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师武将东征事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278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了以实际行动促成全国抗日的实现,1936年2月17日,发表了《东征宣言》,并组织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抗击日本侵略军。1936年2月20日,黄河刚刚开始解冻,在政委毛泽东和司令员彭德怀指挥下,红一方面军打响了渡河东征战役。21日下午,东征红军全部渡过黄河天险,进入山西。于是,在三晋大地上历时75天中,这些天兵天将与阎锡山部队智勇对决,南征北战,文师武将各显神通,写就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彭德怀:组织备战扎实有效出奇兵


  1936年1月下旬,彭德怀收到毛泽东关于决定红军在陕北东渡黄河东征山西的电报。27日,彭德怀从前线经临真镇回到延长,出席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会议决定了东征进军路线,部署了东征兵力,正式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彭德怀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
  彭德怀根据多年的经验,深刻意识到军事战斗细致的组织、侦察工作,对这次东渡的保证的十分重要。为了保证东征的胜利实现,他在渡河前亲自到黄河边做了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他深入细致地进行实地调查,根据侦察到的敌军兵力部署情况,选定渡河地点;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制定缜密的渡河计划。彭总司令经常说:作为一个指挥员,对保证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要亲自抓,要胸中有数。
  2月2日,彭德怀率部从延长出发,向清涧县黄河方向前进。经过三昼夜的紧张行军,于5日渡过无定河到阳村。
  此前,他与毛泽东率电台去无定河口上下游各数十里长的沿岸检查渡河船只,选定和侦察渡河点。他花费了7个晚上,认真侦察了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两处渡河点,也尽可能多地侦察了敌情。不仅了解了对岸敌人碉堡及其周边的工事构筑、兵力火力配备、预备队的位置,而且真实地掌握了敌人的纵深配备,以求既保东渡取得胜利,又准备形势万一变化,能安全撤回陕北。彭德怀来到预定渡河点视察时,发现才造好15只船。而如果每船乘坐30人,来往一次运载需要l小时20分钟。按照这样载量和速度,全军1.4万人,是无法按时保证东渡胜利和安全回师的。于是,彭德怀立即决定组织地方党、政、民全力以赴,星夜赶造船只,配备训练船工,保证了东渡胜利和返回西渡的安全。待这一切准备工作安排妥当之后,彭德怀回到了大相村,向毛泽东汇报了各项准备工作的情况,特别是渡河地点、时间,毛泽东听后满意地点头。
  2月12日,彭德怀同毛泽东一道向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下达指示:东征命令即行发布,两日传达解释完毕,15日红一军团出发,16日红十五军团及方面军直属队向渡河点开进,各以4天行程到达渡河点,待命渡河。
  2月13日,彭德怀和毛泽东致电林彪、聂荣臻:干部问题是一个有决定作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已向你们提过多次,不应单从发展红一军团观点出发,应从发展北方以至全国的革命武装的观点出发,故要求你们在原则上与实际上注意这个问题。部队一经东渡即难于进行这种组织工作。因此,请利用几天时间,切实解决下列问题:一、清查降级使用的人员,立即把他们提升起来。二、提拔老战士,开办教导营。三、此次红校毕业生原则上应保存,继续训练。
