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前往总督署

来源 :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ls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国擎,生于浙江南浔。199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古柳泽》等长中篇小说多部,训诂学著作《少阳集》《皇家必读书》。《葱花》获马来西亚首届世界华文小说奖,报告文学《藏汉之子》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
  民间与野史均称康熙下江南是为游山玩水,而事实上,康熙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可圈可点,与他几次南下分不开。他下江南,远皇城,现场办公。其中最大的目的是调和满汉矛盾!这才是康熙南下的真正目的与历史留给我们的真正原貌!
  ——题记
  康熙为悼念良臣而南巡
  说起清朝皇帝南下巡视,莫过于电视剧里热闹的故事。而真正使康熙南巡绝对不是电视剧里说的那样。有一种说法是:康熙为良臣南巡!
  根据南巡记录: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第一次离开京都南巡。据史载,随行有富察·米思翰之子,富察氏、雍正元妻孝贤纯皇后的伯父富察·马齐以及汉臣高士奇;当然还有电视里曾经出现的叶赫那拉氏家族的纳兰明珠。说到明珠随行,据说是他自己厚着脸皮求来的!
  康熙久有南巡意愿,只是总不能离开。一个人的去世,引发了他南巡的决心。这就是为良臣南巡说法的由来!其实,真不完全是这么回事。事实如何?还是慢慢道来吧!
  这年的四月十八日(5月31日),两江总督于成龙病故在位上,消息传到京城,康熙震惊之余,急传江宁巡抚王新命赴京。
  在康熙的印象中,于成龙少有大志,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时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当时的罗城,由于局势未稳,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于成龙到时,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能寄居于关帝庙中。一同赴任的五名从仆因困境难熬,不久或死或逃。惟有他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将一个盗贼遍地的罗城治理得井井有条。康熙十八年夏(1679年)于成龙在按察使任上第三次举“卓异”后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光祚作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第二年康熙“特简”于成龙为畿辅直隶巡抚。这个于成龙真的一下子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竟然在这年冬向康熙密奏:“官已被纳兰明珠和余国柱卖完。”
  康熙惊愕。明珠,论辈分是我这个皇帝的堂姑父啊!你说这话,难道你想……后面的话连跳出嗓子的念头都压下去了!他坐在那里迅速在脑子里扫描了明珠一番。明珠,叶赫那拉氏。祖父叶赫那拉·金台吉是叶赫部统领,曾联合九部联军征讨建州女真,后在征战中败亡。父亲叶赫那拉·尼雅哈率领叶赫部投降努尔哈赤,被授予佐领官职。金台吉的妹妹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明珠娶英亲王阿济格之女,朕就是明珠的堂侄!
  康熙自然还记得接位初年,明珠担任侍卫、治仪正,不久后升迁为内务府郎中,五年(1666年)任弘文院学士,开始参与国政。七年(1668年),明珠奉命调查淮扬水患,凿黄河北岸河道引流。不久,明珠被任命为刑部尚书。九年(1670年)加封都察院左都御史,担任经筵讲官。十一年(1672年)改任兵部尚书。十二年(1673年),朕到南苑晾鹰台巡视八旗兵,明珠提前颁布教条训练士兵,等到检阅之日军容庄严整齐,朕非常赞赏他的才能。
  康熙还特别能记得的是,在撤藩事件中,大学士索额图请求处死倡议撤藩的人,被朕拒绝,称:“这是朕的旨意,他们何罪之有?”待到三藩平定,朕对大臣们说之前商议撤藩,只有明珠做事符合朕的想法,并称:“当时有人建议诛杀倡导撤藩的大臣,朕若是听信了他们,就让(忠臣)含冤九泉了!”
