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商品,有人在网络上建议大家在“双11”期间不要消费,等到库存积压后,商家选择更大幅度降价后再消费。本文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囚徒困境中双方的利己行为得到的是双输,而市场经济中每个人利己行为的结果是共赢。
【关键词】囚徒困境;博弈;“双11”
一、引言
2016年“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前夕,有人在各个社交网站和群里呼吁大家“双11不要购物,这样库存严重积压,年前价格会更便宜!”。面对这样的呼声,有人觉得这个想法很有道理,有人觉得这个建议很愚蠢。面对这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建议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二、“双11”的由来
最早的“双11”是个清库存的特卖活动。
天猫未创建之前,淘宝平台上绝大多数是一些杂牌,并且充斥大量假货。所以天猫在创建之初是想引进些成熟品牌来做电商,来弥补淘宝定位低端的不足。而那些成熟的品牌,当时一方面想扩大市场份额,进行线上销售;另一方面又怕影响自己的价格体系,影响线下实体店销量,所以对电商仍然很谨慎。“双11”是这些成熟品牌初次试水,进行清销老款、滞销款的一次折扣特卖活动。甚至现在相当一部分品牌仍然坚持这个销售策略。
2012年当“双11”大获成功之后,电商模式获得了主流市场的一致认可。相当多的品牌纷纷加入了天猫电商,并且为了不影响线下销售,许多商家为线上销售和“双11”开发了许多特供款商品(专供线上)。在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同支持下,2013年“双11”的销售额几乎翻倍。到了如今,“双11”已经变成了一个购物狂欢节。
三、囚徒困境
1.来源
网上这个意见领袖提出的建议,造成了现实中的博弈。博弈模型即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10年。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兩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但它不能满足人类的理性要求。
2.单次和多重
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囚徒困境中双方的利己行为得到的是双输,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利己行为的结果是共赢的原因。
四、博弈分析
1.消费者和商家
首先,商家在“双11”肯定是有库存的,而且库存很大。库存消耗光了,商家才能更好更放心大胆的推出新的产品。其次,绝大部分的商品有“保质期”。比如服装,服装的保质期其实很短。服装消费群体中,很大一部分讲究的就是时尚,所以时效性很强。
可见,如果这个意见领袖真的成功撺掇大家“双11”全不买。企业将承担巨大的库存压力,又恰逢年底,企业需要回款。这时候为了清库存挽回现金流,势必会进一步压低价格,进行清库存。这样,消费者确实可能得到比“双11”更低的价格。
2.消费者和消费者
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其实会产生博弈。如果大家都买,那么大家会度过一个一如既往的“双11”。如果大家都不买,那么在不久之后会得到更大的优惠。假设消费者A买了,消费者B没有买。A用称心的价格买到了心仪的物品。但因为B没有消费,所以从经济上讲其实没有任何损失,只是会从心理上觉得,似乎没有捞到便宜。
3.商家和商家
商家也有对应的选择,但不是所有商家都有选择余地。第一种正如消费者所期望的那样,大家进一步降价清库存,这样商家的利益会蒙受巨大损失。另外,所有商家联合起来,不进行降价,坚持原价到底,这样一部分确实有硬性需求的消费者还是会出手购买,但大部分商家会继续持有库存。第三种情况是,部分商家开始降价清库存,部分商家坚持原价。这里无论哪种选择,商家都将面临损失,不同的只是,各个电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而已。
4.总结分析
综上,假设消费者坚持“双11都不买”,这样大约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后,他们会获得比“双11”更优惠更实在的价格。但反过来看商家,降价会面临损失,不降价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损失。关键是,在此次博弈中,商家无法做到联合不降价,因为有部分企业因为“现金流”问题而面临生死存亡,对于他们,是没有选择的。
以上讨论的是单次博弈,如果考虑多次博弈(未来几年),情况又如何?第二年,商家因为害怕消费者继续坚持“全不买”,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预付定金,清销旧款,减少库存。消费者如果继续“全不买”策略,那么可能“双11”就自然而然的不存在了。如果消费者开始恢复消费,那么由于商家的调整,可能不少消费者无法买到心仪的商品,或者使得“双11”的购物体验感变差。再假设,商家想维持总盈利不变,由于销量的下滑,只能靠提高单价,也就是说,这次的“双11”可能并不会那么优惠了。那么消费者最终也很可能放弃“双11”。
所以,从长期来看,双方都没有得到好处,还可能会造成不少电商倒闭,大量人员失业。给整个社会和国家造成压力。所以,为了避免消费者共同背叛商家带来的恶果,大家该消费还是继续消费。毕竟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
参考文献:
[1] 威廉姆·庞德斯通,囚徒的困境,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08.
