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学生更近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bin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时,我讨厌作文,作文也写得特差。时常招来班上那些“文学才子”的白眼,但留在我记忆最深处的是老师自己的一次下水作文,写的是师生一起下乡秋收的生活感受。我骤然发现老师笔下那栩栩如生的画面以及那朴实的情感就是我的所见和所感,原来老师的内心竟然是与我们相通的啊!由此也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
  后来为人师,也讲起了写作。学生写的各类文体都有,可是好文章实在不多。我经常批改讲评学生的作文,也总是老一套:优缺点泛泛而谈,真正打动他们的地方不多,更谈不上开拓思路。学生听起来乏味,自己讲起来也无激情,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总觉得与学生有“距离感”。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如同一个不善指导滑冰的教练,只忙于搀扶一个个跌倒的孩子,而总是扶起了又跌倒,这种自己劳于搀扶,学生苦于跌倒的训练,甚至把作文教学带入困境。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毅然决然地拿起手中的笔和学生一同下水。多年的身体力行,自己不仅从写作中得到了提高,而且在提高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增强了写作的兴趣。我经常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学生听,送给学生看。他们争相传阅,倍感亲切,并且暗暗模仿。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也提高了。自然自己不但有成就感,而且体会也不一样。
  
  一、能够和学生直接交流“为什么”
  
  一次写作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要求回家用心观察某一种动物,然后抓住它的特征进行写作。作文课时,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好凶的大公鸡》,里面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家一只大公鸡好凶啊!见了母鸡就啄它们的头……那只大公鸡就在鸡舍里称王称霸。”我看了,觉得写得干巴巴的,不具体。回到讲台上,我回想起自家也养了几只鸡,曾见过一只大公鸡特别凶,尤其是早晨刚出棚时,那只大公鸡的凶相最易暴露,那时我还仔细地观察过。于是我抓紧时间构思,写了一篇描写公鸡与母鸡争食、与其他公鸡相斗的短文。
  写完之后,我把自己的作文和学生的作文都念给大家听。同学们听完之后,频频点头,都说老师写得具体形象,这样的大公鸡才真正地凶起来了。什么是重点,哪里该详写,相得益彰,“为什么”的道理不用老师多说学生就清楚了。
  
  二、能够和学生交流“我是怎么想的”
  
  以前我讲作文难免有两种倾向,对好一点的作文盛赞不已,对较差作文则比较挑剔。前者还好,后者容易造成师生间的对立。如果这时老师能以自己的作文为例谈谈,无疑会有说服力。在一次作文课上,我指着教室里的作息时间表说:这张作息时间表,在你们看来没有什么奇怪,白纸黑字,无非是周而复始地如此作息罢了。但如果满怀热情地去想想它和我们的关系,你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我常觉得它就像一位老者,每天黎明都在呼唤着你们;起来吧!可爱的孩子们,国旗待你们去升起,朝霞待你们去描绘……当然,可根据各人的不同理解和感悟,阐明各自的观点。很多同学都认为:它像一根无形的绳子,24小时都束缚着他们。我肯定了这一观点,然而又认为这样看问题未免太片面:作息时间表对大家(包括老师)是个束缚,这是个事实,但同时它也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活动的天地,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天下没有不受制约的事物,鸟飞鱼跃是自由的,但也受着空气和水的制约。试想:一个学生如果不受作息时间的制约会怎样?一个单位没有作息时间又会怎样?然后告诉学生:世界万物的美丑,同你们的感受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伸出美的触角,才能发现美、感知美,正像只有蜜蜂才能感到花的芳醇一样。我在作文里谈了自己的见解,学生听了觉得亲切。既谈了作文,也交流了“我是怎么想的”,还谈了对生活现象的认识。
  
  三、可以和学生谈“我该怎么办”
  