  这样的好官,十四年(1675年)调任吏部尚书。十六年(1677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其间担任实录、方略、一统志、明史等重要皇家著述的总纂官,不久后加封太子太师,权倾朝野。
  如此好官,你这个清官就不能容?不!你一定有你的道理,请细细道来。康熙示意左右全部退离。空旷的大殿上,就只有君臣二人。
  康熙并不知道明珠在成为朝廷重臣后独揽朝纲,表面上为人谦和,实际利用皇帝的信任结党营私,甚至贪污纳贿。
  现在,于成龙的弹劾,让康熙看到了明珠可怕的另一面,但他还是怀疑于成龙是不是出于“私”!他这么想,不是没有道理,十六年(1677年)的那件事涌现眼前——
  这年,靳辅担任河道总督,只在上游修筑堤坝约束河流,任下游自行畅通。于成龙等人建议疏通下游,与靳辅产生分歧。康熙以“便民”“不害百姓”为由认可于成龙的观点,而明珠却坚持己见,称:“虽然于成龙为官清廉,但治水之事没有太多经验。靳辅担任河道总督很久了,而且治河有功,应该听从靳辅的建议。”由于两位满臣大员的相互扯皮并各相制约,造成康熙亲立的疏浚下河工程历时两年未能完工。细察秋毫的康熙察觉到了明珠在朝中与索额图的不和影响到国家的大计大事,本想惩治,但他们都是满臣要员,皇亲国戚,动弹不得,只能忍下。现在,于成龙句句是事实,件件有根据的弹劾,康熙醍醐灌顶般清醒过来:索额图与明珠都是满臣中的大鳄!一个索额图是生性乖张,朝中有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就立即排挤。一个明珠则为人谦和、乐善好施,擅于拉拢朝中新进,对政敌则在暗地里构陷。
  康熙从坐到这龙椅上就目睹满臣大员与皇亲们的胡作非为,也深知任纵满臣这样下去,政权早晚如元朝一般几十年寿终正寝!惩治满臣,谈何容易!毕竟江山是满臣打下来的。治了他们不就等于把政权又还给汉人了?
  于成龙有段话让他心惊肉跳:皇上,元亦异族主政中原,正是元帝纵容,视汉为肉欲之物,故数十年烟消云散,至今何处可寻突厥?若得皇业千秋万隆,非满汉精诚一体,赤诚所致而别无他道……
  君臣两人的现场,沉默了很久。
  于成龙明白,明珠毕竟是皇上的堂姑父啊!再则,满族自认为高贵的血统不可能因为你的弹劾就结束!打断骨头连着筋,人家毕竟是满人啊!想到这里,于成龙见康熙无语,再次提出,目前时机尚不足,臣请圣上缓治。   康熙点头,亲自起身下阶,双手拉起于成龙,告诉他,在这里说的事儿,给朕一点时间想想。事后,康熙还是决定向汉臣高士奇私下询问于成龙密奏之事,他这样问高士奇的:“这皇族之众,竟无一人清醒么?为何偏偏汉臣参劾?”高士奇说,皇上如果真想问,臣回答。康熙坦言:朝中满臣背着朝廷无法无天,天下不可忍,而只有于成龙敢站出来说话!你们为什么不敢?高士奇:“人谁不怕死?只要一顶帽子,就能让千百万汉臣掉脑袋,而汉臣掉下脑袋之时,也是满清政权结束之刻!”高士奇补上一句:于成龙想用一人脑袋替代千百万无辜!此人不仅仅是清官,不仅仅是清官啊!
  康熙顿悟。
  翌年春,康熙召见于成龙于紫禁城对策。这次是康熙主动说到明珠的事,于成龙这样回答康熙:“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如何兆示人心所向,于成龙告诉康熙,压邪须先扬正气,使天下人心有所向、有所依,方可有所信!
