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资产管理时代来临,信托、证券和基金公司各路“诸侯”混战,作为信托产品重要渠道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也被卷入了这场财富管理的大风暴。
随着监管政策对证券和基金公司发行和销售信托产品的松绑,叫停第三方理财公司代销信托产品的传言也沸沸扬扬地散布开来。
不仅如此,泛资产管理时代来临,信托、证券和基金公司诸侯混战,表面上看来,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产品源将明显增加,但对高净值客户的争夺也势必更加激烈。第三方理财行业的大考日益临近,要想厮杀突围绝非易事。
“牌照门”惊魂未定
随着监管政策对证券和基金公司发行和销售信托产品的松绑,叫停第三方理财公司代销信托产品的传言也沸沸扬扬地散布开来。
有业内人士开始在微博上表示隐隐的担忧:“监管层或将对第三方理财机构颁发牌照,无牌机构将被洗牌,草根资产管理与私募基金管理等机构的好日子也基本到头了。”也有业内人士猜测,没有牌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要么被并购,要么被清理出局。
实际上,此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在第三方机构代销的产品中,除了代销公募基金需要申请牌照,其他产品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准人资格和监管条例。而其中信托产品是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产品的“重中之重”,不但是第三方机构最大的“摇钱树”,也是最核心的产品源,涉及金额巨大,因此最为各方所关注。
是否持有代销牌照成为第三方理财公司绕不过的一道坎。“要求第三方理财机构持有信托代销牌照,与要求持有基金代销牌照一样,最大的意义是增加‘合法’的公信度,与正规金融机构‘捆绑’,进而最大程度避免政策风险。”北京方鑫汇投资管理中心的机构业务部总经理赵鑫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在多数第三方业界人士看来,能否取得信托产品代销牌照对于本质上的信托产品的风险把控意义不大。赵鑫就认为,目前热销的信托产品大部分都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从产品设计到风险控制,基本都由信托公司掌控。“如果把信托产品风险的增大算在第三方理财公司头上,那实在不合情理。”
即便如此,从目前诸多第三方理财机构身份不被监管层认可的情况来看,仅仅为了“身份问题”,大部分第三方公司都会积极争取代销牌照,它已经成为获得客户认同的“敲门砖”。
“我们向权威人士打听过,目前暂时不会要求所有第三方理财机构都必须持有信托产品代销牌照。”某第三方理财公司高管表示,市场上的“牌照门”还只是一个传说。
然而,在鑫舟理财、理财88网的创始人夏文庆看来,虽然监管层还没有具体动作,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发展不容乐观。“没有核心竞争力而只是依赖于代销信托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接下来的日子将会很难过。”
第三方理财业内乐观
面对来势汹汹的财富管理蛋糕的分割者,第三方理财机构内部人士倒还镇定。
“中国有钱人非常多,财富管理市场目前还是一个‘蓝海’,客户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启元财富总经理葛智华认为,“第三方理财机构只是金融机构的顾问单位,因此券商和基金子公司能发行信托产品,只是让第三方理财机构多了产品源。”
甚至随着与资产管理机构合作的深入和产品供应的增多,“第三方理财机构掌握着众多的高净值客户,必要的话,我们可以参与上游产品方的产品设计,为他们提供关于客户端的建议。”
这个观点也获得了券商的认同。“当券商、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第三方理财机构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销商或是委托定制方。”长城证券上海民生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谢志红介绍,由于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客户需求不一,券商和基金公司可以为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客户量身定制产品。
赵鑫认为,对投资者而言,真正的财富管理不会仅限于某一类投资,而是涵盖各种金融工具的综合性概念,所以更加需要独立的财富管理机构站在投资者个人角度进行财富规划。而任何一个隶属于金融机构的部门或机构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因此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重要性将会慢慢得到体现,竞争环境有利于第三方理财的快速发展。
寻找“葵花宝典”
对于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虽然泛资产管理将带来丰富的理财产品,但事实上,处于上游的各机构都在强化自己的直销能力,好的信托产品、理财产品都留给了直销团队,所以能拿到好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并不多。
“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拿到的只是二三流的理财产品。”某第三方理财机构理财师一语道出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尴尬境地。
夏文庆认为,如果第三方理财机构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帮客户做好正确的财务决定,不能发挥理财机构自身对于客户的价值,而仅仅只是作为信托产品的代销平台,将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葛智华则担忧,面对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风控能力和产品筛选能力将迎来一个“大考”。券商和基金公司刚刚加入非标准化产品的设计和发行,“如果他们急于扩大规模,其风控能力很难匹配。”
他认为,第三方理财机构不但要判断项目本身的风险,还要对上游机构的风险处理能力做出预判,这样才能选出优秀的产品,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考虑到目前的处境,不少第三方理财机构已经不想“受制于人”,纷纷寻找突破口。以诺亚财富为代表的理财机构开始往“上游走”,力求渗透到产品端。他们以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为两条业务主线,旗下歌斐资产目前管理的资产规模号称已经超过150亿,相较于传统的财富管理业务(不经手客户资金),诺亚目前将重心更多地转移到了资产管理业务(经手客户资金)上。
另外一方面,以恒天财富为代表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则不断地四处布点进行扩张,立志做金融业的“国美”,成为财富管理产品分销商。
