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9问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safe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监测血糖是对糖尿病进行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通过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掌握病情的控制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了解进食与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为调整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缺乏血糖监测的治疗是盲目的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均得不到保证。下面就有关自我血糖监测的一些带有共性的关键问题解答如下。
  1 自我血糖监测适用于哪些人群?
  原则上,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下列糖尿病患者更要加强血糖监测:①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②初治的处于调药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③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④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⑤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⑥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的患者;⑦平时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2 没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还需要监测血糖吗?
  准确而全面地监测血糖是临床医生了解药物治疗效果和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但有的患者却对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在没有自觉症状时往往就忽略了血糖监测,只有当有了症状时才去查血糖,这种做法显然不妥。
  首先,血糖轻度升高时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时间久了同样会引起慢性并发症:其次,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反映迟钝,尽管其血糖很高却没有明显的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等),如果这些人平时不注意监测血糖,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再次,“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情况在临床上很常见,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不监测血糖,即使所服用的药物已经失效了自己也不会知道。因此,广大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糖监测时千万不要跟着感觉走。
  3 检测血糖当日患者是否需要暂停用药?
  答案是否定的。为了反映患者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因停药而引起血糖波动,患者在检测血糖的当天应当正常用药,但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对于自己备有血糖仪或者正在住院的患者来说,早晨空腹抽血的时间可以自行掌握,这样就不会因检测血糖而影响当天的用药和进餐。门诊患者则不然,例如,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晚餐前的胰岛素作用一般只能维持到次日清晨的六七点钟,故该类患者应把本该在上午注射的胰岛素安排在7点之前注射。医院门诊为化验而进行的采血多在8点半以后进行,若患者到医院去检测空腹血糖,势必会使其无法按照规定时间注射胰岛素。早晨人的升血糖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较多,加之此时已超过了患者在头天晚上注射胰岛素的药效持续时间,故糖尿病患者早晨的血糖可能会比平常高些。当然,如果为化验而进行抽血的时间安排得太晚(超过10点),由于患者空腹持续的时间过长,其血糖也可能会比平时偏低。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检测空腹血糖时必须在上午按常规注射胰岛素之前采血。如果患者平时在早晨7点注射胰岛素,那么该患者必须在早晨7点之前采血。由于门诊患者进行此类抽血的时间无法确定,所以这些人可于早晨去医院前先在家中正常地用药及进餐,然后再去医院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这样就不会使患者出现血糖波动,而且这样检测血糖还可以得知患者的进餐量及用药量是否合适。
  4 化验空腹血糖时抽血时间早点或晚点无所谓吗?
  空腹血糖是最能准确地反映人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的一项指标。在门诊经常会碰到不少空着肚子、远道而来的患者来医院查空腹血糖。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医生在给他们抽血时已经接近中午了。其实这时患者的血糖值已经不能代表其平时空腹血糖的水平了。严格地讲,只有过夜禁食8~12个小时后并于次日早晨8点之前抽血所测得的血糖值才算是其空腹血糖值。如果抽血的时间太晚,并为此耽误了早晨的用药治疗,则不但无法反映患者真正的空腹血糖水平,还可能因为延迟打针或吃药而影响治疗。
  5 监测血糖时仅仅化验空腹血糖行不行?
  过去人们化验血糖时往往只查空腹血糖。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证实,餐后血糖的意义甚至比空腹血糖更大。首先,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是餐后血糖首先升高,然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所以检测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其次,与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严格地控制餐后高血糖,有助于防治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因此,糖尿患者在监测血糖时不仅要检测空腹血糖,还要检测餐后血糖。
  6 多长时间监测一次血糖为宜?
  血糖监测的频率可因人而异。对于血糖比较稳定的患者可以每隔1~2周检测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适当增加监测频率,这些患者包括:①使用胰岛素(尤其带胰岛素泵者)治疗的患者;②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③更换治疗方案或调整药物剂量的患者:④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⑤血糖波动较大、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⑥处于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如发烧、感染、创伤、手术等等。这类病人每周需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凌晨3点等的血糖水平)。另外,当病人遇有不适,尤其出现心慌、手抖、冒冷汗等,应立即检测血糖,以便确认是否发生了低血糖。
  7 空腹血糖居高不下者应该如何检测血糖?