  康熙明白了于成龙所说“以一夫不获曰予之喜,以一吏不法曰予之咎,为保郅致政之本”的道理,当面褒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并“制诗一章”表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未逾两年,出任两江总督。
  ……
  思虑至此,康熙抬袖抹泪,对天长叹:朕想不到他这么快就离朕而去。当王新命汇报到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连安家与下葬的费用均无的情况下,康熙再次忍不住抬袖抹泪。王新命告诉皇上,于成龙去世消息传出,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纷纷到江宁府与两江总督署跪求为于成龙塑雕像祭祀。
  朕去江南巡视,顺道去看看他!康熙说着,并表示要去谒拜明孝陵,毕竟有近三百年王业,朕要看看去,听听人们怎么说那个朱元璋的。
  康熙二十三年九月,玄烨正式启动现巡。十一月至江宁,立刻前往两江总督署。两江总督王新命知道康熙要来,早就准备好了于成龙生前的一切遗物,陈列于夕佳楼里。嘱咐将于成龙保存的文章材料搬过去,以备皇上翻阅。为方便查阅于成龙留下的资料,康熙拒绝了王新命的安排,在于成龙生前住的简陋侧房里下榻。数天之内,只要有一点点空隙,康熙就翻阅于成龙留下的案卷与文章,卷卷章章,皆令他感叹万千。有一天,康熙无意间看到《明史案》卷宗副本,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个案件。急呼高士奇询问,原来这是在康熙接位第二年经辅助大臣鳌拜处理的大案,当时牵动了整个朝廷。后来的“南山案”也是他登基初年发生的“文字狱”。就是这两大案,如果不是前两年处理“朱方旦案”时,明珠曾经提到了这两个案,康熙怕是永远不会知道并回忆起来的。正是明珠的提醒,康熙这才命明珠全权去处理。现在阅读了登基初年发生的这两大“文字狱”,深知了真情,更能理解那一刻有人敢说:“皇上的满汉一家亲,说的一套,做的还是伤汉臣心的一套!”看来,大臣私下那番非议,也是情有可谅的事啊!“文字狱”真正伤了汉臣啊!如果早能看到这些卷宗,当时就不会让明珠去处理“朱方旦案”,给了他再次庭前“指鹿为马”的表演!
  现在,康熙不得不重新认真地读这些卷宗,从中悟出点什么。突然,康熙发现卷宗有于成龙的批注,甚觉奇怪,他在这上面批文是什么意思?“‘武征天下,文治世界,维仁者以心平宇宙。’皇上尚不足十岁,若年长,焉可任如此妄开杀戒!”是啊!那年,朕实龄才八岁啊!他又思索,此卷宗如何在此?再读下去,原来这卷宗是当时的江南总督马鸣佩所留下来。他依稀想起来了,马鸣佩是鳌拜的人,也是鳌拜一直想让他接手任两江总督的人选,只是首辅赫舍里·索尼坚决反对,加上玄烨本人的立断,才让郎廷佐走马上任。如果让马鸣佩当了两江总督,结果会如何?康熙站起来看看窗外的夜色,夜色没告诉他答案!
  康熙看到门外站着的不是卫士,便问谁在?
  是微臣。高士奇答。
  明珠在吗?去喊上他,一起去于成龙祠堂!康熙吩咐完,开门问高士奇:于成龙的坟墓在哪里?高士奇说,微臣问过,还没下葬,在祠堂里停着。
  康熙拔腿就走,那就去祠堂!
  这边走!后面传来明珠的声音,请皇上这边走。于成龙置棺的祠堂,下官刚才去看过,长明灯不熄,天天都有江宁耆老守夜……
  你总是那么乖巧啊!康熙诧异地看看明珠嘀咕一句,接着说道,让耆老守夜?谁的主意,王新命呢?喊他来!不!今天就不要打扰他了。记住,一定不能让老人守夜。你去传朕的意思。明珠刚要走,又被喊住,不必了,我们去看看,不要惊动他们。走了一段路,康熙回头问明珠:你总说有人想取朕而代之,我问你,今晚我们去,会有人知道吗?明珠想了想,应该不会吧,圣驾临此,消息也没这么快,再说了,谁会想到你借这半夜的黑幕去看一位死人?
