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招生成就百万富翁

来源 :大众致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rkangg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坎坷的经历
  
   王鸿达出生在河北省承德市一个农民家庭。1983年9月高中毕业后,为了彻底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决定回乡创业。他向亲戚朋友借钱搞种植,搞养殖,做买卖,整整折腾了五年,结果都因缺乏一定的科技知识和市场意识而失败,赔了很多钱。走投无路之际,他被迫去外面打工,干过建筑,砖厂拉过车,什么累活脏活他都干。后来又到了一家公司跑推销。就这样,在外面又干了六年,这不仅让他开阔了眼界,还学到了很多处世经验和防范市场风险的本领。这期间,他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又报读了国内多所大学举办的函授班,培训班,很快取得了大学毕业证书,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在他跑推销的三年里,他看到全国很多地方都过上了小康生活,而他所在的县城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其主要原因就是信息闭塞,广大农民缺乏科技知识。于是,他辞去了公司的工作,四处借钱,于1993年10月在县城开了一家科技信息服务公司,订阅了大量科技信息报刊,向农民传授科技,传播信息。然而,这里的农民,信息意识差,观念陈旧。他的服务公司无人问津,惨淡经营了不到三年,已经面临倒闭。此时的他已债台高筑,借钱都没人借给他了,亲戚朋友都躲着他,谈了几个女朋友也因为他负债垒垒而告吹。由于几年订报看报,掌握了不少信息和知识。他尝试着给报社投稿写稿,反映农民现状和呼声。结果被多家报刊杂志社采用,并聘他为特约记者。就这样,靠给报社写稿挣得一些微薄的稿费,仅仅解决了他的吃饭问题。公司已资不抵债,要债的人整天上门来,他几乎要崩溃了,几个好朋友劝他:“你也有文凭,有事业心,何不自己找个工作干呢?多省心啊!”他却说:“我宁愿当一元钱的老板,也不当一万元的打工仔。”
   正当他绝望之际,1996年6月,他偶然在一本农村杂志上见到一则小广告,是广州某培训学院在全国招聘招生代理。学院培训计算机,模具等技能,而且毕业包分配工作,到广州大型企业,月薪很可观,每招一人学校付给招生代理300报酬。他想:本地待业青年、中高考落榜生太多了,这是个大市场,自己这个服务公司就是搞信息中介的。于是他决定应聘驻地招生代理,向校方索取招生简章。仔细阅读后,他写广告进行张帖宣传,没想到广告刚贴出三天,报名的人就有四五十人。他经过挑选确定了20名青年,并带他们去了广州。安排入学后,校方当即兑现了劳务费6000元。当时,他手里接过这钱时,泪水模糊了双眼,心想10年来,这是第一次赚钱。回来后,他反复考虑,认为招生行业是个朝阳产业,本地尚属空白,决定扩大规模,主动联系了全国多所民办大学和技能培训学校,为他们做招生代理,从此走上了这条无本致富之路。
  
   辉煌的十年
  
   1997年3月,王鸿达从教育部门获悉全国共有民办高校1300多所。他选择了北京市和全国民办高校典型的西安市等全国二十个省市的优秀民办高校30多所。为了保障学生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就读,他亲自去北京、山西、河北、河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山东、江西、广东等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各个学校的办学规模、校园环境、食宿条件、办学理念、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就业等软硬件设施,认为可以合作,这才与学校签定招生代理协议,并带回每个学校的招生简章。回来后,悉心阅读简章上的内容,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打电话向学校咨询,直到将每个院校都了如指掌。这才开始布置如何开展宣传,如何做好家长和学生的说服工作。
   最初招生的两年,因本地还没有第二家招生机构,是独门生意,学生除了正式考上大学的和复读的外,绝大多数高考落榜学生只有选择民办高校继续深造,市场很大。每年招生数量都在300人以上。当时各校付给的劳务费在300-500元不等。每年下来净赚10多万元不成问题。从1999年以后,全国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为了吸纳生源,各高校拉开了生源大战。招生劳务费也由几百元涨到了1000-3000元不等。没到高考完毕,全国各地只要有高中的地方,就有招生中介人员出现,甚至没到高考,有些民办高校就提前放假,让在校的学生回去招生,竞争相当激烈。针对这样残酷的竞争,王鸿达审时度势,制订了一系列招生宣传方案:
   首先,他与北京一家权威教育机构合作,对每个考生进行考前潜能测试,制订应考策略,应考技巧,把学生潜在的能量发挥到极限,不至于考试失误。
   第二,高考完毕,针对每个考生的成绩,向考生讲解如何填报志愿,怎样才能提高“命中率”,以及每个院校的特色专业、每个专业今后的毕业去向、就业前景以及国家录取的相关政策法规等,使每个考生都能如愿以偿,考上理想的大学。
