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秀云:38年朱鹮情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c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是中国重新发现朱鹮40周年。从昔日全球仅剩7只朱鹮,繁衍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只,其栖息地也以陕西省洋县为中心,向全国辐射发散,并已飞向海外。取得如此巨大成果的背后,是常秀云和不计其数的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艰辛付出。
  为保护朱鹮,有时她和男队员住在朱鹮巢下的棚子里,夜晚需要喝白酒助眠;有时她和队员借宿山民家中,房子四面透风,还要被臭虫叮咬
  1983年8月5日,陕西省洋县朱鹮临时保护站来了一个漂亮姑娘,她找到保护站负责人路宝忠,递上了介绍信。姑娘名叫常秀云,受陕西省林业厅委托,要把一天前死亡的一只朱鹮带回西安解剖化验。
  常秀云是个杭州姑娘,时年22岁,当年7月从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毕业,分配到陕西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工作。完成首次与朱鹮有关的任务后,常秀云查阅了有关朱鹮的资料。对朱鹮了解得越多,她的心揪得越紧。了解到朱鹮濒危的现状,她的使命感一下子上来了。于是,她向领导申请到姚家沟驻守,保护朱鹮。
  常秀云是朱鹮临时保护站里唯一的女性。当时已进入秋天,她和男队员们在朱鹮筑巢的树下搭个棚子,24小时对朱鹮进行观察和保护。大家排好班,轮流值勤。空寂的夜晚,常秀云睡不着,便也学着男队员的样子,喝点白酒助眠。
  一天,常秀云随队寻找新的朱鹮巢,由于时间耽搁,晚上借宿在山民家中。躺在床上不大一会儿,常秀云身上就被臭虫咬了很多疙瘩,最后只得靠在床边过了一夜。第二天,常秀云才发现,他们住的3间瓦房破烂不堪,房子四面透风。
  作为发现朱鹮的中科院专家,刘荫增教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重新发现朱鹮数年内,他每年都要到姚家沟住几个月。常秀云虚心向他请教。刘荫增十分欣赏常秀云的灵气和悟性,把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心得和实践经验都传授给了她。
  很快,常秀云了解到朱鹮濒临灭绝的几种原因:首先,朱鹮是一种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的动物,森林被砍伐后,它便失去了栖息地。其次,人们工作习惯的改变也会影响到朱鹮的生存。例如,原来人们种水田,后来改种玉米,如此一来水田变成旱田,朱鹮的觅食地就减少了。最后,水源的污染也使得朱鹮的食物减少。因此,在保护朱鹮的最初阶段,为了扩大种群,常秀云和同事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帮助当地政府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朱鹮的野生栖息地。
  在刘荫增等前辈的指点下,常秀云成长得很快。从1983年到1990年,常秀云和同事们在姚家沟成功繁育10窝朱鹮,产卵30枚,出壳雏鸟20只,成活朱鹮幼鸟19只。
  人工繁育、野外放飞同时发力。看着朱鹮飞进山林,她像嫁闺女一样,既欣慰又担心;看到幼鸟被其他动物伤害致死,她又会难过得哭起来
  重新发现朱鹮后的10年里,常秀云和同事实行的是保姆式护鸟。而要扩大朱鹮种群,就要两条腿走路: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同时发力。那时,常秀云和同事们天天琢磨的是饲料配比、孵化时长、雌雄配对。
  经过团队的努力,1993年,朱鹮保护站里,第一个人工孵化的幼鸟破壳而出,常秀云喜泪横流。又过了两年,人工饲养朱鹮首次产卵,大伙激动得奔走相告。
  既用土法也讲科学,在常秀云和同事们十多年的努力下,朱鹮数量低位徘徊的困境终于有了突破。陕西省洋县华阳镇的山谷里,建有朱鹮繁育野化种源基地,占地90亩的山岭罩着一张绿色大网,成为一个巨型护鸟笼,笼子里栖息着91只朱鹮。