  那就好。康熙说着,看看身边一群卫士,又吩咐只要三个人就行。
  明珠在前面带路,一行五人从西花园走到东花园。奇怪的是明珠没有直接从两江总督署大堂前走近路,恰从太平湖绕到今总统府后面的行政院东面,又回走一阵,在后来做过太平天国天王府北的地方停下。这里曾经是关帝庙,郎廷佐重修的。现在成了于成龙祠堂!
  康熙一行进入,并没人认出康熙。这些南京的耆老默契地看着康熙上香,作揖的仪态举止上认出他们是来自京城的要员。特别是看见康熙上过香,并不下跪而是合掌作揖。有人大胆地问:那位大官,难道于总督还不值你一跪?!明珠喝道:大胆,我家主子只拜天!康熙摆摆手,立刻下拜于成龙!众人顿时吃惊。祭拜完毕。康熙回过身来,问耆老们:你们可知这个人?
  耆老们七嘴八舌说了一通。
  康熙摇摇头,非也。此人,天下第一清官。清在自身是二。以天下为重,以民生为重胜过自家性命,这才是清官中的高品。唉!可惜这样的人当下太少了。
  耆老们见康熙如此评价,顿时热烈起来,有人上前道,您既然很了解于成龙,请您说说于总督旧事一二。康熙倒也不客气,说了于成龙在福建上任伊始,发现当地官僚借朝廷“海禁”政策,动辄以“通海”罪名兴起大狱,从中私捞,使许多沿海渔民罹难,甚至殃及妇女孺子,民不聊生。他坚决主张重审、翻案。报至朝廷,皇上同时也接到许多反对于成龙重审的折子。皇上没有轻信任何人,而是召见于成龙。于成龙说:“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咸阿从事!”在他的力争和主持下,先后使千余名百姓免遭屠戮而获释,贫困不能归者还发给路费。“你们知道吗?他发给的路费是他自己的俸粮!他的家人还在吃糠咽菜啊!就这样的好官,朝廷里得不到大家的赏识,他在按察使任上向皇帝奏本,说有权的官……”康熙直指明珠,“都把天下官职按职论价卖光了!”明珠见康熙当着百姓面指责自己,吓得两腿直晃,就差下跪喊皇上饶命。康熙嘴里说着,眼睛瞪着明珠,明珠这才如醍醐灌顶般明白皇上是在“演戏”,心里七上八下地直喊,“稳住,皇上在说词儿哩!”……当康熙借于成龙口向耆老们说,皇上要按于的奏本治治这些官员时,“……你们知道他说什么?他说,还不到时候!还不到时候……谁能知他的苦心!谁能知他的苦心!……”   康熙那振聋发聩的声音还在梁上绕着,整个关帝庙里鸦雀无声,等耆老们从恍如隔世中“醒”来,再看于成龙灵柩前,刚才站着的数人却人间蒸发了。大家十分诧异之中,门外步入两江总督王新命,告诉大家,刚才皇上来过了,他留下话,请各位早早回去休息,守夜之事由年轻人来做。大家啊地嚷开了,纷纷道喜相庆:我等有福啊!大清天下有幸啊!皇帝好英武啊!……
  这时的康熙与明珠坐在夕佳楼里,面对着于成龙的遗物,康熙公开提出了明珠的事,希望明珠能够“自省”!明珠之聪明,在那个时候的清廷里还是少有的,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退赔出赃款,举报了其他人的罪行。康熙处理了一些官员,对于明珠这样的首犯,念在皇亲分上,并没太追究,只是降了一些薪而已。有人说,清帝能做到这样已经不易了,换个皇上,怕又是一批汉臣遭殃啊!康熙对“文字狱”开始有了些清醒,他向明珠表示“非朕难以入咽,均不该那么对待”!这一点,后人也注意到了,康熙正常执政期间,“文字狱”确实有所收敛。康熙五十年(1711年)“南山案”的出现,康熙认为:戴名世身为翰林编修,从事皇家史书的大业,焉可与“政府”唱对台戏,当令严惩。此案殃及牵连三百余人,其中有著名大学问家汪灏、方苞、王源等。但康熙只治了戴一人罪。可见在阶级与阶级之间,复辟与反复辟之间,还是毛泽东说得对: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康熙在这个问题上没手软。后来的继承者,大都承袭了康熙这一风格。而民间说唱艺人徐抟将说唱的方法写历史,用今天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嘲讽清廷,本该大罪,遇上六十二岁的玄烨,情况变了,只是本人斩首,而不是动辄千人之亡、九族遭殃啦!
