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网:颠覆式生鲜O2O要这么玩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h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单一选择,能够给顾客带来始终如一的体验,这对初创品牌最有利。
  现在提起生鲜O2O没有不摇头的,无论是投资人,还是观察者,基本都觉得这生意没戏,趁早收场。但在郑州做生鲜O2O的姜晓宇却不这么认为。他所创立的菜篮网上线不到一年,已做到日均近两千单,其中60%是预付卡消费,名副其实的郑州生鲜NO.1,而且,在他看来,“这个O2O项目可以做到百亿级别”。
  不止姜晓宇,笔者也认为,这个模式可以称得上是生鲜电商的2.0了,已经不能用纯粹的O2O,或者B2C来称呼了。总结菜篮网模式,有三大怪:
  1、 做生鲜,不做高端的,只做普通菜。
  2、 快递员每个人每天只配送60单,其余时间陪家庭客户聊天。
  3、 门店主要不卖菜,用来做聚划算。
  为什么可以打破基本共识?
  生鲜电商界有个基本共识,只能做高端,做进口,做有机,普通蔬菜基本没戏,为啥?毛利太低,竞争太激烈,电商怎么着也没办法跟家门口的菜市场拼啊。
  所以,生鲜被认为是超市的最后一道屏障,是阿里、京东这种电商无法染指的社区专属领地,尽管京东做生鲜的风声不断,从未见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动作。
  跟他们不同,菜篮网不做进口,不做高端,就做普通的水果蔬菜,跟小米一样,做大众化的产品,但是在品质上做到最好、价格上做到最低。
  去批发市场买菜,就采购最高品质的,无论是大葱还是西红柿,都是整个菜市场最贵的,保证品质,但是,相对于消费者,又要做到价格低,还送货上门。
  为什么能做到价格低?
  有两点:第一,低价是基于C2B预购模式;第二,低价是一种竞争策略。
  一个大葱,在城里1.5元—4元一斤,但是,你知道田间地头的价格是多少?两毛多钱一斤。渠道环节多,更重要的是损耗严重。
  其实,前几年生鲜火爆,主打概念也是要消灭说起来让人憎恶的批发渠道,但最终也没能成功。
  因为没有做到C2B,中间的损耗太厉害,生鲜电商,只有C2B才可以拯救损耗。
  有位看官说了,别的生鲜电商为什么做不到C2B呢?
  类似本来生活、沱沱工社、顺丰优选这种中高端的生鲜电商,他们成于高端,也毁于高端。
  因为他们太高端了,不是消费者的日常消费,这就决定了购物频次不够高,不能成为顾客的常规消费计划;第二,产品高端,必然稀缺,量很小,不值得单独为一个品类大规模推广预购;第三,产品高端,货源不可掌控。
  再说普通生鲜电商,你的C2B必然要基于你的品质稳定,但是,如果低端中端高端都做,那就坏了,你虽然可以标价显示菜品的好坏,但是,顾客拿到手里以后,哪怕是低价买的,一旦品质不好,还是觉得你的服务不靠谱。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菜篮网只做品质高端的原因,因为这种单一选择,能够给顾客带来始终如一的体验,这对初创品牌最有利。
  这种C2B在效率上带来的直接好处是什么呢?
  他们每天货发出去,仓库几乎是空的,只剩下标准品(这个待会讲),总体损耗在5%左右,叶菜也不超过10%。
  控制不好损耗,就做不好生鲜,这是根本的根本,核心的核心,一切所谓先进模式也好,互联网思维也好,不能控制损耗,就是扯淡。
  做到C2B,其实就是需要提前一天下单就好了,为什么前两年做不到C2B?莫非是消费习惯培养出来了?
  错!
  其实,在他们这里买菜的大部分都是25岁到50岁的女性为主,因为他们对价格更敏感,菜篮网上线了鸡蛋之后,第一天就卖了一百多单,就因为比超市便宜几毛钱。
  第二个原因是微信的功劳,70%的订单来自微信服务号,做APP,做网站都是不行,就是用微信下单最方便,沉淀客户也方便。如今不到两万粉丝,每天近两千单,什么概念?
  说白了,环境成熟了,你要是花推广费去做C2B,那是死路一条,但是有自己的粉丝群以后,这事就可行。
  为啥配送员每天只送60单?
  违背常识的不只是选品,还有配送。
  每个快递员只负责60单的配送,多一单都不送,为啥?就等着你问呢……
  第一,配送效率高,这六十单,其实就是一两栋楼,低层楼也就是四五栋。你说这样配送快不快?其实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更重要的一点,你想想,一个快递员三天两头给你家送货,你觉得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专业的说,就是跟顾客建立了密切的信任。
  几个小时就送完货了,配送员剩下的时间干嘛呢?
