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课标激活文言诗文教学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考以及各地中考试卷中文言诗文所占分值明显增加,而且难度加大,增加了翻译题和鉴赏题等主观题型。陆续问世的语文教材中文言诗文所占比例也明显增大。文言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然而文言诗文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老师以为学生难懂就采取满堂灌,让学生做笔记,然后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这样弄得文言诗文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文言诗文阅读能力提高缓慢。一方面文言诗文的比重在加大,而另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教学法却如此的尴尬。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激活文言诗文教学呢?新课标为激活文言诗文教学提供了方向、依据和法宝。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的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提高了关于古典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并体现出高、宽、活三个特点。“高”是指要求高,把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目的上升到传承文化、形成底蕴的高度;“宽”是指学习文言文的范围越来越宽,对中国古代优秀作品,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用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活”是指文言文学习的过程要活,重视阅读实践,在实践中举一反三。
  以新课标为指导,激活文言诗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寓学于乐。
  
  当前文言诗文教学中最令人头痛的就是学生对文言不感兴趣,有畏难和反感的情绪,厌学。学生对文言形式有隔膜,对古人思想认识有距离,这是客观的事实。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学前的兴趣,学中的乐趣。“趣”字完全能消除“隔膜”、“畏难”和“厌学”,使学生乐于学习。
  首先,教师设计好的导语激趣,由“现代”导入“古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诸子文章时,比较介绍中西文化,介绍诺贝尔奖得主倡导儒学、国内外兴趣“儒学”、“新儒学”研究,激发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的向往;或比较介绍诸子之间的不同观点和斗争,激起学生了解诸子文章内容的欲望。还可比较介绍现代人与古代人在同一题材或同一文体上的写作差异,拉近学生与古诗文的距离,激发学习的兴趣。如关于山水,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再介绍诸子偏爱的观点。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更偏爱山,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正是仁者所必备的胸襟。老子偏爱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同是对水的赞美,孔子:“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认为君子理应以此为楷模,自强不息地努力奋进。看到的是水的进取性和渐进性,认为这些特性有助于君子自身修养。而老子则完全从另一角度提出问题,于是看到了水的柔弱、无争、谦逊的特点,这是从水的消极方面来赞扬水,来宣扬“无为”而为的“道”。通过这一番导入、激发,就很容易进入《诸子喻山》(上海二期课改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实验课本)或其他诸子文章的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可介绍作者生平和趣闻轶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苏轼的文章,介绍苏轼的多才多艺和相关的趣事(见林语堂《苏东坡传》)。如学《滕王阁序》,就可介绍王勃写此文的相关传闻。
  再次,可利用文本本身的情趣和理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鸿门宴》,就可介绍整个《项羽本纪》的情节,甚至播放电视剧《汉刘邦》。突出其中背水一战、霸王别姬等经典情节和典故,学生没有不感兴趣的,而且自然地激起对其中蕴含的哲理的思考。带着这样的兴趣和思考,自然很容易走进课文了。
  
  二、浅入深出,循序渐进。
  
  以新课标为依据的新高中语文教材正在策划、编写之中。笔者以为,应吸取过去教材中古诗文篇目选择和编排的教训,秉承新课标的新理念和新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认知规律,确立“浅入深出,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方便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教与学。
  其一,文本选编的顺序,应由今到古,溯流而上。2000年2月第二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按由古到今去选择和编排文本的。而所选文本是《古文观止》或名家的经典诗文。文言诗文集中编排,而且把同一历史时期的文本编排在同一单元。其优点是能使读者认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个较清楚的轮廓。但这个学习顺序,无论从内容的深浅看,还是从文字难易看,都缺乏对中学生初学文言诗文的心理认知规律的考虑和照应。按照学习的心理认知规律,理应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去学。因此,笔者以为教材的古诗文文本的选择与编排,应尽可能地遵循这条规律。如第一册第一个文言诗文单元,可选晚清和近代的文言诗文,如《与妻书》《乙亥杂诗》等,由于时代较近,思想感情和内容上容易沟通,文字上的隔膜也较少,学生自然就没有了畏难和厌学情绪。由此溯流而上,越到高年级再学时代久远、文字和内容深奥的古诗文。凡学习,都是从简单的学起,有一定积累之后,再进一步学难的深的。我们的文言诗文为什么不这么选编?
  其二,文本选编的内容,应由浅到深,先情趣后理趣,逐步涉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如散文,可先学贴近生活的见闻感受内容的文章,如《虎丘记》《项脊轩志》;再学情节有趣记事性强的文章,如《鸿门宴》及人物传记类;然后学缘景抒情缘事说理的文章,如《赤壁赋》;最后学议论性强的政论和哲理性文章,如《六国论》《逍遥游》。而有情趣有生活意义的小说、戏剧,如《促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窦娥冤》《长亭送别》等,可以按情节复杂、内容深浅和文字难易程度,与相应程度的现代小说和戏剧编入同一单元或同一册教材。至于诗词,是靠形象(景、物、人、事等情感载体)抒情的,可以根据形象类型及其所蕴含情感的复杂程度,同时照顾诗歌表现手法不同导致的理解难易程度,由浅易到深奥地进行编排。不能像旧教材,先学《离骚》后学《山居秋暝》,或把《山居秋暝》与《锦瑟》列入同一单元。
  其三,所选文言诗文文本的编排,还要考虑与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这两块教学内容相照应相结合。如现代文小说单元之后,就可编排一个内容相类似的文言小说单元;现代散文或诗歌之后编入一个同题材的文言散文或诗歌。又如在学写议论文时,学一两篇较规范的文言议论文,学其写法,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在学习时,就会相互贯通,既激发比较阅读的兴趣,又巩固文言文诗文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文言诗文教学的效率。
  只有按照“浅入深出,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文本,以此文本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降低学生跨入文言诗文学习的门坎,消除学生的畏难和厌学情绪,由浅到深,渐入佳境。
  