  ……
  年仅31岁的康熙利用于成龙的去世,将两江范围内已经退仕在家的及现任的官员统统召到两江总督署,于大堂之上,自己站在堂上,众官员一律下跪于地,聆听他长达两个时辰(4小时)振聋发聩、酣畅淋漓的演讲!
  所有的官员都注意到了康熙的讲话里,从头到尾都讲的是得江山易,守江山难,难在哪里?窝里斗!明朝本不该这么快地垮了,就是窝里斗。我朝能兴,初依汉臣,中兴还是靠汉臣!希望满臣官员注意到这一点!也希望汉臣官员放心,这个大清王朝是满汉兄弟共有的。因为她本身的得来就有汉臣不可磨灭的功劳……
  这话,满臣汉臣都听得张口结舌,连呼吸都停住。这可是从来没听到过的话啊!在京城里,谁敢这么说!这天下是满臣打下来的,怎么到了玄烨这里,就成了满汉兄弟们共同打下来的啦!莫非天要变了。
  是的,康熙说,我们要变一变天,要变成满汉两族共同拥有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我们大清政权万年基业不朽!
  康熙当场表示要给于成龙立祠,亲自给于成龙写碑文!同时宣布终年67岁的于成龙,谥“清端”、赠太子太保。
  康熙没有失言,在三十一年(1692年)九月初三日完成了六百字的于成龙墓前碑文。至今我们仍然能够看到。
  人们这时才朦胧地感觉到,玄烨这个皇帝啊,他想做与前人不同的角色!
  尊史则久安长兴
  在给两江官员上过课后,康熙马不停蹄,率大家去谒明孝陵。多铎当年对明遗臣遗民的屠杀列列在眼前,众人都不明白,你怎么又能去谒明太祖呢?康熙一路无语,去明孝陵的路有好几条,康熙细细地问明王新命,明代谒陵的规矩。王新命不知道康熙的意思,并没有认真,这让康熙很不高兴,亲自让高士奇拿出谒明祖陵大礼程序。率两江范围内的大大小小官员依明律从神烈山碑前进入,下马坊前,康熙亲自做出榜样,出轿步行;众文武百官下马随后,沿道通过大金门,谒四方城碑,进入明孝陵……
  据后人撰文称:康熙在明太祖墓前大大地颂赞了朱元璋,并表示应该在这里立一碑,以表明清廷对朱元璋的肯定与敬重。当然,撰文认为这是康熙看出朝廷里满汉众臣之间的矛盾危机,汉臣中的“明朝情绪”未彻底清除,谒明陵而试探汉臣情绪。事实上,文韬武略均盛的康熙是尊重历史,谒明陵表明自己真正尊重历史!承认大清是沿袭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封建帝制。康熙有句名言:尊史则久安长兴。
  为表明这一态度,康熙在他下榻的行宫(今总统府内)写下了:“汉武唐韵”四字。但不知为何,他题的许多字,有好几幅立刻就着手“公开”了,唯有“汉武唐韵”带回了京城。
  康熙人还没回到京城,那“满汉兄弟论”已经在朝内闹得沸沸扬扬。依礼玄烨回京,第一应该去的地方是孝庄太后那儿,内宫也有话过来,要他一回京就去孝庄太后那里。康熙何等聪明,他知道这番回京不会太平,故意在京城外遛了一阵子,直至天黑才回京。这天黑后的回京,首先争取到的是不先去太后那儿,而是去陪老婆。康熙的皇后孝诚仁皇后已经于十年前去世,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于十六年(1677年)八月封为太后,此时也已经不在了。贤惠的佟佳氏生了女儿,女儿才数月,康熙不喜欢哺乳期的女人,自然就不会去。再说,佟佳氏三年前晋为皇贵妃,而不是皇后,可以不急着去。还有一个他喜欢的女人,那就是德嫔乌雅氏,可她也是奶水渍渍地正喂着他的九女温宪公主。
  上哪去?
