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ch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检察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它包括了精神、物质、制度、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它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包括评估、提炼、策划、培育等阶段,以此推动检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层检察院 检察文化 检察制度
  作者简介:黄晖丽,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8-247-02
  
  近年来,检察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日益成为各级检察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加强检察宣传和文化建设”。检察文化是检察工作的灵魂,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对推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检察文化的界定
  检察文化是一定物质基础上的文化,又立足于检察实践,因此,要把“检察文化”放在文化的层面,结合检察工作来思考问题。
  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①。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衍生的法律文化,从广义上说,它包括制度、理念等具有意识形态特征的文化要素,也包括器皿、仪式、符号等具有物质载体特征的文化要素②。如果从文化——法律文化——检察文化这一路径分析,检察文化是指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为广大检察人员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物质表现形式的总和。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干警自身检察精神的回归,进而确立符合现代法治社会要求的执法司法理念,提升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检察工作的不断发展。
  二、检察文化的价值功能
  检察文化蕴含着检察官群体的价值取向,体现着文化判断。从文化学角度进行分析,其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导向功能。检察官群体总是跟随着检察文化倡导的价值观来摆正自己的位置和作出行为决策,实现自身价值与检察系统自身价值的融合统一。
  2.约束功能。检察文化建设倡导的内化于心③,使检察群体在精神理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进而约束、规范干警的行为。
  3.辐射功能。检察行为是检察文化作用于社会的外观表现。通过检察官行为,反映出检察文化倡导的整体价值观念、文化特点和内涵,展示出良好的检察形象。
  三、检察文化的结构体系
  检察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既有一般文化的共性,也有自身的个性④。按照文化理论的“四结构说”,检察文化亦可分为四个层面,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组成。
  (一)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检察特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它是检察文化体系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检察文化的灵魂。根据我国检察职能的特点,可以细化为一系列的理念群。
  1.科学发展观。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检察事业也应当遵循。对外而言,检察工作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对内而言,自身需要不断深化检察改革。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检察干警履行检察职责所必须具备的观念与态度,是检察理念的精髓,是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
  3.检察职业道德观。检察职业道德观体现了检察干警在履行职权过程中所持有的态度,即包括对职业神圣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也包括对享有检察职权的律己观念。“忠诚、公正、清廉、严明”,已成为检察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另外,创建学习型检察院、廉政文化建设、党建文化建设等都是在理念层面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
  (二)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能被人直观感受,反映法律监督活动特点的物质表现。它是检察文化结构体系中最表层的部分,是精神文化的物化,也是最容易被别人感知的部分。⑤
  1.营造检察环境文化。加强检察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整洁、庄严、素雅的办公环境,墙壁上的劝诫、励志、廉政等格言的立体化展示,处处营造可视化的文化环境。
  2.打造检察文化阵地。抓好图书室、荣誉室、活动室等“硬件”建设,积极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举行法律讲座、类案研究等多种活动,提升干警的文化素养。
  3.打造科技文化。增加办公设备的科技含量,提高办案能力和效率。运用网上论坛、短信、博客等科技文化平台,引导干警开展思想、业务等的讨论,发挥先进科技文化的导向作用。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指检察机关的管理体制及其内部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以及办案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它是检察文化结构体系的中层部分,它使具体的检察理念得以在规章规范中体现出来,对精神文化起着保障作用。
  1.创新检察制度。检察制度是检察工作得以开展的保障。侦查监督制度、公诉制度、审判监督制度、检察建议制度、量刑建议制度等一系列检察制度已经成为长效工作机制。但时代在发展,检察制度的内涵也需要不断充实和创新,赋予检察工作更多的生命力。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检察工作的各环节出发,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第一,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符合全院实际的,以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流程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促进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提高。第二,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加强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自觉用制度管事、管人、管物。第三,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变硬性约束为软硬引导相结合,使各项制度真正为干警所接受并执行。
  (四)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指检察官群体精神文化的行为投射,是检察文化结构体系的浅层部分,是检察文化中最鲜活的内容。
  1.规范日常工作生活行为。在执法办案活动中,检察干警应当谨记自己的检察官身份和工作职责,自觉依法办案,文明办案,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在生活中,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时刻保持良好精神面貌。
  2.规范检察礼仪。检察官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因此,要通过规范检察官礼仪、公务礼仪、接待礼仪等,强化干警的司法品性和职业修养,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规范的行为举止,增强检察工作的亲和力,突出文明与热情,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
  三、检察文化的构建过程
  检察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基层院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要全面思考、突出主流、包容个性,把检察文化建设成为一个塔字型的有序结构。
  (一)分析评估
