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通过阅读,人类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从而认知世界、了解人生、拓展思维等等,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特殊任务,它具有功能性和基础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被选作“教材内容”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来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在本科目的任务最重,阅读又是语文组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简单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明确阅读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教学目的,才能使教学有一个明确的靶心。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深度挖掘文本,若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完全理解,不是很熟悉,那就很难把握教材精髓,提高阅读的效率就是一句空话。当然,每篇文章的题材不同,阐述的角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授新课之前,必须精心准备,精心策划,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的基础。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主动融入文章的情景之中,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的真正目的。在行之有效的教育学习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阅读能力,我的做法是:有时候让学生读课本,当然“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自读、精读、诵读、默读等,遇到不懂的问题查工具书,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习任务;有时候还可以根据课文提出具体、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培养合作意识,鼓励创新,发展个性,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人们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来自诸多方面,但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我们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一是老师,因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必须有好学的先生。”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老师自身平时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只有自己掌握渊博的知识,在讲到课文的某个环节时穿插趣事,才能唤起学生要阅读的强烈欲望。二是同学,我每周拿出一节或两节语文课的时间作为学生的“阅读交流会”, 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感悟出文章情感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学生毛遂自荐,对近期阅读文学作品的登台表达看法,在交流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重视课堂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真情实感地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过比较、揣摩,慢慢领悟出语言文字的感情。“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和沟通,仿佛是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一篇文章思想感情的内涵,真正由作者“转嫁”给读者。那么所有文章的问题都能通过阅读解决。
四、扩大课外阅读量,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认知本领,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最有价值的读物”。当前,图书市场是鱼目混杂,有高雅的文学作品,更有低俗的读物。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应当正确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例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等,报刊如《青年文摘》《读者》《小小说》及各类报纸副刊上刊登的文章,这些优秀读物不仅具有时代特色,还反映了时代风貌,值得品读。引导学生读这类优秀读物的同时,还可以涉猎一些相关专家学者的点评书籍,采纳百家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和自己的观点做一比较,能够更深刻理解作品,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了阅读能力。
五、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不同的刊物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首先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上的精读,为什么强调精读呢?这是因为精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从阅读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比较、推测,最终能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扼杀了“懒惰” 的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何谓自悟,即自己本人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点,有目的性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立意独到的构思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主领悟为主线,老师的点必须点到关键处,拨必须拨在疑难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做读书笔记,读书要有自己独到的心得见解,我提倡随读随记,把阅读中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落内容记下来,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拿来借鉴。
记得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定能驾驭文字。”只要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必定能促使学生产生乐读的渴望、会读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书,让他们在阅读中理解,阅读中感悟,阅读中抒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
一、明确阅读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教学目的,才能使教学有一个明确的靶心。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深度挖掘文本,若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完全理解,不是很熟悉,那就很难把握教材精髓,提高阅读的效率就是一句空话。当然,每篇文章的题材不同,阐述的角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授新课之前,必须精心准备,精心策划,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好阅读课的基础。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主动融入文章的情景之中,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的真正目的。在行之有效的教育学习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阅读能力,我的做法是:有时候让学生读课本,当然“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自读、精读、诵读、默读等,遇到不懂的问题查工具书,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习任务;有时候还可以根据课文提出具体、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培养合作意识,鼓励创新,发展个性,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发挥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人们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来自诸多方面,但最有说服力的还是我们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一是老师,因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必须有好学的先生。”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老师自身平时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量,只有自己掌握渊博的知识,在讲到课文的某个环节时穿插趣事,才能唤起学生要阅读的强烈欲望。二是同学,我每周拿出一节或两节语文课的时间作为学生的“阅读交流会”, 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感悟出文章情感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学生毛遂自荐,对近期阅读文学作品的登台表达看法,在交流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重视课堂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真情实感地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过比较、揣摩,慢慢领悟出语言文字的感情。“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和沟通,仿佛是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一篇文章思想感情的内涵,真正由作者“转嫁”给读者。那么所有文章的问题都能通过阅读解决。
四、扩大课外阅读量,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认知本领,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最有价值的读物”。当前,图书市场是鱼目混杂,有高雅的文学作品,更有低俗的读物。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应当正确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例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等,报刊如《青年文摘》《读者》《小小说》及各类报纸副刊上刊登的文章,这些优秀读物不仅具有时代特色,还反映了时代风貌,值得品读。引导学生读这类优秀读物的同时,还可以涉猎一些相关专家学者的点评书籍,采纳百家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和自己的观点做一比较,能够更深刻理解作品,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了阅读能力。
五、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不同的刊物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首先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教学上的精读,为什么强调精读呢?这是因为精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从阅读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比较、推测,最终能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扼杀了“懒惰” 的不良习惯。一般情况下,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何谓自悟,即自己本人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有侧重点,有目的性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立意独到的构思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主领悟为主线,老师的点必须点到关键处,拨必须拨在疑难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做读书笔记,读书要有自己独到的心得见解,我提倡随读随记,把阅读中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落内容记下来,以便在自己的写作中拿来借鉴。
记得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定能驾驭文字。”只要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必定能促使学生产生乐读的渴望、会读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书,让他们在阅读中理解,阅读中感悟,阅读中抒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