   第三,针对未上线的考生,向他们讲解如何选择民办大学以及根据考生自身潜力能否复读等,讲解国家对民办高校的优惠政策以及民办高校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和家长对民办高校有全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选择民办高校就读。
   在招生过程中,有的招生人员为了招揽生意,故意夸大事实,将招生院校说得如何好,许诺毕业安排工作等等……结果学生到校后,交了学费才知道上了当。有的学校是临时租赁的校舍,有的根本没有什么教授、副教授等师资力量。甚至有的是根本就没有办学资格的“黑学校”,打着“***大学”的牌子到处招揽学生,骗取学生学费后就溜之大吉,人去楼空,上当的学生不计其数。还有的招生人员拿着国办名牌大学的计划外招生简章向学生说:这是国办大学,毕业后能获得国办名牌大学的文凭。其实所谓的国办计划外招生,只是高自考而已。对于那些落榜考生来说,本来他们就底子薄、基础差,再去让他们读自考,是很不容易过关的。但是,很多考生和家长不明白这些概念,只看中了名牌大学的这块牌子,相信了这些招生人员的花言巧语。到校后,学校管理松散,学习四年后统考不及格,根本就拿不到毕业证。这才后悔不已,大呼上当。
   王鸿达则认为:招生和经商一样,要讲诚信,不能误导学生。对于那些落榜的考生来说,选择一所好学校是决定他们一生命运的事情,绝不能草率,不能随便给学生选学校,那是极不负责任的,也是不道德的。那样会误人子弟的。面对民办大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实。面对那些因高考落榜而无所适从的考生。王鸿达挺身而出,决心要澄清招生市场。他在学生填报志愿的这几天时间里,免费举办高校招生信息发布会。这一举措,果然奏效,上千名考生和家长来参会。他从如何填报好志愿到落榜后如何调整心态;正确选择民办学校以及国家招生政策等等,讲的入情入理。对于因家庭贫困而不能读书的考生,为他们精心选择一些国内优秀技能培训学校,让他们能学得一技之长,并在大中城市就业。
   从2000年以后,他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招生咨询会。他想要做得专业,就必须了解国家相关政策。他自费订阅了《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求学》、《 高校招生》 等相关报刊,及时向广大考生宣传招生政策。他根据国家目前6种学历教育形式,向学生和家长详细介绍每一种学历教育的入学形式、考试时间、录取方式、毕业通过率、毕业证书样式及其含金量,社会认可程度等等。为每个考生量身打造相应的学历教育形式,让每一位落榜考生都能如愿以偿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因为他讲的透彻,在校的老师和从事多年招生的教育工作者也自叹不如。学生和家长深深佩服他的诚实和奉献精神。很多上线的考生都找他填报志愿。落榜考生向他咨询请教择校技巧,当然这些都是无偿服务。有了他这些举措,绝大多数考生都纷纷涌向他的办公室。每天咨询报名的络绎不绝,这下可激怒了同行。其他的招生点几乎无人问津,有不少院校的招生代理联合起来,到他的会场寻衅闹事,挖墙角,招揽学生。有几次他出门时,被他们暗中跟踪,乘其不备将他打倒,威胁他不要再招生,有的利用打匿名电话、写匿名信等种种方法进行恐吓,还有的用金钱收买他,用更高的报酬让他给招生。他说:“只要学校条件不好,不正规,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给他招。学校如果办的出色,对学生负责,不给报酬我也招。为的是让所有落榜学生都能上一所理想大学,这是我最大的目标,也是我做人的根本。”湖南衡阳一家政法学院因无生源而面临倒闭,学校让他带去50名学生就让他当招办主任兼副校长,还给一套楼房,北京一家民办大学也邀请他去当招生办主任,这些优越条件他都婉言谢绝了。经过几年的招生实践,他更加觉得,这是一项既赚钱又体面的事业。考生因进入了理想的大学,放假回来都纷纷来看望他,家长也经常带些土特产去慰问他。他感到了无尚的光荣和欣慰。还有更多想创业的人也都向他请教招生致富的秘诀。他决心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
其他文献
近日,由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代言虚假广告引发的明星代言风波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许多人将矛头指向各路代言明星,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甚至发出一封致首都名人、明星的公开信,劝诫他们珍惜自身的荣誉和公众的信任,慎做企业形象宣传和商品、服务的代言。谁知,时隔不久,另一位著名相声演员、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又“顶风而上”,在是非难断、处处陷阱的加盟连锁行业中,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北京亿兆佳业科技有限
期刊