此外,家族财富管理、社区金融便利店等各式标签,也日益清晰化。显示出第三方理财机构“上下求索”的决心和努力。因为大家都很明白,无论监管层如何改革,泛资产管理竞争如何惨烈,确立自己的独特定位和核心竞争力,才是笑傲江湖的葵花宝典。
随着监管政策对证券和基金公司发行和销售信托产品的松绑,叫停第三方理财公司代销信托产品的传言也沸沸扬扬地散布开来。
不仅如此,泛资产管理时代来临,信托、证券和基金公司诸侯混战,表面上看来,第三方理财机构的产品源将明显增加,但对高净值客户的争夺也势必更加激烈。第三方理财行业的大考日益临近,要想厮杀突围绝非易事。
“牌照门”惊魂未定
随着监管政策对证券和基金公司发行和销售信托产品的松绑,叫停第三方理财公司代销信托产品的传言也沸沸扬扬地散布开来。
有业内人士开始在微博上表示隐隐的担忧:“监管层或将对第三方理财机构颁发牌照,无牌机构将被洗牌,草根资产管理与私募基金管理等机构的好日子也基本到头了。”也有业内人士猜测,没有牌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要么被并购,要么被清理出局。
实际上,此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在第三方机构代销的产品中,除了代销公募基金需要申请牌照,其他产品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准人资格和监管条例。而其中信托产品是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产品的“重中之重”,不但是第三方机构最大的“摇钱树”,也是最核心的产品源,涉及金额巨大,因此最为各方所关注。
是否持有代销牌照成为第三方理财公司绕不过的一道坎。“要求第三方理财机构持有信托代销牌照,与要求持有基金代销牌照一样,最大的意义是增加‘合法’的公信度,与正规金融机构‘捆绑’,进而最大程度避免政策风险。”北京方鑫汇投资管理中心的机构业务部总经理赵鑫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在多数第三方业界人士看来,能否取得信托产品代销牌照对于本质上的信托产品的风险把控意义不大。赵鑫就认为,目前热销的信托产品大部分都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从产品设计到风险控制,基本都由信托公司掌控。“如果把信托产品风险的增大算在第三方理财公司头上,那实在不合情理。”
即便如此,从目前诸多第三方理财机构身份不被监管层认可的情况来看,仅仅为了“身份问题”,大部分第三方公司都会积极争取代销牌照,它已经成为获得客户认同的“敲门砖”。
“我们向权威人士打听过,目前暂时不会要求所有第三方理财机构都必须持有信托产品代销牌照。”某第三方理财公司高管表示,市场上的“牌照门”还只是一个传说。
然而,在鑫舟理财、理财88网的创始人夏文庆看来,虽然监管层还没有具体动作,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发展不容乐观。“没有核心竞争力而只是依赖于代销信托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接下来的日子将会很难过。”
第三方理财业内乐观
面对来势汹汹的财富管理蛋糕的分割者,第三方理财机构内部人士倒还镇定。
“中国有钱人非常多,财富管理市场目前还是一个‘蓝海’,客户可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启元财富总经理葛智华认为,“第三方理财机构只是金融机构的顾问单位,因此券商和基金子公司能发行信托产品,只是让第三方理财机构多了产品源。”
甚至随着与资产管理机构合作的深入和产品供应的增多,“第三方理财机构掌握着众多的高净值客户,必要的话,我们可以参与上游产品方的产品设计,为他们提供关于客户端的建议。”
这个观点也获得了券商的认同。“当券商、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第三方理财机构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销商或是委托定制方。”长城证券上海民生路证券营业部总经理谢志红介绍,由于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客户需求不一,券商和基金公司可以为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客户量身定制产品。
赵鑫认为,对投资者而言,真正的财富管理不会仅限于某一类投资,而是涵盖各种金融工具的综合性概念,所以更加需要独立的财富管理机构站在投资者个人角度进行财富规划。而任何一个隶属于金融机构的部门或机构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因此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重要性将会慢慢得到体现,竞争环境有利于第三方理财的快速发展。
寻找“葵花宝典”
对于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虽然泛资产管理将带来丰富的理财产品,但事实上,处于上游的各机构都在强化自己的直销能力,好的信托产品、理财产品都留给了直销团队,所以能拿到好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并不多。
“大部分第三方理财机构拿到的只是二三流的理财产品。”某第三方理财机构理财师一语道出了第三方理财机构的尴尬境地。
夏文庆认为,如果第三方理财机构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帮客户做好正确的财务决定,不能发挥理财机构自身对于客户的价值,而仅仅只是作为信托产品的代销平台,将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葛智华则担忧,面对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第三方理财机构的风控能力和产品筛选能力将迎来一个“大考”。券商和基金公司刚刚加入非标准化产品的设计和发行,“如果他们急于扩大规模,其风控能力很难匹配。”
他认为,第三方理财机构不但要判断项目本身的风险,还要对上游机构的风险处理能力做出预判,这样才能选出优秀的产品,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考虑到目前的处境,不少第三方理财机构已经不想“受制于人”,纷纷寻找突破口。以诺亚财富为代表的理财机构开始往“上游走”,力求渗透到产品端。他们以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为两条业务主线,旗下歌斐资产目前管理的资产规模号称已经超过150亿,相较于传统的财富管理业务(不经手客户资金),诺亚目前将重心更多地转移到了资产管理业务(经手客户资金)上。
另外一方面,以恒天财富为代表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则不断地四处布点进行扩张,立志做金融业的“国美”,成为财富管理产品分销商。
此外,家族财富管理、社区金融便利店等各式标签,也日益清晰化。显示出第三方理财机构“上下求索”的决心和努力。因为大家都很明白,无论监管层如何改革,泛资产管理竞争如何惨烈,确立自己的独特定位和核心竞争力,才是笑傲江湖的葵花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