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和平古镇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59516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是饱含南武夷乡土气息的山歌,从遥远传唱至今;它是一颗古朴的明珠,从遥远璀璨到今天;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抖落的是尘埃,留下的是珍贵。它的观星茶以神奇的碎铜奇效闻名于世,它就是奇迹般地保留着300余栋明清古民居的和平古镇。
  
  初春,朦胧的细雨一直下个不停,从武夷山驱车2个小时,来到千年文化古镇和平。和平镇,始于唐朝,它是地处闽西北的边陲小镇,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也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
  走进这个全国罕见的城堡式的大村镇,唐代青石板古街风貌依然、古韵犹存;近百条卵石铺面的巷道,纵横交错;鳞次栉比的古民居,既有中原古风,又具地方特色,且不泛豪宅,仅建筑技艺精湛、雕饰精美、外观壮美的大夫第就有5座;两座古朴的谯楼,见证百年风雨,依然昂首挺立;始建于后唐的和平书院,书香绵延,造就了130多位进士。这里的碎铜茶之所以称为“碎铜”,是因为放它在嘴里能把铜钱嚼碎。“世界第二奇茶”中的奥秘至今无人能解……
  
  疑云缭绕的碎铜茶
  
  从神农氏发现茶开始,便有各种各样的茶,有清凉下火的茶、消脂去腻的茶、温润养胃的茶……不胜枚举。但可以碎铜的茶,则是个非常稀奇古怪的东西,而和平古镇就是这铜碎茶的产地。
  漫步在小镇的古街上,总会看到三五成群的老人聚在一起,一壶茶、几个杯子,大家乐呵呵地谈天说地。老人们白发苍苍,但个个精神矍铄。问及他们的养生秘诀,他们会很自然地提及让他们引以为傲的“碎铜茶”。
  碎铜茶生长在古镇西北部海拔1414米的观星山武阳峰上的一处悬崖绝壁露水充沛的陡坡阴湿处,碎铜茶因有“碎铜钱”的功能而得名,只要将一小撮茶叶放入嘴里咀嚼片刻,再取一枚洁净的铜钱放入嘴中与茶混嚼1分钟,在吐出的茶渣中便能看到闪闪发光的碎铜。所以当地流传着“碎铜茶好众人夸,能把铜钱碎成渣”的民谣。若不是在古镇上有幸亲眼见证这种奇迹还真是难以令人置信。
  每每讲到碎铜茶,老人们总会津津有味地向你讲述和碎铜茶有关的传说和趣闻:很久很久以前,留仙峰山顶有一座建于明初的寺庙名为留仙峰禅寺,寺后有一方台石,传说是道家祖师张三丰当年炼丹羽化之地。张三丰一边在此修炼,一边在禅寺周边种植茶树,采其幼芽,用作中草药,救治百姓病苦。张三丰修炼日久,茶树亦吸收仙气,具备了神奇之力。这茶就是现在闻名遐迩的“碎铜茶”。
  不管张三丰是不是邵武人,其是不是真的和碎铜茶有关系,这样的传说总是为原本就神秘的碎铜茶凭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尽管央视的《走遍中国》,以及福建省台的《发现档案》,都无法揭开碎铜茶的“神秘面纱”。但“碎铜茶”的内含物明显优于当地的普通茶却是不争的事实。经福建省有关部门检测,“碎铜茶”中的氨基酸含量为2.9,而当地普通茶叶为1;茶多酚含量为46.5,当地普通茶叶仅为15,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当地普通茶叶。
  
