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蒙药棘豆止咳散主治“痰、咳、喘”作用机制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棘豆止咳散止咳、化痰和平喘作用,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筛选棘豆止咳散的活性成分,寻找其止咳、化痰和平喘的核心靶点,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先采用浓氨水致小鼠咳嗽实验、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实验、磷酸组胺诱发小鼠哮喘实验考察棘豆止咳散止咳、化痰和平喘作用,再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挖掘棘豆止咳散有效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止咳、化痰和平喘的相关靶点,取两者靶点交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通过DAVID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棘豆止咳散高剂量组咳嗽次数显著减少(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咳嗽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0.01);高剂量组吸光度(A)值明显增加(P<0.05);中剂量组引喘潜伏期(S)值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组引喘潜伏期(S)值明显增加(P<0.01).棘豆止咳散中有111个活性成分、46个作用靶点与止咳、化痰和平喘相关,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收集到530条BP条目、32条CC条目、25条MF条目,16条KEGG信号通路;按Degree值和BC值大小排序发现quercetin、luteolin、apigenin、kaempferol等为核心成分,PTGS2、NOS2、ADRB2、TNF等为核心靶点.结论:该研究体现了蒙药棘豆止咳散有止咳、化痰和平喘作用,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还为棘豆止咳散止咳、化痰和平喘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后续机制验证实验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癌术后失眠是常见的癌症并发症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可知,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失眠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和,具体可概括为肝血瘀滞,心神失养.肝癌术后,肝气郁结,血行不畅,痰浊、瘀毒阻滞,心脉瘀阻以致心神失养而失眠.基于此可确立疏肝化瘀、解毒安神的中医治则,临床治疗应重视攻邪与扶正相结合,做到调和阴阳,既可疏肝化瘀又能调和气血,并兼顾肿瘤治疗,辨证论治,随症加减,从而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并提高其睡眠质量.
匡继林教授治疗宫腔粘连灵活运用中西医理论,四诊合参,重视整体观念,并充分运用西医诊疗手段,结合临床经验,形成了自己一套诊疗体系.评估宫腔粘连程度分两步走;根据女性月经期、卵泡期、黄体期的不同生理特点,分三期周期性治疗,形成了“匡氏宫腔粘连三期疗法”;中药保留灌肠加外敷治疗有效改善子宫盆腔环境.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肿瘤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外邪反复侵犯人体或素体正气不足,加之外邪侵扰,导致机体阳气不足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奠定基础;然阳气不足引起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湿、瘀血等阴邪内生,阴邪蕴久化热,加之机体为抗阴邪趋向之阳气,三者固结积聚,故言“阳衰阴盛,阴结阳搏”.阳衰阴盛与阴结阳搏两者可以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肿瘤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为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举病案予以佐证.
通过对《内经》《针灸甲乙经》原文及其相关文献的整理,从“针前审神”“针时治神”“针后守神”“针毕养神”等针刺全过程,挖掘、探究其针刺重神理论的内涵与意义,以及针刺重神理论的具体运用方法.并通过比对《针灸甲乙经》记载的针刺“治神”内容,整理出其对《内经》针刺“治神”思想的传承及遗失.考读当代李长俊、郑魁山、王启才等医家临床治神经验,阐释当代名医对《内经》针刺“治神”思想的应用发挥,进一步论述治神是针刺的基本原则,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为后世学者对针刺“治神”思想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扩展思路,旨在提高当
敦煌写本中的医学部分内容广博,历经多个朝代留存至今,甚为珍稀,其医学价值非同寻常.敦煌写本中的道家医学思想同样极具借鉴意义,道家医学现存部分中有一专门讲述由金石之毒致病的《疗服石方》,该方记载内容独有千秋,自成一格.现将敦煌写本道家医学内容中的《疗服石方》作为研究对象,整理辨析其主体内容,总结探讨其治方思想,做到药与病应,为当今临床应用提供方法与思维,以供同道参考.
目的:“从虚从瘀从毒”三个角度,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内在分子机理.方法:将补肾活血汤中的药物在TCMSP、TCM Database@Taiwan数据库查询相关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然后对靶点进行基因注释;在PharmGkb、OMIM、DrugBank、Gene-Cards、TTD 5个数据库中进行疾病相关靶点检索,获取其对应靶点;然后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将药物成分、疾病及靶点的对应关系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可视化,并从String数据库获取
目的:揭示大果木姜子油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动物药理学实验验证疗效,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复制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应用大果木姜子油治疗4周,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血清BNP水平和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然后基于文献检索和TCMSP数据库获取大果木姜子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从CTD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心力衰竭的已知治疗靶点,将疾病治疗靶点与大果木姜子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Venn分析,运用SYBY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运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互作关系,再利用DAV
目的:收集《温疫论》中复方的药物组成、活性成分、潜在靶标,探讨其靶标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之间的联系以及多成分、多靶标的治疗机制.方法:录入《温疫论》中33首处方,并对用药频次、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从TCMSP、ETCM数据库检索活性化合物,用TCMIP预测靶点后构建网络,并在Metascape对靶标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温疫论》中药物重点作用于肺经、脾经,辛味、苦味和甘味药比例最大;黄芩、甘草、大黄、白芍、柴胡、当归等为关键药物;豆甾醇、三磷酸腺苷、黄芩苷、谷甾醇、槲皮素等为关键化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及现代中医药典籍,对郁李仁的名称、基原、道地性、品质、采收加工、炮炙、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进行考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郁李仁药材提供依据.考证结果显示郁李仁历代主流品种为欧李Prunus humilisBge.、郁李Prunus japonica Thunb.的干燥成熟种子.郁李仁分布广泛,生长于高山川谷丘陵地区,历史上以陕西、山西隰县为道地产区.历代炮制方法多为加辅料炒用,以缓和药性.古今对郁李仁“辛、苦、甘,平”以及“入脾、大肠、小肠经”的记载基本一致,《中国药典》2015年版概括了
探究赖新生教授用通元针法结合中药治疗梅核气的临证经验.赖教授指出本病病因病机为情志失宜,气血失和,肝气易郁,气痰胶结.病理因素以气、痰为主,久则生瘀、化火,甚至导致阴阳虚损.治疗上予通督调神,安养脏腑;引气归元,通调气血,并重视疏导情志,心身同调.附验案一则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