  由于睡前或凌晨3点左右患者的血糖过低或过高,都会出现次晨高血糖现象,因此,对于空腹高血糖患者,需加测睡前及凌晨3点的血糖,以鉴别究竟是“苏木吉反应(即夜间低血糖后引起次日早晨血糖反跳性升高)”,还是“黎明现象”(血糖从睡前开始到次日早晨一路逐渐升高)。临床上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截然不同,前者需要减少药量,后者需要增加药量。
  8 能用检测尿糖完全代替检测血糖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尿糖水平只能间接地反映其血糖的大致水平(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另外,尿糖的灵敏性较差,只有当一个人的血糖水平超过了其肾糖阈值(一般是10毫摩尔/升)时,其尿糖中的问题才会反应出来。另外,老年人易发生尿潴留,而检测尿糖时所采集的尿液是在几小时内积累的,因而这样测得的尿糖值不能准确地反映患者当时的尿糖水平。当然。糖尿病患者若因经济条件等原因不能定期地检测血糖,经常测一测尿糖还是有用处的。
  9 检测血糖时取手指末梢血与取静脉血的检测结果为何存在差异?
  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时取的是患者的毛细血管全血(包括红细胞和血浆),而医院化验室检测血糖时取的是患者将红细胞分离出去以后的静脉血浆。由于后者是将静脉血浆中含糖少的红细胞滤去了,所以,人们在空腹状态下所测得的静脉血浆的血糖值通常要比毛细血管全血的血糖值高10%左右。但这是两者之间应有的差别,并不能说明检测结果“不准确”。
  人们在进食后,由于胃肠道吸收的糖首先会进入动脉,然后经过毛细血管进入各个组织中进行代谢,之后再回到静脉系统,因此,人们餐后毛细血管内的全血血糖浓度要高于静脉全血的血糖浓度。但由于医院化验室检测的是不含红细胞的静脉血浆的血糖浓度,其测得的数值要比静脉全血的血糖浓度高一些。两者相抵,那么,用血糖仪测得的餐后血糖值与同时抽血测得的餐后静脉血浆中的血糖值则大致相当。
其他文献
混凝土裂缝问题是工程界关注的混凝土通病之一,也最难解决,通过有效的方法进行施工养护,不但可以控制混凝土裂缝,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节省了大量的裂缝修补和防漏费用。本文对
【正】 为了肃清封建主义的流毒和影响,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封建主义的认识。这里我从中外对比的角度就封建专制主义的基础问题作些剖析。(一)专制主义作为一种政体,一种国家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建筑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建筑行业近几年的不断奋斗和发展,逐步建遣出了一大批难度高、结构新颖的建筑物,成就相当卓著,但是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也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
现在有不少高中学生对英语课厌学.尽管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效果不是太大,针对学生的这种现状,我们不断摸索教学方法,最后确立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首先给学生补基础。
高血压疾病对于患者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对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是-种高危因素,可导致心衰、肾病等多种严重病症. 因此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措
胆石症的形成主要与脂质代谢异常和胆道感染关系密切.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也要关注药物在胆石症发病中的负面作用。临床资料表明,某些药物可能会成为胆石症的诱因,如长期服用
编辑同志:  近日,我们公司发生了两件事。57岁的李涛坐了几个小时的夜间长途车回老家,一下车赶紧到公共厕所小便,但小便后突然眼前发黑,晕倒在地。几分钟后,他清醒了过来,右脸颊磕了一个大包。来接他的家人看到这个情况,立即把他送到了医院。经仔细检查,李先生并无大碍,属于反射性晕厥。而25岁的小丁近日也因在家中突然晕倒被送到了医院急诊室。原来,瘦瘦高高的小丁以前有过一两次晕倒的记录,这几天正好例假在身,
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和肝肾功能普遍有所减退,导致药物代谢与排泄变得缓慢起来,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在这种情况下,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应特别谨慎,须在兼顾降糖效力的同时更加强调用药安全性,防止降糖药在体内蓄积而增加低血糖发生率。同时,过于严格血糖控制标准也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甚至会增加死亡率。  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药物选择上也就不能像年轻糖尿病患者那样,一定要避免选择作用强且持续
现在的教学都讲究高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所谓优化课堂教学,转换过来是另一句话:高效率教学。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在有限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