  跟顾客交朋友,聊天,给他们倒垃圾,甚至还做简单的维修,去幼儿园接送孩子。
  所以,这不是普通的配送员,而是家庭私人助手。
  助手要知道自己顾客的基本情况,家里几口人?做什么工作的?老人孩子的情况,老家哪里?……
  顾客有什么需求,要及时赶过去,哪怕不是买菜。
  邻里关系处好了,很多老人都拉着配送员一起吃饭,你说这顾客粘性,铁不铁?
  千万别小瞧了这一步,这是生鲜O2O之所以能成功的关键一步,谁能拥有家庭用户,谁才是下一个万亿市场的主人。
  你看,在蔬菜这件事情上,太多人之所以无能为力,就在于只是卖货,你想想,是不是所有的生鲜电商都在围绕卖货做事情,而不是抢占家庭服务这个空白?
  富豪家庭都有私人管家,普通用户是否还缺少一个家庭助手?一旦你成为顾客的家庭助手,你的菜又便宜,他有什么理由不买呢?
  所以,菜篮网这一步棋,真的让我眼前一亮,这完全跳出了普通电商的死穴。
  只是,每天只有六十个订单,这配送员怎么挣钱啊?
  订单少了,收入就低啊。
  其实,他们又借助了微商的模式,配送员就是推广员,每个配送员带来的订单,终生获得销售额1%的分成,所以,配送员开拓新客的积极性才会很高,但新客从哪里来?顾客都请你吃饭了,还能不给你介绍顾客?还能不在邻居那里说你的好?   传统的配送员送货时,为什么面无表情放下包裹就走?因为这个顾客是否再次购买跟他无关,他的业绩只有一个指标:送货数量。
  所以,他不会关注顾客信息,浪费了一次次的见面机会。稳定才有信任,信任才能持久。你觉得他违背常识,其实,是常识不合理!
  后来,他们又将分成计划发展为合伙人模式,作为合伙人,你带来的订单一样享有永久分成。
  第一批,每个顾客只需要储值2000元,就可以成为合伙人,限额一百名,一个多月就招满了。第二批需要储值5000元,限额一百名,目前招募了50人左右。这些储值你还可以消费,并不是加盟费。
  这有点渠道金融的意思了。
  用门店做聚划算咋回事?
  用门店做聚划算,闻所未闻。这是他们的第三张网,配送员是第一张,合伙人是第二张。
  第三张网,就是即将展开的门店计划,在郑州布局一百家加盟店,一百家门店基本要把郑州覆盖完全了。第一批先做十家。
  门店的面积不会太大,但是会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每天一款特价菜,一个是办理储值卡。
  这个门店不是卖菜,而是做聚划算!
  以大葱为例,菜市场2.5元一斤,门店5毛,5毛也不亏,因为直接从田间地头拉过来,两毛钱一斤,去掉路费和人工,盈亏平衡就行了,这么便宜,每天在郑州卖掉五吨有问题吗?(五吨正好是一车,少了就不值当了。)每天限时供应,分时段限量销售,每天累计销售的时间为4个小时。
  这就把聚划算的模式用到了线下,限时限量的原因就是为了制造紧迫感,每天一款菜,就这么打下去。
  限时4个小时,那剩下的时间干嘛?卖其他的菜?
  不是,剩下的时间办理储值卡,或者教会消费者手机下单买菜。
  储值卡消费是他们的一大特点,60%的顾客是用储值卡消费。
  所以,这是一个金融门店、吸客门店,就不是卖菜的门店。为啥不卖呢?
  要想买菜,就到网上去,要培养他们的这种预购的习惯。
  第三道网要干掉的是社区菜市场。全郑州80%的蔬菜销售是社区菜市场的天下,但他们都是分散的,没办法形成合力,如果菜篮网一百家门店同时做单一菜品的聚划算,一圈圈洗礼下来,对菜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将来能抢占10%的份额,那就了不得了。菜篮子工程向来是政府关注的要点要是能做到10%的份额,基本上可以成为政府的参考体系了。
  到这一步,整个模式体系,算是讲完了,其实还有第四道网,就是物业体系,不过这件事要到明年才启动,三年后才会成型,暂时就不说了,但说到底,那个才是门槛,是从家庭助手到社区管家的延伸。
  他们的菜这么便宜,还会带来另一层变革,那就是B2B客户,很多餐饮企业老板很愿意从他们这里采购,但是,这动了某些群体的利益,对他们的蔬菜挑三拣四,后来,他们主动停止了B2B业务,但没想到,省直机关的食堂主动要求供货,目前这种业务虽然仍然有,但还处于一个博弈过程中。此外,他们在供应商方面的整合,也已经非常厉害,与河南的各大食品类生产商基本都有合作,唯独在仓储、配送方面,还是不敢扩张,因为“资金略有紧张”。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风口正劲,专注速冻米面食品多年的三全食品顺势推出了“三全鲜食”,将“互联网+餐饮”服务进一步升级,对传统餐饮服务进行了深度信息化改造,再一次颠覆了餐饮O2O模式。  几乎每一个在城市写字楼里工作过的“白领”,对这些场景都不陌生——临近中午,同事聊天组里反复讨论“中午去哪儿吃饭”的话题,写字楼电梯如早晚高峰一般熙熙攘攘,周边的餐厅、饭馆甚至路边摊都人满为患,外卖小哥加足马力也难保挨
期刊
摘要:王老吉提出了一种快消行业独有的互联网+模式——“超吉+”,希望打造一套以罐身为入口,以凉茶消费为基础,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参与性互动及定制化服务为支撑的凉茶用户生态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饮料行业突然刮起了一茬茬的“变装”风:炒热“马上体”的脉动凭借“马上发”“马上帅”的祝福限量版在那个冬天大火了一把,以长白山代表元素为主打的农夫山泉高端水推出后也美得人一愣一愣的,更别提玩瓶高手可口可