  渐渐地,常秀云成长为保护朱鹮的出色专家。进入21世纪,国内外禽流感频发。常秀云意识到,洋县唯一的朱鹮种群,一旦遭受自然灾害或者疫情,难逃灭顶之灾。她立刻与地方政府协调,2002年3月,从洋县引种的60只朱鹮,成功跨越秦岭,被调至位于周至县樓观台的陕西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异地保护。
  从野外来,到野外去,把人工饲养的种群放归自然,是拯救濒危物种的终极目标。放归前,要对朱鹮进行野化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觅食能力、体能等。常秀云指导着饲养员,改变朱鹮的食谱,把泥鳅、青蛙等食物放在不同的地方,让朱鹮来找。同时,她每天都训练朱鹮的飞翔能力,让它们的体能保持在能连续飞越两三座山头的水平。
  2007年5月,由常秀云组织实施的“朱鹮回家”首程起飞,在离洋县约100公里的宁陕县启动,26只朱鹮被放归野外。站在宁陕县寨沟村,看着朱鹮飞进山林,常秀云像嫁闺女一样,既欣慰又担心。
  两个月后,常秀云再次来到宁陕县,探望放归在这里的朱鹮。当地护鸟人员告诉她,有一对朱鹮夫妻已经孵化出幼鸟。常秀云很开心,用高倍望远镜望过去,发现鸟巢里果然有雏鸟在活动。
  每年朱鹮进入繁殖期,常秀云便如临大敌:因为游蛇、黄鼠狼爱爬树,会吞吃朱鹮卵及幼鸟。危险的发生常常令人猝不及防。到达宁陕县的第二天中午,常秀云正在老乡家里吃饭,山谷里突然传来一连串惊叫声。她一听是朱鹮的声音,放下碗筷就往那只孕育小朱鹮的鸟巢方向跑。站到坡上,她看到一只成年朱鹮围着鸟巢一边盘旋一边发出哀鸣声。她借助望远镜一看,一条黄锦蛇正往鸟巢里爬。向外边求助已经来不及了,她马上请来会爬树的村民爬上树,用长竹竿赶蛇。经过一番大战,蛇被村民用竹竿打落树下,蛇嘴里咬着的一只朱鹮幼雏也摔到了地面。常秀云奔过去,把小朱鹮捧在手里,发现它已经死了。要知道,朱鹮幼雏的成活率不高,这只幼雏意外死亡,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常秀云难过得哭了起来。
  正当常秀云伤心时,一名护鸟队员叫了起来:“还有一只小朱鹮在动!”常秀云用望远镜望向鸟巢,果然看到一只幼雏在巢里动,她心里才得到些许安慰。这件事后,常秀云每到一处保护点,都强调要抓好对朱鹮的安全防护措施。
  如今,朱鹮栖息地正以洋县为中心向外辐射扩散。2013年以来,铜川、宝鸡、西安等地发现朱鹮踪迹,其栖息地跨过秦岭,以人为扩散、野外放归为主。朱鹮的踪迹还从陕西扩展至全国,常秀云团队还帮助河南、浙江等地人工繁育朱鹮300余只。   她和同事们爱去老乡家串门,和老乡拉家常,宣讲保护朱鹮的意义。她还利用放电影、开村民大会的机会,向大家宣讲保护朱鹮的重要性
  常秀云还是陕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专职干部。1983年以来,她组织志愿者协会在陕西省开展形式多样的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号召人们从我做起,为珍稀野生动物做一点事,献一份爱心。
  当年在姚家沟朱鹮临时保护站驻守时,常秀云和同事们爱去老乡家串门、拉家常,宣讲保护朱鹮的意义,给乡亲们普及爱护朱鹮的知识。让她感动的是,乡亲们深明大义,田里不再用化肥、农药。怕惊扰觅食的朱鹮,乡亲们下田耕作时,用干草塞住牛铃铛,不让铃铛发出声音。另外,乡亲们很少养狗,红白喜事也不放鞭炮。
  进行野外放归工作后,常秀云每到一处,就利用放电影、开村民大会的机会,向大家宣讲保护朱鹮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对保护野外放归的朱鹮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通过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保护朱鹮的观念和意识在朱鹮放归地已深入人心。
  洋县溢水镇刘庄村处在大山环抱之中,周边草木葱茏,清幽静谧,是朱鹮理想的栖息地。2002年,当地老人任万枝家门前的大树上飞来一对朱鹮。听过常秀云讲课的任万枝,知道这对鸟儿就是珍贵的朱鹮,非常开心,把朱鹮称作“富贵鸟”。“贵客”来访,任万枝全家总动员。白天,家人下地干活,任万枝就搬个躺椅坐在树下看护鸟巢;傍晚,儿子回家接替她,彻夜守护。她的孙子任文明,退伍后则成为一名朱鹮饲养员。由于宣传发动得好,30多年来,刘庄村的山谷里孵化出近百只朱鹮。