  依清宫的规矩,太监可以奉上名册,由皇帝自己翻牌子(又称名帖),当然,事先贿赂太监,这个时候的太监就可以“左右皇上”了。但今天,皇上不能这样做,他应该去的地方必须是册封过的现存的排在最前面的,可能替代皇后的女人那里。依这规矩,只有佟佳氏。佟佳氏是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嫡亲侄女,康熙的表姐,为人贤惠而多智。
  康熙到了佟佳氏那儿,先看了女儿,然后与佟佳氏说说话。在只有两人在场的屋里,佟佳氏还是提醒了康熙,问他为什么在江宁提“满汉一家亲论”,还有什么满汉兄弟什么的?什么话不能讲,要讲这,这江山难道不是满臣打下来的?康熙反问她,你难道没察觉到这一朝之中的满骚味!瞧不起汉臣,却暗中受着汉臣的行贿,败着祖宗的家业!如此下去,顺治世祖创下的大清基业能超过元鞑鞑吗?才40年啊,本朝危机已经四伏!朕反复思考,这江山如何得来的?就是汉臣的相助!没有汉臣,何来大清。排斥汉臣,物极必反,元朝就是明镜。随即,他吟起唐太宗李世民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的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接着说,史为镜,朕就看元;人为镜,这镜让人照了变形。变形也不是坏事,可知得失。佟佳氏以为说的是她的父亲佟国维一族,脸色顿变。康熙看出来了,赶紧安慰道,我说的是明珠,朕已经教训过他了,这个聪明的明珠该明白了。但是,朕说的满汉一家亲的想法,你要好好地说给我的那个舅舅、老岳父、侍内大臣听听!佟佳氏赶紧离席下跪受命!
其他文献
敬 笃:哲学硕士。写诗,兼事批评。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探索》(理论版)《文学报》《草原》《山东文学》《散文诗》《延河》《诗潮》《星星》《扬子江》等报刊,入选多种诗歌、散文诗年选并获奖。参加《星星·散文诗》第三届全国青年散文诗人笔会、内蒙古青年作家创作会、草原文学理论研讨会,出版诗集《凋谢的孤独》。现主要专注于诗、散文诗与哲学的研究。   词语,习惯性的以悄无声息地方式袭来。事先并无
小学5年级的冬天,爸妈都失了业。怎么给我凑够第二天要交给学校的午餐费,成了妈妈最头疼的事情。  我找到了负责管理学生餐厅的巴尼特夫人,她答应给我在那里安排一份工作,如此我便能吃上一顿免费的午餐。  当我把自己必须每天中午提前下课的事情告诉班主任唐纳小姐时,她的脸上露出了不悦的神情。学校规定每天中午11点半开飯,而我必须11点赶到餐厅,把每个餐桌上的糖罐和盐瓶都装满。除此之外,我还需不停地往柜台上堆
说到贾岛,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苦吟者的形象。“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了吟诗,把自己整得形容枯槁,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贾岛还曾经是一名云游四方的和尚呢。   他文场失意后,就去庙里当了和尚。法号无本,就是“无根无蒂、空虚寂灭”的意思。不过,贾岛后来是还俗了,但对于佛道,还是很有悟性的。不信看看这首诗: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秋天到了,田里的农作物成熟了。高粱的脸红红的,好像喝多了酒;远方一大片金黄的稻谷像一大堆金光耀眼的金子;微风轻轻地吹着小麦,好像一片金色的波浪在田野里翻滚。漂亮极了!  秋天到了,果园的果子也成熟了,苹果红红的、大大的,散发着阵阵清香;梨黄黄的,散发着一阵又一阵诱人的香味;橘子、脐橙你挤我碰,抢着要人们去采摘呢!  秋天到了,很多动植物都开始做过冬的准备了。小鸟衔来树枝做过冬用的小屋;熊在抓紧时间
