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可以说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如何让我们的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而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然而,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经常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结果还常常不尽如人意。在一份份试卷和练习中,也许能使学生考试考个好的分数,但对学生后续发展却没有什么好处。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想提高效率,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激发兴趣,体验愉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科丰富的精神内涵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我们把这营养丰富的原料制作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体验美味带来的愉悦。我们要想让学生爱语文,爱上语文课,首先要做的就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比如阅读课,在新课伊始,我们就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导入,如可以是精确的语言描述,可以是华美的画面展示,可以用美妙的音乐渲染,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可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想要阅读的愿望,然后再去自读感悟。当学生有一点点进步时,教师就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识字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自由识记汉字,可以进行联想、组合、拆分等等。谁的方法好,我们就说这是“某某记字法”,还把它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特有成就感,都争着抢着去想记忆的方法,很快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记住所要掌握的汉字,而不会觉得枯燥无聊。在写字环节,就更要想办法了,因为毕竟写字是一种基本功,它本身没有什么趣味可言,我就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名人写字的故事,树立学习的榜样,并且加强及时评价,以此激发孩子的兴趣。在每次写字前,我首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一丝不苟的示范,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讲解。学生写字时,我随时进行纠正,而写字结束后就进行及时评价,写得好的都可以放在展示台上投上电视给大家看,让大家欣赏学习,学生就很有自豪感。而那些比较差的学生呢,只要有进步也都可以得到鼓励而进行投影。这样就容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对学习是一种促进。
二、回归本真,扩大阅读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则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教育专家尹建丽认为:“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以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阅读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呢?
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诱惑学生走进书本。首先我们自己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的人。如果我们自己都从不去读书,我们对学生讲再多的读书的好处也是没有用的。在每次的读书时间,教师专注的读书神情,持之以恒的读书态度,对学生就是最好的引导和教育。如果想让学生读某些书,我们就要想些策略进行诱惑,比如给学生读书中的一个片段,或者讲其中的一些情节,吊起学生的胃口,引起他们迫切想要自己读书的愿望。在曹文轩教授来我校讲学之前,我在暑假已经读过了《草房子》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书所吸引。结果学生经过我的推荐,在曹文轩教授签名售书时,班级有近一半的学生都买了这本书,而曹教授的其他书如《青铜葵花》《根鸟》等都非常好,我们班却没有什么人买。成年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更何况是在学生心目中绝对权威的教师的推荐呢?因此,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去促使学生读书。
要进行广泛的阅读总是需要时间的,这就要求我们舍得放时间给学生。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常常是宁可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也不愿意让学生多花时间读书。毕竟练习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只要训练就可以考出好的分数。而我们所考的无非是“学课本的水平”而不是“语文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学生在小升初考试中成绩优秀,然而到了初中高中就后劲不足的原因。没有阅读的底子,没有长期的熏陶感染,学生的语文水平得不到提升,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最终还是会输在高考的战场上。学生阅读带来的好处不一定在眼前,而在后续的学习中一定有所体现,因此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孩子的未来,让我们改变观念,少点功利,多给点时间让孩子读书吧。
阅读是心灵的交流,真正融入才会有所收获,因此我们还要避免一些形式。比如,每天中午我们也让学生读书,然而却要求孩子们坐得毕恭毕敬,所有人一个姿势,因为不时会有领导和值周同学检查。此时学生关注的是是否坐得好,班级是否会被扣分,哪里还能够静心融入所读的内容呢?我认为这样的要求除了好看之外真是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它破坏了学生读书的心境,是很倒人胃口的。试问,我们有谁在拿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时,会正襟危坐地读,即使正襟危坐你又能保持几分钟呢?因为那是非常累的,结果学生不是因为读书读累了,而光为了保持那个姿势就累了,又能有多大收获呢?另外,只要是要求读的书,我们又总要考一考的,似乎不考就无法知道学生是否读了。而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要考的东西我们就无法真正去欣赏、去感受了,我们只是拼命去记忆要考的内容,那种如饥似渴的阅读本身所带来的愉悦也就会由此而丧失。同时这又成了一个新的负担,让阅读变了味,失去本身的意义。