  多年來,常秀云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业余爱好,积极主动与国际保护组织加强联络。为了筹集濒危动物保护资金,她与日本九旬老人村本义雄成为忘年交。
  村本义雄幼年时,家附近生活着几对朱鹮,他曾多次因保护朱鹮而被猎人用枪指着威胁,却不怵不惧。数十年来,村本义雄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朱鹮的踪迹及生活习性,还出版过相关书籍。1981年,朱鹮在日本灭绝,老人的梦想也破灭了。巧合的是,1981年,中国科学家在陕西省洋县发现了7只朱鹮,并在那里建立了专门的保护区。村本义雄的希望被重新点燃,他呼吁一定要保护好朱鹮,否则朱鹮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1993年,村本义雄来到中国,见到了12年未曾谋面的朱鹮。此后,每年他都会来中国两次,每次都由常秀云陪同。20多年来,常秀云与村本义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便于交流,她还自学日语。村本义雄在日本威望很高,他邀请常秀云到日本访问,陪着她到学校演讲。得知保护朱鹮缺乏资金,村本义雄带着常秀云到街头进行募捐,先后为中国保护朱鹮事业募集资金3000万日元。常秀云用这笔资金,给各个保护站添置大功率摩托车、望远镜等必备工具,为朱鹮所在地的孩子们修缮学校。
  2021年,是陕西省洋县朱鹮被重新发现40周年,也是常秀云从事朱鹮保护的第39个年头。昔日的7只朱鹮开枝散叶,如今已繁衍至5000余只。它们飞出洋县,飞向全国,飞向了海外,成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的友好使者。
  央视纪录片导演孙宁跟拍常秀云5年,所摄制的纪录片《朱鹮的传说》计划于2021年8月在全球同步上映,向观众讲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与朱鹮的感人故事。
  两年后,常秀云就要退休了,但她觉得,在保护朱鹮方面她还有很多事没有做完。接下来,她要见证一座以朱鹮为主题的野生动物保护博物馆的落成,希望这座博物馆能像兵马俑一样,成为游客一定会去并反复去的景点。她说,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一刻也不能放松,这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编辑:刘波】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常言說,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对每个人来说,结婚都是一件人生大事。但现在有不少年轻人喜欢独立自由,不愿被婚姻束缚,或者对婚姻不看好而选择只恋爱不结婚,人称“不婚族”——
期刊
笔者:您和您老公年龄相差11岁,当时你们遭遇的阻力很大吧?  马丽:很多人不看好姐弟恋,我也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当我们走到一起时,不只是外人,连我妈都坚决反对。我好不容易才说服了她。外界的反应就更大了,说啥的都有。我让他考虑好再做决定。他没有犹豫,说恋爱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不能被外力所左右。他的定力和从容打动了我,我们走到一起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笔者:您和您老公结婚住在租来的房子里,
期刊
