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的新“三板斧”

来源 :江苏教育·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也是衡量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方面。作为班主任教师,不仅要正确运用说教、压服、请家长三种传统的教育方法,还应尝试运用规则、改善关系、评价引导,探索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教育方法。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方法;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7-0023-03
  在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问题上,有一个很奇怪的情况:所有人都知道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师范院校却学不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也没有系统的学习(继续教育)机会。这种情况导致很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方法不多,就像程咬金的“三板斧”,几招用完还不见效果,班主任就显得很无奈,甚至把学生归到“不可教育”的行列中去。班主任教师如何突破“三板斧”模式,让教育学生的方法丰富起来?
  一、班主任的“三板斧”——说教、压服、请家长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他们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所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缺少方法的班主任通常使用以下三招来应对:
  (一)说教训诫
  说教,即说服教育。宣讲道理,说服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改正错误,这种方法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为什么很多学生都反感班主任的说教呢?因为班主任在说教时经常会出现三个问题。
  一是不当说教。说的“道理”本身有问题,学生不认同;
  二是空洞说教。居高临下地说大道理,远离学生实际,苍白无力;
  三是反复说教。一遍遍地重复那几句道理。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不是不能说教,但一旦学生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听班主任“讲道理”时,说教就没有意义了。事实上,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方法,说教经常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二)权威压服
  当说教不起作用时,班主任就会非常恼火:脸色变了,声音提高了,说话的语气也变得非常强硬。班主任不再和学生“讲道理”,而是命令学生承认错误或直接对其进行处罚。这招叫作“权威压服”。
  班主任确实是有一些权威的。学校在任命某教师成为班主任之时,即赋予了该教师对学生和班级一定的管理权、领导权,甚至处罚权。这种权威又叫“权力性影响力”。在班主任面前,学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所以,班主任用权威压服,大部分情况下会取得“效果”:学生害怕了,承认错误,接受处罚。
  但是,权威压服既不符合正确的教育理念,本身也有较大的“风险”。权威压服是引发学生叛逆、对抗,甚至造成冲突的重要原因。就算是学生被压住了,内心也是不服的。“从地上转入地下”的无声反抗,将带来更多的麻烦。所以,动用权威压服学生,到了最后其实是没有赢家的。
  (三)约请家长
  说教和发火动怒都不起作用,最后班主任会“放大招”——请家长。说客气点是请家长“配合”教育,其实质是联合家长的力量,迫使学生“屈服”。家长因为孩子在学校读书,平时受班主任的管教,所以一般都会“配合”班主任的行动,尽管内心可能也有些想法。
  但是,约请家长的教育效果好不好呢?如果仅仅是和家长联手制服学生,效果肯定不会好。且不说很多家长本身就拿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的,就算孩子因为害怕家长的打骂而屈服,这样的屈服又有多大的意义呢?这种做法可能会增加学生的不安全感、影响亲子关系、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怨恨情绪。
  “请家长”是班主任的“撒手锏”,如果再不奏效,学生就是“无药可救”的了。接下来,班主任可能会把学生推向年级、学校,因为自己已经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了。
  “三板斧”现象反映了班主任工作水平普遍不高、处理问题简单化的现状,也凸显了班主任工作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学生的个体差异大,教育效果是一個复杂的问题。因为缺少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不好。教育效果不好,就会对这份工作产生厌烦,甚至会哀叹师道尊严不再,产生“教师是弱势群体”“班主任是高危职业”等悲观想法。
  二、“三板斧”如何创新
  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不是不能采取说教、动用权威或约请家长,也不是不能处罚学生,问题的关键是要用好这些方法。
  (一)提升说服教育的能力
  说服教育是班主任最基本最常用的教育方法,不可废弃。表达能力、说服能力是班主任的基本功,需要好好修炼。
  1.建立师生平等的观念。
  居高临下的训诫姿态不利于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意见。师生平等不是流于表面形式的礼节、客套,而是实实在在地尊重学生人格。这种尊重可以在班主任跟学生说话时的神态、表情、语调、肢体语言、位置关系等方面体现出来。研究表明,在语言交流中,有声语言的影响只有35%,而身体语言要占到65%。
  2.逻辑正确,推理严密,以理服人。
  依靠权威使学生服从不能算真正的说服,说服最大的特点是以理服人。这就需要班主任在说服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拿出令人信服的例证,然后得出合情合理的结论,让学生口服心服。所以,班主任还要掌握一点逻辑学,在说服学生之前要做一些准备,这样说服的效果会更好。
  3.运用一定的说服技术。
  说服是有技术的。我们可以发现,有些人说话让人感到很舒服,容易听得进去,而同样一个道理,如果不会说,很可能令人难以接受。会说话的人会在无形中使用一些技巧,增加了说服力。比如批评学生常用的“三明治法则”(把批评夹在肯定与鼓励之间)、“角色置换效应”(换位思考产生同理心)、“调味品效应”(用一定的“废话”缓和谈话的氛围)等等,都是效果不错的方法。建议班主任们可以学习这方面的资料,这对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大有裨益。
  4.有真情实感。
  再多的说服方法,归纳起来无外乎都是八个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学生晓之以理当然是必要的,但有时以情动人的效果往往更好。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班主任是真心想帮助他,而不是怀有什么功利性的想法。如果学生在情感上和班主任有抵触甚至对立,那么即使班主任道理讲得再对,技巧运用得再好,学生也不愿意接受。如果学生从情感上亲近班主任,愿意听班主任的,那说服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二)恰当使用权威
  教育方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是班主任在运用这些方法时所执的教育理念和所处的具体情境。比如“权力性影响力”,是班主任领导力的组成部分,每个班主任都在运用。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恰当”地使用。何谓“恰当”呢?
