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引路人,在课堂教学活动担任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这表明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发展特点为基础,根据学生特性的不同及时调整自身角色定位。初中英语教师向小学英语教师转变,首先要明确中小学英语教学差异,初中英语教师面对更大升学教育压力,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品质等,小学英语教师则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文本从课程目标、教學方法和教师定位三方面,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师到小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教学差异
教师角色定位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自我提升中除了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外,还要重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如此才能在不同教学格局中及时找出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得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特点,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定位都为引导者,但需要教师扮演不同角色来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如此才能使学生产生课堂融入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初中英语教师向小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还要结合学生态度与家长反映调整自身角色定位,以更好的实现初中英语教师到小学英语教师的转变。
一、课程目标的转变,以培养基础知识和日常用语为重点
初中英语课程目标有较强的应试化现象,即教师需要在有限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并进行题海训练,这种形势下,教师会将更多时间运用在讲解语法知识、锻炼应试能力上,并且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用于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并且,在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目标,这便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更多关于培养思维、拓展文化的内容。整体来说,初中英语课程目标更注重语法知识的应用,突出系统宏观的知识体系。
小学英语相较于初中来说,应试化现象不明显,教材内容也较少,知识点教学也主要针对一些常见词汇、句型和日常用语,这使得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轻,会有更多时间进行拓展学习与实践活动。为此,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应是以培养基础知识和日常用语为重点,课时安排体现短时高频的特点,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并通过有效训练培养学生的情境性听说能力,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以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为主要趋向
初中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中期阶段,他们在这个时期通常已经初步养成学习习惯,这个学习习惯是受到生理和心理发展影响的。并且,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容易进行纪律管理。但由于初中生的个性差异逐渐变大,有些学生会变得内向,不再积极地回答问题、进行口语表达。因此,初中英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偏向固定结构化,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和迁移应用为主要趋向。
而小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的萌发期,他们具象思维发达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更倾向于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激发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小学英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以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为主要趋向,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简单易懂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
三、教师定位的转变,以化解学生倦怠感和无助感为风格
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者,教师若想使学生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满足学生需求,还要为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以带领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小学是他们最初接触英语的阶段,对英语较为陌生,并且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倦怠感和无助感,而初中生则已有英语基础,已经将英语学习纳入常规生活事件,在英语学习中接受度更强,教师便可使用更直接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
在初中英语向小学英语教师定位的转变中,教师需要扭转以往契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和应试目标的教学风格,而是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监督管理等方面呼应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英语定位为生活语言的课程,体现出新鲜感与实践性,促使学生形成兴趣、求知与学习的有机结合,这种尊重学生心理状态的教学风格能够有效化解学生的倦怠感和无助感。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向小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不仅是对自身教学风格的转变,更注重的是对学生了解的加深,进而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实践应用中找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风格。为此,教师需要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自身定位中做出转变,首先明确小学英语课程目标中对学生兴趣和语言能力的重视程度,然后在教学方法中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最后在自身定位中形成化解学生倦怠感和无助感的教学风格,从而以转变教师角色为基础实现对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更好地构建。
参考文献
[1]胡淼.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J].教育家,2018(31):64-65.
[2]麻佩佩.小学英语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及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8,5(09):350-352.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教学差异
教师角色定位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在自我提升中除了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外,还要重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如此才能在不同教学格局中及时找出正确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得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特点,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初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定位都为引导者,但需要教师扮演不同角色来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如此才能使学生产生课堂融入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初中英语教师向小学英语教师转变,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还要结合学生态度与家长反映调整自身角色定位,以更好的实现初中英语教师到小学英语教师的转变。
一、课程目标的转变,以培养基础知识和日常用语为重点
初中英语课程目标有较强的应试化现象,即教师需要在有限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并进行题海训练,这种形势下,教师会将更多时间运用在讲解语法知识、锻炼应试能力上,并且还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用于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并且,在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目标,这便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更多关于培养思维、拓展文化的内容。整体来说,初中英语课程目标更注重语法知识的应用,突出系统宏观的知识体系。
小学英语相较于初中来说,应试化现象不明显,教材内容也较少,知识点教学也主要针对一些常见词汇、句型和日常用语,这使得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轻,会有更多时间进行拓展学习与实践活动。为此,小学英语课程目标应是以培养基础知识和日常用语为重点,课时安排体现短时高频的特点,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并通过有效训练培养学生的情境性听说能力,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以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为主要趋向
初中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中期阶段,他们在这个时期通常已经初步养成学习习惯,这个学习习惯是受到生理和心理发展影响的。并且,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自律性和自控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容易进行纪律管理。但由于初中生的个性差异逐渐变大,有些学生会变得内向,不再积极地回答问题、进行口语表达。因此,初中英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偏向固定结构化,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和迁移应用为主要趋向。
而小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的萌发期,他们具象思维发达的特性决定了他们更倾向于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激发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小学英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以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为主要趋向,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简单易懂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
三、教师定位的转变,以化解学生倦怠感和无助感为风格
教师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引导者,教师若想使学生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满足学生需求,还要为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以带领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小学是他们最初接触英语的阶段,对英语较为陌生,并且在学习中容易产生倦怠感和无助感,而初中生则已有英语基础,已经将英语学习纳入常规生活事件,在英语学习中接受度更强,教师便可使用更直接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风格。
在初中英语向小学英语教师定位的转变中,教师需要扭转以往契合初中生认知特点和应试目标的教学风格,而是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监督管理等方面呼应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英语定位为生活语言的课程,体现出新鲜感与实践性,促使学生形成兴趣、求知与学习的有机结合,这种尊重学生心理状态的教学风格能够有效化解学生的倦怠感和无助感。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向小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不仅是对自身教学风格的转变,更注重的是对学生了解的加深,进而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实践应用中找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教学风格。为此,教师需要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自身定位中做出转变,首先明确小学英语课程目标中对学生兴趣和语言能力的重视程度,然后在教学方法中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最后在自身定位中形成化解学生倦怠感和无助感的教学风格,从而以转变教师角色为基础实现对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更好地构建。
参考文献
[1]胡淼.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J].教育家,2018(31):64-65.
[2]麻佩佩.小学英语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及作用[J].教育现代化,2018,5(09):35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