在奶奶心里,房屋倒了重建,粮食没了再种,在毁灭和重建之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对明天的希望  奶奶没有自己的名字,身份证上是“汪孙氏”。奶奶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她只记得自己生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但说不清何月何日。在她96岁那年,子孙们取意“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和“六六大顺”的寓意,选定十月初六给奶奶过生日。  奶奶的经历非常坎坷。她6岁丧母,跟外婆一起生活,被妗子不待见。奶奶为了讨人欢心,乖
期刊
和美美在一起三年了,见过双方家长,也熟悉彼此的朋友。按理说,我们早该结婚了,可我尝试着几次求婚,都被她巧妙地转移了话题。今年春节回家,长辈们又催婚,年逾八旬的爷爷对我说:“东子,你都三十多岁了,什么时候结婚啊?我还想抱抱重孙子呢!”借着酒劲,我当即给美美打电话:“你到底嫁不嫁?不嫁咱俩就拜拜,我找别人结婚去。”美美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考虑一下给你答复。”  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看到美美深夜给我发来的
期刊
依依生日那天,我模仿偶像剧里的情节,在蛋糕里放了一枚戒指。看她发现戒指后满脸惊喜,我正要单膝跪地来个浪漫的求婚仪式,她却收起笑容转身跑出了餐厅。  我追出去,问她怎么了。她说:“对不起!我有点不舒服,先回家了。”剧情起伏太大,我有些蒙,生日过去好几天都没主动联系依依。到了周末,她主动约了我。  几天没见,依依明显憔悴了。我问她:“生病了?”她摇摇头:“没有。我今天找你,是想告诉你,我们分手吧,我不
期刊
婚后她辞了工作,每天晚上或追剧或刷抖音到半夜,早晨睡懒觉,不到上午10点不起床;起床后点个外卖当早餐,然后取取快递上上网,再约朋友做美容逛街看电影——  老婆说:“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  恋爱时我就发现,谭芬花钱大手大脚,不是那种会过日子的女人。她还半真半假地说,婚后她不做家务不做饭,“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我只当她在撒娇,随口答应了。谁知结婚后她真把工作给辞了,把我的工
期刊
我和于蒙谈恋爱3年了,他一直没有跟我求婚的迹象。思来想去,我决定,干脆我跟他求婚算了。  可当我问他啥时候娶我时,他一脸沮丧:“我哪有钱娶媳妇啊,婚房都买不起。”  他说的倒是不假,他家的经济状况确实不太好,在省城买房基本不可能。但我家经济条件挺好,我说:“我让我爸给我买套房不就行了!”他未置可否,我就当他默许了。  很快,房子的问题解决了,可于蒙似乎并不开心。我问他是不是不想住我的房子,他摇摇头
期刊
问:赵老先生为某城中村村民,同其妻子共养育三个子女。小儿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无独立生活能力。老伴在世时,两个人轮流照顾他。老伴去世后,赵老先生一人无力照顾小儿子,同村邻居徐某念及赵老先生多年邻里情义,主动帮他照顾小儿子。后城中村拆迁,老人分得160万元拆迁款。老人立下遗嘱,由三个子女及邻居徐某均分。赵老先生去世后,其債务人持借据上门要债,称赵老先生生前借款50万元,要求赵老先生的孩子偿还。赵老先
期刊
一天吃罢晚饭,我给儿子悠悠剥了一根香蕉,他吃了一口便放在茶几上到一边玩儿去了。我以为他不吃了,就随手拿起香蕉吃掉了。谁知过了一会儿,他回来找他的香蕉。得知被我吃掉了,他大声哭喊:“我要吃,还给我。”还扑上来抠我的嘴,非要我给他吐出来。  我跟他讲道理:“妈妈已经吃到肚里了,吐不出来了。”他哭闹不休,坚持要我还他香蕉。婆婆剥了根新的给他他也不要。  儿子刚3岁,近来似乎有些反常,不像以前乖巧听话,越
期刊
想以不结婚惩罚母亲  心语姐姐:  我35岁,985硕士,年薪很高,是别人口中的气质美女。这样的我看似很强大,但一直自信心不足,一谈恋爱就掉坑,失去自我。我小时候,母亲总是否定我、诅咒我、侮辱我,几乎每天都骂我“没有人会喜欢你,你以后嫁不出去”,现在却对我经常催婚。我觉得她不配拥有后代,所以想以不结婚惩罚她。   小猫  小猫妹妹:  父母没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他们的态度。母亲小时候对你的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