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磨房》片段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5643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水河畔的磨坊
  
  事情发生在元旦与1月6日的三王来朝节之间。14岁的少年克拉巴德当时正与两个索布族的小叫花子结伴行乞。虽然他们行乞的地区奉行至高无上的贵族——萨克森选帝侯的严禁乞讨与流浪的命令(所幸的是法官和诸如此类的官员们对此项法令并不过于顶真),这三个流浪儿还是装扮成了三位来自东方的国王的模样,在荷也斯维尔塔一带逐村乞讨。瞧他们的这一身扮相吧:每人的破帽外檐围上一圈草环就算做王冠了。那个从莫肯多夫来的名叫洛布斯的小乞儿生来不知愁,整天乐呵呵的。此时他扮演黑人之王的角色。每天打早晨起,他就用煤炱(tái,由烟凝积成的黑灰)把手和脸抹得乌黑。他总是得意扬扬地举着一根长杆子走在前面。杆子的顶端是克拉巴德钉上的一颗五角星,这也就是耶稣诞生在伯利恒城时,那颗指引三王来朝的“伯利恒之星”了。
  每当他们来到一户农家的时候,总是把洛布斯簇拥在中间并且放开喉咙高声歌唱:“和撒那,和撒那!大卫王之子驾临啦!”不过,克拉巴德此时只是动动嘴唇做做样子,因为他正处于发育期的变声阶段。这样一来,另两位“王爷”只能越发加大音量来弥补不足了。
  新年之际,许多农户都宰了猪。对于“来自东方的国王们”他们并不小气,乞儿们得到了不少灌肠和熏板肉的施舍。有的农家还送给他们苹果、胡桃、干杏仁和蜂蜜面包,有时甚至能得到奶酪制品、茴香饼或肉桂饼之类的馈赠。三天之后的一个傍晚,洛布斯心满意足地慨叹道:“今年的开头挺顺溜,但愿这好日子一直延续到年终岁尾。”另外两位“王爷”矜持地点点头,齐声感叹道:“但愿如此!”
  第二天晚上他们是在彼得施海因的一家铁匠铺的柴房里度过的。就在这里,怪事发生了:克拉巴德第一次做了个稀奇古怪的梦。
  有十一只乌鸦蹲伏在一根长长的横杆上,冷冷地打量着他。他发现,横杆最左边的那个位置是空着的。不一会儿,他听到一个声音。这声音干涩嘶哑,仿佛来自虚空。又一会儿,喊声越来越近,克拉巴德听得分明,这是在叫他的名字。克拉巴德不敢应声。“克拉巴德”,下一声;“克——拉——巴德”,第三声;然后响起了说话声:“到施瓦茨科尔姆的磨坊去吧,对你来说,这不会有什么害处的!”这时横杆上蹲着的乌鸦纷纷耸起身子,呱呱地叫道:“听从师傅的指令吧!服从他吧!”
  梦到这里克拉巴德突然醒来。“人真是什么样的梦都会做”,他依稀回想了一阵儿,翻了个身,然后又沉沉地睡去。第二天,他和两个伙伴继续漫游行乞。每当空中盘旋的乌鸦进入他的视野时,他就会记起夜里的怪梦并暗自好笑。
  然而这天夜里那个怪梦又重复了一遍。那个干涩嘶哑的声音又在梦中呼喊他的名字,那些乌鸦又在七嘴八舌地说“听他的吧,服从他吧”什么的。早晨起来,克拉巴德向他们投宿的村庄的农夫打听,这附近有没有一个叫施瓦茨科尔姆的村子,或者听起来差不多的村庄。
  那农夫似乎记不起曾听说过这个村名。“施瓦茨科尔姆……”他思索了一阵子,“噢,对了,在荷也施维尔塔附近森林里,在通往莱勃的大路旁,是有这么一个村子来着。”
  又一个夜晚降临了。这回三位“王爷”在大帕尔特维茨村过夜。也就是在这里,克拉巴德又梦见了那群乌鸦,又听到了似乎从遥远的虚空传来的干涩而嘶哑的声音。一切如同第一回和第二回一样。这回克拉巴德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了,他决定去追寻那个声音。晨曦初露的时分,两个伙伴还在蒙头大睡,克拉巴德就蹑手蹑脚地离开了谷仓。在庭院门口他碰到了一位早起到水井去取水的村妇,并向她托付道:“请致意我的两个伙伴,对不起,我得先走一步了。”
  离开了大帕尔特维茨,克拉巴德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打听着前行。此时雪下得正紧,狂风裹着雪粒抽打着他的面颊,每走几步他就不得不站住脚擦擦双眼。在荷也施维尔塔森林里,他迷失了方向,整整转悠了两个小时,才重新找到了通往莱勃的土路。这样一来,直到傍晚时分他才到达了目的地。
  施瓦茨科尔姆村与荒原上其他的村落并没有什么两样:土路的两旁是挨挨挤挤的农舍和谷仓,如今都半埋在皑皑白雪里。家家户户屋顶的烟囱里,飘出青黑的煤烟子。冒着热气的粪堆,哞哞的牛叫声。村子的池塘里,孩子们边滑冰边发出阵阵欢叫。
  克拉巴德四处张望,可哪有什么磨坊的影子。此时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农夫背着一捆柴正从土路上走来,克拉巴德便上前打听磨坊的事。
  “我们这个村子没有什么磨坊。”这是克拉巴德得到的答复。
  “那么这附近的村子呢?”
