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皇帝应怎么称呼生父的争论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a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英宗赵曙应该怎么称呼他的生父赵允让呢?许多士大夫都坚持要宋英宗称他生父为“伯”,以现代人的观念,确实会感到不可理解。但是,对于宋朝人来说,这却是必须明辩的政治原则,而且真的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辩——便是宋英宗朝的“濮议”。
  宰相首倡“濮议”
  赵曙是以宋仁宗皇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但他并不是仁宗的亲生子,英宗甫一亲政,宰相韩琦、参知政事欧阳修等执政大臣便上奏:“濮安懿王德盛位隆,所宜尊礼。伏请下有司议濮安懿王典礼,详处其当,以时施行。”但其时仁宗逝世未久,不适合讨论崇奉濮王之礼,因此英宗下诏:“须大祥后议之。”治平二年(1065)四月,仁宗“大祥”之礼一毕,韩琦等人又旧事重提,于是英宗下诏:“礼官及待制以上议崇奉濮安懿王典礼以闻。”
  这明摆着是皇帝与宰相欲尊崇濮王的意思,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司马光自告奋勇,奋笔写了一份意见书《议濮安懿王典礼状》,大意是说:濮王与陛下虽有天性之亲,但陛下能够登极,富有四海,子子孙孙万世相承,却是因为继承了仁宗皇帝之嗣。从血缘上说,陛下是濮王之子,但在法理上,陛下却是仁宗之子。建议按封赠亲王的先例,尊封濮王“高官大国”。以王珪为代表的翰林学士认为,根据礼法,宋英宗应当称濮王为“伯”。时为治平二年六月。
  宋人的这一观点,用柏杨的话来说,“我们现代人死也想不通”。但是,从礼法的角度来看,却是不难理解的,自世袭君主制确立以降,合法的皇位继承,一直遵循两条原则: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从来没有由侄子继承大位的道理。在法理上以仁宗为父,构成了英宗继位的合法性。否认这一点,等于推翻了英宗登基的合法性。
  发生在治平二年六月的第一次“濮议”遂草草收场,追崇濮王之礼的动议暂时不了了之。
  台谏官再次挑起“濮议”
  转眼到了治平二年十二月,冬至祭天大礼过后,侍御史知杂事吕诲“复申前议,乞早正濮安懿王崇奉之礼”。英宗跟吕诲说:群臣反对朕尊濮王为“皇考”,想必是“虑本宫兄弟众多,将过有封爵,故有此言”。吕诲说:没有这回事。想仁宗皇帝“于堂兄弟辈尚隆封爵,况陛下濮宫之亲”,陛下若给濮邸封爵,谁敢说三道四?但尊为皇考一事,关乎礼法,不能不详议。随后吕诲又连上七疏,要求再议濮王之礼。但英宗没有同意(也许皇帝正在等一个时机)。吕诲又说,既然陛下不采纳台谏意见,那好,我不玩了,我辞职。但英宗又不批准辞呈。气得吕诲暴跳如雷,转而攻击韩琦、欧阳修。
  吕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范纯仁与吕大防等御史也纷纷上书弹劾韩琦与欧阳修。这大约是治平三年(1066)正月的事情。宋英宗本人,当然站在执政团队一边,“上意不能不向中书”。但他没有仓促下诏采纳宰相的意见,他还要等。等什么?等曹太后的说法。
  正月二十二日,曹太后突然给外廷下发了一道手诏:“吾闻群臣议称,请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今未见施行。吾再阅前史,乃知自有故事。可令皇帝称亲,仍尊濮安懿王为濮安懿皇,谯国、襄国、仙游(濮王的三位夫人)并称后。”曹太后深知皇帝与宰相的心意,不欲朝廷因此而撕裂,只好委曲求全,出面调解政府与台谏之争,于是便有了这道手诏。接到太后手诏,韩琦、欧阳修“相视而笑”。
  “相视而笑”的韩琦与欧阳修有点高兴得太早了,他们迎来的是礼官据“礼”力争的反驳和台谏官更凶猛的攻击。这个时候,台谏官的进攻重点,也不再放在皇帝应怎么称呼濮王的问题上,而集中攻击执政官非法沟通内宫。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台谏与政府已势同水火,不可两立。
  结局:惨淡的胜利
