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言文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作为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一项内容,文言文在理论上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从工具性的角度看,文言文是古汉语知识的重要载体;从人文性的角度看,文言文是中国古典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晶,且两者互相融通,蕴含丰富。然而,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又会发现,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文言文教学都面临着几个无法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文言文因其历史性话语的特殊形式,使其与现代汉语在语境和言语表述层面存在巨大差别,对学生造成了很多阅读理解方面的障碍,教学中要有效地彻底解决此问题相对困难;二是文言文中蕴含的古典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有些甚至同时涉及文、史、哲及美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包含的观念与新时代接受现代文明教育的学生头脑中的观念有本质的不同,需要认真仔细地辩证吸收。这就要求教师在关照现代观念和语境的前提下,慎重处理文言文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要尊重历史,又要关注现实,在两者之间找到科学的方向与有效的方法。那么,高中文言文教学到底该如何实施,才能在适合现实语境的条件下实现其教学目的,则需要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和探索。
  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多种尝试,笔者总结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提出了粗浅的看法和主张,并在此形诸文字,期望能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教学法则:懂得舍弃,精于舍弃
  文言文如何教,历来颇有争议。教师也各有各的做法,有的是先疏通文义,再以现代文视之;有的是字词解析与内容讲解穿插进行,以求学生能感兴趣。最常见的教法是教师从头讲到尾,讲解的过程中遇到重点字词句就特别强调一下。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它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尤其是有些篇幅过长的文言文,内容含量丰富,若是从头讲到尾,学生很难记住,因为知识太繁杂。这种做法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既关注了全面,又强调了重点,无所遗漏,实际上回过头来想想,学生可能什么也没记在脑子里。
  笔者此前听过一堂课,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位教师讲的是《庄子》篇中的《王何必曰利》的一则内容,她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后,在屏幕上出示几个句子,标出加点字词,请学生回答加点字词的意思及用法;接着出示几个句子请学生翻译,之后再出示几个特殊句式的句子请学生回答句式;最后提出几个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文章的誦读,然后进行拓展延伸,关注文章思想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这个教师在字词句的处理上非常出色,其原因就在于很好地掌握了舍弃的技巧和分寸。
  二、应变方略:关照文体特点,灵活变换方法
  文言文枯燥难懂,是学生的共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古今语境和观念之间存在差别,这种差别形成的言语理解障碍,使得学生一提到文言文,就会因找不到学习的路径而茫然失措。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不同文体特点的课文应选取不同的教法。比如,像《孔雀东南飞》这类故事性特别强的文章,就适合以故事为中心,字词教学辐射在每条故事线上。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让学生对故事线上的字词充满学习自信,进而牢记于心。另外,像《劝学》这样由连绵的整齐短句(通篇运用比喻,且排比句特别多)组合而成的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就需要以诵读为主,把字词教学穿插在读中,让学生在诵读涵泳的过程中掌握领会重点字词。对于篇幅既长且故事性不强的文章,也应理出一条线来,比如作者的行文思路,涉及主旨的关键性的句子。在学生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梳理出重要段落中的重要字词句与学生一起研读,这也关照了上文提到的懂得舍弃原则。
  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让笔者意识到,文言文教学更应该讲究教学艺术和策略。针对不同文体特点的文章,针对不同学情的教学对象,选择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用心揣摩的。只有这样,文言文教学的土壤上才会开出灿烂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花香。
  三、巩固根基:关注字词积累
  在教学中,笔者做过这样的尝试:在字词的学习中,一个词在相关句子中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会加以强调,学生再碰到时还是会理解错;但若是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个词语的常见意思,再出现时,学生的理解就会八九不离十了。比如“以”,碰到几次后,和学生一起总结这个字的常见用法(介词当什么讲,目的连词当什么讲,什么情况下是动词),再碰到时,学生就很容易找准方向。
  在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有意淡化字词教学,而侧重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思想拓展,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文言文教学,字词句理解仍应为重中之重。《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文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具有初步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可见,重视字词句是必要的,形成初步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文言字词积累。在学生对字词积累比较欠缺的情况下,教师就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积累,应常常提醒学生积累字词的常见意思,告诉他们见得多了,就会形成文言语感,文言文也就不那么可怕了。让学生在久而久之的识记判断中,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形成语感,具备初步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笔者认为,淡化文言文字词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也远离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四、文化解读:关注文言文学习本身的现实意义
  在此,仍然以前文提到的那位讲《王何必曰利》的教师为例。在拓展中,她请学生把孟子关于如何对待“利”的句子与庄子关于如何对待“利”的句子分别找出来,将两者观点进行比较,最后联系当前社会现象,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利”。学生的积极发言告诉我们,他们很感兴趣。这种做法就使文章的学习具有现实的依据,同时关注了学生的道德评判标准,进而更好地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如学习韩愈的《师说》一课,笔者认为就可以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几句话单列出来,请学生结合自己对句子的认识及所储存的知识谈看法。这样做,既能让学生对这几句话的意思加深理解,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对“老师”的含义得到更为深入的认识,进而对自己的思想言行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再如,教学《劝学》一课,可以就“学不可以已”、“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几个句子让学生谈理解,并讲讲在自己学习生活中与之有关的故事,再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收获到的学习方法。这种做法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与价值。
  对于贾谊《过秦论》的学习,可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为主线,辐射各段内容,让学生懂得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政治智慧与美德,进而培养学生能够从关注国家社会安定团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地区和谐发展、反对战争及强权暴政的高度,审视和思考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一人文素养。
  只有在保证学生知识积累的前提下,在变换教法的同时又兼顾关照文言文学习的现实意义,让古今观念互相融会贯通,文言文课堂才能充满思辨的气氛,文言文教学才会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才能从知识理性中获得乐趣,与文化积淀同步提高。
  总之,文言文教学只有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素养及人文素养,才能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珏.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之友,2001(6).
  [2]钱吕明.文言文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2(7).
  [3]崔平.教学内容的几种主要形态[J].中学语文教学,2011(9).
其他文献
【正】 轻工业展览会的横幅。门前人们川流不息地向里涌去。一进门是一幅高大的宣传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人们顺着参观路线由宣传画前走过,室内挂着大幅红布标语,在不同
【正】 (一)问题的提起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我和大家一样,渴望在我们的国产故事片里看到那日新月异的祖国新风貌,看到那创造奇迹的新人物的共产主义风格,看到那永远也忘不了
【正】 去年底今年初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些反映当前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科教片,这些影片给我国科教片的创作和摄制工作提出了一些问题。一、首先是科教片要不要,
【正】 制作影片“长空比翼”的全体同志,给予了观众一份有益而又可口的精神食粮。这部影片,不仅显示了中国人民空军的成长与壮大,反映了志愿军激烈的战斗和沸腾的生活;更重
冶金经济运行情况及工作思路治金部经调司司长单亦和一、一季度冶金经济运行特点今年以来,冶金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冶金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学习、推广邯钢经验
【正】 1958年,美术电影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在全国工农业大跃进推动下,不但产量翻了一番,更重要的是美术电影更多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样式比较从前丰富了。在大搞群众创作运动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将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初中英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完美整合进行研究,旨在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英语教学;结合;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引言:  社会生活的信
浅述现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下帐户按用途结构的分类──兼述帐户的其他分类冯立新帐户是会计主体用来分类,连续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诸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手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