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书上说,草木在春天是带着酸味的。古人真的很有意思,对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体察入微的,不似我们这般马虎。不信的话看一看那满山的青杏,那酸溜溜的苹果就可以知道了。雅兴来了,还可以随手在野地里拔起一棵鸭舌草尝尝,那酸涩的味道包围着舌头,也包围着整个春天。
春天要“省酸增甘”
《黄帝内经》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意思是说东方应春而生风,春风能促进草木生长,木气能产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脏。所以中医上有“酸入肝”之说。但历代养生学家却警告我们要“省酸增甘”,为什么养肝的大好时节却偏偏不能食酸了呢?
如果说春天脏腑中哪个是“明星”的话,自然非肝脏莫属了。此时的肝脏得天时之利,肝气是最旺盛的。哪怕是年老体弱的老人,肝阳此刻也最为旺盛。如果你这个时候再吃酸,就相当于“火上浇油”了。肝为木,克脾土。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冬天胃口总会很好,但一到春天,就吃不下东西了。这是因为冬天阳气是封存于体内的,体内的阳气旺盛,消化能力自然就好,所以冬天经常会感到饿。春天体内阳气升发,气血都是往外走的,里面的气血就会相对不足,脾胃的消化能力就会相应减弱,吃的东西就会少。如果这个时候你再吃一些酸味食品,那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体内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了,气血生化无力,人就会得病。明代高濂就在他的《遵生八笺》中提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减酸是为了缓和肝的“杀伐”之气。而甘是脾的本味。小孩子普遍爱吃甜食,就是因为脾胃虚弱的原因。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就相当于给脾增兵,使它免受肝气的侵犯。但你也不必因此对酸味食物“拒之千里”,这里的“省”是“少”的意思而并非“省略”,所以只要做到少吃就好,而并非完全绝缘。
五谷为甘,可养脾胃
何谓“甘”呢?如果你认为甘味食物就是味道有些甜那就错了。味道还是其次,关键是对脾胃一定要有补益作用。中医认为,只要没有成酸苦辣等其他味道的食物都属于甘味。比如五谷杂粮,大部分都属于甘味。五谷大部分都是种子,生命力是最旺盛的,因此自古以来被当做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食。《黄帝内经》有“食岁谷”之说,意思是说要吃时令食物。我们知道农村孩子的营养一般都不如城市的孩子丰富,但体质却比城市孩子强壮,就是因为他们一年四季都吃当年的新粮,而这些都是植物的种子,有延续生命的能力,所以就算营养没有城市孩子好身体也很强壮。有了土壤才能有植物,也才能有种子;种子也只有洒在地里才能生长。而脾为土,再播下生命力极其旺盛的种子,自然就会获得丰收了。
五谷之中,又以小米的功效最好。大家应该都知道“社稷”这个词,我们用它来指国家。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其实“社”代表的是土神,而“稷”代表的是谷神。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社会,五谷丰登无疑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所以古代的君王每年都会祭拜土神“社”和谷神“稷”,社稷后来也便成为国家的代指。《说文解字》对“稷”的解释是:“稷,窬也。五谷之长。”
古人认为“稷”就是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小米。他们认为五谷中以小米的营养为最高,因此便用它来供奉上天。妇女在生下小孩之后气血会很虚,这时有经验的长辈就会给她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她的身体很快就能调养过来,就是因为小米对脾胃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脾胃又可生化气血,气血足了,身体自然就好。而现代人往往大鱼大肉,各种营养品统统派上阵,但效果却未必好。我就曾经见过一位产妇刚生产完不久,家人就给她喝浓汤进补,结果却导致肠胃胀气,还影响到母乳的分泌。这时一碗小米粥反而是最安全的。清朝名医王士雄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迹。”意思是说穷人家的患者生病后身体虚弱,但又买不起人参,于是就用米汤代参汤来服用,每次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米汤有“代参汤”的美誉。