  在构建完整的检察文化体系之前,基层院要对自身的文化优劣势进行分析评估,如外部的机遇、所面临的竞争、竞争主体的优势等,内部的实物资源、财务资源、组织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核心价值观、科学管理程度等,真正做到“知己知彼”。
  (二)提炼
  做好自身原有文化的提炼。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过程中,处处投射出特定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文化内容。只不过这些文化内容散乱、无序,让人难以立即感受和梳理出和谐的文化体系。因此我们要对原有文化做好提炼,使其与新的文化内容融合共荣,保持优秀检察文化的传承性、变迁性。
  (三)组织策划
  在前期分析评估、提炼的基础上,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检察文化建设战略目标。目标的确立,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层次原则。在时间上,将检察文化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在空间上,按照检察文化建设的四个层面制定分目标。第二、适中原则。检察文化建设目标要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具有前瞻性。第三、个性原则。找到最切合自身条件的检察文化实施支撑点,突出本单位鲜明的个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四)培育
  检察文化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的内心确认需要一个培育过程,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一般会经过四个时期。
  1.物化期。在检察文化建设早期,不宜贸然将文化建设直接引向深入,否则会无法取得干警的心理认同,从而排斥。因此需要从最容易被感知的物质文化入手,建设初级形态的检察文化。如在走廊、墙壁、门厅等物理空间上,通过浮雕、文字、书画等形式,洋溢出文化的气息;积极组织干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2.引领期。经过第一时期的培养,检察干警就会对初级形态的文化建设产生一种接受和认可,但也会产生模糊认识。此时,检察文化内在的价值体系及文化理念就能够通过引领,规范检察干警的个体行为,进而推动检察机关的整体行为向正确方向发展。在引领的同时,注重人的发展和需求,建立激励机制,使得干警行为由于检察文化的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自然地接受价值观念的引导。
  3.固化期。在突破了短暂迷茫,在引领之下找到了检察文化正确的前进方向之后,应当用制度将这种清晰的认识及时固定下来。把先进的检察文化制度化,把检察理念具体化为适应检察机关持续发展的工作制度,用制度保证检察文化的建设,巩固检察文化的成果,保证“软环境”的稳定,形成历史的延续性。
  4.融汇期。通过前期的“外化于物”、“固化于制”的努力,最终达到“内化于心”的目标,进而“外化于行”,实现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层面的融汇,这是检察文化建设的高级形态。即检察干警认同检察文化诸要素,对检察事业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并在思想观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从而在价值判断、行为上与全院的目标保持一致,自觉地为检察事业努力工作。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在检察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许多美好设想难以化为现实,导致效果各有差异。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着力于调查和总结,及时调整,不断巩固检察文化成果;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坚持自己的个性,使检察文化更具生命力。
  
  注释:
  ①刘强.检察文化散论.中国检察官.2008(5).第77页.
  ②赵志建.检察文化的概念需要科学界定.检察风云.2005(20).第54页.
  ③陈剑虹.检察文化的价值功能与实现路径.人民检察.2008(4).第43页.
  ④徐苏林.检察文化的界定、结构与功能.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1).
  ⑤韩清.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路径探析.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第124页.
其他文献
摘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土地制度,逐步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基于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稳定土地关系与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之间的现状,并着重介绍了统一思想认识,健全法规制度,完善保障措施三种方法及其具体运用,藉此引起各级从事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同仁的重视,进一步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促进农村土地流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我们都知道,德育在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实行全方位治校的基础。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坚持把德育工作实实在在放在首位。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其成长过程中除了受家庭教育之外,还受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德育的三个支柱,缺一不可。因此,更需要坚持学校、社会、家庭三教结合,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
社区调解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化解民间矛盾,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民族地区的社区建设因自然环境、历史差异、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与大城市社区建设相比,在社区关系协调、社会
方案是经济应用文中使用频率较高、写作难度较大的一种。本文运用比较教学法,阐释了如何从两个层面选取适当的比较点,突破方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The program is a kind
摘要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于重新审视、思考和促进师生在经济法双语授课中的主体意识与积极信念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升了师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对于师生达到经济法双语思维层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经济法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固定化,传统提问式教学方法,高比例英语授课及激励机制的缺乏降低了师生自我效能感,通过采用以市场规制法为经济法双语授课重点内容,案例分析与视频分析相结合,采用团队协作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师生
如何打破中职养殖专业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使专业知识更加生动形象,课堂学习更加轻松有趣,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真正实现中职教育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是目
职业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但若仍然沿用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那么只能在原地转圈。所以,进行职业教育改革,首先要树立能适应教育对象的积极的教育观。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
本文将数学语言当中的图形语言引入行政诉讼法教学内容,通过集合图、坐标图、流程图等数学图形以简化复杂的教学内容,达到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的目的,以便学生更好地理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费心费力的苦差事,如何对全班学生全面负责、全面管理,克服缺点,培养优点,既要严肃纪律,又要慈爱有加,笔者结合多年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