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茶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茶的认识,如同我对生活、对生命的认识一样,都是从爷爷那里开始的。爷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与人无争,勤劳而慈祥,对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爷爷总能在一壶茶后让它随风远去。
  儿时的记忆中,爷爷有好几样宝贝,其中就有一把白瓷茶壶,那是一把很普通的茶壶。我常见爷爷泡上一壶浓浓的酽茶,端着和茶壶一样的粗瓷茶碗儿一口一口慢慢地呷,嘴里咝咝吹着漂浮在茶水上面的茶叶梗,神情极专注、极惬意!我曾认真观察过,那茶水是黄褐色的,很浓,也曾好奇地喝过,好苦!
  每每田里耕作归来,掸洗过劳作的灰尘之后,爷爷就坐在院中的石桌旁、果树下。奶奶早端来了泡好茶的茶壶和茶碗,爷爷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打开收音机,收音机也是爷爷的宝贝,可是他的频道永远不变,是固定的一个波段,也不许别人随便拧动他设置好的频道。像大多数关中农人一样,爷爷非常喜欢听秦腔戏,以至于幼年的我被动的接受着或温婉或高亢的秦腔戏的熏陶。作为地道的关中人,我对秦腔的兴趣很一般,但只要看上或听上一小段,基本能报出戏名来。台上不放戏的时候,爷爷仍然开着机子,随意地听着播放的其他节目,很多的时候,人都睡着了,收音机还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这时候,奶奶总是一边笑着摇头,一边替爷爷关了辛苦的机子。
  记忆中爷爷喝的茶叶,依着今天我仅有的一点茶叶知识来鉴别,那绝不是好茶叶,大抵属于那种比较便宜的。可爷爷喝起来,滋滋有味,让人不得不觉得那简直就是琼浆玉液。有时候,一壶茶刚泡好,有人叫出去了,奶奶就把爷爷的茶壶放在有热水的锅里,待爷爷回来后,继续他的喝茶工程。
  如今,临近中年的我,也渐渐地喜欢上了喝茶。饭后,泡上一杯绿茶,看那舒展的茶叶在水中飘摇,任凭缕缕香气缭绕,久而久之,竟也成瘾了!午后或者黄昏,捧一盏香茗在手,茶汤清碧,热气氤氲,不仅仅滋润着我干渴的咽喉,更是在掸拂着生活中跋涉的风尘,时光游移。屋子里渐渐晦暗下来,像是蒙上一层薄纱,天边的光线穿过薄纱透进屋子,屋里的一切若隐若现,点滴的烦忧就此逃逸无踪,极尽地享受着尘嚣远去的那片刻宁静,也细细地体味爷爷当年喝茶的悠然。
  有人说:喝茶有三道境界。第一道是苦,第二道是甜,第三道味儿就淡了,说得极是。饮茶由苦而甜再淡,极似人的一生,少年多梦,轻狂;中年沉静,内敛;晚年平淡,宽容。喝茶的人,总能从中悟出些东西出来的。就像我的爷爷,他的故事,就是一杯黄山毛峰,或者是一杯浓浓的陈年普洱。爷爷一生刚毅豁达,乐于助人,淡漠名利,乐善好施。即使年轻时历经了无尽的苦难,即使到了晚年,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上了一道道的印痕,在我看来,爷爷的一生依然辉煌无比,光彩照人。
  人生如茶,尽管人人年少时都有梦想,但是在岁月的涤荡中,所有的波澜、所有的壮阔,终归都会趋于平淡。平淡了的是歲月,历练了的是人生。
  屈指算来,爷爷已经走了十四年了,可是爷爷生活中那些琐碎庸常的点点滴滴,那些细小和平凡的故事,却一直收藏在我内心最深最柔软的记忆里。我时常怀念儿时的一切,可是你必须明白,有些事是那么值得怀念,就像曾经吃过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煮鸡蛋,就像几分钱一块却一样美味的糖果,当然还有爷爷的浓茶。
其他文献
年,是一个最能牵动中国人感情的字眼;年味,是中国人心中最醇厚、最悠长的味道。年味,是黄土大地上稼穑父母春种秋收的盛大典礼,是人生五味甘苦的春华秋实。  在天地间年末岁首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走过了50多个春夏秋冬,过了50多个春节,在春节一圈圈的年轮里感受了年的酸甜苦辣。  一进入腊月,年的脚步一天比一天近了,急速飞转的车轮,匆匆的脚步,都争先恐后地往回赶。逢集遇会时,大路小道上行走着一群群婆姨女子、
期刊