期刊
根据尼尔森近期发布的《全球健康饮食报告》,反"肥胖"及关注健康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重视,他们开始改变食品消费习性,并不惜支付溢价购买带有健康属性或概念的食品。对制造商而言,巨大的机遇正在中国市场酝酿。尼尔森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资讯和洞察公司,核心业务是提供关于"消费者看什么"和"消费者买什么"的资讯洞察。  肥胖症不再是发达国家居民专有的"富贵病",报告显示,全球62%的肥胖者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期刊
摘要:真正的一线品牌,尤其是借助经销商渠道的行业,没有一家企业没有严格的市场保护制度的。对于窜货的管理,只是分阶段、分情况、分侧重点而已。  任何企业,打开门做生意,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家的货源和市场从来没有被窜过货的企业,大抵是不存在的。  凡从事过销售管理或者是渠道管理的人,对窜货闻之变色,听之丧胆,视窜货为洪水猛兽的管理者至少显得不成熟;对窜货听之任之,甚至浑水摸鱼,火中取
期刊
原以为这世上最痛的,莫过于告白被拒绝。  1  1999年的深秋,我满十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进了录像厅。  那是某天放学后,几个哥们儿里忽然有人提起春风街的放映厅要倒闭了,建议晚上去瞅瞅,算是留个纪念。  大家会心一笑。一个见我茫然不解,直乐得前仰后合:“看你这怂样,录像厅都没去过……等天全黑的时候,可有那种片儿哦!”  我的脸不争气地红了起来,为了掩饰,只好狠命地一梗脖子:“那还等啥啊!”  说着
期刊
摘要:最初做奶粉的那些人,到最后留下的还是他们,中间的那些都是过客。  今天,欧洲放开了生产配额,意味着欧洲越来越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要涌入中国市场。  我们知道这两年中国政府的大战略就是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更广泛的贸易合作,深化改革。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自贸区的建立,越来越多的自贸协定的签订,我们未来5年要与整个欧洲签订自贸协定。  在这么大的背景下,欧洲的成品产品以很低的价格涌入中国市场,会对
期刊
摘要:京东+天天果园、阿里巴巴+易果、亚马逊+美味七七,活生生的开演了一出水果三国。  最近的水果生鲜电商,忽然间就热闹起来了。  就这两天,京东7000万美元领投天天果园的事情坐实了;而阿里巴巴早在去年年底就投资了易果网;有意思的是,亚马逊也公布了密谋多时的生鲜馆,包括美味七七、21cake、都乐中国、大希地及獐子岛。其中,美味七七是亚马逊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2014年5月16日,亚马逊曾宣布投
期刊
精美摘选:  欣喜的是她竟可以放下旧事,重新喜欢上一个人。  害怕的是怕重蹈覆辙,最后,还是孤独的一个人。  柒柒若推荐:  其实王巧琳的稿子,让我特别中意的一点是她的写作风格十分多样化,每一个故事她总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惊喜。亲爱的花粉,如果你们还记得上一期翟欢与罗译的故事,那么,往下读这个故事,你会发现,和翟欢一样在感情上是个胆小鬼的赵北北,却活出了不同的精彩。嗯……你想知道拒绝做胆小鬼的最佳方
期刊
在业外资本恒大、中石化等入局后,已经剑拔弩张的北京高端水市场再度迎来“新人”。曾多年安于广深市场的瓶装水老品牌百岁山正在酝酿扩张计划,打算在今年通过娱乐、体育营销扩大全国市场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其中北京市场将成为其北上的重要阵地。但是在分析人士看来,百岁山如何定位品牌、渠道和消费群,是其发力市场营销前的必备功课。  北上抢市  “以北京市场为例,目前百岁山集中在商超、特殊渠道,今年重点将提高北京市
期刊
摘要:很多经销商每年的任务量也就是刚刚能完成,即便是明显有提升空间的市场,死活就是不肯提升业绩。  大多数厂家是希望能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成为中国第一,然后就是世界第一,成为行业里的一哥。当然了,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行业一哥,也是在成就厂家老板自己的皇帝梦。  这厂家要持续发展,这自然也得要求旗下的经销商能跟得上,具体的说来,这就需要经销商能及时的更新思路,加大投入,配合厂家的市场活动,最好的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