逛街逛出大商机    女人大都喜欢逛街,徐焱也不例外。一天晚上,徐焱伙同好友一同到珠海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去购买衣物,偶然发现,虽然夜幕已经降临,但街上竟有三分之二的灯箱广告招牌并未点亮。跟几个店主一打听,徐焱明白了个中原因。原来商业灯箱的灯管很多,耗电太大,一般都在千瓦以上。加上商业电费较贵,对商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现在生意难做,因此商家一般都尽量缩短灯箱点亮时间,更不敢通宵开着广告灯箱。店主的
期刊
说来人们也许不相信,在全国几百家从事秸秆碳化做煤球、做木炭棒的单位和个人,没有一家的技术成果能赶上江苏新沂市的大老徐的技术。然而在苏北及鲁南的广大地区有几十家从事蜂窝煤、木炭棒生产的厂家,一提到大老徐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的研究成果“煤化粉”和“木炭专用模具”着实让这些小企业的小老板们疯赚了一把,是大老徐的研究成果让他们掘得了第一桶金!  大老徐的名字叫徐春天,一个40多岁的中年汉
期刊
毛巾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然而传统毛巾在使用过程中会滋生细菌而发粘、发腻、发臭、变黄、变硬等,极易造成交叉感染而引发疾病。再加上化工染料的使用,五颜六色的毛巾已成了人们健康的杀手!替代产品——高科技生物纤维毛巾应运而生!它超强吸水,拒油抗菌,永不变腻变硬,洁净环保。哪怕是鞋油沾上后在清水中一摆一荡,仍洁净如新。清洗无需使用洗涤剂。各项性能均优于单纯木质纤维、竹质纤维、蛋白纤维。产品规格全、品种多、质
期刊
在人生的旅途上,常常会出现命运的转折点。在无数个转折点上,如何打破常规,创造奇迹,活出生命的精彩,关键看你是否敢于创新并将创新付诸行动。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先说一个故事:有一个房地产老板去察看一个建筑工程的进度。这时一个工人拿着一把砌刀从前面跑过来,高兴地说:“10年前,我们还是在一起砌砖的建筑工人,如今你却成了一个大老板,我还是一个砌砖的建筑工。”说完,那个工人好象有点难过。这时,这位大老板
期刊
【办个藏妇康专营店,有啥方法净赚10多万?】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贵州省龙里县城,有一位名叫郭云涛的人,年仅29岁, 利用打工赚来的三万元代理”藏妇康”产品,仅六个月时间他究竟用什么方法挣来10多万的利润?  郭云涛 先生虽然仅有高中文化,在广东打工期间就有自己要当老板的想法,在2006年过完春节就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决心,于是在网上搜索创业项目信息,当他看到西安宇陀藏医药研究的”藏妇康”产品时便
期刊
位于山东省莱阳市的百信石材机械厂,生产的百信条纹步道石是他们企业研发的核心产品,它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也推动了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冰城哈尔滨的太阳岛、防洪广场、工业基地沈阳的大学校园、玉环花苑、客运总站;北国长春的人民广场、吉林省宾馆、首都北京的永定门立交桥广场的美化建设、阜成路改造及奥运场馆的建设;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广场、宁夏高尔夫家园‘安徽蚌埠的大学城;广州的珠海
期刊
2001年10月14日,香港,一个辉煌的盛典正在举行。不仅仅是为了庆祝中国申奥成功,同时也是亚太之星勋爵册封大典,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王室现任领袖亨利王子伉俪来到这里,以隆重的古罗马礼仪册封郑明明等人为亚太之星勋爵,作为其中惟一的企业家、惟一的女性,郑明明得到这个奖是无比荣耀,也是理所应当的。这个奖是为了奖励她为美容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对美无私的传播。从300美元奋斗到今日的地位,郑明明依旧还是那么
期刊
“杉杉”,一个享誉“天下”的品牌,9 年前,它以中国人的西服而“潇洒”于中国市场,那时候,杉杉每天的利润就可以买辆奔驰车,连续7 年保持中国服装市场占有率第一名。9 年后,“杉杉”果断转身,挥洒“多品牌、国际化”的大手笔,开始了里程碑式的新航程,而它的领航人就是被称为“服装界巴顿将军”的郑永刚。  真正的行业领袖并不是销售量最大的企业,而是不断走在行业前面、以模式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在事实上制定着行
期刊
河南省扶沟县的农民李胜利很有经济头脑,他组织了几个人成立了一家扒房公司,生意竟然十分红火,电话热线天天响个不停。公司成立不到两年,他和一帮穷哥们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的队列。    今年35岁的李胜利是个农民的儿子,两年前,他和村里的其他人一起到城里打工,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满世界地找活干,扛过包,掏过粪,冲过下水道。活辛苦不说,还不怎么赚钱。每天除了吃住,所剩寥寥无几。  一天,李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