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变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指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将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来设置教学目标并统领教学,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落点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生活实践、演示实验、学习探索情境,设置难度适当、层次递进、指向明确的问题串,围绕核心内容开展与学生的兴趣和经历相联系、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活动,并以多样的评价方式引领学生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形成物理观念、经历科学思维活动、体验科学探究,进而提升科学态度和责任.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种现场生成的行为,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教师需要及时妥帖地对教学方案做出调整变化.当然,“变”的是课堂流程,而“不变”的应是教师的教学品格.
期刊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可教可学的数学知识,还包含组织和引导教与学的效用,体现“如何教”和“如何学”的动态属性,以及隐性地承载与传播社会文化价值的功能.采用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教材研究方法,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两方面来整体把握研究对象,可以深入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发展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故对现行三版教材中的“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对各教材的设计理念、呈现意蕴等作精细的挖掘,掌握编写者编排的真实意图,从而更好地运用教材服务教学.
“抛锚式”课堂形态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将之应用于地理与生命科学跨学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教师应在精准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围绕“锚”,即完整、真实的问题,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搭建相应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在自主交流、合作、探究中,经历问题从产生到解决的全过程,变模仿知识为迁移知识,形成个性化的思维和表达,提高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的能力.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之后一举获得了巨大成功.《流浪地球》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相距近20年,尽管从人物设定、叙述方式和戏剧冲突方面有了较大改动,但二者都从不同层面展现出了当代中国在现代性这一问题上的复杂性和焦虑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电影《流浪地球》对原著的改编为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在讲述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经验、传达中国精神上提供了宝贵而积极的经验,因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数学建模是连接数学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是高中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基于综合难度模型,从情境、运算、推理、建模工具和建模层次五个维度,对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理科)、全国乙卷(理科)、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考查数学建模素养的试题进行统计与分析,有助于明确高中阶段对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育程度.而采用融合试题与情境以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整合知识主题以建构完整知识体系、设置创新型情境以展现建模完整过程三个策略,可以有效考查并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对“问题解决”的现代研究与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提出”的重要性,包括从教育角度做出进一步的审视;相对于“问题提出”的一般性论述而言,“问题引领”则对改进教学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对这三者进行相关分析,可以被看成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比较与互补整合的一个实例.
高中思政课是一种“活动型学科课程”,强调活动性和学科性,力求实现学科与活动的高度融合,体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应围绕议题展开,既注重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及收获感,也注重学生的校外社会实践.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关注学生的生长力,以议题引领教学,以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体验—表现”中,将思政课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科学学科中利用科学史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批判性和统一性,理解科学的社会角色和人文意义.但基础课程中科学史的教与学存在一定的脱节,科学史的教学内容如同蜻蜓点水,这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地习得知识,进而形成整体性的认知.因此,教师应在拓展课程中设计并拓展科学史教学,围绕立德树人这一育人目标,融入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实验方法等,为学生铺设支架,帮助其在归纳分析、对比求证中整合思维、完善结论、迁移应用,进而提升其科学素养.
“用教材教”的理念指的是用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目的是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串,是“用教材教”理念的体现.教师应遵循有情境、有层次、有探索的原则,必要时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让课堂结构清晰顺畅且符合学生认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能力.问题串可从能力层次、函数模型的多样性、情境化、数学实验、课后作业等多个角度进行设计.
“读整本书”是有深度、厚度、高度的语文实践活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采用“一本四读”模式进行任务设计.“一本”,指教师每个学期从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篇目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一本,这契合“双减”政策“轻负高质”的要求;“四读”,指基于阅读任务驱动的课前自读、基于对阅读任务理解的课中展读、基于学生对阅读任务理解的教师促读、基于任务检测和提升的课后评读.教师要通过“四读”,以精准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将这一本读透,再由“一本”上升到“一类”,掌握这类作品常见的阅读“范式”,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