今天,老师要我们捉蜗牛,同学们马上去找。有的到树叶底下去看,有的到土里面翻。我来到树林里,找呀,找呀,终于找到了一只蜗牛,我高兴得跳起来,说:“我找到了,找到了!”我连忙把蜗牛捉到树叶上,再捡一片树叶盖在上面。  回到教室里,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發现蜗牛有两对触角,身后好像背了一座小房子。  我想:蜗牛真有趣,下雨淋不着,太阳晒不着。
编按: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就是把动物、植物、静物如实地、细致地描绘出来,使人感到栩栩如生,如见其物。让我们学一学怎样写才能把物写活吧。  学生写句   小金鱼全身都是白色的,尾巴是黑色的。  老师点评   对小金鱼的外形描写过于简单,只是对金鱼的颜色进行介绍,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  改后升级   这条小金鱼的头部和身体通体是白色的,還有一些小黑点点缀其中,尾巴是纯黑的。
昆虫体型微小、毫不起眼、存在感极低,但能飞行、会爬墙、能钻小洞缝隙,可以到达人类无法企及的角落,适合用来替人类完成渗透工作,所以一直以来美国军方都在尝试用小虫子来当间谍,或派小虫子去士兵到不了的地方执行任务。  幼虫体内植入装置  “昆虫士兵”的概念早已有之,而美国军方早些年就在尝试对昆虫进行军事化训练,但一直未能成功;后来,美军又试图制造能模仿昆虫飞行能力的机器人,却又一直受阻。  如今,五角大
一天,我正在上网,突然弹出一条广告,上面写着魔法电视機,原价700元,现价400元,每人限购一台,只剩10台,只剩9台……我看到后赶紧点进去,抢购到了最后一台。哈哈……   刚下订单,叮咚,门铃就响了,我打开门,快递小哥说:“您好,您的快递已到,请签收。”我说:“妈呀,这速度牛,我刚才下订单,就到了。”我签了订单,打开快递,发现是一台特小号电视机,还有一个像话筒一样的东西,电视机背面还写着“此机
过周末啦,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回了老家。作业一写完我就跑到伯伯家去找二姐玩。二姐家竟然有一群特别可爱的小家伙,它们是小鸡宝宝和小鹅宝宝。我小时候只见过大公鸡和大白鹅,还从来没有见它们小的时候呢!   鹅宝宝们穿了一身黄外套,连小嘴巴、小脚丫都是黄色的呢!最可爱的是它们的小鼻子,竟然长在嘴巴上,那么小,不细看还以为它们没有鼻子呢!小鸡们的衣服相对更华丽,有的全身嫩黄,有的黑黄相间,还有的以浅棕色为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多么美妙的季节。大地春回,鸟语花香,到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正是一年最好的时候,该走出去享受美好的春光。   然而,说来也非常奇怪。人到这个季节却总是有些说不出的困顿,早上贪恋着被窝不想起床。唐代诗人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五代诗人温庭钧也说:“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是不是人们都犯了容易传染的“春天流行病”,全都变成了赖床的懒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