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语文课程学习的“五大板块”之一“综合性学习”意义重大,但是在农村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这一板块往往被忽视,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农村学校如何有效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提出探究性的看法。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有效开展;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进行系统的改革。因此,语文课程新改革标准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定为语文课程学习的阶段目标。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综合性学习”也成为新教材的特色和亮点。但是在农村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这一板块往往被忽视,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尽管会开展,但通常速度会非常快,形式局限于简单的作文训练和口语表达训练,或者只是强调学生对一些内容死记硬背,内容虚而不实,效果很不好,这种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打击了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时还会干扰正常的语文教学活动,没有真正的发挥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有的作用。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到底该如何有效的开展呢?
一、综合性学习要以“听”“说”“读”写为基础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指口头表达的语言,“文”指书面写作的语言。語文能力即是指这两方面能力的综合,概括起来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就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让学生在听和说中创设情境,进入问题;在读中拓展思维,思考问题;在写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能力,解决问题。例如:开展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设计活动:
(1)首先谈谈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诸多烦恼,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说一说自己的烦恼(要求学生将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列出清单,组长小结归类,加以分析,与班上同学交流)。
(3)妈妈(爸爸、老师、朋友、亲戚……)少年时期的烦恼(要求以小记者身份去采访自己周围的成年人的烦恼,并将采访内容写成作文)。
(4)替朋友解脱烦恼(要求以书信形式为一个遇到烦恼的朋友设身处地地化解烦恼。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前面大家交流的几个典型的或具有共性的问题,以便他们做出公正的评价和建议)。
这样开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学生能积极响应,而且参与面广,同时,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综合性学习要注重课堂与课外、书本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近年来,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不仅题型灵活,而且涉及知识多,涵盖面广泛,考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开放,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不仅要扎实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而且要注重课堂与课外,生活与实际的紧密联系。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就曾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而且“联系生活”,也已成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例如在学习完《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等课文后,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习俗,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自己的家乡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形容我们的家乡的?我们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结合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我设计了设计了一次搜集“地方民谚”活动,要求学生们搜集名言,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之后,撰写成一篇小短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或表演,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谚语的内涵,再现谚语背后的故事。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仅能让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实践,又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升华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还可以把孩子的学习与家乡的文化的传承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可谓是一举三得!
三、综合性学习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新课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在合作和探索中展现自我,发展个性,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胆识。一方面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它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活动。加上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在缺少教师监管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偷工减料、敷衍了事的现象,难以保证开展学习活动的质量。另外,尽管每次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时虽说提前制定了活动的主题和方案,但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求知意识增强的时段,发散思维和知识结构尚不完善,个体思考判断能力不足,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资料时,很难辨识和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仅仅做为旁观者,只是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引导作用,那么再先进的方法也只能流于形式。此时,教师如果能在安排活动时适当调整活动方案,将方案具体化,如教师提前搜集一些各类戏曲视频,让学生去探究各类戏曲的异同,或者探究戏曲中角色的特点,脸谱文化等,那么,学生在活动时才会有目标的进行,否则会出现“课上热热闹闹,课下稀里糊涂”的局面。所以,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时既要做到分工明确,使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同学在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保证活动效果最大化。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在生活中感悟艺术魅力的有效途径,所以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探索语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又要用语文艺术的美去熏陶孩子的思想,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享受生活!
作者简介:左亮军,甘肃省陇西县菜子中学。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853。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有效开展;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进行系统的改革。因此,语文课程新改革标准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定为语文课程学习的阶段目标。因为在初中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综合性学习”也成为新教材的特色和亮点。但是在农村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这一板块往往被忽视,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尽管会开展,但通常速度会非常快,形式局限于简单的作文训练和口语表达训练,或者只是强调学生对一些内容死记硬背,内容虚而不实,效果很不好,这种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打击了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时还会干扰正常的语文教学活动,没有真正的发挥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有的作用。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活动到底该如何有效的开展呢?
一、综合性学习要以“听”“说”“读”写为基础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指口头表达的语言,“文”指书面写作的语言。語文能力即是指这两方面能力的综合,概括起来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就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让学生在听和说中创设情境,进入问题;在读中拓展思维,思考问题;在写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能力,解决问题。例如:开展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这样设计活动:
(1)首先谈谈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诸多烦恼,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2)说一说自己的烦恼(要求学生将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列出清单,组长小结归类,加以分析,与班上同学交流)。
(3)妈妈(爸爸、老师、朋友、亲戚……)少年时期的烦恼(要求以小记者身份去采访自己周围的成年人的烦恼,并将采访内容写成作文)。
(4)替朋友解脱烦恼(要求以书信形式为一个遇到烦恼的朋友设身处地地化解烦恼。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前面大家交流的几个典型的或具有共性的问题,以便他们做出公正的评价和建议)。
这样开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学生能积极响应,而且参与面广,同时,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综合性学习要注重课堂与课外、书本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近年来,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不仅题型灵活,而且涉及知识多,涵盖面广泛,考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开放,越来越贴近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不仅要扎实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而且要注重课堂与课外,生活与实际的紧密联系。美国教育家毕特·科勒涅斯就曾指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而且“联系生活”,也已成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例如在学习完《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等课文后,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特色习俗,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自己的家乡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形容我们的家乡的?我们的家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影响的人物?结合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我设计了设计了一次搜集“地方民谚”活动,要求学生们搜集名言,经过反复的讨论研究之后,撰写成一篇小短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讲或表演,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谚语的内涵,再现谚语背后的故事。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仅能让学生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实践,又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升华语文学习的人文性,还可以把孩子的学习与家乡的文化的传承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可谓是一举三得!
三、综合性学习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新课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张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在合作和探索中展现自我,发展个性,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胆识。一方面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它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活动。加上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在缺少教师监管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偷工减料、敷衍了事的现象,难以保证开展学习活动的质量。另外,尽管每次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时虽说提前制定了活动的主题和方案,但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求知意识增强的时段,发散思维和知识结构尚不完善,个体思考判断能力不足,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资料时,很难辨识和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仅仅做为旁观者,只是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引导作用,那么再先进的方法也只能流于形式。此时,教师如果能在安排活动时适当调整活动方案,将方案具体化,如教师提前搜集一些各类戏曲视频,让学生去探究各类戏曲的异同,或者探究戏曲中角色的特点,脸谱文化等,那么,学生在活动时才会有目标的进行,否则会出现“课上热热闹闹,课下稀里糊涂”的局面。所以,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时既要做到分工明确,使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同学在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保证活动效果最大化。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在生活中感悟艺术魅力的有效途径,所以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探索语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又要用语文艺术的美去熏陶孩子的思想,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享受生活!
作者简介:左亮军,甘肃省陇西县菜子中学。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