  讲评学生作文,只能就文论文、评来评去,看问题的角度不免单一。从“开拓思路”的角度下水作文,用实例讲评,往往效果不错。有次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是《我和〈××××〉》(中间要填书名),要求写成记叙文。学生对此题不太好把握:“我”和一本书,记叙文,写什么?无非是写怎样想得到这本书,怎样买到或借来,怎样读完,后再议一下有何感受等等,这样就流于一般化了。我在考场上与学生同题作文,写的是《我和〈第二次握手〉》,撷取于中学的一段往事。从小时“知书”到初中时“想书”、“偷书”,后来高中时“买书”、“还书”、“藏书”……往事沉浮,岁月沧桑,触“书”生情。学生在假期中重作此题,100多本作文收上来,一篇文章一本书,一本书一件事,一本书一段情,都是动人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当我写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实践证明的确是这样。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上能与学生的距离拉得更近,与学生的心贴得更紧,那么就摆脱了作文教学的困境。多年来,我教过的学生写出的不少习作被报刊采用。“因为下水作文,蒋老师离我们最近。”这是教师节学生送我贺卡上的一句话。我们要把下水作文坚持下去,让站在讲台高处的老师离学生更近些。
  (作者单位:421513湖南省衡阳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一、听说教学的必需性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工具课。它的内容是丰富的、复杂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任务是多样的。但是在所有这些任务中,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巧,使他们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即学习其它学科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语文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学语文去学别的学科知识。这一点,在
期刊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学校和德育工作,是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班主任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角色,决定着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状况。因为班主任是全体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沟通学生与学校之间联系的桥梁。强化班主任工作职能,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强化班主任工作职能,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威信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期刊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道出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    一、班主任自身要练好“内功”    俗语说“打铁全凭自身硬”。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出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
期刊
【摘要】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界影响较大,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有丰富的理论资源。本文试图从《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教学理念来审视叶先生阅读教学理论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叶圣陶 阅读 教学 理念 当代价值    我国著名教育家、语文泰斗叶圣陶一生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给我们中国语文教学留下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教学经验,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方面,叶圣陶先生造诣很深。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
期刊
座位编排,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纪律状况和班级课堂气氛的好坏,涉及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甚至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诸多关系,问题交织,不好兼顾处理,往往使一些班主任左右为难。怎样才能给学生编排好座位呢?  首先,要使学生或家长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1、班主任要向学生或家长说明,学生无论坐在教室的什么地方都有利和弊的一面。如,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前坐、往中间坐,认为这样更能看得清教师的
期刊
目前,我们的一些语文课缺乏魅力,课堂气氛不浓,致使学生兴致不高,甚至反应迟钝。究其根源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语文课缺乏“情感”,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促进课堂焕发生机的重要根源。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这一特殊资源,用满腔的真情去同学生“对话”,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飞扬于课堂上。     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从课堂活动的主体看,教学不是教师个人的“独白”,而应是师生
期刊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和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哥白尼对天文学的不懈追求,自己说是源于“不可思议的情感高涨和鼓舞”。“兴趣与爱好就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探索追求真理。”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
期刊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人格有着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就阅读的视角、角色、空间作一探讨。    一、视角定位    多年来,语文教学试图“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示范,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对于语文教育的弊端,清华大学附中的一位特级教师曾一针见血地提出:“我们的语文课正逐渐变成一门纯粹的技术课。”  语文学习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操千曲
期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全面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时代和社会要求教育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和培养大批量的实用型、技能型、岗位型人才,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应运勃兴,并义不容辞地担起教育培养“三型”人才的重任。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应坚持以人才为本,坚持“淡化理论,强调实践”的教育思想,坚持实用教育的原则,重在提高学生的实用技术和能
期刊
作为一个班级群体组织者和设计者的班主任,如何完善自己,使之适应时代的需要,并出色地完成自己肩负的光荣使命,需要讲究班主任工作艺术。    一、班主任应讲究谈话艺术    1、避开“审问”,消除“戒备”。学生一时疏忽犯了错误,班主任老师在和学生谈话时,学生一般都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准备受“训”,思想顾虑重重。老师如果不事先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谈话就会变成一问一答的“审问”,甚至事与愿违。在与学生谈话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