  宋英宗问执政团队,怎么办?欧阳修说:“御史以为理难并立,陛下若以臣等为有罪,即当留御史;若以臣等为无罪,则取圣旨。”英宗犹豫良久,决定挽留执政官,斥逐台谏官。不过想了一想之后,又交待了韩琦一句话:“不宜责之太重也。”
  治平三年正月底,吕诲被罢去侍御史知杂事之职,出知蕲州;范纯仁出任安州通判;吕大防免了监察御史里行之职,出任休宁知县。与吕诲被免职同一日,同知谏院傅尧俞被任命为兼侍御史知杂事,接替吕诲的职务。但傅尧俞坚决不接受新任命,英宗连下数谕挽留,但傅尧俞坚持“求去”。最后,英宗不得不在三月份改任傅尧俞为和州知州。知谏院司马光上疏要求英宗召还傅尧俞等人,不获同意,也提出辞职,并连上四封辞职报告,但英宗一直不予批准。
  至此,历时一年多的“濮议”之争,以御史台几乎被“斥逐”一空而收场,皇帝与宰相取得了有限的胜利:宋英宗不用以“皇伯”称呼父亲濮王,但也不敢尊濮王为“皇考”,只是含糊其词地称为“亲”。又过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英宗便因病逝世了,“称亲”也变得毫无意义。这一在“濮议”中争取来的胜利,可谓惨淡。
  余话
  为了一个“怎么称呼亲爹”的问题,礼官、两制官、台谏官与执政官争执了一年半时间,连皇太后也卷了进来。不止一个士大夫为了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惜辞职,自求贬斥。在“濮议”之争的后期,台谏官的关切重点,从“皇考”“皇伯”称谓的法理纠缠,转移为对君权、相权强化的警惕。
  如果我们将历史观察的视界拉得更宽一些,把发生在明代嘉靖朝的“大礼议”也纳进入参照系,问题就更清楚了。明朝“大礼议”差不多就是宋朝“濮议”的重演,只不过部分细节与结局并不相同。正德十四年(1519),明武宗朱厚照突然驾崩,由于武宗无子嗣,皇太后张氏与内阁大学士杨廷和选择了与皇帝血缘最近的武宗堂弟、兴献王世子朱厚熜为嗣君,这便是明世宗嘉靖帝。
  朱厚熜继位后,在如何尊奉父亲兴献王的问题上,与廷臣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对峙。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坚持认为,世宗以“小宗”入继“大宗”,需要先过继给明孝宗(明武宗之父)为子,以获得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因而,应该称兴献王为“皇叔考”;朱厚熜则坚持自己是繼承皇统,而不是继承皇嗣,必须追尊父亲兴献王为“皇考”。双方争执了三年,最后,朱厚熜顺利追奉生父为“皇考恭穆献皇帝”,而所有跟新皇帝唱反调的五品以下官员,被当廷杖责,廷杖而死者十六人。皇帝大获全胜。这一结局,既是明代权力结构中皇权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的必然结果;而且,皇帝的胜利,又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嘉靖朝“大礼议”也是明代内阁制演化的一道分水岭,之前权力相对强健、独立的“三杨”内阁、杨廷和内阁不复出现,阁臣对皇权的依附性在“大礼议”之后更为突出。
  今天一些自称秉持“自由主义”的论史者,对明代“大礼议”中的杨廷和等士大夫冷嘲热讽,却看不出礼仪之争背后的法理学(道统与皇权之法理关系)与政治学(内阁与皇帝之权力消长)要害所在,未免有点不识大体。(摘自腾讯大家)
其他文献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而开展老年人体检是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政府民生工程,同样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2015年来泉港区率先引进亿能达体检软件,实施“互联网 ”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泉州市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2000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挂牌成立。辖区总面积441.