  “要是你说的是那个……”老人举手过肩,用拇指指指身后的方向道,“科塞尔布鲁赫后面,黑水河旁,倒是有这么一个磨坊。不过……”说到这里他突然打住,似乎觉得自己说得太多了。
  克拉巴德向老人道了谢,便朝着老人指点的方向走去。可没走几步,就有人扯住了他的衣袖。他回头一瞧,还是那位背柴的农夫。
  “什么事?”克拉巴德问道。
  老人靠前一步,面带恐怖地小声说道:“我得警告你,孩子,避开科塞尔布鲁赫,绝不要去黑水河边的磨坊,那地方可不地道!”
  一瞬间克拉巴德有些犹豫,不过他马上转过身去,撇下老农,朝着村外径直走去。天很快就暗下来了。他得萬分小心,才不至于迷路。好冷的天哪,冷得他直打哆嗦。偶尔他也转过头去,朝着来的方向眺望,风雪迷茫中,依稀可辨星星点点的灯火。
  转身返回是不是理智一点?
  “嗐,管他呢!”克拉巴德嘟囔道,随手向上拉拉领子,“难道我还是一个毛孩子吗?去看一看打什么紧!”
  克拉巴德如同一个在雾中行走的盲人一般,在森林里跌跌撞撞地走了好一阵,这时,在他的面前出现了一大片空地。正当他准备从大树下面向空地走去的时候,风雪停了,彤云开了,月亮露出了冷脸,突然间,一切都呈现在冰凉的月色中。
  这时克拉巴德看到了那座磨坊。
  那磨坊就在他的面前,在雪地里蹲踞着,黑黢黢的,深不可测的,犹如一头庞大凶恶的正在窥伺猎物的野兽。
  “谁也没有逼迫我到那里去,我还是……”克拉巴德犹豫道。可是他马上感到这是胆小鬼的念头,他鼓起勇气,从大树的阴影下走到了空地上,径自朝着磨坊的大门走去。那门是关着的,克拉巴德伸手敲门。
  他敲了一遍,又敲第二遍,里面无声无息:既没有看家狗狂吠着扑上前来,也没有人踩动楼梯发出的吱嘎声,更没有钥匙串发出的叮当声,什么也没有。克拉巴德又敲第三遍,直敲得他的指骨刺痛。
  磨坊里依然没有动静。克拉巴德试探着按动门把手,门开了,原来门并未上闩。克拉巴德跨进了门廊。
  迎接他的是墓地一般的死寂和重重的黑暗。不过,在门廊的尽头似乎有一点点亮光,一丝丝极为微弱的灯光。
  “哪里有灯光,哪里就有人。”克拉巴德自言自语道。
  他伸开双臂,摸索着前行。走近了他才断定,那光亮是从隔断门廊的一间房子的门缝中漏出来的。好奇攫住了他的心,他踮起脚尖悄无声息地走到门缝前并向里窥视。
  黑黝黝的房间里只点着一根蜡烛,那是一根红蜡烛。蜡烛插在一个骷髅壳上,这骷髅摆放在房间中央的一张木桌上。桌子的后面坐着一个身穿黑衣的大块头汉子。那汉子的脸十分苍白,就像抹了石灰一般。他的左眼上蒙着一块黑色的眼罩。他正埋头阅读桌上的一本厚厚的、皮面精装的书,那部书用一根铁索拴着。
  那汉子忽然抬起头凝视着门的方向,似乎他已经发现了门缝后面的克拉巴德。那目光使克拉巴德十分难受,偷窥的那只眼奇痒起来,泪水直流,房间里的景物顿时模糊不清。
  克拉巴德擦了擦眼睛。这时他突然感到肩膀上搁着一只手,这是从身后伸过来的一只冰冷冰冷的手,冷气直透过外套和内衣,凉心透骨。与此同时他听到有人用干涩嘶哑的嗓音,操着索布语说道:
  “你还是来了嘛!”
