理,就应自食其力,尤其不要做精神乞丐!
  王玉琴彻底变了,她不再成天待在家里围着儿子转,或盼着儿子回家。她成了小区里的活跃分子,组织大妈们成立了一个锣鼓队,不仅自娱自乐,还经常参加一些商家的节庆活动,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卢杰看到母亲的变化,非常欣慰,在母亲参加锣鼓队的表演时,他经常抽时间给妈妈捧场。
  此外,王玉琴还跟锣鼓队的一个姐妹学会了养花,在阳台上养了十几盆花花草草,一有工夫就在阳台上摆弄,卢杰经常帮妈妈给花草浇水、松土,或者给花草换盆。母子俩各得其乐,和睦融洽,卢杰很快又交上了女朋友。
  给孩子自由,就是给自己自由;精神独立,才能自得其乐。这是王玉琴女士的切身体会,也是退休老人李天成夫妇的心得。
  李天成退休前是一家地方报纸的总编辑,老伴老何也是从报社退休的,早他几年。一辈子从事新闻工作的他们思想比较前卫,虽有三个子女,但他们没有刻意地把其中哪怕一个孩子留在身边。大儿子在京城,二儿子在省城武汉,闺女飞得更远,跟女婿一起远渡重洋,定居美国。儿女们经济条件都很好,住房也宽敞,更重要的是都很孝顺,早盼着老爸老妈退休,跟他们一起生活。老李的退休手续一办,北京、武汉、洛杉矶三地的电话就打来了,老大连机票都预订好了。老李却一一拒绝,他跟老伴早就拟好了晚年幸福生活计划。第一步,趁身子骨还硬朗,出去旅游看看风景,其余时间再培养一些健康的爱好,比如结伴上老年大学,学学书画、棋艺、花艺什么的,只在每年春节全家到武汉的二儿子家团聚。
  去年春节,一家人齐聚武汉时,大儿子和女儿都抗议,说老爸老妈也太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看都不去看他们一眼。老李说:“你们放心,出游计划里北京是我们优先考虑的,至于洛杉矶嘛,迟早会成为我们出游的一站,说不定哪天我跟你妈就飞过去了。”
  去年9月份,女儿怀孕了,预计今年春节无法回武汉,老李夫妇立即调整出游计划,决定去洛杉矶看看,然后陪女儿过春节。目前他们正办理签证手续。
  有人对老李夫妇的这种养老方式不看好,说:“等你们老了看还怎么飞来飞去的?”对此老李早已作好了晚年幸福生活的第二步打算:将来老得走不动了,也不麻烦儿女们,到时候请个保姆在家照料他们,只要孩子们回来陪着过个年就行。
  依赖要适度,独立最重要
  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都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所以,中国父母心甘情愿地为孩子牺牲一切,当然也希望孩子长大后反哺。付出越多,期望值越高。他们渐渐地把这种期望演变成了精神上的依赖,尤其是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圈子变窄,对子女的情感依赖就更加强烈。
  “其实,老年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他们的‘服老’心理造成的。”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说。李娟认为,老年人随着生理功能衰退,会感觉到走路不像以前那么有力气了,爬几级楼梯就气喘,自信心下降,加上面临退休或已经退休,经济能力及社会地位也在下降,安全感及控制感也跟着下降,这些给他们一个明显的心理暗示:我老了。有了这个心理背景,有些老人自然就更多地依赖身边的亲人,需要更多的陪伴、关心。同时,自信心的下降还会让他们封闭自己,在生活上依赖亲人,不敢锻炼身体,不敢走出去与人交往,这又导致他们生理和心理机能快速“生锈”,并形成恶性循环。
  依赖心理的副作用,包括对未来失去信心、缺乏安全感、各脏器功能不断衰退、行动迟缓、精神呆滞、忧郁自卑等。这种精神依赖危害严重。美国一位老年问题研究专家的研究发现,依赖心重、黏人,不仅给家人带来困扰,也会导致老人的衰老进程加速,甚至出现老年痴呆。
  纵观社会发展趋势,局限在家庭内部的“养儿防老”观念正面临巨大挑战。目前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已不再具备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说,独生子女父母老年保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转变老年人对子女赡养的依靠与期望的传统观念,全社会在提倡尊老、爱老、养老的同时,还要开展对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和宣传,让他们从观念上变“依赖养老”为“独立养老”,变“依靠子女”为“依靠自己”。
