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持久发挥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jun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选树先进典型,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标准开展,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面向全体师生,强化对典型的思想教育、奉献意识、职责意识培养和后续的监督考核,努力找到思想性、先进性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的典型,发挥典型的持久引领作用,发挥典型的最大时代价值。
  关键词: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一、背景
  党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注重运用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群众”,并强调“各行各业都要注意发现和总结自己的先进典型,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在全国范围内,在各时期、各行各业各领域挖掘典型、树立典型、宣传典型的做法由来已久,也确实选树了一大批各类各层次先进典型,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校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引导工作,努力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这种氛围影响下,农学院在各项工作中探索实施了先进典型带动引领战略,着力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师德师风、管理服务、基础文明、学风建设、文艺体育、诚信自强、创新创业、党的建设等方面大力开展先进典型的挖掘、培养、培育工作,并初步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师德标兵、十七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中青年科技领军人物、河南省教学科研带头人、社会服务优秀指导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五星级教师、道德模范、优秀班主任、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十佳爱农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各类典型,在师生中引起较大反响,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和导向作用。
  二、当前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通过实践调研,我们也发现,在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方面,尤其是持久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方面,也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如,许多典型都不具有长期持久性宣传、持久性学习的特征,许多典型仅仅是昙花一现;一些典型经过层层的选拔、推广,但后期基本成了摆设,起不到应有的引领作用;一些典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甚至走向了反面,为典型的名声所累、所害。此外,针对典型持久发挥引领作用的研究也不够,提出解决的方法、思路、途径也不够。
  1、标杆导向作用不突出。时代需要典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先进典型代表着特定一个时期各方面工作和发展的理想化水平。任何先进典型的选树、培育、宣传、推广,都是特定一个时代的特定需要,都是社会树立的一面旗帜和一支标杆。作为树立的主体,都希望典型能够肩负起特定时代所赋予的特定使命,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代表时代发展的价值导向。但是,根据调查发现,有30%以上的典型与所担当的典型导向价值不符,或代表不了该类典型应有的时代导向作用。这反映出典型自身的思想高度和深度都有待提升,撑不起时代赋予的价值导向引领内涵。
  2、示范引领作用不到位。按道理讲,由于先进典型大多是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真实性人物,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说服力,能够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但是,调查发现,50%的调查者认为,典型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发挥到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家以班级的学生干部为例,很大一部分学生反映,班级有六七个班委,但真正能够主动发挥作用的仅有一两个,其他人没有什么职责意识,对自身应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报无所谓的态度,做好自身的事情可以,但带动其他人则不行。这反映出典型缺乏准确的职责定位和奉献意识。
  3、激励鼓舞作用不显著。按照我们的预设,一个典型就是一面鲜活的旗帜,先进典型可以引起广大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振奋大家的精神状态,形成良好的风尚风貌,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激励氛围。但实际上,这种激励作用发挥的也很有限,有时候典型反而被普通学生所同化,逐渐失去原来的典型性。这种例子在一个宿舍表现的最为明显,原本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结果非但没有带领整个宿舍一起进步,反而在宿舍散漫的氛围影响下,最终也变得的散漫起来。这反映出典型的抗压性,对所处环境的融入和改造能力不够,还反映出典型的能力具有片面性,缺乏整体影响力。
  4、辐射推动作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客观环境、个人成长、性格特征等种种差异,每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水准不可避免地存在先进、中间和落后等多种情况。因此,典型的实际辐射推动作用也十分有限。作为从事十多年学生工作的一名政工老师,经常会碰到一些主要学生干部的抱怨,认为大家都没有积极性,都不支持自己的工作,因而导致班级的各项工作没法解决,无法向前推进。这反映出典型的综合素质不高,不足以带动其他人。
  三、对策及思考
  1、对策
  (1)加强典型的思想理论学习。通过加强对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典型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典型展示出一种应有的思想特征、道德水准、精神气质,使典型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理念的承载,更是大学生整体认识提升的标志。引导典型用实际行动践行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主动承载社会文明建设中所凸显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自觉地提升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知识能力。
  (2)加强典型的职责和奉献意识教育。引导典型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地定位自身职责,自觉承担起社会赋予自身的特殊职责,并扮演好这一职责,最重要的是树立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能够将自身的利益放在集体和他人利益之后,先公后私。在集体活动中,能够奋勇争先,靠带头感化大家,从而更好地引领大家。
  (3)加强典型的综合素质培养。好多时候,典型自身具有“典型”,即所谓的典型,只是在某一方面做出了重大、突出成绩或贡献。但时代发展,对典型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典型在加强优势的同时,兼顾其他,全面提升和发展自我,真正成长为综合发展过硬的全面典型。这不是苛刻典型,而是为典型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成长提出的必然要求。
  (4)加强对典型的考核监督。典型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是典型,不等于永远是典型。典型是一个过程、阶段、时代、符合,如果典型自身不注重随着时代的发展,时空的改变而及时地转变调整提升自我,那么典型丧失典型的身份也是必然的。在这里,应加强对典型的定期不定期考核监督,跟踪了解典型的阶段性表现,防止典型从正面走向负面,坚决取消那些经教育仍不改进的不称职典型,这也处于对典型的爱护。
  2、思考
  (1)必须围绕“立德树人”标准选树典型。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方针的新阐述,也为我们自觉做好典型选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青年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素质如何,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途命运。
  (2)选树典型必须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突出时代特征。典型作为时代的先锋,必须反映时代对典型的渴求,反映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选树典型的一个前提是必须有正确的导向价值。高校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和把握好育人的方向。
  (3)典型的经验必须可学、可复制,具有推广价值。典型如果不具有可借鉴、可推广的价值,那么就没有选树意义,也无所谓对工作的推动作用。典型所形成的经验和过程是后来者的借鉴,从某种程度上说,典型是先走了一步,率先探出了一条新路的人,可以说,越平凡、越真实、离群众越接近的人越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价值。(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其他文献
“点火”有“功”rn出于反修防修的愿望,毛泽东在1965年即下决心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文化大革命”,但毛泽东一直苦于找不到突破口.正当此时,摸到了毛泽东心思的江青开始大显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离退休人员这支队伍越来越大,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以下简称赣研所)离退休党支部的建设为载体,探索在新形势下科研院所离退休人员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赣研所概况  赣研所成立于1952年,是我国冶金系统最早成立的三个研究所之一,目前隶属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自建所以来,先后完成各类科研课题、工程试验项
回顾2013年,地方党政领导人事调整频繁,内地31省份近四成省级党政“一把手”发生变动,其中以1月、3月相对密集,至6月完成全部调整。省级党委一把手:7人履新4人系本地政府正职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社区体育管理相对松散、从事社区体育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决策;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关于新闻与新闻工作的理论概括,其思想内容深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毛泽东新闻思想为切入点,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贡献和
在国务院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个人所得税改革同资源税改革一起出现被寄予厚望。经过多方的讨论,个税改革方案今年内有望出台,目前财政
人类男女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绵延不绝的必经途径 ,也影响着良好的婚姻、家庭、社会伦理秩序的形成。从构词法上看 ,“性”本身就是“心”和“生”的会意 ,“心”是指道德能力
医闹成了中国近二十年来重要的社会问题。李本教授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制度演变的角度对医闹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患者对正式制度的信任缺失是医闹的重要根源,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