  2月18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渡河准备工作已完成,红一军团全部拟于19日乘夜进入峁上、沟口之线,20日黄昏开始运动,21日14时以前渡毕;红十五军团亦于20日开始渡河,八十一师开至袁家沟待命。毛泽东同意渡河部署,并于当日电令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遵照执行。
  同日,毛泽东和彭德怀发布东征作战命令,规定红军东征部队第一步的任务是东渡黄河,占领吕梁山脉各县。该命令要求以21日20时为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同时渡河的时间。
  之后,由于渡河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毛泽东和彭德怀决定将部队渡河时间提前至20日20时。
  2月19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我军准备渡河已引起敌人注意,现敌正在三交镇上下加修工事。为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和巩固渡河的胜利,对各军团提出如下注意事项:一、两军团要有独立作战的准备。二、左纵队八十一师尾随红一军团渡河。三、山西游击队应在老娃关、马灰坪佯渡,袭取一二个碉堡,剪断电线,以掩护主力渡河。四、红一军团渡河时,主要向柳林方面派出有力侦察,渡河后进占石楼以北之西山里、小蒜镇、南岭地区;红十五军团渡河后经义牒镇乘机取石楼;山西游击队及西岸群众务须在红军渡河后,拆毁沿岸碉堡,收集船只,巩固三交镇、转角镇、辛关镇3个渡点。
  2月20日,彭德怀同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和十五军团,按计划分兵分批即从绥德县的沟口和清涧县的河口强渡黄河。渡河十分顺利,并从两处渡点胜利登岸,几乎没有什么伤亡。毛泽东随红十五军团到达黄河对岸山西的石楼县东辛关登岸。彭德怀则于2月21日从绥德县的沟口渡过黄河,随红一军团到达山西境内的留誉镇。
  东渡黄河后,红军首先击破了敌东岸的堡垒封锁线,尔后迅速向敌阵地纵深发展,胜利占领吕梁山之隰县、石楼、吉县,引退了敌军进占绥德县、米脂县的两个师。减少了对陕北根据地的威胁。东征战役第一步任务的快捷顺利完成,里面浸透了彭德怀战前精细组织准备的心血与汗水。
  陆定一:即兴创作
  《红军东征歌》
  东征期间,红军在山西除了和阎锡山的军队作战以外,还做了大量的宣传抗日和发动群众的工作。红军所到之处,政工人员乃至指挥员常常深入到群众中召开大会,写标语、演戏和张贴布告,使抗日主张深入民心。这些工作大都是在时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的陆定一领导下进行的。同时,也在不少地方建立党组织和区、乡政府,组织农民协会。群众发动起来后,就进行扩大红军的工作,或组织游击队在当地进行斗争。各支部队扩红总数达近万人。陆定一还亲自写过一些布告以及歌词等,最具代表性的便是1936年3月,红军东征到晋西的石楼城下,陆定一无法抑制胜利的喜悦心情,一气呵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 《红军东征歌》:   密云遮星光,万山乱纵横。黄河上,渡过民族英雄们。摩拳擦掌志气高,我们的铁红军。
  猛虎扑羊群,冲锋向前进。只是那,白军连跑又打滚。猛打猛冲还猛追,追到石楼城。
  土皇帝阎锡山,太原坐得稳?传来了警报,胆战又心惊。沿河堡垒一扫平,骇掉汉奸魂。
  红旗山西飘,同胞齐欢迎。“华北国”阴谋,受到了当头棍。 抗日讨逆大家来,工农商学兵。
  身为宣传部长,陆定一在戎马倥偬中提笔写诗,以诗歌为战斗武器,不仅鼓励红军战士英勇作战,而且还真实和珍贵地记载了光辉的革命历程。它像一幅革命的画卷,逼真地勾勒出工农红军东征时势如破竹的雄姿。