《未来三十年》  郑永年 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9月出版  时值中国改革40周年,自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之路,面临新的局势与机会。这几年经济的增速放缓,新的举措如何制度化,从而预防和遏制新问题的出现?目前的改革遇到了哪些新的困难?中国如何处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如何逃避中等收入陷阱,把国家提升成为一个富裕社会?政府每年有什么改革新进展,有什么新的举措要完善,将成为未来几年观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古暨今,方术士也是重要一行,业务范围涵盖星占、神仙、占卜等项目。而在此行绵延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混得最风光的大哥级人物,堪称状元之才的,非栾大莫属。  《史记·封禅书》记载:“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这位栾大哥在发迹前,已跟胶东王混了多年——胶东王是汉代初期封地在胶东国(今属山东青岛)的国王。彼时,栾大在胶东国宫署内掌管宫廷饮食器物。他的师
最新研究发现,一次糟糕会议的不良影响,可以让与会者持续抱怨好几个小时。如果领导者继续召开低效会议,最终可能会导致团队成员离职,而且其自身的权力和影响力也被削弱。是时候学习如何掌握会议领导力了!  戴维是美国一家大银行的高级副总裁,是一位能干的“面对面”风格管理者。然而360度反馈显示,他在“组织高效会议”这一关键指标上表现不佳。多名员工称戴维的会议“是一种煎熬”。他们抱怨他开会过于频繁,会上纵容少
在现实的经济外交实践中,中国面临着与实力上升不相符的“地位困境”矛盾,即日渐增强的国家实力与既有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受到的掣肘之处增多之间的矛盾。根据商务部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692起,1995年至2010年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11年至2015年国外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每年涉案的平均金额约为110亿美元,国际贸易保护主
“双十一”迎来新一轮的购物狂欢;消费需要的井喷式增长,不可避免会给快递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这边厢,“双十一”不仅需要快递业全力以赴,也需要“招兵买马”;那边厢,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当下,不尽如人意的生存生态,让不少快递员选择了转身离场。当旺盛的用工需求遭遇快递员的“改换门庭”,快递业就会出现人员短缺。  一提到“用工荒”,许多人都会习惯性联想到春节前后出现的临时性劳动力短缺。春节作为一个阖家团
中国在向世界解释自己的外交政策时,总是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总是希望能够说服外界“中国的复兴是件能使全世界获益的好事”。  但是,外界在接受中国的这一套外交话语时,却有不少的困难与疑惑。这主要并不是因为中国话语深奥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程度。有些中国概念与表述确实比较抽象(如“义利观”“命运共同体”等),很有细化和具体化的必要,但国外聪明的人有的是,抽象化语言本身并不构成理解的障碍。主要的问题在于中国话语
2019年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就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介绍,我国大约有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都是由行政機关来执行。但是行政执法中存在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的问题,
有媒体总结基层“假作为”花样翻新,一些干部竟成“套路”高手的現象。貌似卖力,实则装样,人到心不到,这类“假作为”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喊口号很积极,行动上难见影”。  为官不为,何以为官?但确有一些党员干部,不以守纪律讲规矩为本分,反以懂得潜规则当“成熟”;干事创业,不以踏实肯干为本职,反拿钻营套路“假作为”当本事。  为何不作为?不敢担当、无力履职、怕出错误、保住乌纱,诸如此类的原因早已被分析透
不知从啥时候开始,人们把聚餐叫“饭局”,那些银子多的老板,权势大的官员,名头高的贤达,历来都是饭局常客,平民百姓也会偶尔一聚。既然叫饭局,那就不是简单的吃饭,总要肩负点什么使命,像联络感情、答谢致意、办事请托、谢罪致歉等,所以说饭局里有“局”,这还只是一般的饭局。还有些著名饭局,则充满了谋略、算计、圈套、权术,甚至会改变历史进程。  最著名的自然是“鸿门宴”,杀机四伏,惊心动魄。项羽请刘邦赴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