  三、改革教法,寓教于乐。
  
  过去文言诗文教学课堂之所以沉闷,除学生畏难、厌学之外,还在于教师的“包办”,以“学生不懂”为由“满堂灌”。新课标进一步扩大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范围和高度,把高中文言文教学由过去的“以落实字词句为目的的串讲式教学”转变为全面落实新课标“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教学。同时新课标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要使文言诗文教学课堂活起来,就必须牢牢树立、始终贯彻这些理念,并以此改革教法。
  其一,善于激情。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努力使自己成为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及灵感的导演,成为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朋友,并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肯定、鼓励学生闪现出的点滴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这样学生主体意识强,思维活跃,并受到肯定、鼓励,学有收获,有一种成功感,也就乐于学习,乐于进取。
  其二,形成互动。教师应“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教师必须视自己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并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平等的一员,成为合作的探究者、平等的对话者和协同的学习者,与学生开展多方面的对话。同时,教师又是“平等中的首席”,必须适时在互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引领互动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不断激发双方的生命智慧和创造潜能。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参与、沟通、交流,营造出崭新的师生互动局面。
  其三,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可为学生创设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其形式多样,可进行校本建设,开设研究性课程,如“唐诗鉴赏”课程,“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李煜研究”课程;可开设兴趣班,如“古诗文朗读会”、“古典诗词创作班”;可进行“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知识”竞赛,等等。第二课堂,是课内知识与能力的延伸,是学之趣学之乐的延续;反过来,又能巩固和促进课内所学,提升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的了解和向往。第二课堂的开辟,使救活文言诗文教学又多了一条新途径。
  
  四、重视学法,形成能力。
  
  教师还应该以发展、增强学生文言诗文的自学能力为核心,教会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方法,并形成自学能力,为广大学生文言诗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强调诵读,强调积累。一篇文言文中,主要实词都会解释,当然就能看懂文意了。因此,要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结合所学文言课文的诵读,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规律,去识记文言实词。这样有本有源地记就会记得牢固,而且在诵读中自然地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下次再碰到这个实词或类似的句型,就会触类旁通,自然神会。
  其次,归纳总结,融会贯通。学习文言诗文,单篇的学习,收获往往是零碎的、无序的,难以记忆或转化为能力。因此,有了一定篇目的量的积累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瞻前顾后、上下联系、左右呼应、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落实文言知识点和能力点。如实词一词多义的归纳,如文言词法和句法的规律的总结。
  再次,内外迁移,上下推断。课内学过了,再找一篇课外文言文进行考查。这种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和根据上下文推断的能力,是学文言诗文所追求且必须达到的一种高层次能力。只有形成了这种能力,才算真正具备了文言诗文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教给学生一些迁移和推断的技巧,调动学生联想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想象推断,形成自读能力。
  新课标为激活文言诗文教学提供了方向、依据和法宝。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在理解、贯彻和实践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一定会拨开乌云见青天,开创文言诗文教学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文言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张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4.4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
  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九方中学)
其他文献
给出了抛物型方程的一类新的时空并行算法。此类算法不仅在空间上可以并行,在时间上也可以并进,很大地提高了算法并行度,发展了传统的只能在空间并行而在时间上是步进的并行算法
【正】说起现在的孩子,大家的心里常常有一个前设:独生子女。接下去的判断就是:自私,任性,孤僻,脆弱……不少教育理念及方式,大致就是在这种理解之下设想、设计出来的,如磨难教
【正】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发觉我的课堂有了与过去不一样的地方,套用一个时尚的词,即有了"生命"。有了生命的课堂,使我与一次次地惊喜不期而遇。
案件管理机制改革作为今年我省检察机关推进的五项改革之一,反映了对检察工作规律性认识的不断变化,顺应了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的需求,对于强化内部监督制约,促进检察机关依法、文明
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强调和推进,并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采取多种措施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并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介绍1例克罗恩病并发淋巴瘤的病例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1年前曾因克罗恩病行回盲部切除术,后再发反复腹泻
采用微波消化技术及自行设计的微量滴定装置,对一个分析化学设计实验—奶制品中的钙含量测定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本法与常量法无显著性差异。与传统的消化方法及常量滴
<正>《课堂研究》延续《读懂课堂》的思想精髓,深入课堂研究的真实现场,本书是著名课程学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领军人物钟启泉教授"课堂研究三部曲"的第二本作品。通过与《读
期刊
徐采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冶金物理化学、有色冶金理论研究工作,徐老现已93岁高龄,仍在坚持工作。2011年在《贵州科学》第一期发表名为《熵论》之
检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检察实践活动及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