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通过设置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则运用已有知识,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探究、协作探究等形式开展实践研究,体验科学家走过的路,在探究中充分发展数学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等综合能力。高中数学拥有丰富的“土壤”可供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如在概念形成、公式推导、性质类比、复习提升等课堂中都可以开展探究式教学,并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教学主要是以讲授式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参与研究的体验,只是在接受知识的结果,老师说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缺乏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探究式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主,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概念探索。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以研究者的姿态对待新问题,亲身经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体验中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体验概念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有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发展科学探索的精神。
例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等差数列定义、函数单调性等内容,都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通过对概念形成的探究,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能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终身受益。
数学公式揭示了數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属性间的联系,是逻辑推理论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认知数学的载体。而数学公式的推导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和价值,体现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这是学生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公式推导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只对公式及其应用感兴趣,并没有关注公式是如何得到的,还有的学生即使了解了公式的由来,也没有真正体会其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这类学生往往在面对一些常规问题时感觉得心应手,但在遇到一些灵活性强、体现数学本质的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其实,对公式推导的探究,其实质是探究公式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维和数学价值。因此,教师在公式教学中,要多设置有思维启发的探究式学习,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次思考,也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和价值。
“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借助类比,充分借助已有知识的研究方法,类比到探索未知但又相关的知识时,既可以对已有知识加以巩固,也为新知识的突破提供研究方向,学生容易入手,也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伟大的命题和结论也都是通过类比猜想结论,再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而得出的。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密切相关的,如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相关知识的研究方法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如教学“等比数列性质”时,可以利用学生对等差数列性质的学习方法,类比迁移到对等比数列性质的探究中。借助等差数列性质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探究等比数列性质时有章可循,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性质类比的探究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的类比和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不断完善知识建构,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复习课是教学中的必备环节,是对以往课时教学的补充和升华,以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知识为牵引,通过知识梳理和习题练习,促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新的认识,建构单元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的目的,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思维。
探究性的复习课,往往是由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发的思考,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中。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考虑内容特点、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学情特点等;探究的问题要有梯度,能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使学困生能找到自信,学优生有所提升。同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复习核心知识和核心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
例如,在解三角形的高三复习课中,笔者设计一个劣构性问题,给出若干条件,涉及边、角、面积、边角关系等式等,由学生选择不同的条件解三角形。在复习课的探究中,学生经历自我探究、合作交流、教师指导等活动,在新情境中自主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对已有知识进行重组,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高中数学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
概念形成的探究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教学主要是以讲授式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参与研究的体验,只是在接受知识的结果,老师说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缺乏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探究式教学主张以学生为主,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概念探索。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以研究者的姿态对待新问题,亲身经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体验中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体验概念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有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发展科学探索的精神。
例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等差数列定义、函数单调性等内容,都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通过对概念形成的探究,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能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终身受益。
公式推导的探究
数学公式揭示了數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属性间的联系,是逻辑推理论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认知数学的载体。而数学公式的推导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和价值,体现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这是学生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重视公式推导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只对公式及其应用感兴趣,并没有关注公式是如何得到的,还有的学生即使了解了公式的由来,也没有真正体会其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这类学生往往在面对一些常规问题时感觉得心应手,但在遇到一些灵活性强、体现数学本质的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其实,对公式推导的探究,其实质是探究公式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维和数学价值。因此,教师在公式教学中,要多设置有思维启发的探究式学习,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次思考,也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和价值。
性质类比的探究
“类比”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借助类比,充分借助已有知识的研究方法,类比到探索未知但又相关的知识时,既可以对已有知识加以巩固,也为新知识的突破提供研究方向,学生容易入手,也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伟大的命题和结论也都是通过类比猜想结论,再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而得出的。
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密切相关的,如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相关知识的研究方法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如教学“等比数列性质”时,可以利用学生对等差数列性质的学习方法,类比迁移到对等比数列性质的探究中。借助等差数列性质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探究等比数列性质时有章可循,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在性质类比的探究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的类比和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不断完善知识建构,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复习提升的探究
复习课是教学中的必备环节,是对以往课时教学的补充和升华,以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知识为牵引,通过知识梳理和习题练习,促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新的认识,建构单元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的目的,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思维。
探究性的复习课,往往是由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发的思考,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中。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考虑内容特点、知识承载的数学思想、学情特点等;探究的问题要有梯度,能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使学困生能找到自信,学优生有所提升。同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复习核心知识和核心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
例如,在解三角形的高三复习课中,笔者设计一个劣构性问题,给出若干条件,涉及边、角、面积、边角关系等式等,由学生选择不同的条件解三角形。在复习课的探究中,学生经历自我探究、合作交流、教师指导等活动,在新情境中自主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对已有知识进行重组,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高中数学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