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来源 :七彩语文·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8595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浩荡的黄河水进发出一首首雄壮的歌。从古到今,多少人歌唱她、赞美她。她是怎样的一条河呢?让我们乘上歌声的翅膀,在黄河上空飞翔。
  
  一条历尽沧桑的河
  
  1.黄河的源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站在黄河边高声吟诵,那声音穿透历史的城墙,訇然作响。你以为黄河水真的是从天而来吗?
  一小股清澈的水流在草原上汩汩地流淌着,你能把它和咆哮的黄河联系在一起吗?这里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看看右面的图片,是不是觉得难以置信?
  
  查一查
  黄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今天依然还有争议。请查查资料,了解一下还有哪些说法。
  2.黄河变化的客颜黄河面孔
  九曲黄河万里沙,谁也说不清黄河有多少道弯。从高空俯瞰,它就像一伞巨大的“几”字。
  爸爸说:黄河像一头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海、甘肃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山西、陕西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掉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行程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妈妈说:黄河就像一条巨龙,在祖国大地上蜿蜒盘旋。我说:黄河就像
  
  黄河日记
  六千多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黄土高原上草木丰茂,繁盛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上古造字的时代,大象曾在黄河流域出没。
  四五千年前,黄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随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始皇帝统一六国,他大兴土木,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原本一望无际的森林变成了农耕区。从那以后,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
  如今,黄河中上游的化工厂严重污染了黄河,使得黄河的水成为“毒水”。看看右面的图,你能听到黄河的呜咽吗?
  同学们,对黄河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血脉,在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身上流淌;黄河孕育了不朽的中华文明,给华夏儿女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创作的灵感。
  