  一是看“时”。事态紧急、班级陷入混乱或茫然状态,需要迅速控制局面、对大家的行为进行引导时,班主任可以使用权力性影响力先恢复秩序,再做进一步教育。
  二是看“事”。如果班主任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滥用职业权威压服学生,那确实是错误的。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出于维护正义、保障教育教学秩序而使用,则并无不当。
  三是看“度”。班主任的职业权威是有限的,不能过度使用,更不能以此替代规则,否则班级就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了。班主任可以利用权威去教育学生,但不能伤害学生,这是底线。其实,使用职业权威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所以在达到迅速控制局面的目的后,班主任就应当适可而止。接下来的查找原因、制定方案、跟进教育是漫长而细致的。
  (三)正确约请家长
  约请家长绝不能成为班主任威慑、控制学生的手段,这是需要班主任严格把握的。班主任要宣传自己的理念并用事实告诉所有学生,约请家长是必要的沟通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步,绝非向家长告状或联合家长整治学生。
  班主任在约请家长之前要先思考:
  为什么请家长(出于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事先与学生沟通等)?如何做(采用什么沟通方式)?
  作为班主任,要多采用教师、家长、学生“三方沟通”的方式,当面把话说清楚,现场达成某些行动方案;要避免“沟通漏斗”以及信息传递失真的情况。
  三、教育学生的新“三板斧”
  “成功的路不止一条”。除了正确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之外,班主任还应该有更丰富、更有教育意蕴的方法。在此,我提出教育学生的新“三板斧”:
  (一)运用规则
  运用规则可以避免班主任的无效说教、权威压服、意气用事。规则公开透明,削减了班主任的权威,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班主任(规则对班主任同样是约束,更是一种保护)。只要规则的制定过程是民主(经过议事协商)的,规则本身是正义、合理的,对班级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就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个凡事讲规则的班级,秩序井然,学生就会有安全感。
  (二)改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师生关系融洽,很多所谓的教育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改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班主任教师手里。只要班主任真正關心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就能建立信任。与规则、说服等理性的方法相比,更常见的情况是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之一。
  (三)评价引导
  所有的学生都会在意评价,不管他表现出的态度如何。与使用各种方法让学生遵守规则相比,用评价引导、调节学生的行为会更有效。智慧的班主任总是善于利用评价这个“指挥棒”引领班级群体价值观的形成——以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级里做什么会得到认可、获得尊严,从而激励学生多做;做什么就会倍感压力,如芒刺在背,从而让学生少做或不做。特别是舆论氛围这个“软评价”更有着强大的教育力量。不过,人们只在乎和自己有关系的评价,这就要求班级构建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更多元、更细致,应涵盖学习、常规、班级工作、集体活动、个性发展等多方面。评价的目的是激励,所以,班主任在运用评价时,应多加使用激励型评价。
  我曾经做过一个概括:“三流班主任权威压人,二流班主任制度管人,一流班主任评价引人,卓越班主任人格育人。”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也不代表一流的班主任不使用权威或制度,我只是想说明“班主任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道理,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
  根据以上内容,我将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做了一点梳理,见表1:
  做教育,本来就没有万能的方法,只有“更合适”,不存在“最好”。所以,班主任需要多思考、多反思、多总结,特别需要总结一些通用的教育原则。多总结,让班主任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有思路,就能不断产生新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方法。
其他文献
急性血管阻塞性缺血性肠病是临床上严重的急腹症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增多, 其发病率逐渐增加, 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 , 临床上易误诊误治,
目的:评价异丙酚在门诊手术的应用效果及对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 ̄Ⅱ级的门诊手术病人,静注异丙酚2.5mg/kg。分别于注药前,后2、5、10、15、20min,观察SP,DP,MAP,HR,SpO2的变化,同时记录病人在手术操作时的反应
我院自1988~1996年,在实施腹部手术中,发现合并胆囊病变2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45~70岁,平均58岁。平均住院天数12.5d。腹部手术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3例,脾肿大伴脾功能亢
【摘要】众多案例证明,外控式德育无法将核心德养真正根植于人格心灵。由此,必然要求对当前的高中德育进行改版,使之升级为内生德育。具体做法是:主动“兼容”,链接生活真实,融入时代元素;优化“系统”,升级活动平台,创新载体方式;修补“漏洞”,布局人格心灵,完善核心德养。  【关键词】德育;核心德养;人格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7-0026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引领教育改革深化和课堂教学转型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方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走出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的泥潭,转变知识立意类课堂,升华能力立意型课堂,追求以“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知性与德性;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3-0053-02  【作者简介】宗加银,
做好精神分裂症回归社会前的康复工作及护理,对促进病人的心理康复、社会康复,使病人顺利地回归社会,成为正常的社会角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往我们对确诊为淋病的患者,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后,发现仍有一部分患者在治愈淋病后(无再感染史)仍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但经涂片和细菌培养后均未发现淋球菌,后经解脲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