  歌词的第一段以纪实的白描手法,渲染出红军夜渡黄河的环境氛围:“密云”“万山”,突出其强渡黄河的艰难险阻,更有阎锡山在黄河沿岸修筑的明碉暗堡,从侧面表现了红军战士斗志昂扬、信心百倍的精神风貌。第二段歌词用对比的手法再现了红军战士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及白军闻风丧胆、仓皇出逃的狼狈相。首句“猛虎扑羊群”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红军的勇猛与白军的溃败描写得栩栩如生,恰如其分。接着连用3个动词“猛打”“猛冲”“猛追”,进一步将红军战士驰骋疆场、生龙活虎的高昂士气表现得淋漓尽致,揭示了人民战争必胜的历史规律。第三段歌词由事件的叙述转到对人物的描写上。红军东渡黄河,宣告了土皇帝阎锡山妄图阻挠红军抗日东征的阴谋彻底破产。早在1935年冬,中国共产党就同阎锡山进行交涉,要求阎锡山允许红军通过山西开赴抗日前线,遭到拒绝。阎锡山更是利用黄河天险筑起了连绵不断的碉堡线,企图阻挡红军过晋抗日。红军东渡黄河后,迅速包围了文水和石楼等县城,直接威胁到太原的存亡,这时的阎锡山被红军的节节胜利吓得惊慌失措,如坐针毡。第四段歌词以欢快明朗的笔调,再现了山西人民重见光明的喜悦心情和激发出的抗日热情。红军东征的伟大胜利,使敌人妄图建立“华北国”的美梦化为泡影,从此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这首歌词堪称红军东征的史诗,字里行间回荡着红军东征节节胜利的步履声,它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徐海东:声东击西“先疲后打”传美名
  在红军东征部署左路军时,彭德怀说:这一路任务比较艰巨,渡河后要全力北进,向晋西北发展,直接威胁阎锡山的老巢太原,这个任务由徐海东、程子华的红十五军团主力承担。周恩来插言道:徐海东同志是从大别山成长起来的,打起仗来勇猛顽强,点子又多,听说他那个“先疲后打”的方法就让敌人吃了不少亏,都叫他是“徐老虎”,大别山的地主老财和国民党部队一提到“徐老虎”就头痛,真是唯恐避之不及呀!周恩来刚说罢,毛泽东微微一笑,指着徐海东幽默地说:“看来,我们这是放老虎出山了。很对不起那位阎老西,猛虎下山,该有他的苦头吃喽!”
  坐在毛泽东身旁的徐海东,听着军委领导对他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论,心中很是激动。他当即坚定地表示:“请军委和毛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好这一仗,让阎老西知道红军的厉害!”
  会后,徐海东立即带上一些干部,化装成当地老乡的样子,踏着积雪,沿着黄河西岸,一连察看了5天,把东岸敌人的兵力部署、工事设置等情况勘察了个清清楚楚,并确定了渡河地点和方法。
  2月20日晚9时,红十五军团渡河的战斗打响了,经过一夜突袭,到第二天拂晓,在20里黄河正面上,红十五军团全部渡过了河。
  统治山西数十年的军阀阎锡山,历来把黄河当作一道天然屏障,多年苦心经营,沿河岸构筑了许多明碉暗堡,各渡口都设有重兵把守,自认为黄河防线固若金汤。可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夜之间,英勇的红军竟然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这道天堑,还把他的主力机动部队——号称“满天飞”的独立二旅4个团打得落花流水。
  阎锡山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一面调集重兵,用4个师近10个旅在柳林、离石、中阳一线至介休、汾阳一带布防阻截红军,用5个旅进驻岢岚、忻县、文水等地,拱卫太原。一面又下了一道特别命令:“凡击毙徐海东者,赏洋5万元。”徐海东从一个俘虏口供中听到这个话,哈哈一笑,嘲弄道:“这个阎老西实在太小气,人家蒋介石早就讲过,谁要砍下我这颗头,给大洋10万元呢!”
  2月下旬,红十五军团与红一军团会合后,歼灭敌人两个团,而后各自向预定方向发展。
  3月18日,红十五军团在义牒镇又歼敌一个营,余敌溃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各路红军消灭、击溃敌人8个团,俘虏2000多人。