  克拉巴德浑身一颤,这声音他并不陌生。他转过身来,那人就站在他的面前……
  (陈俊/译,节选部分略有删改,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定价:15.00元。)
  邮购热线:0791-6524997邮购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子安路75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邮编:330009
其他文献
199年9月初。  法国邮轮“让·拉博德”号在新加坡停泊两个小时加完水之后,就开始了它横渡印度洋6000海里的漫长航程。离赤道那么近。阳光是烫人的。海面像一匹无边无际的蓝绸子,闪着银色的光亮。时而飞鱼成群,绕着船头展翅嬉戏。  船是在欧战爆发的前一天从九龙启碇的。多一半乘客都因眼看欧洲要打大仗而退了票。“阿拉米斯”号开到西贡就被法国海军征用了。这条船从新埠开出后,三等乘客就只剩下我、一位在阿姆斯特
期刊
①“前边有一条小河。”外婆肯定地说。  ②外婆昨天从乡下来到我们这里。她几次捎口信。说要到城里来,可乡下家里那一摊子又放不下。不放心哟。其实她无非是替晚辈操持零碎家务。养鸡养鸭,烧饭炒菜,都是她做媳妇起就忙乎着的事情,她却像头一回做那样新鲜、认真。我知道,农村那个院落门前淌过一条小河,她常在小小的河埠头洗幕、淘米、浆衣。  ③“这是在城里,哪里有小河?”我懒懒地说。我猜她幻觉中仍惦记着乡村那条伴随
期刊
日本的立正佼成会请我演讲,讲完后,日本会长送我一个巨大的礼物,陪我去的台湾朋友怂恿我打开来看看。我在日本人和台湾朋友的围绕下,把包装精美的纸金打开,才发现里面是一座金碧辉煌的钟。日本人面露喜色地对我介绍:“这是可以使用万年的空气钟,利用空气中的温差来使机械转动运行,永远都不会停止的,不知道林先生喜不喜欢?”  我尚未回答,台湾朋友已经都露出了微愠的表情,一个说:“长这么大,没看到有人送钟的。”心思
期刊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8岁,弟弟才3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撅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儿俩,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
期刊
曾明了,四川成都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1995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曾任《新疆商报》编辑、记者,北京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错位》《千年之缘》,中短篇小说集《风暴眼》《往事歌谣》等。小说《生死界》曾获第6届《小说月报》“百花奖”。  星座:双鱼座  血型:B型  中学时候的职业梦想:编辑  寄语中学生:多读书,人生会更美好。    17岁那年发生的事情,在我的记忆中格
期刊
我从小时候起就不好看红火。   红火是我们的地方话,主要是指过大年、正月十五,还有过庙会时,街上的那些扭秧歌踩高跷的,以及车灯、船灯、龙灯什么的,还有摆摊儿杂耍、搭台唱戏等,都叫红火。人们一说“快看去啊,今儿街上有红火呢”,就是指这些。  这些,我都不喜欢,我嫌那里人过多,多得你挤我我挤他,走路也走不了。还嫌那里乱哄哄的,太吵。唢呐呜呜哇啦,铜器砰砰叭嚓,再加上大人喊叫小孩哭,吵得你头晕,吵得你耳
期刊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喜欢那里的山,那里的河,那里的大野地。哪怕是冬季里光秃的山,干涸的河,荒凉的大野地,我都喜欢。我还喜欢那里的人,那里的牛、羊、狗。喜欢那里的太阳,喜欢那里的月亮。喜欢那里的白天,喜欢那里的夜晚。那里的一切的一切,都喜欢。  我一放了假,就想回村。有作业,背着,到村里去做。在那里心情愉快,作业也完成得好。   以前老是回姥姥家。自我父亲的工作从怀仁县城调到乡下,我们也就多了个去处
期刊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置学生安危于不顾,率先跑出教室的中学教师范美忠,一跑成名。不仅以“范跑跑”名闻当今世界,成为报刊、电视等众多媒体“追捧”的“明星”,而且震惊古人,令长眠于地下的一班先贤亦大惊失色,议论纷纷。于是,由孔夫子牵头,众多先贤会聚一堂,召开了一次“范跑跑”现象研讨会。与会者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好不热闹。  孔夫子先道开场白:有“跑”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范跑跑”虽未亲临研讨会现场,然其
期刊
说明:本学习内容适用于学写景物。    作家赵丽宏的散文《周庄水韵》,写_二次到周庄的印象。作者写三看周庄,并且都是写在春天里看周庄,读者读来却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因为作者每次所写的周庄景物,都是在特殊条件下和环境里,即特定的气候里、时间里,同一片风景,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给人的感觉不同、印象不同,令人耳目一新。让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
期刊
【典子的话】  提起按分数排座位这事儿,就想起了自己的中学时代。那时考完试,总成绩一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排座位。呼啦啦全班同学拥出教室,班主任站在門口,手拿成绩单,按分数由高到低,挨个儿喊着进班挑座位。前面被喊到的同学矜持中透出喜悦,后面被喊到的同学不屑中露出失落;前面是人挑座位,到后面就是座位挑人啦。  经历这种事情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当时也没多想,有的只是喜悦或伤心、欢笑或泪水……现在想想,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