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误诊13例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a123mu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亢系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过量的甲状腺素进入循环血液中,作用全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等各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女性,以20—40岁多见。临床表现为消瘦、突眼、心悸、震颤、失眠、烦躁、神疲力乏等症状。因其起病缓慢,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以突出的某一系统的症状为主要表现而易于误诊。
  
  临床资料
  
  自1990年来收治的甲亢患者87例,其中误诊者有13例,男3例,女10例;年龄20-70岁;误诊时间10天-8年,最后均经血FT3、PT3测定,甲状腺吸收率测定确诊为甲亢。误诊疾病:冠心病4例,更年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例,慢性结肠炎2例,病毒性肝炎1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胸膜炎1例,糖尿病1例,脑动脉硬化1例。
  
  讨论
  
  误诊为冠心病4例:本组患者年龄在50-68岁之间。其中冠心病房颤2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1例,冠心病心绞痛1例。甲亢时由于基础代谢率增高以及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肌的直接作用,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并可出现心绞痛症状,所以误诊。
  误诊为更年期植物功能紊乱2例: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45~55岁之间,表现为失眠、烦躁、易怒、多梦、多汗、心悸、心神不安及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减少。
  误诊为慢性结肠炎2例: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因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使肠蠕动加快,消化吸收不良,以致大便次数增多而致慢性腹泻。
  误诊为病毒性肝炎1例: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使机体分解代谢增强,使肝糖元降低,肝细胞内蛋白质含量减少。另外,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而致肝肿大、肝区叩痛、转氨酶升高。
  典型病例:患者,男,30岁,以恶心、呕吐、心悸、消瘦、小便呈茶色2个月余来就诊。查体:巩膜轻度黄染,肝脏不大,肝区叩痛阳性,C-TP220U,而以病毒性肝炎收入院,经保肝治疗,转氨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患者仍心悸、出汗、手抖。动态心电图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ST—T波改变。血FT320.15pmol/L,FT4 41.5pmo]/L(正常参考值:FT3 3.8~9.22pmol/L,FT4 8.56~25.6pmol/L),确诊为甲亢,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1例:患者,女,23岁,胸闷、心悸3周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呈二联律,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故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按心肌炎处理病情无明显好转。经查血FT315.5pmol/L,FT426.90pmol/L确诊为甲亢,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疗效显著。甲亢时由于基础代谢率增高,耗氧量增加,过多的甲状腺素也可直接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系统,而致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搏出量增多,心率加快及心律失常。
  误诊为胸膜炎1例:患者,女,43岁,消瘦、乏力、胸痛、烦躁、有时低热2周来诊。诊断为胸膜炎,用抗结核药物等治疗,消瘦更显著,查甲状腺功能异常,按甲亢治疗痊愈。
  误诊为糖尿病1例:患者,女,50岁,口干、多饮、多食、消瘦、心悸、失眠为主要表现。查血糖为11pmol/L,尿糖(+++),诊断为糖尿病,按糖尿病治疗疗效欠佳,心悸、失眠、手颤,经查血FT319.65pmol/L,FT427.40pmol/L,确诊为甲亢,继发性糖尿病。由于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糖的吸收,加速肝糖元的分解,致使血糖浓度升高,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应予重视。
  误诊为脑动脉硬化1例:患者,女,75岁,因头晕、心悸2年,加重伴头部及双上肢震颤,走路不稳2周来诊。门诊以脑动脉硬化收入院,经进一步检查,血FT327.30pmol/L,FT4>140pmoL/L,诊断为甲亢。
  总之,甲亢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影响全身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常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故易误诊、漏诊。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全面详细地采集病史,严格细致地体格检查。尤其是对冠心病、肝病、糖尿病、结核病等疗程长,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种要多考虑是否有甲亢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漏诊。
其他文献
摘要 中药化瘀药与瘀血证科学研究证明,血瘀证与血循障碍,关键是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有关的过程。肝炎病经活血化瘀治疗,肝区搏动血流量增加,流出阻力减少,这是化瘀药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理论基础。临床观察病例表明,在通常治疗肝炎的方法中,若配合建中汤加味治疗,肝炎病人的黄疸指数、转氨酶就下降明显,表面抗原的阳性比下降或在阶段时间内转阴,也能缩短用药时间,加快病程转归。  关键词 建中汤 治疗肝炎
期刊
关键词 牵正汤 针刺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牵正汤加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8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共5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治疗病例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22~50岁52例,50岁以上6例;发病时7天内治疗者54例,1个月后来治疗者4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明的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治疗方法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硬膜外前腔注射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2.8%。结论:用硬膜外前腔注射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有效。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前腔注射 手法复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我科从2007年10月-2008年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6例,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其中69例接受本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
期刊
关键词 黄体酮 穴位注射 心痛定输尿管结石    现将我科2007年2月-2008年2月住院肾绞痛245例患者中160例输尿管结石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60例患者住院前经腹部彩超、腹平片,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明确诊断,并排外合并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及肾功能不全病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45例,中段结石87例,下段结石28例。右输尿管结石63例,左输尿管结石81例,双
期刊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痉挛性斜颈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西医的角度观察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特征,运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病变肉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临床症状。用中药和针灸的方法审因论治,可以较好地进行病因治疗,控制病情发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8月治疗痉挛性斜颈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8-59岁;病程2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针刀配合局封与单纯局封治疗足跟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足跟痛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为针刀配合局封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局部封闭治疗,封闭治疗所用药物均为确炎舒松-A lml,2%利多卡因1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 0.5mg。结果:两组比较结果差异呈显著性,观察组明确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局封治疗足跟痛具有方法简便、疗程短、疗效优良等优点。  关键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对控制心室率及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9份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治疗原发病,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口服。对照组39例在治疗原发病,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主要观察心室率的变化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40例,有效37例,无效3例,有效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MSCT(64层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临床上具有高危因素的可疑及已确诊的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人,在有创血管造影前1天进行对比剂增强的MSCT检查,其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共1560个节段中,1420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右冠状动脉:1=近段,2=中段,3=远段,4=后降支及后
期刊
化脓性脑膜炎并存低钙性惊厥5例误诊分析  刘亚琴    化脓性脑膜炎与低钙性惊厥在小儿均系常见病,当两种病同时并存时,低钙惊厥诊断不难,而化脑易被误诊。现将我院2004年5月以来误诊5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3个月-7个月4例,新生儿1例,均为人工喂养。首发症状以发热惊厥、发热腹泻出现者各l例,发热咳喘3例,4例分别在发病的2~5天。出现惊厥,来院就诊时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了解出血性与缺血性脑软化灶的CT特点,对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软化鉴别。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经临床诊治的28例脑血管病例(其中出血性12例,缺血性16例),后遗留有脑软化灶的图像表现。结果:CT检查对脑出血所引起的软化灶与脑梗死所致的软化灶的鉴别有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 脑软化灶 CT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28例均为我院2005年5月~2006年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