《红楼梦》中对此也有记载。第25回讲到宝玉和凤姐受人陷害,奄奄一息,后来得到僧道二人搭救。二人醒来后贾母等人叫仆人熬了米汤给他们服下,二人方才无事,小米粥的补益功效由此也就可见一斑了。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每次熬完小米粥之后上面都会出现一层厚厚的粥油。有些人习惯把它扔掉,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为它滋阴的效果是最好的。
你可能会说,小米粥虽好,可我也不能顿顿喝吧。当然。如果你想换个花样也可以,我再教你一个办法,那就“吃芽”。吃什么芽呢?就是五谷的芽。有句话叫作:春日食春芽。
生活中我们最常吃的应该就是绿豆芽和黄豆芽了,其实红豆、芝麻、向日葵、大麦、荞麦等均可做成芽菜食用。且芽菜的生长期短,一般只需一到两周,而且不需要施肥,只要给点水就可生长,绝对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不过大多数人可能还不知道芽菜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先将要发芽的种子洗好,然后放入水中浸4~8小时(体积越小的种子浸水的时间越短)后将水分滤去,再在上面加盖一层透气性较好的湿布,放在阴暗通风的地方(种子在黑暗中发芽又快又嫩滑)。每日早晚两次加水倒水,大约一周左右,芽菜便生好了。这时拿来食用,脆生生的特别好吃。
“时令菜”合乎阴阳可多食
我们在饮食上除了做到“省酸多甘”外,还有一条原则也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多吃时令菜。孔子有句话,叫做“不时,不食”,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就不要吃。为什么这么讲呢?食物讲究“气”和“味”,“气”指四气,即寒、热、温、凉。“味”指五味,即辛、甘、苦、酸、成。时令菜又叫“运气菜”,是指它应运而生,得到天地之气的滋养,这样的菜含的气味才够。现在人们图新鲜往往会买一些反季节蔬菜,偶尔吃一两次没有关系,如果经常吃就不好了。因为这些蔬菜违反了天地间的阴阳规律,以致寒热不调、气味混乱,常吃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其实春天的果蔬本就丰富,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买一些价格昂贵的反季节蔬菜,费力不讨好。
《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其实养生也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只要跟着天地走就行。凡事随其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随着天地阴阳走,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春天要“省酸增甘”
《黄帝内经》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意思是说东方应春而生风,春风能促进草木生长,木气能产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脏。所以中医上有“酸入肝”之说。但历代养生学家却警告我们要“省酸增甘”,为什么养肝的大好时节却偏偏不能食酸了呢?
如果说春天脏腑中哪个是“明星”的话,自然非肝脏莫属了。此时的肝脏得天时之利,肝气是最旺盛的。哪怕是年老体弱的老人,肝阳此刻也最为旺盛。如果你这个时候再吃酸,就相当于“火上浇油”了。肝为木,克脾土。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冬天胃口总会很好,但一到春天,就吃不下东西了。这是因为冬天阳气是封存于体内的,体内的阳气旺盛,消化能力自然就好,所以冬天经常会感到饿。春天体内阳气升发,气血都是往外走的,里面的气血就会相对不足,脾胃的消化能力就会相应减弱,吃的东西就会少。如果这个时候你再吃一些酸味食品,那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体内的平衡就会被打破。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了,气血生化无力,人就会得病。明代高濂就在他的《遵生八笺》中提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减酸是为了缓和肝的“杀伐”之气。而甘是脾的本味。小孩子普遍爱吃甜食,就是因为脾胃虚弱的原因。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就相当于给脾增兵,使它免受肝气的侵犯。但你也不必因此对酸味食物“拒之千里”,这里的“省”是“少”的意思而并非“省略”,所以只要做到少吃就好,而并非完全绝缘。
五谷为甘,可养脾胃