  1.诗情画意
  看看以下图片中的黄河,你能想到哪些古诗句,请写下来。
  
  2.故事传说
  鲤鱼跳龙门
  少年时代的司马迁,常去黄河边玩耍。一天,有位老汉和他搭话:“孩子,你知道这儿为何叫‘龙门’吗?"司马迁摇摇头。老汉把一根树枝抛进河里,说道:“你看,这树枝像离弦的箭一样,眨眼间就飞出百丈之外。这样湍急的水流,是没有鱼能够逆流而上的。据老辈人说,要是有哪条鱼能顶着逆流冲过黄河险段,它就会立即化为神龙。所以,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鲤鱼从下游赶来,跃跃欲试,那些功夫不到家的鲤鱼凄惨地送掉了性命!大禹治水以后,有72条鲤鱼在惊涛骇浪中磨炼,成功地跃过了龙门,变成了神龙。”此后,哥马一迁就学鲤鱼跳龙门的精神,更加勤奋读书,成了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献,流芳千古。从鲤鱼跳龙门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3.黄河俗语、成语
  请先把有关黄河的“成语楼梯”补充完整,在找到这些成语故事读一读。
  看到下面这些词句,你会想到哪些跟黄河有关的人名或地名?
  黄河的主人(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中流砥柱( )
  黄色的瀑布( )
  有关黄河的歌谣、谚语还有: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
  万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跳进黄河洗不清。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请试着用上面一句有关黄河的谚语写几句话:
  4.歌唱黄河
  连一连
  请把下面的歌词跟它们的题目连起来。
  《河边对口曲》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大合唱》 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黄河颂》——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我们是黄河泰山》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古国文明,从这里发源。华民族在黄河流域,书写了一页又一页的光辉篇章。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母亲河,为母亲河歌唱!
其他文献
“一个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用这句话说西安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西安承载了太多的“中国之最”:中国历吏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今天,她的雍容典雅、气势恢宏,又吸引我们再一次目睹她的芳容。    游名胜    登上位于市中心的古城墙,极目远望,只见其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它已经有600多岁了,但仍然雄姿英发,上面还可以跑车和操练呢。  走下城墙,来到钟楼,只见楼内贴金
期刊
《红楼梦》中写了许多花,如上一篇的海棠花和本篇的芍药花,除此之外。大观园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花。可见花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花所代表的含义更值得我们关注,通过它。你可以更好地体会《红楼梦》的情感。在古人眼中,海棠代表的是美丽,是娇艳。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写的,诗题就是《海棠》。  同样,宋代李清照的词《如梦令》中
期刊
马朝虎的散文《水》,回忆了儿时村子里的人们缺水之苦,把水看成是最珍贵的东西。我们在读这篇课文时,一方面体会到的是缺水之苦,另一方面体会到的却是有水之乐。这一苦一乐,对比强烈,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水的珍贵。课文的第5自然段,就是“以乐衬苦”,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在炎炎夏日里,母亲的一勺水,给他们四兄弟带来的快乐体验。细细品味这段文字,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幅画面,那一勺水,缓缓地滑动着;那四兄弟,
期刊
“滑铁卢”是“失败”的代名词,而且是指“惨败”。那历史上的“滑铁卢”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和我一起飞越时空,回到1815年3月20日的法国吧。    战前迷雾    拿破仑一路凯歌回到了巴黎,距离他上一次被迫退位已近一年时间。法国国王路易十八落荒而逃,拿破仑又登上皇位。  但路易十八毕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英国、俄国和普鲁士等国家都是他的支持者,反法联盟诞生了,并很快对巴黎形成了包围之势,拿破仑
期刊
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种一盆小植物。想来想去,我决定种大蒜。我先把大蒜那厚厚的皮剥掉,露出了白白胖胖的蒜瓣。我拿来一个方便面盒,在里面倒上清水,把蒜瓣小心翼翼地放入水中,然后把它们放到了阳台上,好让它们照到充足的阳光。  第二天,我惊奇地发现大蒜头上裂开了一条缝。我以为它们得两三天才能裂开呢,真没想到这么快。  到了第三天,大蒜露出了小芽,黄绿色的底部长出了山羊胡子般的根须,我兴高采烈,看着它们水
期刊
傍晚,我和爷爷散步,一条青蛇游过马路,把我吓了一跳。爷爷忙把我搂进怀里,叫我别怕,并随口说了句:“蛇过道,要下雨。”  “这是一句谚语吧?”我问。  “是的,是一句农谚。”  “您知道多少农谚?教教我嘛。”  爷爷望着周围的庄稼,滔滔不绝地说起来:“‘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意思是说,没有农民辛苦挑粪施肥,哪来香喷喷的五谷杂粮?  ‘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人勤劳,庄稼才有好收成;如果偷懒怕吃
期刊
大观园中的“住客”们大都是拥有深厚文化韵味的人,他们喜欢作诗,乐于写文,兽于猜谜,经常在大观园中或以“聚会”,或以“探望”,又或以“节日”为理由,大家一起写诗作文,各自抒发心中情感,其乐融融,堪称大观园中一景。  贾府中的三姑娘——贾探春前些天因为着:柬感觉身体不适,经过休养,渐渐康复起来。这一天,由贾探春发起,大家积极响应,成立了一个诗社,因为诗社第一次活动内容就是以“咏海棠”为主题大家各写一首
期刊
你看,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淅淅沥沥地坠落,密密麻麻地在风中斜织着,宛如一块巨大的绸缎。它们在田野里飞舞着,一会儿在翠绿的芦苇丛里嬉戏,一会儿在水嫩嫩的草尖上漫步,一会儿在金灿灿的油菜地里捉迷藏,最后累了,干脆钻进了泥土里,滋润了大地,芳香了空气。  雨,落在大街上。汽车喇叭的“嘀嘀”声,摩托车的“嘟嘟”声,自行车车铃的“叮当”声,和那“滴答滴答”的雨声奏起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一些小朋友在雨中玩
期刊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在诗社中的雅号为“枕霞旧友”,贾母的侄孙女,宝玉的表妹:父母早亡,由叔叔婶婶抚养长大,但叔叔婶婶待她不好。她生性豁达,贾母十分喜欢她,所以在贾府常住。她是曹雪芹浓墨重彩塑造的形象之一。心直口快,开朗豪爽,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做“爱哥哥”。她+分淘气,爱穿男装,大说大笑,不拘小节,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板上睡大觉。同时,她才思敏捷,文采非凡,常常语出惊人,让
期刊
唉!我天生就对“我爱你”三个字反感,可老师却要我们回去对妈妈说“我爱你”,这让我如何开口!  为了说这么一句话,我在镜子前面像相声演员一样练习着。调整好面部表情之后,我对着镜子说:“妈妈,你知道吗?我真的好爱你!”我被自己的丑态逗笑了:镜子中的我脸绷得紧紧的,皱着眉头,用浑厚的低声说那三个字!我想我要是这样做,妈妈肯定会笑倒在地。我对自己说:“张紫竹,加油!不就是一句‘我爱你’,又怎么能难倒你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