  137名进士的摇篮
  
  现存的和平书院位于古镇西北隅,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天井院建筑。天井两侧建廊楼,正中筑十三级石阶达堂房大厅。进入书院大厅,必须登十三级台阶,前六级为努力读书,从第七级开始为七品至一品,寓意步步高升。堂房为五开间,中为厅堂,两侧作教室。正门门楼的门额砖刻阳文“和平书院”四个楷书大字,无其它雕画装饰,质朴无华。门前空坪以小卵石铺筑几何图案。空坪北侧建一砖石构单体门墙,顶部形状像一顶官帽,中间大门和两边券拱门形成一个“品”字,暗喻读书为做官,做官要做有品级的官,体现了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意识。
  静静地站立在书院的大门前,脚下是经过岁月磨砺的青石板,一种凄凉的感觉从心底慢慢升起。眼前的和平书院,已没有了往日的尊贵和辉煌,空空荡荡,只剩下断壁残垣和老人们口中的代代相传的那些昔日的荣光——当年黄氏宗族的子嗣们在书院里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似乎他们的朗朗读书声还在空中回响;宋代著名理学大师朱熹、杨时都曾在这里讲学,不知吸引了多少的学子们前来受教;从开科取仕以来,从书院中走出的137名进士,那是多少令人羡慕的成绩……
  
