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情绪,要留给最亲的人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zhichao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从小,我爸妈就常常吵架。
   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掀起轩然大波。
   比如在吃饭这件事上,我爸很挑食,他口味重,嗜辣,水果也只喜欢榴莲。我妈觉得年纪大的人要预防高血压,所以饭菜就煮得清淡。
   所以,常常到饭点的时候,两个人会为了菜的口味起争执。
   争执的过程中,除了相互指责,有时甚至还会有分居、离婚此类的要挟。
   隔天我陪我妈去买菜的时候,她还会一直不停地骂骂咧咧。她说这男人是怪人,这辈子遇见他是个错误。
   但是在路过干货摊子的时候,她还是会自然地掏出手机扫码,买十元钱的辣椒、花椒。
   再在路过水果摊的时候,扛走了一个榴莲。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对待家人明明是关心的,却刀子嘴,把最刻薄的一面留给家人。
   當我长大后和朋友聊起父母的感情,他们诧异地叫道:“原来你爹妈也这样啊!”
  
  -2-
   我们总是将最坏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哪怕在表白的时候,也是“恶语相向”。
   我朋友说他爸妈一直以来都是两个一点就燃的暴脾气,吵了几十年,在刚过知命之年的时候,吵得凶到要去离婚的地步。
   但是不巧隔天早上他妈去锻炼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生死垂危。
   他那个脾气极其倔强的父亲,心急如焚,衣带不解地照顾他妈的生活起居直至她康复。
   最后也就忘了要去离婚的事,但在他妈快好的时候两个人又拌嘴了,这时,他听到他爸冲她妈吼道:“你吃饱了撑着,我一辈子赔在你身上,一把年纪就凑合着过吧。”
   你看,有很多丈夫连撒娇都是逞强式的。
   中国的很多夫妻,明明生活里是彼此依赖,血浓于水的深情,但表达关心和爱的方式,要嘛就是沉默,要嘛就是打压,甚至是对抗。
   朋友还说,其实,他的父母留给外人的印象都是“和蔼友善”的,只是回到家来,两个人都会把工作上的不好情绪一并带回来,然后找到一个导火索,趁机把气撒在对方身上,活生生得把家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曾经有人说过,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情绪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和最爱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留给了陌生人。
   家本应该是每个人休憩的港湾,是每个在外打拼的人,放下一身戒备,获得爱的能量再重新出发的地方,是我们生命中最值得用心去经营去维护的地方,而家人,更是会相伴我们一生,且最爱我们的人。
   所以,对外人彬彬有礼的我们,为什么和最亲的人,反而不有话好好说呢?
   比如,用“亲爱的”代替“喂”,用“我想你”代替“你死哪里去了”,用“我希望你……”代替命令,用“我们都冷静下”代替嘶吼咒骂……
   伤谁也不能伤家人的心。
  
  -3-
   曾有人提出一个概念“中国式夫妻病”,指的是,中国人的婚姻容易缺少亲昵、情话、幽默、欣赏、沟通、童心、浪漫等7样东西。
   我们不得不承认或许是由于文化、传统、环境等原因,的确很多夫妻不善于经营感情。
   很多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叫《金婚》。
   在故事里,妻子文丽从小娇生惯养,还有点洁癖,丈夫佟志天性懒散,不修边幅。从一开始,两人生活上就不合拍,不断发生大大小小的矛盾和磨擦。
   随着日子一点点过下去,两个人的冲突却从没停止过,比如婆媳关系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财务问题、配偶的外遇风波……甚至一直到金婚的日子,两个人还会为穿不穿礼服这样的小事情拌嘴。
   风雨数十年,从未停止过争吵。
   但你不能否认,他们是有感情的。
   人这一生啊,得度过多少风雨,两个人要没点定力,早就被生活的巨浪打散了,尤其在现在很多人视婚姻如游戏的年代里。
   你只是羞于说我爱你。跟外国人外出买菜会带回一把玫瑰的亲昵相比,你只会买菜时多带一个他喜欢吃的倭瓜,多抓一把她喜欢吃的樱桃。
   更多的是,就像金婚里的剧终,文丽生病了,佟志痛苦不堪,当文丽告诉佟志,要好好照顾自己时,两人在雪地里还会为谁先走在对方的前面而争吵。
   中国的很多家庭,有的就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寡淡,但比金坚的感情。
   所以,正因为他们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更要被温柔相待。把坏情绪消灭,让温暖回归家庭,这才是对待爱你和你爱的人,最正确的方式。