[2] 朱·弗登伯格(Drew Fudenberg),博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
[3] 王春永,博弈論的诡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关键词】囚徒困境;博弈;“双11”
一、引言
2016年“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前夕,有人在各个社交网站和群里呼吁大家“双11不要购物,这样库存严重积压,年前价格会更便宜!”。面对这样的呼声,有人觉得这个想法很有道理,有人觉得这个建议很愚蠢。面对这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建议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二、“双11”的由来
最早的“双11”是个清库存的特卖活动。
天猫未创建之前,淘宝平台上绝大多数是一些杂牌,并且充斥大量假货。所以天猫在创建之初是想引进些成熟品牌来做电商,来弥补淘宝定位低端的不足。而那些成熟的品牌,当时一方面想扩大市场份额,进行线上销售;另一方面又怕影响自己的价格体系,影响线下实体店销量,所以对电商仍然很谨慎。“双11”是这些成熟品牌初次试水,进行清销老款、滞销款的一次折扣特卖活动。甚至现在相当一部分品牌仍然坚持这个销售策略。
2012年当“双11”大获成功之后,电商模式获得了主流市场的一致认可。相当多的品牌纷纷加入了天猫电商,并且为了不影响线下销售,许多商家为线上销售和“双11”开发了许多特供款商品(专供线上)。在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同支持下,2013年“双11”的销售额几乎翻倍。到了如今,“双11”已经变成了一个购物狂欢节。
三、囚徒困境
1.来源
网上这个意见领袖提出的建议,造成了现实中的博弈。博弈模型即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10年。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兩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但它不能满足人类的理性要求。
2.单次和多重
单次发生的囚徒困境,和多次重复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在重复的囚徒困境中,博弈被反复地进行。因而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囚徒困境中双方的利己行为得到的是双输,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利己行为的结果是共赢的原因。
四、博弈分析
1.消费者和商家
首先,商家在“双11”肯定是有库存的,而且库存很大。库存消耗光了,商家才能更好更放心大胆的推出新的产品。其次,绝大部分的商品有“保质期”。比如服装,服装的保质期其实很短。服装消费群体中,很大一部分讲究的就是时尚,所以时效性很强。
可见,如果这个意见领袖真的成功撺掇大家“双11”全不买。企业将承担巨大的库存压力,又恰逢年底,企业需要回款。这时候为了清库存挽回现金流,势必会进一步压低价格,进行清库存。这样,消费者确实可能得到比“双11”更低的价格。
2.消费者和消费者
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其实会产生博弈。如果大家都买,那么大家会度过一个一如既往的“双11”。如果大家都不买,那么在不久之后会得到更大的优惠。假设消费者A买了,消费者B没有买。A用称心的价格买到了心仪的物品。但因为B没有消费,所以从经济上讲其实没有任何损失,只是会从心理上觉得,似乎没有捞到便宜。
3.商家和商家
商家也有对应的选择,但不是所有商家都有选择余地。第一种正如消费者所期望的那样,大家进一步降价清库存,这样商家的利益会蒙受巨大损失。另外,所有商家联合起来,不进行降价,坚持原价到底,这样一部分确实有硬性需求的消费者还是会出手购买,但大部分商家会继续持有库存。第三种情况是,部分商家开始降价清库存,部分商家坚持原价。这里无论哪种选择,商家都将面临损失,不同的只是,各个电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而已。
4.总结分析
综上,假设消费者坚持“双11都不买”,这样大约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后,他们会获得比“双11”更优惠更实在的价格。但反过来看商家,降价会面临损失,不降价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损失。关键是,在此次博弈中,商家无法做到联合不降价,因为有部分企业因为“现金流”问题而面临生死存亡,对于他们,是没有选择的。
以上讨论的是单次博弈,如果考虑多次博弈(未来几年),情况又如何?第二年,商家因为害怕消费者继续坚持“全不买”,会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预付定金,清销旧款,减少库存。消费者如果继续“全不买”策略,那么可能“双11”就自然而然的不存在了。如果消费者开始恢复消费,那么由于商家的调整,可能不少消费者无法买到心仪的商品,或者使得“双11”的购物体验感变差。再假设,商家想维持总盈利不变,由于销量的下滑,只能靠提高单价,也就是说,这次的“双11”可能并不会那么优惠了。那么消费者最终也很可能放弃“双11”。
所以,从长期来看,双方都没有得到好处,还可能会造成不少电商倒闭,大量人员失业。给整个社会和国家造成压力。所以,为了避免消费者共同背叛商家带来的恶果,大家该消费还是继续消费。毕竟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
参考文献:
[1] 威廉姆·庞德斯通,囚徒的困境,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08.
[2] 朱·弗登伯格(Drew Fudenberg),博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0.
[3] 王春永,博弈論的诡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