何谓“甘”呢?如果你认为甘味食物就是味道有些甜那就错了。味道还是其次,关键是对脾胃一定要有补益作用。中医认为,只要没有成酸苦辣等其他味道的食物都属于甘味。比如五谷杂粮,大部分都属于甘味。五谷大部分都是种子,生命力是最旺盛的,因此自古以来被当做中华民族的养生之食。《黄帝内经》有“食岁谷”之说,意思是说要吃时令食物。我们知道农村孩子的营养一般都不如城市的孩子丰富,但体质却比城市孩子强壮,就是因为他们一年四季都吃当年的新粮,而这些都是植物的种子,有延续生命的能力,所以就算营养没有城市孩子好身体也很强壮。有了土壤才能有植物,也才能有种子;种子也只有洒在地里才能生长。而脾为土,再播下生命力极其旺盛的种子,自然就会获得丰收了。
五谷之中,又以小米的功效最好。大家应该都知道“社稷”这个词,我们用它来指国家。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其实“社”代表的是土神,而“稷”代表的是谷神。在靠天吃饭的古代社会,五谷丰登无疑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所以古代的君王每年都会祭拜土神“社”和谷神“稷”,社稷后来也便成为国家的代指。《说文解字》对“稷”的解释是:“稷,窬也。五谷之长。”
古人认为“稷”就是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小米。他们认为五谷中以小米的营养为最高,因此便用它来供奉上天。妇女在生下小孩之后气血会很虚,这时有经验的长辈就会给她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她的身体很快就能调养过来,就是因为小米对脾胃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脾胃又可生化气血,气血足了,身体自然就好。而现代人往往大鱼大肉,各种营养品统统派上阵,但效果却未必好。我就曾经见过一位产妇刚生产完不久,家人就给她喝浓汤进补,结果却导致肠胃胀气,还影响到母乳的分泌。这时一碗小米粥反而是最安全的。清朝名医王士雄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迹。”意思是说穷人家的患者生病后身体虚弱,但又买不起人参,于是就用米汤代参汤来服用,每次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米汤有“代参汤”的美誉。
《红楼梦》中对此也有记载。第25回讲到宝玉和凤姐受人陷害,奄奄一息,后来得到僧道二人搭救。二人醒来后贾母等人叫仆人熬了米汤给他们服下,二人方才无事,小米粥的补益功效由此也就可见一斑了。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每次熬完小米粥之后上面都会出现一层厚厚的粥油。有些人习惯把它扔掉,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因为它滋阴的效果是最好的。
你可能会说,小米粥虽好,可我也不能顿顿喝吧。当然。如果你想换个花样也可以,我再教你一个办法,那就“吃芽”。吃什么芽呢?就是五谷的芽。有句话叫作:春日食春芽。
生活中我们最常吃的应该就是绿豆芽和黄豆芽了,其实红豆、芝麻、向日葵、大麦、荞麦等均可做成芽菜食用。且芽菜的生长期短,一般只需一到两周,而且不需要施肥,只要给点水就可生长,绝对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不过大多数人可能还不知道芽菜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先将要发芽的种子洗好,然后放入水中浸4~8小时(体积越小的种子浸水的时间越短)后将水分滤去,再在上面加盖一层透气性较好的湿布,放在阴暗通风的地方(种子在黑暗中发芽又快又嫩滑)。每日早晚两次加水倒水,大约一周左右,芽菜便生好了。这时拿来食用,脆生生的特别好吃。
“时令菜”合乎阴阳可多食
我们在饮食上除了做到“省酸多甘”外,还有一条原则也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多吃时令菜。孔子有句话,叫做“不时,不食”,也就是说,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就不要吃。为什么这么讲呢?食物讲究“气”和“味”,“气”指四气,即寒、热、温、凉。“味”指五味,即辛、甘、苦、酸、成。时令菜又叫“运气菜”,是指它应运而生,得到天地之气的滋养,这样的菜含的气味才够。现在人们图新鲜往往会买一些反季节蔬菜,偶尔吃一两次没有关系,如果经常吃就不好了。因为这些蔬菜违反了天地间的阴阳规律,以致寒热不调、气味混乱,常吃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其实春天的果蔬本就丰富,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买一些价格昂贵的反季节蔬菜,费力不讨好。
《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其实养生也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只要跟着天地走就行。凡事随其自然而不是违背自然,随着天地阴阳走,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