   马明摘自 “海蓝博士”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两个女孩,一般高,一样花式的毛衣,一样盘在头上的发辫,一模一样的眉眼儿。   照相馆师傅问:你们是双胞胎?不是。亲姐妹?不是。满心奇怪。   她倆的家相隔不远,一个是城市户口,父母是干部;一个家在城郊,爸妈是农民。   姐姐记忆最深的是中学时上劳动课,在校外的机务段拉炉渣。眼尖的同学发现,一个正弯腰捡煤渣的女孩长得与她一模一样。   妹妹也有同样的经历,走在路上,被从未谋面的陌生人拉住,亲
期刊
母亲急匆匆地打来电话:“快……快回家,你父亲又犯病了……”电话里传来母亲急促的声音。   我丢下钢笔,一路疯跑。   等赶到医院,父亲已经从抢救室出来了。大夫告诉我,父亲是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已经度过了危险期。   看着病床上干瘪皱巴、鼻上插着氧气管、身上布满了监测仪管线的父亲,我甚感生命的脆弱,但是又心存感激,因为许多人感慨: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无,已剩归途。即使我们的父亲老弱病残,但只要
期刊
1   我的继父,名叫吴振国,一直做建材生意。他曾经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离异后,他认识了我妈王岚。   吴振国温柔细心,我妈很是喜欢,现在回忆起来,那阵子,她就像一个少女一般,每天充满了甜蜜和欢笑。   很快,我妈和吴振国就开始谈到了结婚。   对于这段婚姻,我其实后来听说,有几个关系好的朋友都劝过吴振国,再婚的家庭很难处理,尤其是像我妈这样带着一个儿子的,更麻烦。   但不管怎么劝,我
期刊
很多年前,我买了一根香蕉,这个真实的小故事,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当时,这个封闭多年的国家刚刚开放,物资匮乏,而香蕉正是昂贵的舶来品,因此水果摊子上的香蕉常拆成一根一根摆卖。   有一回,他带有余钱,决定买根香蕉给年过八旬的老妈妈解解馋。老妈妈看到那根黄澄澄的香蕉,双眼满是笑意。然而,看著、摸着,终究不舍得吃,趁儿子不注意,悄悄地藏了起来。傍晚,孙子放学回来,她才一脸喜色地拿出来,给他。孙子
期刊
2018年9月3日,26岁的江梦南赴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半岁失聪的她,一直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只能通过唇语和人交流。她从小摸着父母的喉咙感受声带震动,学习发音,在伟大亲情的助力下,江梦南以比正常人艰难数倍的努力上学求知,并以跳级的方式一路挺进清华园,终成“唇语女博士”!这位励志小姐姐的青春逆袭故事,堪比《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   失聪也不放弃,父母教她用眼睛读世界   199
期刊
记忆中,儿子已经很久没有听娘叫过自己的小名了。   儿子八岁那年,也就是从爹私奔的第二天开始,娘就再也没叫过自己的小名。其实,儿子是有小名的。儿子的小名叫蛋蛋。   爹是個木匠,爹的木匠活名扬方圆几十里。爹在做木匠活时认识了雇主的女人,爹跟她好上了,木匠活没干完,爹就跟她连夜跑了,从此便音信全无。   娘是在雇主找上门的时候才得知爹拐了人家的女人跑了的消息。娘一下子惊呆了,傻了。娘不相信,这
期刊
13岁那年,我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州的哈里斯堡中学读书。   有一次,学校组织秋季露营,校长规定我们都要穿校服和白球鞋。这是个非常正常的小要求,但这个小要求在我家出现了麻烦。当时我们刚从犹他州搬到这里,非常穷,父亲也没有工作,只是偶尔到一些农场里帮忙,才能赚回勉强糊口的薪酬。他没有能力为我买一双新球鞋。他在家里折腾了半天后,才从一只破柜子里翻出一双早就泛黄了的白球鞋,那或许是此前居住在这里的人留下来
期刊
每一滴雨,都想  抓住另一滴雨的手  从天上  追到地下  汇成你眼中盈盈的清波  汇成我心中泛滥的欲望  我们在雨中洗净双手  与一株庄稼,另一株庄稼  与一片树叶,另一片树叶  在沉默中守望  一滴雨,总想拉紧  另一滴雨的手。那是——  前世今生的我们  从天上追到地下  从地下追到天上  今夜,致爱  一百年前,我们还是风  在旷野漫游  一百年后,我们也是风  在林间缠绕  一想起这些,
期刊
在夢里,我总是来到一块  干涸的土地,清晰的裂纹  像是儿时的声音,可我喊不出  只是默默地付出自己,向谁呢?  故土,故人,还是故乡  我甚至把那棵大树  当成了外婆门前的枣树,仿佛听见了  叮叮咚咚的青枣砸在头上  哦,多么神奇  在梦里,一切都可以再现  唯有自己  我在哪儿呢?你看不见我  我也看不见自己  一条江是咆哮的记忆  龙船,沙滩,红皮火车  绿皮火车  都堆积在星空,那里  一
期刊
最近,史蒂夫遇上了一次车祸,所以,他把车送到修理厂修理。因为他每天都要去上班,于是他决定在车修好之前,他都将乘地铁去上班。  一天晚上,他在地铁站看到一个流浪汉。他很同情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零钱给他。   流浪汉对他的帮助说了声谢谢。第二天,他在同一地方再次看到了这个流浪汉。这一次史蒂夫想给他买些吃的东西,于是他就到车站外面给他带回来了一个盒饭。流浪汉对他的善良表示感谢。但这时史蒂夫感到好奇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