  25日,徐海东亲率一个团,经汾阳、文水北进,直插太原。因为据侦察得知,阎锡山已把大部分主力部队调往外线阻击红军,在太原唱起了“空城计”。一路上,徐海东为扰乱敌人视听,迫使外线之敌尽速回调,为中、右路军发展进攻创造条件,故意让部队大张旗鼓,到处传扬徐海东要兵进太原,搅得阎军惶惶不可终日。
  不几天,徐海东率兵攻占距太原不到25公里的晋祠镇。老奸巨滑的阎锡山再也沉不住气了,连夜急调5个师回防太原,亲自登城督促士卒加紧构筑工事,全力防守大本营。我中、右两路大军乘势横扫晋南、晋西南,一直打到晋南重镇侯马,并扩大红军数千人。
  徐海东率部在太原附近虚晃一枪,迅速回返,数万回防晋军扑了一个空。随后,红十五军团牵着阎锡山的部队,在同蒲路以西几百里进行“大游行”,把敌人十几个团拖得人困马乏、狼狈不堪。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4月初,徐海东又率部向西急进,做出一副西渡黄河的架势。阎锡山以为红军即将败退,赶忙在他的官邸召开庆功宴会。岂不知,红十五军团趁夜在敌人围追堵截缝隙中,急行军100余里,做出掉头插向晋东南的姿态。
  4月4日,红十五军团在临县白文镇与刚刚渡过黄河的刘志丹二十八军会师。几天后,徐海东看准时机,秘密设伏,一下子吃掉尾追敌军的两个整团和两个炮连。再一次让阎军领教了“先疲后打”的滋味。4月11日,在中阳金罗镇,不到一个小时,击溃晋军孟宪吉旅,歼敌一个营,俘敌80余人。4月下旬,在师庄和大石头村一带,全歼敌人一个整团,毙俘敌12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阎锡山接二连三遭惨败,深感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他再也顾不得与国民党中央勾心斗角,连连急电蒋介石,请求出兵救援。殊不知这正中蒋介石下怀,老蒋先后调10个师的兵力分别从东、南两个方向涌进山西。
  4月下旬,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分析,为顾全抗日大局,保存国防实力,履行我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于5月2日下达东征部队渡河回返的命令。当天,红一军团从清水关、铁罗关两处西渡黄河。次日,红十五军团一部也于铁罗关西渡。徐海东则率军团主力与数十倍于己的尾追敌军苦战,且打且退,掩护渡河各路红军。
  5月5日,大雨滂沱,红十五军团最后一批部队到达黄河渡口。由于河水猛涨,渡河速度很慢。徐海东心急如焚,赶忙驱马去渡口察看,快到渡口时,前进队伍中突然有一个战士闪了出来,飞驰的战马眼看就要冲到战士身上,徐海东急忙勒紧缰绳,战士安然无恙,他却从马背上掉了下来,一头撞到地面一块石头上,血流如注,两颗门牙也被撞落。战士们忙用担架抬起自己的军团长,在漫天大雨中匆匆渡过了黄河。这一次重伤,徐海东整整昏睡了三天三夜。
  5日夜晚,东征红军全部回师河西。历时75天的东征战役,击溃阎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歼敌7个团,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5月14日,东征红军在延川县大相寺村召开战役总结大会。毛泽东在讲话中满怀喜悦地说:“我们的东征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在政治、军事和扩军筹款等方面都基本达到了既定目的。”毛泽东讲到最后,侧身看了看爱将徐海东依然十分憔悴的面容,关切而又诙谐地说:“这次,海东同志损失不小,他把两颗门牙丢在了山西,再也找不回来喽!”
  全场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这场东征战役,使徐海东在山西声名远扬,“飞马将军徐老虎”的名声几乎家喻户晓。
  聂荣臻:率右路军南下扩红筹款步步胜
  1936年1月28日,堪称红军主力军团之一的红一军团在陕西临真镇举行东征誓师大会。这时,红一军团辖3个师,除已恢复的二师、四师,又恢复了一师。