  褪尽繁华的街巷庭院
  
  和平古镇保留了完整的古街巷,城堡内两条分别连接东西城门和南北城门的街,被誉为“福建第一街”。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古建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古民居鳞次栉比,既有中原古风,又具地方特色,堪称古民居的瑰宝。
  雍正至嘉庆年间“一门三大夫”的黄氏大夫第、清同治年间亦儒亦官亦商“一门四大夫”的廖氏大夫第、清晚期“一门九大夫”的李氏大夫第都是深宅大院,透过那精致细腻的门楼砖雕,当初的繁华依稀还在眼前,只是那些往日鲜活的人物早已逝去。或许此时他们的后裔还在做着和祖先们相似或者一样的事情,而这些应该就是一个家族的传承,应该是无论过去了多长时间都不会遗忘的族群符号吧。
  走在九曲回肠的古镇里,触摸着斑驳的墙壁,不禁浮想联翩。
  东门三重檐歇山式的威严谯楼、因面对武阳山被称做“武阳楼”的北门谯楼,还有两边保留下的一段用鹅卵石筑成的明城墙……鹅卵石上长满青苔,漫漶的缝隙间长着青青野草,野花四季开放,充满了诗情画意。风雨谯楼,见证百年夕阳烟雨;古朴城门,迎送多少古镇喜忧。谯楼走过的是悠悠岁月,形容虽然残破斑驳,留下的却是耐人寻味的古镇历史。
  泡一壶清清凉凉的碎铜茶,坐在古镇铺满青石板的街上,沐着和煦的晚风,看着西下的夕阳映红整片的稻田。远处袅袅的炊烟正随风飘散,整个古镇沉浸在一片静谧的祥和中。
  岁月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淌着,和平古镇静静地迎送着每个日出日落,聆听着熟悉又陌生的足音,注视着古镇发生的一切。古镇的人们也在日夜欣赏如歌如画的古镇。
其他文献
茶席是茶的行为艺术,在一席茶之间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茶的甘醇滋味,更多的是茶席主人对茶的理解和感悟。品茶好静,但茶能结缘,一席好茶总是能汇聚越来越多的朋友。那么,多人的茶会里,茶席的安排又该注意那些呢?本期《海峡茶道》特别邀请了“心饮茶房”的袁安若先生做客“艺美茶席”栏目,与读者交流在海外茶会里的茶席设计安排。  茶道:在分享之前,想请袁先生简单介绍一下“心饮茶房”。  袁:茶房与茶席的关系说来有趣
期刊
公元817年的初夏,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庐山香炉峰顶大林寺游赏,此季虽已大地春归,但是寺中的桃花却开得正艳,惊喜之余,感喟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花开到酴醵时,芳菲落尽,意味着春光就要匆匆离开,任你如何挽留,还是无法将它留住,它只会给人们留下委地落尘的残花和枝繁叶茂的嘉树作为纪念。  茶又何尝不是如此?  春天对于茶来说,就像人生的头二十年,朝气蓬勃,活
期刊
中国的有机食品每年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在发展,而在有机茶领域,有机茶在国内已经发展十余年,但取得的成效不尽如人意,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机茶产量只占到全国茶总产量的1%左右。之所以有着这样的现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技术的制约。一生矢志于茶事业的茶界泰斗、百岁老人张天福先生病感于此,在华祥苑的帮助下,建设了“张天福有机茶示范基地”。    4月14日,一场国内最高规格的有机茶园示范基地技术推介会在
期刊
近期,市场上频频出现冠以“野茶”或“菜茶”之名的茶叶产品,而且价格不菲,诸多茶客在好奇、跟风等心理作用下,大有追逐“野”“菜”之势。在这愈演愈烈的热潮背后,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譬如,何谓野茶、菜茶,如何辨别,其品质如何,它们为何能卖得高价,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用野生菜茶制成的金骏眉产地武夷山以及当地的茶学专家,也寻访了以野生大叶种茶树扬名的云南茶山,最终识得“野”“菜”之名、分得“野
期刊
“不管是在‘桃花源里’(湖南馆),还是在联合国馆,总会有络绎不绝的爱茶人前来光顾,而且其中绝不乏重量级人物!”湖南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华东区域经理、湖南黑茶世博会推广总监孟涛兴冲冲地对记者说道。世博会期间,他带领两支茶艺师团队挥师世博湖南馆和联合国馆。据介绍,这两支团队均由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的女生组成。她们朝气蓬勃,且富有敬业精神,在长达184天的上海世博会中,她们以香醇的黑茶与精湛的茶艺赢得
期刊
抛开一切知障,以本能自然的身心去体验茶,即可得真味。  “医者意也”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观念所在。“意”包含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意蕴,类似于一种形而上的东西。自古以来,中医因“意”而被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其实不然,国学大师梁启超曾在《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一文中指出:“中国凡百学问,都带一种‘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神秘性……”同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与中医可谓是理一分殊。因为就茶的药
期刊
谈论茶文化,总会说到人与事。什么人在从事着什么样的茶事工作,人物在茶界担任的角色差异也正可说明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些不同的角色会有不同的称谓,大家在应用上就出现许多有趣的画面。  茶友(Tea Drinkers)是最广泛的称谓,只要是喝茶的人,或是从事茶工作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茶友。在谈茶的聚会上,各层各类的人聚集一堂,这时称大家为茶友最为妥当。一度有人用茶人代替,后来随着茶文化的进程,茶人演变成别有
期刊
茶叶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过去散茶打天下,未来品牌坐江山。在中国,普及茶叶消费及推广茶文化方面散茶起到了关键作用,散茶大军经营灵活、服务深入、方便消费者的体验,培养了大批消费者的喝茶习惯,为中国茶产业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的成熟,消费者慢慢地把眼光转移到了品牌茶叶身上,品牌消费逐步成为茶叶消费的主流。茶叶企业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品牌建设是决定因
期刊
茶文化交流活动,听见有位茶道老师与他学生的对话,老师说规定了在茶道表演时不能佩戴首饰,为何还戴?学生说那并非首饰,是我的订婚戒。老师说不按照规例的,只好踢出局,不能上台表演。学生说上次老师在海边泡茶,手腕上不是也戴着一个花布制的圈圈橡皮筋。老师说不一样,那时是非正式的茶会,现在是正式茶道表演。  首先要提出“茶道”应该分成正式与非正式吗?然后是有关茶道表演时一些行为举止、言语神态、服饰装扮的礼数,
期刊
在当今社会,家里来了客人以茶相待,或者受邀参加茶会,以茶会友或是以友会茶的情形,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喝茶、品茶成为人与人之间交际应酬很重要的一环。出席茶会或参与喝茶、品茶的聚会,如果能表现得优秀得体,必然受大家欢迎;如果表现得不能恰如其分,很可能成为不受欢迎的茶客。  茶是清高的饮品,自古以来就为文人雅士、逸士高僧的重要的喜好,品茶、喝茶是人们优雅、健康的嗜好,茶会是培养超凡脱俗气质的好环境,不论是
期刊