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应脚踏实地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改革,却是—个严峻的实践问题,而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对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我国的教育改革必须坚决走改革开放之路,改革必须以开放为前提,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路。我们要大胆借鉴外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要认真分析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与社会条件,从中找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应该承认,西方国家许多方面都走在我们前面,他们的经验有许多是人类的公共财富,如果视而不见,是非常愚蠢的;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当前社会的发展水平,我们的教育改革要与之契合,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在借鉴外国经验之前必须要有国情意识,认真分析我国社会发展的程度与条件,有针对性地在传统的基础上渐进式地改革,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社会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应该承认,某些传统是不易改变的。社会的变化不是少数精英人才主观设计的结果,更不是少数精英意志的表现,而是社会遵循自己的内在逻辑发展的结果。任何违反社会传统的“自负”的设计都将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教育改革并不仅仅是由上而下的政府任务,不可把教育改革的使命过分地寄托在政府的力量上。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重温“五四”运动时胡适先生对我们的告诫:“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任何教育改革都不是灵丹妙药。只有脚踏实地地认真学习外国的经验,找出我国教育问题存在的根源,并且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地去发现,去解决,中国的教育改革才会有希望。
  教育问题只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当一个社会制度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的时候,教育问题解决的条件就没有成熟,教育问题就不可能彻底得到解决。因此,教育改革要随时与社会发展状况联系起来考虑。教育改革首先是要学会找到问题的深层次根源,而不是在什么问题都还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忙于搞改革。教育既是客观性的社会现象,也是各种具体切身利益的化身,教育改革不可只就事论事,教育是关涉到价值取向的一个社会现象,所以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也就是以什么价值为取向的问题,教育改革不可不问一句:这个改革究竟是什么人得到了好处:国家?大多数人还是少数所谓的社会精英?
其他文献
期刊
在综合分析影响公路网运行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公路网运行状态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公路网的运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这一新课标理念为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是否注意我们老师间的合作呢?事实上我们教师之间的合作还存在着很大问题.传统的文人相轻现
我校的校训是“以人为本,文化关怀”。在我的“字典”里,“文化”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人怎样生活就能成为怎样的人。我校的“文化管理”,坚持
BASIC语言引入我国以后,一直被大多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选为主要的教学语言。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升级换代,出现了一些诸如:“现在计算机知识已经
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经济管理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新课题。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以无
中新网2月27日电教育部今天举办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王旭明介绍说,教育发展中心提出五大观点来反对教育产业化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多年,但从效果来看并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教育制度障碍是一个关键因素。  首先,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尤其是财政政策消解了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动力与激情。在全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使得各个地区的教育经费差距越拉越大,层层设置的重点学校制度更加剧了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城镇重点学校为了保持高升学率以维护其“声誉”和既得利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