  这次东征,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对俘虏、商人、富农、小地主都有区别于中央苏区时的新政策,意在团结更广泛的阶层和更多的人一致对付外侮。要想革命胜利,政策是关键。聂荣臻一向注意政策教育,对过去的经验教训总是念念不忘,东征教育抓得就更紧。渡河前2月10日,毛泽东还电示:“政治上解释新策略,着重于对俘虏,对商人,对富农,对小地主。”并询问部队对这方面具体政策了解的情况。毛泽东对于聂荣臻的教育部署是满意的。待各路东征红军战备就序后,19日,毛泽东向部队发去电报:“渡河时间不可参差,一律二十号二十时开始,以聂荣臻之表为准。”因为那时从战斗中缴来的破旧表快慢不一,于是,聂荣臻的那只表就成了渡河的标准时间。这件事一时在军中传为佳话。
  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很快突破河防,至22日全部渡过黄河,并乘胜占领了三交镇、留誉镇。26日,阎锡山组织反击,红一军团东进迎敌,聂荣臻率四师、一师由北向东南包抄,林彪率二师由南向北包抄,击溃阎部独立第二旅旅部和第三团,歼灭第四团,首战告捷。3月上旬,红一军团逼近同蒲线,阎锡山调集十四旅之众反击。在兑九峪地区,红一军团在毙伤敌约两个团后撤退。
  3月中旬,为进一步发展胜利,扩大战果,创立黄河以东根据地,红军改作兵分3路战略行动后,聂荣臻和林彪率右路军(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的八十一师)乘晋南空虚,突破汾河堡垒线,沿同蒲路南下,包围霍县、赵城、浮山、洪洞等城,攻占侯马。4月,又攻占襄陵、史村、汾城……4月13日晚,聂荣臻与林彪率领右路军开始北进,向乡宁、吉县前进,结束了分散活动的阶段,转入集中行动。
  自东征以来,聂荣臻率红一军团扩军5000余人,组建了两个独立团,筹了不少款子而充实了军费,筹集粮食10万余斤,并解决了每人两套夏衣。每到一处,除了组织精兵强将运筹帷幄于必要的战事之外,聂荣臻还率部一直积极集中训练及发动群众,帮助不少县恢复、健全和发展了当地秘密党组织和游击队。
  期间,发生的一段插曲颇耐人寻味。南下途中,红一军团第四师师长陈光、政委彭雪枫安排师参谋长张震负责筹粮工作。一到驻地,张震便积极深入到村中开展此项工作。有一次,还闹了个笑话。村长问张震“是要小麦、大麦还是要莜麦?”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张震初到北方,不知北方这些品种里的哪种麦子好,而且还把“莜”当成“油”,他就想当然地认为小麦太小,大麦太大,“油”麦有“油”,可能比较好吃,最后他告诉村长说“就要‘油’麦吧”。谁知那莜麦不好消化,吃多了胀肚子,搞得大家很有意见。事后,张震深深体会到:看来,不论办什么事,都不能凭主观想象,一定要调查研究。
  回师陕北后,毛泽东主持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东征和动员西征时,在肯定东征的同时也着重批评了红军中的本位主义和自由主义错误倾向,点名批评了红一军团在汾河流域扩大红军较多后军委曾要其从中拨出部分兵员给红十五军团,红一军团复电请求免拨,这就是本位主义的表现。此事源出于林彪。
  听了毛泽东的批评,聂荣臻作为政治委员,主动承担责任,做了检讨。他说:“我知道这对全军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所以,应该接受批评,我也做了自我批评。”
  胡耀邦:两度遇险患难见友情
  1936年2月,时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的胡耀邦参加了东征,此时他有了一个15岁的警卫员——陕北人李柱。
  胡耀邦住在石楼县义牒镇郝家大院大门东边的小院中,发动群众斗争了石家坪的村长、劣绅韦丕富和刘丕韦,没收了他们的粮食、财产分给了贫苦农民,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接着在辛关、留村、义牒、前山等地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发动穷苦老百姓,斗争地主、土豪、劣绅和放高利贷者,将他们的财产一部分分给了老百姓,一部分通过地下组织运回了陕北根据地。与此同时,胡耀邦积极与穷苦青年交心,给他们讲革命道理,鼓励他们参军参战,先后吸引了子弟兵千余人。   在一个多月的行军中,李柱由于年纪小常常掉队,胡耀邦心疼关爱下属,就让李柱骑上分配给自己的那匹马,而他则跟在旁边步行前进。
