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大问题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描绘我们的校园”中的第二个活动。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逻辑性强,是美术教学重点。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作业问题考虑到我校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校园环境(学生多是厂矿子弟过于活波、学校教学楼正在改建中,校园环境略差),我决定按部就班地先教授一下透视知识,再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校园场景写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着,我先用一张卡通图(图1)来引导学生:近大远小就是透视规律,然后在黑板上挂了透视知识挂图(图2),向学生传授知识点、透视术语。最后让学生观察石膏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观察过程中提问了个别学生,感觉他们基本理解了透视原理,最后请了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石膏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并用取景框画出来,其他学生用取景框练习,我巡视指导。
  本以为学生理解了透视原理,参照消失点,辅助平行线画出正确的透视立方体并不难。没想到巡视过程中,发现了大问题。很多学生的图有点奇怪,仔细一看,他们是和数学中立方体的知识混淆了。七年级的数学本学期正好也在教立方体的知识,但是立方体的透视和美术课中的透视有本质的区别。数学中的透视可以说就是透明,数学老师教学生画立方体时,主要是参考平行线(图3)可以看出,立方体的各个面都是完美的平行四边形,因为数学中的立方体,它侧重于表现内部空间,主要是为计算做视觉参考,没有近大远小的变化。而美术中的透视(图4)是视觉规律,是在一个大空间下去观察立方体,它的很多面都是梯形,因为有消失点。从作业中不难看出,很多学生将二者混淆了,这种美术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混淆并不常见。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透视规律的立方体,请一位作业中出现知识混淆的学生来验证这个立方体的透视规律是否正确,即它的棱边的延长线有没有消失点,结果当然是没有消失点。我再一次强调了透视与透明的区别,美术中的立方体之所以立体感更强,是因为它符合视觉规律。这和数学老师教的立方体是两回事,学生们恍然大悟。因为在课堂练习中及时的发现了学生对于数学立方体透视和美术透视二者的混淆,我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区别练习,使得学生从平面到立体思维得到真正的过渡。
  通过这堂课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观察力是人综合能力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而七年级学生的观察力尚未得到有效发展。这表现在学生观察过程中很盲目的看,往往流于表面,看不清实质。这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观察。比如,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引导学生思考观察者位于被观察物体的哪个方位或视角?物体在图像上有没有消失点?有几个消失点?等等一系列问题,训练学生有意观察。
  第二,由于学生没有完全理解透视的原理,所以导致对知识点的混淆。《实践论》中有这样一句话:“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到它。”学生画透视图往往画成数学中的立方体,立方体前面和后面的两个正方形一般大,且棱边平行,这是观察过于直觉的结果。但是理解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就不难观察出立方体前面的面大,后面的面小,棱边延长线会相交到消失点。
  第三,作业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中学美术课的性质决定了美术作业大都是当堂布置,课后学习委员收齐交我批阅,这种随堂作业很少布置。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随堂作业有利于教师在第一时间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本节课在让学生绘制透视图中,很多人画成了数学立方体,说明老师的讲解不够清晰,可以当场补救,“趁热打铁”的效果肯定好于一周后的“回炉”,学生记忆也更加深刻。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多尝试这样的随堂小作业,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如果说幼儿美术创作过程是一幅张扬个性的图画,那么评价则是画卷中画龙点睛的一笔。然而,这画龙点睛之笔却常常让教师们为难。惯用的集中性评价总是教师说得多、幼儿听得多,幼儿的自主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更多时候,常常因为幼儿作画完成速度不同,使教师无法进行集中性评价,导致评价这一环节经常不了了之或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流于形式,体现不出评价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评价 幼儿 美术活动  一、富有情趣的角色评价
期刊
摘要:分别从教学方法的各个层面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分析。同时,阐述了中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在不同层面上应该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然而,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只有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把它作为中
期刊
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也是知识的载体。精彩的教学语言能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师用语言传递情感,架起师生之间和谐沟通的桥梁,拉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让语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小学语文语言魅力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是无止境的,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的语言起着激发教学的生命力的作用。精
期刊
基于多媒体美、趣、新的优势,探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举措点:借孩子一双美丽的眼睛,启儿童“悦”读之门;赠孩子一对想象的翅膀,抛儿童“悦”读之饵;送孩子一粒智慧的种子,扬儿童“悦”读之帆等三个方面,来改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现状,在收获知识,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享受阅读的快乐。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多媒体“悦”读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写作能力语言框架小学语文瑞安市塘下镇鲍三小学上个学期的低段语文教研主题就是“立足语言形式,关注言语表达”。上个学期从几位老师的尝试中,对自己的困惑也寻找到了一点曙光。下面就以二年级《难忘的泼水节》和《三个儿子》为例进行据
期刊
背诵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中对陶冶情操、增强记忆、培养语感以及写作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少老师对课后习题“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的指导无从下手。  小学语文背诵现状分析教学策略一、现状扫描  我对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中心小学40名语文老师就课后习题“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的落实情况的作了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通过数据分析,我认为老师对课后习题“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的指导存在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逐步走进校园,教师逐步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并越来越多地把多媒体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来。  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逐步走进校园,教师逐步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并越来越多地把多媒体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来。多媒体集音频、视频、图片、音乐文字于一体,能够展示非常
期刊
指导学生写作,就是要从选材和写法上下功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才是中学生的本色。敢于写真实的自己,道出自己的心声,敢于说真话才是中学生的可爱之处。  写作指导中学作文教学方法提起作文,大多数中学生大伤脑筋,总觉得写作文时无话可写,却又非写不可,只好硬着头皮胡乱写几句应付老师。不少老师对此毫无办法,不知从何入手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结果形成了学生不愿写作文、老师不愿讲作文的局面。细分析看,作文课
期刊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自主活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一、活动教学的理论内涵  1.活动的基本范畴  简单的说,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对活动可作多侧面的划分,最基本的主要依据心理学的划分,即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所谓
期刊
通过对幼儿教育中主题环境的创设研究,提出了让幼儿与“主题墙”对话的新的教学模式。在抓住儿童年龄特点基础上,使幼儿成为主题墙的创设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主题墙”的作用。  幼儿教育主题环境主题墙有人说:“当你走进一所幼儿园,不用介绍,也无须交谈,只要留意整个环境,你就能‘阅读’到其中蕴含着的教育信息和课程的价值取向。”的确,《纲要》中明确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