沣河从秦岭深山狭窄的山沟中挤出来,千百年来,经久不息哺育惠泽着两岸。沣河所到之处,都会与耕田接壤冲击形成半沙半土的河畔泥沙地,在我的故乡处,沣河亘古蜿蜒偶成一个大大的“几”字型,我们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沣河湾。那里真是太适合芦苇荡和大批野菜栖息生长了,简直是梦幻的家园。芦苇密密麻麻紧挤一起,春季发芽,秋季开出如雪般的芦苇花,在芦苇的脚下或旁边常常滋长着大批佚名的野草野花野蔓野藤,或是天高皇帝远的缘故,
期刊
我从来不知道,那年离开家乡,就再也不能与它朝夕相处了。我只以为,那只是一次外出,仅仅是和父母团聚,顺便在城里上个学而已。竟没有想到,这一别,就再也回不去了。等到再回去的时候,它变成了老家,而不是像家一样的存在了。  那些远望村口的日子  那个叫做乡村的老家,我已经许久不居住了。就是偶尔回去,也是匆匆来去,仔细想来,大概近十年的时间里,我竟然没有在老家住过一个晚上,这不由得让人心痛。是什么时候起,我
期刊
村口  每次回故乡,走进村口,瞭望到家乡那熟悉的一景一物,让我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我亲爱的母亲,亲爱的故乡,我这位游子又一次回到了你温暖的怀抱!遗忘了一切世俗尘埃,遗忘了一切郁郁寡欢,遗忘了一切的一切。  在村口,我看到了在心中常常想念的地方,嗅到了泥土的芳香,感觉到了童年的快乐。  儿时的村口,是乡邻们拉话议事的地方,也被乡人雅称为“小集市”。夏日的夜晚,人们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简单擦洗擦洗,
期刊
立秋了,早晨的雾气把家乡的田野、村庄笼罩在一起,呵护着,温暖着,这是最有希望的一个季节,枝头沉甸甸的枣子开始慢慢褪去青涩,脸上的红晕一圈圈在蔓延,羞答答的,犹如待嫁闺中的女子。等着,盼着,当漫山遍野的山花,轰轰烈烈吹响唢呐的时候,就到了枣儿出闺阁的时刻。  我心中的村庄,与爷爷有关,与爷爷的土地有关。爷爷在,村庄的轮廓就格外分明,色彩就格外温暖。记得最真切的一件事是,有一天,爷爷从集市上给我和姐姐
期刊
四年后,秦弦在蓉城找到孟君安,但他已经成家立业,有了妻儿。秦弦还是在蓉城安顿下来,这个城市不仅仅装着一个人,还装着她的人生。  秦弦答应孟君安本周五带上蒙蒙一起吃顿饭。转眼蒙蒙满了三岁,四年前那个罪恶的夏夜仿佛是洇开的浓墨,一圈一圈淡远。他们才二十七岁,年轻得似乎什么都可以重头再来。秦弦想起十天前在轩然书店看见他那一刻说的话,她觉得自己不真。当时,她想象自己满脸的沧桑满脸的皱纹,铁一样硬地对他说,
期刊
临近午饭,阳光愈是明亮。窗外,小城现出了打春后特有的温婉。――大年刚过,春就来了!金色的太阳为门前的黄河、远山绣上了久违的妩媚,菜园里冬菠菜也欢乐地翘起了小绿裙,在微风里翩翩起舞。黄河里白花花的冰凌在阳光下晶莹剔透,甚是壮观!  阳台的玻璃窗下,太阳晒得脸发烫。河里的冰凌不知能坚持多久,这应该是最后一波了吧?扒着玻璃窗,望向满满一河浮萍似的美丽冰凌,她们之间几乎不留间隙,紧紧相挨,一边前行,一边依
期刊
“个人化写作”是90年代诗歌的一个切入点和观察点。但一如姜涛所言:诗人们虽然分享着某些共同的写作理念,但随着“个人诗歌谱系”的建立,其间的差异和分歧远远要超出假想的一致性。虽然这一段话用来指称的是九十年代的诗歌写作,但是将其移之以形容“80后”诗人的诗歌写作,又何尝不契合如一?即使是对“个人化写作”概念中所指称的“突出个人独立的声音、语感、风格和个人间的话语差异”(罗振亚语),以及它在某种程度上所
期刊
杏是我国最早栽培的古老果树之一。远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在《管子》和《山海经》中分别有“灵山之下,其木多杏”和“五沃之土,其木宜杏”的记载,坊间更有“梦见吃杏,是交好運和获好处的吉兆”的解释,也有“北杏李,富贵宅”的论述,所有这些,足以说明古人对杏颇为赏识。也许是杏字与幸福的“幸”和高兴的“兴”同音,或许是杏字由“十、八、口”三字组成,有人口兴旺之意。因无法考证,只是笔者的猜测而已。但事实已告诉我们
期刊
早就想去看秋,看陕北黄土地的秋,看乡下的秋,去山山峁峁,去沟沟壑壑,去崖崖洼洼,去圪梁梁,去疙瘩瘩,去坝堰堰,去田间地头,去窑前院后……饱饱地,够够地,美美地看秋,看丰收景象,看硕果累累的秋。把秋牢牢刻印在脑海,把印在脑海的儿时的秋也挖出来,让秋成为一幅画,一首诗,永远抹不去,永驻我心,时时被陶醉!  周六早上起床,老公说他去农村有个事,问我去不,我一听,心激动的幾乎要迸出来了,连忙就说,去,看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