  身为南方人,胡耀邦睡不惯北方的土炕,每天宿营时,他就让李柱卸下门板打好铺睡在这自制的“木板床”上,第二天出发前再将门板归位上好。
  3月初的一个下午,胡耀邦开会回来感觉不舒服,就一头倒在炕上睡了觉。半个小时后,开始吐血。李柱吓坏了,摸了摸胡耀邦的前额,感到很烫。他又急又担心,忍不住哭出声来。
  胡耀邦气喘吁吁地望着李柱说:“莫哭,你快去区政府找区长,请医生来。”
  李柱箭一般跑到了区上,区长急忙行动,找了镇上一个中医,他给胡耀邦诊了脉,开了一个药方,吩咐李柱去药店抓药。
  药铺把药抓好后,李柱就问这药的功效,医生回答说:“主要是止血。”但药水喝下3个多小时后仍未见效,胡耀邦声音极其虚弱地对李柱说:“一个人身上只有7碗血,吐完了命也就完了。”
  胡耀邦支撑着爬起来,取过纸笔,郑重地给少共中央局写下了遗嘱,并将这份遗嘱交给李柱,叮咛他以后一定要代转给少共中央。对李柱说:“你去找富春解决。”
  李柱赶快将胡耀邦病情严重的情况转达到了李富春那里。
  当天下午4点,镇上的医生又来查看病情。这时的胡耀邦病情严重恶化,医生按照惯例认真地摸了摸胡耀邦的脉之后,神情凄然地说:“这个人时间不多了,你现在用被子把他的头蒙住,隔会儿就给他换换气,看还能活多久。”
  就在这命悬一线的节骨眼上,李富春给前线拍发加急电报催促的军医赶来了,时值傍晚6点多钟。这名军医医术老到动作麻利。他一边吩咐李柱用开水将针头煮煮,一边给胡耀邦仔细地诊脉。待针头煮好后,军医便给胡耀邦的两只手腕都注射了药液,随即叫李柱用开水给胡耀邦服下两片白色的西药。
  第二天早上6时许,奄奄一息的胡耀邦终于睁开了双眼,脸色渐渐有了些许恢复,他终于从死亡的边缘挺过来了!一直侍候在病床边的李柱悬着的一颗心顿时落了下来,他欣慰地长舒了一口气。
  若干年后胡耀邦逝世,李柱到北京去参加追悼会时,胡耀邦的家人曾经询问过李柱胡耀邦当年究竟得的是什么病。不懂医术、不晓病理的李柱自然无法准确地回答。倒是他的三儿子李世贤说,从病情推断,胡耀邦当年很有可能是支气管破裂而引起的吐血。
  第二次遇险则是在兴关黄河渡口边。
  那是胡耀邦患重症不久,当地区长气喘吁吁地跑来通知他们撤回瓦窑堡。李柱他们抬着胡耀邦飞跑,几小时后,赶到了黄河边上的兴关山顶。
  这时,毛泽东坐着黑布担架也过来了,身边跟着10多个警卫员,他们步履匆匆,急速下山,向黄河边的兴关渡口奔去。
  而在他们附近,两架敌机到了兴关渡口,扔下两颗炸弹,地上的碎石、泥土冲天而起。
  这时胡耀邦、李柱等人还在兴关山顶,躺在担架上的胡耀邦急得连连喊:“糟了,毛主席今天有危险……”
  李柱与民工忙把担架放到一块大石头旁。只见敌机擦着山头飞过来,低得连驾驶员都看得清楚。李柱赶紧趴伏在胡耀邦的身上,心里喊道,要炸就把我炸死,万万不能炸到首长。
  敌机飞走了,李柱紧紧护卫着胡耀邦急急赶到黄河渡口边。
  当得知毛泽东主席已经平安地过了黄河,胡耀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李柱动作神速却是小心翼翼地把胡耀邦护送过了黄河。不到半个小时,从黄河对面的兴关方向传来了炒豆般密集的枪声。
  多么危险!如果胡耀邦一行人晚过黄河一会儿,就要被追上来的敌人堵住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这次东征战役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由于组织的关怀和抢救及时,以及警卫员李柱的倾情救护,胡耀邦先是在山西吕梁义牒镇被从病重的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接着又在兴关黄河渡口被李柱护卫着脱离了敌追兵围捕的危险。如此生死患难情,胡耀邦牢记心间,终身未忘。他的家人、后代对李柱也是感激不尽。
  李柱救护胡耀邦的事很快传播开去,人们感到这个有些顽皮的小孩,是多么的可亲可爱可敬,不少领导人在给其警卫员讲话时,往往拿李柱当样板与典范。张闻天还摸着李柱的脑袋说:“你这个小鬼不错嘛,你救了胡耀邦的命!”