  怎样帮助老人改变依赖心理,变“依赖养老”为“独立养老”呢?李娟认为,最重要的是重新建立老年人的自信心。李娟通过一系列认知实验发现,老年人除了动作和大脑的反应速度逊于年轻人,处理各类生活问题的表现,接近甚至优于年轻人。李娟说,老年人应注意自我调节,应该明白,衰老其实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要没有较大的疾病,80岁之前是完全可以自理的。所以,老年朋友不必认为自己老了,诸事不宜。就像许多卓越的老科学家、老专家,都是因为勤于动脑,勤于活动,才越老越精神。此外,子女一定要帮父母制订“幸福晚年计划”,包括鼓励他们培养多种兴趣,安排他们实现未竟的梦想等。老年人也要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学会自己找乐子,这样就不会总是过分牵挂子女、依赖子女了。
  目前,突破“养儿防老”观念并尝试各种养老模式的大有人在。一位中学退休教师说,以前一听到《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他就心酸落泪,因为他的老年精神生活主要靠儿孙“回家看看”或打电话“进补”。现在,他主要靠“自我营养”,读书、打球、旅游、唱歌或上学,原来自己想玩、想看、想学的东西太多了,老年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自己也神清气爽了。这位退休教师现在就交了一大群同龄朋友:有一起爬山的“驴友”,有一起唱歌的“歌友”,还有“球友”、“舞友”等。曾被媒体多次报道的“银发模特”谢文英老人,83岁了,仍然天天翩翩起舞。老太太说,一上舞台,一听到掌声,就特别自信,特别开心。不少老年人已经认识到,晚年生活不能被动地靠儿女的亲情,老年人应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只有两者都拥有,生活品质才能提高。
  综合对不同层面老年人的采访以及对网友的问卷调查,笔者归纳了一下有关独立养老的实践经验:一是参与社会活动。探亲访友,谈天闲聊,回顾往事,可延缓衰老;文化水平较高的退休老人可舞文弄墨,向报刊投稿。二是加强锻炼。早晨跑步、练气功、打拳舞剑,晚上散步,都可强身健体;身体状况和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可结伴出游,怡情养性,充实自我。三是适当从事家务劳动。学学烹饪、种种花,或养养宠物,可获得生活乐趣。四是注意形象。人老心不能老,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恰当修饰穿着,增强自信。此外,儿女们也应经常回家看望父母,注意精神上行孝。这样,老人的生活才会更加充实。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李晨,国内一线影视小生,曾在《北京青年》中饰演何东,他演技精湛,为人低调,形象阳光、正面,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优质宅男。  张馨予是谁?也许很多人都不记得她有过什么作品,但绝对会记得那些与她如影随形的负面新闻:性感照、整容、靠身体上位……对于众多喜欢李晨的人来说,这简直太令人意外了,她怎么能配得上“我们晨儿”呢?  而爱情,从来就不是别人眼中的所谓般配不般配,也不会轻易被一些莫须有的传言所击垮,张馨予
期刊
我国三年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由工信部、卫生部、外交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烟草局8部门联合编制并负责实施的《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日前公布。针对公众诟病的烟草产量逐年递增造成的健康负债已远远高于其税收的问题,《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三年,我国将压缩和减少烟草种植面积和烟草品牌,首次提出将研究制定全国性公共场所禁烟法律规定,并在三年内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  (
期刊