弥尔顿说过:“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但愿我们能够让学生轻松阅读、开心阅读,让好书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让我们去除浮躁,返璞归真,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人文关怀,从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让良好的阅读习惯陪伴学生,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一、激发兴趣,体验愉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学科丰富的精神内涵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我们把这营养丰富的原料制作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体验美味带来的愉悦。我们要想让学生爱语文,爱上语文课,首先要做的就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比如阅读课,在新课伊始,我们就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导入,如可以是精确的语言描述,可以是华美的画面展示,可以用美妙的音乐渲染,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等等,这样学生就会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可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想要阅读的愿望,然后再去自读感悟。当学生有一点点进步时,教师就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识字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自由识记汉字,可以进行联想、组合、拆分等等。谁的方法好,我们就说这是“某某记字法”,还把它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特有成就感,都争着抢着去想记忆的方法,很快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记住所要掌握的汉字,而不会觉得枯燥无聊。在写字环节,就更要想办法了,因为毕竟写字是一种基本功,它本身没有什么趣味可言,我就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名人写字的故事,树立学习的榜样,并且加强及时评价,以此激发孩子的兴趣。在每次写字前,我首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一丝不苟的示范,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讲解。学生写字时,我随时进行纠正,而写字结束后就进行及时评价,写得好的都可以放在展示台上投上电视给大家看,让大家欣赏学习,学生就很有自豪感。而那些比较差的学生呢,只要有进步也都可以得到鼓励而进行投影。这样就容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对学习是一种促进。
二、回归本真,扩大阅读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则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教育专家尹建丽认为:“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以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阅读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呢?
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诱惑学生走进书本。首先我们自己应该是一个爱读书的的人。如果我们自己都从不去读书,我们对学生讲再多的读书的好处也是没有用的。在每次的读书时间,教师专注的读书神情,持之以恒的读书态度,对学生就是最好的引导和教育。如果想让学生读某些书,我们就要想些策略进行诱惑,比如给学生读书中的一个片段,或者讲其中的一些情节,吊起学生的胃口,引起他们迫切想要自己读书的愿望。在曹文轩教授来我校讲学之前,我在暑假已经读过了《草房子》这本书,我深深地被书所吸引。结果学生经过我的推荐,在曹文轩教授签名售书时,班级有近一半的学生都买了这本书,而曹教授的其他书如《青铜葵花》《根鸟》等都非常好,我们班却没有什么人买。成年人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更何况是在学生心目中绝对权威的教师的推荐呢?因此,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教师自身的影响力去促使学生读书。
要进行广泛的阅读总是需要时间的,这就要求我们舍得放时间给学生。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常常是宁可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也不愿意让学生多花时间读书。毕竟练习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只要训练就可以考出好的分数。而我们所考的无非是“学课本的水平”而不是“语文水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学生在小升初考试中成绩优秀,然而到了初中高中就后劲不足的原因。没有阅读的底子,没有长期的熏陶感染,学生的语文水平得不到提升,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最终还是会输在高考的战场上。学生阅读带来的好处不一定在眼前,而在后续的学习中一定有所体现,因此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孩子的未来,让我们改变观念,少点功利,多给点时间让孩子读书吧。
阅读是心灵的交流,真正融入才会有所收获,因此我们还要避免一些形式。比如,每天中午我们也让学生读书,然而却要求孩子们坐得毕恭毕敬,所有人一个姿势,因为不时会有领导和值周同学检查。此时学生关注的是是否坐得好,班级是否会被扣分,哪里还能够静心融入所读的内容呢?我认为这样的要求除了好看之外真是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它破坏了学生读书的心境,是很倒人胃口的。试问,我们有谁在拿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时,会正襟危坐地读,即使正襟危坐你又能保持几分钟呢?因为那是非常累的,结果学生不是因为读书读累了,而光为了保持那个姿势就累了,又能有多大收获呢?另外,只要是要求读的书,我们又总要考一考的,似乎不考就无法知道学生是否读了。而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要考的东西我们就无法真正去欣赏、去感受了,我们只是拼命去记忆要考的内容,那种如饥似渴的阅读本身所带来的愉悦也就会由此而丧失。同时这又成了一个新的负担,让阅读变了味,失去本身的意义。弥尔顿说过:“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但愿我们能够让学生轻松阅读、开心阅读,让好书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让我们去除浮躁,返璞归真,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人文关怀,从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让良好的阅读习惯陪伴学生,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