  1936年5月,在毛泽东亲自主持的瓦窑堡东征工作团总结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胡耀邦领导的那个团工作搞得最好。毛泽东第一次知道了胡耀邦,并在会上点了他的名字,毛泽东向台下大声问道:“哪一个叫胡耀邦?站起来让我看看。”待胡耀邦从人群中站起来敬礼以后,毛泽东一看就笑了,亲切幽默地说:“哦,是个小个子啊,而且是个幼稚味还未完全脱掉的同志嘛!”然后饶有兴致地向胡耀邦询问扩红筹粮的情况。胡耀邦用浓厚的湖南口音条理清晰地汇报了工作团的进展。毛泽东肯定了他卓有成效的工作,表扬他说:“你知道吗?你考了第一。你们的工作做得不错啊。”
  这是胡耀邦第一次与毛泽东当面对话。正是这一次红军东征期间胡耀邦工作表现出色,使他第一次进入中央领导的视线。年轻的胡耀邦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回师前在黄河边上
  跟阎老西转了几转
  在决定从山西渡过黄河返回陕北之际,在黄河东岸的一个渡口,毛泽东身边只有一个娃娃排,可毛泽东决计要在黄河边上与阎锡山转几转,预计红十五军团逼近太原的时候渡口附近的阎军将会不战自退。
  1936年4月下旬,赖际发接到上级命令,由他带领原少共国际师的一个娃娃排,守卫黄河渡口,准备迎接一位中央首长过黄河,返回陕甘革命根据地。赖际发知道,在这个渡口附近有阎锡山重兵把守,随时可能向渡口进犯。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赖际发在这个黄河渡口,精心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二天,眼见太阳西下,又等到黄昏时分,仍不见中央首长的身影。附近的敌人正向渡口迫近,赖际发心急如焚。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了午夜时分,赖际发仍无丝毫睡意,一个哨兵跑来报告,说岸边有几个人提着马灯向这边走来,不知是敌是友,请示要不要开枪。赖际发急忙随哨兵出去察看:但见一支小队伍正向这里靠近。赖际发视力好,一眼就认出队伍中那位身材魁梧的是毛泽东主席。他顿时兴奋起来,赶忙跑上前去敬礼,然后握住毛泽东的手,激动地说:“主席,我们一直在等中央首长的到来,没想到你们来得这么晚啊!咱们快走吧,附近都是阎锡山的军队,敌情很紧。”毛泽东看着赖际发又着急又认真的神态,不禁笑了,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对赖际发说:“你这个福建佬,招待客人太怠慢了吧,我们走了那么多路,肚子咕噜噜地直打转,你总得管我们一顿饭吧!”   赖际发被毛泽东超乎寻常的镇定搞糊涂了,他不敢与毛泽东争论,马上吩咐几个战士为毛主席一行安排饭菜。
  过了不长时间,饭菜准备好了,毛泽东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同志们准备好的饭菜。赖际发心想,毛主席可能是由于长途跋涉太饿了,他一边看毛泽东吃饭,一边用催促的口吻说:“主席,快点吃啊,吃完了好快赶路哇!”毛泽东看着他那憨厚的样子,不由得笑了,并风趣地对赖际发说:“哪有宴席上客人还没有撂筷子,主人就宣布散席的,未免太不礼貌了!”赖际发真有些哭笑不得。
  此时,赖际发的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保护好毛主席,让他们早一点脱离险境,安全回到根据地。他继续催促道:“主席,情况紧急,我们得赶快离开这里啊!”