一名女子在家中服毒自杀。警方调查后发现,她竟然是“被自杀”。原来,死前她曾陆续接到了男友发来的上百条短信,她就是被这些短信搞得精神崩溃,最终服毒自杀的。难道短信也能杀人?带着疑问,记者进行多方采访,揭开了此案背后令人发指的真相。  窘迫时攀上富家女,发达后渐渐生弃意  石鹏是辽宁省开原市人,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监狱企业工作。这家企业的工人都是判刑不重或将要出狱的犯人,石鹏主要负责给这些工人做心理
期刊
时代在发展,孝敬老人也得与时俱进。最佳的尽孝方式,莫过于让两代人都能拥有轻松自由的生活……  乡下公婆要来养老  2012年春节后,我和老公带着女儿迁入新居,结束了三年的租房岁月。  轻松自在的日子没过两个月,我发现老公眉头紧锁,似乎有难以启齿的心事。我对他说:“有什么心事别藏着掖着,也许我能替你分担。”老公吞吞吐吐地说:“我想把父母从老家接来一起生活,可又怕你不乐意,我知道你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期刊
吃得好为何还贫血?  编辑同志:  我儿子3岁了,长得高高胖胖的,可一验血,血红蛋白还不到90g/L,儿童的正常值为110~160g/L。医生说孩子营养不良,是缺铁性贫血。他出生后的10个月里吃的是母乳,只添加最贵的进口奶粉。之后,我给他吃的都是可靠的精制食品,不给他吃动物内脏、粗制滥造的食物和不可靠的五谷杂粮。请问,生活好为何还贫血?  读者 钟佳妮  钟佳妮读者:  孩子不是吃得精细、长得胖就
期刊
治腱鞘炎  大黄10克(视患处面积大小加减剂量),白醋适量。将大黄研成末,用白醋将其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注意白醋要随干随加,以保持大黄粉的湿润。每天1次,一般3~4次即可痊愈。  治口干  芦根、绿豆各15克,倒入适量水煮开。加适量冰糖,去芦根吃豆喝汤。每日服2次,连服3天。 (英特)
期刊
2012年3月8日,徐晓荣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7月11日,她全票当选河南省女企业家协会会长。记者有意探究徐晓的故事时却发现,无论是上网搜索,还是查阅媒体资料,竟然没有一篇有关她的专访报道。于是,记者多次赴荥阳进行深入采访,与采访对象一起拂落记忆的尘埃,细细品读一个平凡女性的不平凡人生……  贫寒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1972年,徐晓出生在河南省荥阳市南部山区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打铁匠,母亲是
期刊
长期吃素的坏处  1.长期吃素易骨折 研究发现,比起吃肉的人来,素食者的骨头更脆,骨折的风险更大。青少年素食者更容易出现饮食紊乱症,体内铁、锌、钙、维生素B严重匮乏。  2.女性长期吃素月经紊乱 从女性生理角度来看,素食者容易出现月经紊乱、贫血。女性素食者由于脂肪摄入量少,导致雌激素分泌过少,极大地影响性欲和生育能力,并容易长皱纹,促使女性加速衰老。  3.长期吃素容易缺钙 完全性素食可导致
期刊
5年前的春节,29岁的我终于出嫁了。我的出阁让父母很欣慰,可我却并不开心。结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  我丈夫叫秦城,是石油公司外业人员,长相性格都一般,钱比我挣得要多上一倍,这也是我只和他接触了一个月就愿意嫁给他的原因。  结婚前,秦城就告诉我,他常年在外回不了家,让我和他母亲好好相处。听说要和婆婆共处,我打心眼里不高兴,但秦城是孝子兼独子,房子家具都是他买的,我能说什么呢?  于是,秦城不在
期刊
搞不明白的俗话  俗话:男子汉大丈夫,宁折不屈!  又说: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  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俗话:兔子不吃窝边草!  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俗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俗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又说:开弓没有回头箭!  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俗话:书到用时方恨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