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提高学生智力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地理课堂教学指导的重点。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是锻炼学生的创新学习、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根据初中地理教材编排的政区图、地形图、景观图、素描图多的特点,适时地运用直观教具、地图以及多媒体地图的演示,切实打好学生的基础,树立学生的创新理念,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和意识,提升自身的素质,形成一定的创新能力。
情感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的情感对教和学具有推动力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正反双重性质。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满意、欢乐、喜悦、爱慕的情感能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使人感知范围广阔,记忆敏捷牢固,思维深刻灵活,学习效率提高。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师生的心理活动都处于活跃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
1、创导入情境,营造教学气氛
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情境激起想象、联系实际寻求解答、运用对比引导思维、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经纬网”时,播放《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片段,配以呼救信号:“泰坦尼克号”被冰山撞沉,请求立即救援,位置:北纬41.5°,西经50.2°。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这部分知识的实用价值,于是引发兴趣,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打下了基础。再如,讲授“黄河”时,对比黄河的历史与现在,对比黄河的功与过,用激情的描述去强烈地感染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打下伏笔,也向学生渗透了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观点。
2、创问题情境,以情激思,以情释疑
问题的设计和提出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启发性,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使学生认识到在设计和提出问题的方式上科学的严谨。教师从自身教学的特点出发,肩负起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并把这种责任感、使命感融入到自己的感情之中,然后用自己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去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点燃他们求知的欲火。如,针对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的问题,痛心地对学生说:由于人为原因,很多生物资源正面临严重的困境,许多宝贵的生物资源正面临灭绝,野生动植物似乎在向我们哭诉: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能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一种危机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学生纷纷举手献言。结合自己家乡“草场退化”这一问题,学生说:我们的草原退化不完全是过渡放牧造成的,而是人为地捕杀狼——草原的保护使者,使得破坏草原的老鼠等动物活动猖獗。破坏了草原上的食物链,使草场的沙化更加严重。饱含着热爱家乡的情感的独特见解,更激发了学生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的能力。恰当合理的提问,适当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和提高自己。要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不拘束他们的思维,让他们都活跃起来,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整体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3、创学法情境,提高个体素质
学生学习意识的浓厚与教师的教法和教师传授的学法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内在的动机有关。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古代“点石成金”的传说,无疑说明需要的是方法,而现代的中学生已经不再是处于被动学习的从属地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的安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极易诱发思维动机。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学生就会产生迫切的探根究源的欲望,思维活动也会迅速进入到活跃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创设和谐的情感氛围
和谐的情感有利于师生间距离的缩小、兴趣的求同,从而撞出希望的火花。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师要在言行上體现出真挚的感情和期望,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处处存在。教师要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学好和渴望成功的愿望,都有想学、乐学的积极情感。如在一次地理课上,一名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不作答,却把问题又重复了一遍。我抓住机会,让他把“问题”转向同学们再提出来,且能对答如流,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一种机智,是一种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教者要激发和保护他们想学、乐学的这种情感,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对待那些相对落后的学生,激励评价就尤为重要。教师要经常地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很有帮助。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确信他们会成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充分体现民主,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集体的和谐和温暖。
三、理想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在教学中,采用讲座等形式,讲述地理学发展史中著名地理学家的执著和献身地理学事业的事迹、中国人在地理学及其他领域中的地位、中外科学家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等,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作为地理教师要发挥本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讲我国的位置和疆域时,用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通过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对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等等,这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情感教学将言、行、情相互交融,理念寓于其中,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使学生培养兴趣、激发动机、树立自信。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对启迪学生智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情感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的情感对教和学具有推动力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有正反双重性质。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满意、欢乐、喜悦、爱慕的情感能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使人感知范围广阔,记忆敏捷牢固,思维深刻灵活,学习效率提高。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师生的心理活动都处于活跃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
1、创导入情境,营造教学气氛
新课的导入至关重要,教师巧妙地导入新课,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情境激起想象、联系实际寻求解答、运用对比引导思维、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经纬网”时,播放《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片段,配以呼救信号:“泰坦尼克号”被冰山撞沉,请求立即救援,位置:北纬41.5°,西经50.2°。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这部分知识的实用价值,于是引发兴趣,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打下了基础。再如,讲授“黄河”时,对比黄河的历史与现在,对比黄河的功与过,用激情的描述去强烈地感染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打下伏笔,也向学生渗透了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观点。
2、创问题情境,以情激思,以情释疑
问题的设计和提出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启发性,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使学生认识到在设计和提出问题的方式上科学的严谨。教师从自身教学的特点出发,肩负起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并把这种责任感、使命感融入到自己的感情之中,然后用自己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去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点燃他们求知的欲火。如,针对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的问题,痛心地对学生说:由于人为原因,很多生物资源正面临严重的困境,许多宝贵的生物资源正面临灭绝,野生动植物似乎在向我们哭诉: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能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吗?一种危机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学生纷纷举手献言。结合自己家乡“草场退化”这一问题,学生说:我们的草原退化不完全是过渡放牧造成的,而是人为地捕杀狼——草原的保护使者,使得破坏草原的老鼠等动物活动猖獗。破坏了草原上的食物链,使草场的沙化更加严重。饱含着热爱家乡的情感的独特见解,更激发了学生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的能力。恰当合理的提问,适当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和提高自己。要解放他们的时间和空间,不拘束他们的思维,让他们都活跃起来,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整体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3、创学法情境,提高个体素质
学生学习意识的浓厚与教师的教法和教师传授的学法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内在的动机有关。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古代“点石成金”的传说,无疑说明需要的是方法,而现代的中学生已经不再是处于被动学习的从属地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的安排,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极易诱发思维动机。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学生就会产生迫切的探根究源的欲望,思维活动也会迅速进入到活跃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创设和谐的情感氛围
和谐的情感有利于师生间距离的缩小、兴趣的求同,从而撞出希望的火花。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师要在言行上體现出真挚的感情和期望,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处处存在。教师要深信每个学生都有学好和渴望成功的愿望,都有想学、乐学的积极情感。如在一次地理课上,一名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不作答,却把问题又重复了一遍。我抓住机会,让他把“问题”转向同学们再提出来,且能对答如流,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一种机智,是一种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教者要激发和保护他们想学、乐学的这种情感,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对待那些相对落后的学生,激励评价就尤为重要。教师要经常地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很有帮助。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确信他们会成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充分体现民主,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让他们感觉到集体的和谐和温暖。
三、理想教育,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在教学中,采用讲座等形式,讲述地理学发展史中著名地理学家的执著和献身地理学事业的事迹、中国人在地理学及其他领域中的地位、中外科学家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等,激发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作为地理教师要发挥本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讲我国的位置和疆域时,用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通过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对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等等,这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情感教学将言、行、情相互交融,理念寓于其中,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使学生培养兴趣、激发动机、树立自信。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对启迪学生智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