  毛泽东似乎没有听见赖际发的这些话,仍很认真地慢慢嚼着口中的饭菜。忽然,他大声问道:“有没有辣子!”赖际发一听,暗暗叫苦,心想,您爱吃辣椒也得分个时间场合!但又不便说出口,只得硬着头皮让战士们去找辣椒。几个士兵没费多长时间,居然找来几颗毛主席喜欢吃的红辣椒。有了这辣椒调味,毛泽东食欲大增。他一口饭一口菜吃得十分香甜,一边吃一边对急得坐立不安的赖际发说道:“不要急嘛,长征时敌人追得凶不凶?咱们在黄河边上跟阎老西(阎锡山)转几转嘛!月亮有圆有缺,海水有涨有落,我估计敌人不能总是追赶我们,他们会退去的。”这时,赖际发才真正懂得了毛泽东的真正用意。
  毛泽东话音刚落,一个哨兵急匆匆地跑过来报告说,国民党军正一股股地往后退,不知在搞什么名堂。赖际发听后不得其解,毛泽东对敌人的行动作了解释:“我们的十五军团正向太原逼近,阎老西生怕后院起火,得先去救火呀!”
  听了毛泽东的这些话,赖际发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松了一口长气。
  5月1日,毛泽东率总部人员到达永和县上退干村关帝庙,指挥各路红军从清水关、永和关、铁罗关、辛关渡等地渡河回师。毛泽东一行正准备渡河时,发现后面有两团敌军追了上来。负责警卫工作的政卫连连长魏文建催促毛泽东快点儿上船。毛泽东从容不迫地说:“我们不能走,要拖住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过河。”政卫连和敌人交上了火。敌我力量悬殊,敌人有可能突破我军防线,魏文建急得第4次请毛泽东赶快出发。毛泽东依然看着地图,似乎什么也没听见。直到红一军团主力渡河完毕,毛泽东才命令随行人员收拾文件、地图,准备渡河。毛泽东把负责后卫任务的红四师十一团政委李志民叫来,告诉他:“要仔细检查渡河部队执行纪律的情况,看借的东西还了没有,房子打扫干净没有,把丢下的路标、碎纸、烟头、烂草鞋,统统收集起来销毁。我们长征过金沙江时,敌人还捡了我们一只烂草鞋。这次过黄河,连一只烂草鞋也不让敌人捡去。”
  5月2日清晨,一切都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毛泽东精神振奋,与赖际发和渡口的战士们握手惜别,率领一行人从黄河东岸的于家咀上船,启程离开渡口,回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继续指导伟大的革命斗争。
  (责编 兴柱)
其他文献
今年春播时.石河子总场机播作业采取了三项新措施:一是播种机改单线划行器为双线划行器。以前,播种时划出单线仅供拖拉机手对照瞄准器用,今年却多划出一道线为机车小轮胎提供了压
拖拉机驾驶员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二)拖拉机驾驶员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二... Tractor driver’s “National Occupational Skill Assessme
有一邢台产拖拉机(195型发动机),在气温约20℃时必须借助起动液才能起动。是何原因引起发动机不好起动呢?摇转曲轴发现压缩力较小,排气门有明显的漏气声,喷油器可听到清脆的喷油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构成建筑的基本物质要素——建筑材料也在发展变化。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而新型墙体材料尤为重要,现代新型墙体建
选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出人意料地困难。因为建筑设计师和好莱坞明星一样,为了得到理想的“海拔”高度,免不了做点手脚:身高170公分的汤姆·克鲁斯的秘诀是厚底鞋,建筑师们则
玉米铁茬播种是一项越来越受农民欢迎的农机化新技术,它增产显著,节约成本。为了使该项技术尽快得到推广,我厂对“农哈哈”牌玉米铁茬播种机实行严格质量管理,强化服务职能,其销路
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蓄电池的贮存方法(1)湿存法短期(1~6个月)不用的蓄电池可采用湿存法。其方法是将蓄电池充足电,电解液比重和液面高度均达规定值。拧紧加液盖。擦净外表,存放在通风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一些常见却又常被人们忽视的错误进行了剖析,指出了错误的原因和后果,并给出了一些设计建议和构造的要求。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
直接喷射式燃烧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先进的柴油机燃油燃烧技术,它与传统的涡流室、预燃室等燃烧系统有着显著的区别。直喷式柴油机的工作过程:活塞顶部有较大凹坑与汽
美国空军官方杂志《Airman》去年评选出了美国空军最佳照片。这些照片反映了美国空军从最新锐的装备、前线的激烈战况,到士兵与飞行员的军旅生活等方方面面。现选择其中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