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危废处理中心的废液成份复杂,酸碱各异,如喷枪的设计和选型不合理,就会导致喷枪堵塞或者雾化不良,严重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废液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应工况条件的喷枪。
[关键词]废液;雾化性能;堵塞性能;供应参数
中图分类号:S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249-01
1、废液喷雾机理研究
喷枪在设计完成后都要进行液流试验及雾化实验分析,借助于高性能的高速动态分析系统,PDPA实验系统等对喷嘴的雾化性能进行分析验证。每种喷嘴的雾化性能均良好。
PDPA高性能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废液雾化后粒径分布如图2所示。
2、废液喷枪选型
為了得到较好的雾化质量,提高燃烧效率,一般采用气动雾化喷嘴。气动雾化喷嘴利用高速气流与液体相撞,最终破碎为细小的雾滴。相比于机械式雾化喷嘴,气动雾化喷嘴的优势在于所需供应压力小,雾化粒径小,雾滴出口速度小,炉内停留时间长等。针对不同物理性质的废液,气动雾化喷枪的选型也不同。
1)内混式废液喷枪
气、液供应稳定,废液粘度较低时,选用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该类喷嘴利用均流后的多股空气和多股废液在混合室内完成相互撞击,通过合理的动量匹配达到较好的雾化效果。喷嘴头部为多孔结构,可以根据炉内流场和燃烧场灵活调整喷射角度和流强分布,提高燃烧效率。喷枪雾化效果如图3所示,喷枪实体照片如图4所示。
2)半预混式废液喷枪
气、液供应不稳定,废液粘度较低时,采用半预混式喷嘴,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压力波动导致的气液互窜的问题。半预混式废液喷枪采用气动旋流半预混的复合结构,在不影响雾化效果的条件下有效的减小了喷嘴阻力,降低了喷嘴前端的供应压力,同时利用可调喷头钝体结构来实现对雾化效果的灵活调节。压缩雾化空气在枪体外侧流动,采用合理的切向孔均孔结构,使压缩空气产生强旋流,增强和液体撞击的破碎和混合效果;液体在枪体内侧流动,利用旋流板结构使废液均匀化的同时产生强旋流,增强雾化性能。可以通过灵活调节喷嘴出口钝体结构来控制喷雾角度和射流速度,与烧嘴取得较好的匹配性。
3)高粘度废液喷枪
废液粘度较高,采用蒸汽雾化喷嘴,一般高粘度的废液经过蒸汽加热后粘度会变小,流动性变好。蒸汽雾化喷嘴采用耦合式均流结构,在喷嘴出口处形成多个气液混合的小喷嘴。蒸汽和废液在喷嘴出口处发生撞击,形成高效雾化。各个小喷嘴可以独立调节汽液比,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工况。
参考文献
[1] 侯凌云侯晓春.喷嘴技术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2] 田正渠.论液体燃烧质点雾化细度的分布规律.[J]发电设备1987(4):21-25.
[关键词]废液;雾化性能;堵塞性能;供应参数
中图分类号:S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2-0249-01
1、废液喷雾机理研究
喷枪在设计完成后都要进行液流试验及雾化实验分析,借助于高性能的高速动态分析系统,PDPA实验系统等对喷嘴的雾化性能进行分析验证。每种喷嘴的雾化性能均良好。
PDPA高性能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废液雾化后粒径分布如图2所示。
2、废液喷枪选型
為了得到较好的雾化质量,提高燃烧效率,一般采用气动雾化喷嘴。气动雾化喷嘴利用高速气流与液体相撞,最终破碎为细小的雾滴。相比于机械式雾化喷嘴,气动雾化喷嘴的优势在于所需供应压力小,雾化粒径小,雾滴出口速度小,炉内停留时间长等。针对不同物理性质的废液,气动雾化喷枪的选型也不同。
1)内混式废液喷枪
气、液供应稳定,废液粘度较低时,选用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该类喷嘴利用均流后的多股空气和多股废液在混合室内完成相互撞击,通过合理的动量匹配达到较好的雾化效果。喷嘴头部为多孔结构,可以根据炉内流场和燃烧场灵活调整喷射角度和流强分布,提高燃烧效率。喷枪雾化效果如图3所示,喷枪实体照片如图4所示。
2)半预混式废液喷枪
气、液供应不稳定,废液粘度较低时,采用半预混式喷嘴,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压力波动导致的气液互窜的问题。半预混式废液喷枪采用气动旋流半预混的复合结构,在不影响雾化效果的条件下有效的减小了喷嘴阻力,降低了喷嘴前端的供应压力,同时利用可调喷头钝体结构来实现对雾化效果的灵活调节。压缩雾化空气在枪体外侧流动,采用合理的切向孔均孔结构,使压缩空气产生强旋流,增强和液体撞击的破碎和混合效果;液体在枪体内侧流动,利用旋流板结构使废液均匀化的同时产生强旋流,增强雾化性能。可以通过灵活调节喷嘴出口钝体结构来控制喷雾角度和射流速度,与烧嘴取得较好的匹配性。
3)高粘度废液喷枪
废液粘度较高,采用蒸汽雾化喷嘴,一般高粘度的废液经过蒸汽加热后粘度会变小,流动性变好。蒸汽雾化喷嘴采用耦合式均流结构,在喷嘴出口处形成多个气液混合的小喷嘴。蒸汽和废液在喷嘴出口处发生撞击,形成高效雾化。各个小喷嘴可以独立调节汽液比,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工况。
参考文献
[1] 侯凌云侯晓春.喷嘴技术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2] 田正渠.论液体燃烧质点雾化细度的分布规律.[J]发电设备1987(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